中诗英译论文_周建军,张顺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诗英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庞德,英译,律诗,押韵,诗歌,文化,黄鹤楼。

中诗英译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军,张顺生[1](2019)在《许渊冲中诗英译赏析——以《小雅·采薇》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中诗英译是中国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对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着积极作用。基于许渊冲中诗英译理论与实践,以《小雅·采薇》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探讨许渊冲的中诗英译策略,赏析许渊冲中诗英译"创译"的佳句。(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19期)

王闻[2](2018)在《译意、译味和译境——论中诗英译的叁重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诗学体系中,从情志到意象,从意象到意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性生命的流程。情志作为诗歌生命的本源,意象作为诗歌生命的实体,意境作为诗歌生命的升华和归宿,这叁者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的有机审美构架。中诗英译可从译意、译味和译境叁个概念入手考察。译意是对诗歌中宣示义的传达,译境则是对以意象为基础的意境的格式塔式重建,而译意和译境两者的兼顾,则是译味的传达,即完成了由译意和译境向译味的最终超越,也实现了诗歌启示义的英文转化。(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8年12期)

赵梦娇[3](2018)在《论中诗英译——以少司命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是美的化身,是美的代名词,这种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诗中所描述的事物"美";2:诗本身读起来给人以"美"的体验。中国诗歌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还追求形式的美,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它们都有着严格的押韵方式,任何一句不遵循这样的格律便不能称之为律诗。而英诗则不然,它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在符合前两条的情况下,只要整体读起来符合某种格律的要求,便是一首好诗,而押韵只是在追求前两条效果过程中的一小部分。"英语诗歌韵的效果比起汉语来,便没有那么鲜明,也没有那么重要,它并不是诗人在艺术上普遍追求的东西"(陈本益,2013:245)。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以少司命的英译本为例从英诗抑扬格的方面来探讨中诗英译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期刊2018-06-01)

赵梦娇[4](2017)在《论中诗英译-以少司命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是美的化身,是美的代名词,这种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诗中所描述的事物"美";2:诗本身读起来给人以"美"的体验。中国诗歌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还追求形式的美,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它们都有着严格的押韵方式,任何一句不遵循这样的格律便不能称之为律诗。而英诗则不然,它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在符合前两条的情况下,只要整体读起来符合某种格律的要求,便是一首好诗,而押韵只是在追求前两条效果过程中的一小部分。"英语诗歌韵的效果比起汉语来,便没有那么鲜明,也没有那么重要,它并不是诗人在艺术上普遍追求的东西"(陈本益,2013:245)。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以少司命的英译本为例从英诗抑扬格的方面来探讨中诗英译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7年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12-02)

刘丽宁[5](2017)在《从庞德中诗英译看其诗歌翻译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庞德作为意象派创始人,不仅发展了美国诗歌,而且翻译了许多中国古籍,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本文将从庞德所译的两首李白的诗词出发,分析其中诗英译的特点和风格,总结出他意象式翻译和改写式翻译的策略,来了解其诗歌翻译的特点,以期帮助读者理解庞德式翻译。(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37期)

赵艳丽[6](2016)在《许渊冲对外译介的中诗英译叁美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以其诗歌翻译的实践代表作品,对其中诗英译的"叁美"表现作出分析,并提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中国古典诗词对外译介既要努力实现"叁美"俱到,又要注重对译文的不断审视、修改,以成精品佳作。(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6年09期)

刘璐[7](2015)在《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浅析中诗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诗歌英译历史由来已久,关于中国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应该直译还是意译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还没有定论。作者认为,中国诗歌直译或意译是就翻译方法而提出的争论,对诗歌翻译本身有着重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直译和意译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及如何使直译和意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诗歌翻译。(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11期)

田卓灵[8](2014)在《庞德与许渊冲中诗英译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渊冲和庞德两位文学巨匠都对汉诗英译作出了极大贡献。许渊冲译诗以"形音意"叁美为原则,以弘扬中国文学乃至发展世界文学为目的;庞德为了实现诗歌的现代化和民族化则提出了阐释性翻译。美学与翻译的渊源已久,一直围绕真与美展开讨论。中国古典诗歌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在其中译英的过程中,美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而有利于更深入地研究英译古诗。同时,美学理论也由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实用。这种将美学理论运用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翻泽活动。本文以现代翻译美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比许渊冲及庞德的古诗翻译理论及实践,分析其中诗英译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作用,试图清晰地展示庞德和许渊冲中诗英译思想的异同及影响其翻译活动的若干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4-08-25)

