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摩作用论文_陈月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摩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蛇纹石,摩擦,磨损,添加剂,泥浆,作用,矿物。

减摩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月香[1](2019)在《超大矩形断面顶管减摩注浆作用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顶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非开挖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由于其成本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周期短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地运用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中,但目前我国对于滨海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浅覆土超大矩形断面顶管施工经验较少,施工时多以深覆土小断面的矩形顶管施工经验为依据。本文以福州市白马路下穿矩形顶管工程为背景,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滨海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浅覆土超大矩形断面顶管工程的减摩泥浆配合比和施工参数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设计不同配合比的减摩泥浆进行泥浆性能试验,得到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对泥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福州市白马路下穿超大矩形断面顶管工程,进行泥浆配合比优化和减摩效果测试模型试验,得到工程场地条件下淤泥地层顶管施工的优质减摩泥浆的配合比是膨润土:水=1:9,砂土地层中的优化减摩泥浆配合比是膨润土:聚丙烯酰胺:水=1:0.00625:11.494和膨润土:聚丙烯酰胺:水=1:0.0125:11.487。(2)总结前人对顶管法施工数值模拟经验的基础上,对有限元模拟顶管施工的方法进行优化,结合无注浆工况下的顶管施工,分析了减摩注浆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土体扰动的规律分析得到地表沉降槽曲线呈正态分布,距管径4倍以外可忽略顶管施工的影响。(3)对不同掌子面支护力、不同浆液特性、不同注浆压力条件下的顶管施工过程进行了叁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掌子面上采用梯度的面力荷载形式可有效地减小顶管施工对土体的扰动,而且当掌子面上支护压力小于侧向静止土压力值时,掌子面前方土体出现沉降,当支护压力大于1倍的静止土压力值时,土体隆起量主要发生在掌子面前方2B(B为矩形顶管高度或宽度的较大者)范围内,最大隆起量均在掌子面前方5m处;2)顶管底部外壁面受到摩阻力最大,顶管上方受到的摩阻力较小,顶管两侧受到的平均摩阻力大于顶管上方受到的摩阻力;3)注浆压力小于上覆土重时,顶管上方土体沉降大,特别是离开挖区域较近的土体,但若注浆压力大于1.1倍上覆土重,则会导致地表出现较大的隆起变形。(4)通过对福州市白马路下穿矩形顶管工程监测数据分析,在路面车辆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顶管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并非完全左右对称;顶管施工中设定的土压力过大会导致前方路面隆起,设定的土压力过小会导致前方路面沉降;顶管施工过程中长时间停工和开槽会导致后续重新顶进时阻力增大、顶进困难且产生较大的土体扰动。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优化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参数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李义雅,龙军,赵毅,段庆华,代振宇[2](2018)在《摩擦改进剂减摩作用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以油酸、油酸酰胺和二十四烷基环己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3种分子与Fe(110)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和分子内聚能,分析了温度对吸附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油酸酰胺与Fe(110)表面通过范德华作用发生物理吸附,分子内通过范德华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结合,物理吸附能远大于分子内聚能,使它们能形成稳定的吸附膜。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吸附能和内聚能均比环烷烃分子的高,因此在不同温度下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吸附膜。同时,酸和酰胺分子中的OC=O通过向Fe(110)表面提供电子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而烃分子不会发生化学吸附,使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温度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加,不利于吸附过程的发生,会使吸附膜的稳定性下降,减摩作用减弱;同一温度下,环烷烃的动能比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大,这也是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的一个原因。(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8年01期)

李桂金,白志民,赵平[3](2018)在《蛇纹石对铁基金属摩擦副的减摩修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总结了蛇纹石粉体的粒度、在润滑油脂中分散稳定性、热处理、稀土镧化合物及应用工艺等对其减摩修复作用的影响,明确了提升蛇纹石摩擦性能的调控方向。深入分析了铁基摩擦副减摩修复层在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相结构与机械性能等方面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探讨了蛇纹石对铁基摩擦副的减摩修复作用机制,提出了本领域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余思彬,曹敏,王东,白志民[4](2017)在《摩擦材料中矿物减摩原料的作用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减摩矿物原料对于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量、热稳定性、强度等具有显着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石墨、滑石和辉钼矿等传统减摩矿物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简要介绍了叶蛇纹石和类水滑石作为减摩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对不同矿物减摩材料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矿物作为润滑减摩材料产业的发展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和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期刊2017年02期)

朱丽丽,吴新虎,赵勤,赵改青,王晓波[5](2016)在《膦酸酯离子液体在合成多元醇酯过程中的双重作用:从催化剂到合成酯的减摩抗磨添加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种膦酸酯类离子液体,用作叁羟甲基丙烷(TMP)与油酸(OA)的酯化催化剂合成叁羟甲基丙烷叁油酸酯(TMPTO).结果表明:这两种离子液体均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产物(二酯和叁酯)选择性.反应结束后,离子液体催化剂可完全溶于产物TMPTO中,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IV上评价其作为钢/钢摩擦副润滑油减摩抗磨添加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磷酸酯离子液体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膦酸酯类离子液体在高温下均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源于膦酸酯类离子液体与金属基底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并形成了摩擦化学反应膜从而使该离子液体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保森,徐滨士,巴志新,王章忠[6](2013)在《矿物润滑剂对类气缸-活塞摩擦副的减摩抗磨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蛇纹石矿物复合润滑剂,借助RFT-III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其对类气缸-缸套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和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进行表征,探讨其减摩抗磨机制。结果表明,所制润滑剂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特性,且与载荷、速度有关。50 N、1.0 m/s时,其摩擦因数较基础油润滑时降低约64.3%,磨损显着降低甚至呈负磨损。蛇纹石矿物复合润滑剂的作用机制为参与摩擦界面复杂的理化作用,促进碳向摩擦界面富集和氧化膜的形成,提高接触表面的润滑性能和磨损抗力。(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3年12期)