吴聪[9](2014)在《文化比较视阈下中诗英译的意境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翻译在中国大体可分为四类:诗歌翻译、戏剧翻译、小说翻译和散文翻译。其中中国诗词更是负载了中国的文化与文明,负载了五千年的传统底蕴,以至于诗词翻译成为文学翻译中最难的部分。因中西文化表达的差别,许多中国诗词英译本很难表现原作的意境和传递原作的美感,使西方读者很难理解英译后的中国诗词的内涵。(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4年60期)

赵洁[10](2014)在《布迪厄社会学观照下的许渊冲中诗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翻译研究学科“文化转向”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翻译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逐渐打破了其原有的概念框架。翻译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特点。临近学科的相关领域不断地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产生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近期出现的翻译社会学概念迅速吸引了翻译研究者的兴趣和关注。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翻译问题,特别是从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看翻译问题逐渐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学术研究架构,为翻译研究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思考范畴。许渊冲是中国现代翻译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作为一名译者,许渊冲从事翻译六十余年,中英法译着多达六十余本。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践行者,他成功将中国古典作品翻译到西方国家,赢得了许多好评。此外,许渊冲还是一名颇有建树的翻译理论家。他在前人理论和自身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翻译主张,对中国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作者以许渊冲诗歌翻译思想和中诗英译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探讨许渊冲翻译思想与实践背后的的社会驱动因素。作者从布迪厄理论中的叁个主要概念入手对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进行系统分析,探究影响其思想形成和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研究表明,许渊冲的翻译思想是在多种社会因素的驱动和影响之下形成的,正如布迪厄所言,译者凭借一定的资格进入特定场域后,就会逐渐形成一定的思维和行为定势,这些思维定势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在特定场域中相互竞争,以获取最大利益或资源来提升自身在场域中的地位。许渊冲也不例外。在本文中,作者还从“场域”,“惯习”和“文化资本”角度分析了许渊冲诗歌翻译实践的选材偏好、翻译策略采用的特点以及诗歌翻译的接收情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许渊冲中诗英译的翻译活动深受诸如权力场域、场域结构、许渊冲在场域中所处的位置、他的人际关系、已形成的惯习、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本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中诗英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传统诗学体系中,从情志到意象,从意象到意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性生命的流程。情志作为诗歌生命的本源,意象作为诗歌生命的实体,意境作为诗歌生命的升华和归宿,这叁者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的有机审美构架。中诗英译可从译意、译味和译境叁个概念入手考察。译意是对诗歌中宣示义的传达,译境则是对以意象为基础的意境的格式塔式重建,而译意和译境两者的兼顾,则是译味的传达,即完成了由译意和译境向译味的最终超越,也实现了诗歌启示义的英文转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诗英译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建军,张顺生.许渊冲中诗英译赏析——以《小雅·采薇》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J].英语教师.2019

[2].王闻.译意、译味和译境——论中诗英译的叁重境界[J].芒种.2018

[3].赵梦娇.论中诗英译——以少司命英译本为例[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2018

[4].赵梦娇.论中诗英译-以少司命英译本为例[C].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7年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5].刘丽宁.从庞德中诗英译看其诗歌翻译特点[J].校园英语.2017

[6].赵艳丽.许渊冲对外译介的中诗英译叁美观[J].英语广场.2016

[7].刘璐.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浅析中诗英译[J].校园英语.2015

[8].田卓灵.庞德与许渊冲中诗英译思想比较研究[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4

[9].吴聪.文化比较视阈下中诗英译的意境再现[J].考试周刊.2014

[10].赵洁.布迪厄社会学观照下的许渊冲中诗英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许渊冲类属空间反映出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分类号:H1591阐释学视角下汉语迭词英译模型U3...叁境诗英译境界遮蔽图

标签:;  ;  ;  ;  ;  ;  ;  

中诗英译论文_周建军,张顺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