简崇林,马孝春[7](2010)在《长距离顶管工程中注浆减摩作用机理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除了克服迎面阻力外,尚需克服巨大的侧面摩擦阻力,故直接顶进非常困难。探讨了利用膨润土泥浆注浆以减小顶进阻力的技术。对注浆材料的结构、注浆工艺和减摩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长距离顶管中顶进力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注浆减摩效果十分明显。该技术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期刊2010年12期)

王江涛,高玉周,徐鹏,张会臣[8](2010)在《微晶二氧化硅粉体添加剂的抗磨减摩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微晶SiO2粉体添加剂的抗磨减摩作用,采用微晶SiO2矿物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利用AMSLER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45#钢摩擦副在添加剂润滑油润滑下的摩擦学特性.磨损后钢环表面的形貌和成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微晶SiO2粉体为添加剂润滑时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层陶瓷保护层.相比基础油,在微晶SiO2添加剂润滑油润滑条件下,摩擦副的接触状态由金属之间的摩擦磨损转化为自修复膜层之间的摩擦磨损.添加剂润滑油较基础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大.摩擦磨损过程中自修复膜层的形成,隔离了金属摩擦副的直接接触,降低了试样磨损失重,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朱华,历建全,陆斌斌,马晨波[9](2010)在《变密度微圆坑表面织构在往复运动下的减摩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变密度微圆坑表面织构在往复运动下的减摩效果,根据活塞-缸套往复运动的变速特点,在模拟缸套的块试件的滑动接触表面行程上加工出不同均匀密度组合的微圆坑织构,与模拟活塞的销试件进行往复滑动摩擦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均匀密度织构相比,在较低载荷下,密度为0.1的均匀织构表面在较宽的滑动速度范围内表现出最佳的减摩效果,在较高载荷下,低速时的减摩效果较显着;中间区域为低密度、两端区域为高密度的变密度织构表面具有润滑减摩效果,反之设计的变密度织构表面则具有增大摩擦系数的作用;密度组合为0.3-0.1-0.3的变密度织构在较高载荷和滑动速度时能达到最佳的润滑减摩效果.因此,变密度织构在往复运动摩擦副接触表面设计中应该是低密度织构在中间,高密度织构在两端,密度的高低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范围.(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张保森,徐滨士,许一,吴毅雄,张博[10](2009)在《蛇纹石微粉对球墨铸铁摩擦副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蛇纹石微粉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球墨铸铁的减摩抗磨作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纳米压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蛇纹石微粉能显着提高球墨铸铁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当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时,能使摩擦系数较基础油降低51.5%,磨损量减少29.6%。磨损表面元素主要由Mg,Si,Fe,O,C组成,磨损表面光滑平整且具有较高的纳米力学性能。分析认为:由于蛇纹石微粉呈层片状结构,且表面存在大量的不饱和键而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在摩擦力作用下趋向与摩擦表面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形成铁镁的氧化物、水合氧化物、硅酸盐,铁的碳化物及石墨化碳等物相,可强化摩擦副表面,增强其自润滑能力,提高其减摩抗磨性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减摩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以油酸、油酸酰胺和二十四烷基环己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3种分子与Fe(110)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和分子内聚能,分析了温度对吸附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油酸酰胺与Fe(110)表面通过范德华作用发生物理吸附,分子内通过范德华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结合,物理吸附能远大于分子内聚能,使它们能形成稳定的吸附膜。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吸附能和内聚能均比环烷烃分子的高,因此在不同温度下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吸附膜。同时,酸和酰胺分子中的OC=O通过向Fe(110)表面提供电子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而烃分子不会发生化学吸附,使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温度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加,不利于吸附过程的发生,会使吸附膜的稳定性下降,减摩作用减弱;同一温度下,环烷烃的动能比油酸和油酸酰胺的大,这也是油酸和油酸酰胺形成的吸附膜更加稳定的一个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摩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陈月香.超大矩形断面顶管减摩注浆作用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9

[2].李义雅,龙军,赵毅,段庆华,代振宇.摩擦改进剂减摩作用的分子模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

[3].李桂金,白志民,赵平.蛇纹石对铁基金属摩擦副的减摩修复作用[J].硅酸盐学报.2018

[4].余思彬,曹敏,王东,白志民.摩擦材料中矿物减摩原料的作用及其机理[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7

[5].朱丽丽,吴新虎,赵勤,赵改青,王晓波.膦酸酯离子液体在合成多元醇酯过程中的双重作用:从催化剂到合成酯的减摩抗磨添加剂[J].摩擦学学报.2016

[6].张保森,徐滨士,巴志新,王章忠.矿物润滑剂对类气缸-活塞摩擦副的减摩抗磨作用[J].润滑与密封.2013

[7].简崇林,马孝春.长距离顶管工程中注浆减摩作用机理及效果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

[8].王江涛,高玉周,徐鹏,张会臣.微晶二氧化硅粉体添加剂的抗磨减摩作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

[9].朱华,历建全,陆斌斌,马晨波.变密度微圆坑表面织构在往复运动下的减摩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张保森,徐滨士,许一,吴毅雄,张博.蛇纹石微粉对球墨铸铁摩擦副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润滑转移层模型示意图石墨模具线切割加工示意图内凹形槽道多孔结构固相烧结示意图内凹形槽道多孔结构脱模示意图滚动减摩作用一10A120刃iCclFaZ伪)与钢配副自润滑陶...

标签:;  ;  ;  ;  ;  ;  ;  

减摩作用论文_陈月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