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果抑菌活性及分子机制

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果抑菌活性及分子机制

论文摘要

目的: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抑菌活性及机制。方法:以枫杨果、树皮、叶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水提物和醇提物(70%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抑菌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活性追踪方法,通过硅胶吸附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选择PBP5、FabI、FabH、Fts Z 4个抑菌关键蛋白靶点,利用Systems Dock Web Sit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实验发现枫杨果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对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为7.81 mg/mL,首次从枫杨果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敦果酸,三个化合物对于PBP5、FabH、FtsZ蛋白靶点Docking score均大于7,结果活性很好。结论:枫杨果醇提物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其可能是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以及细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广谱的抗菌效果。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设备与材料、菌种
  •   1.2 方法
  •     1.2.1 营养肉汤培养基制备
  •     1.2.2 枫杨树各部位提取液及果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液的制备
  •     1.2.3 枫杨树各部位提取液抑菌活性测定——琼脂平板打孔法
  •     1.2.4 枫杨果醇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1.2.5 枫杨果化学成分的分离
  •     1.2.6 分子对接
  • 2 结果
  •   2.1 枫杨树各部位提取液体外抑菌效果
  •   2.2 枫杨果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   2.3 枫杨果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   2.4 分子对接分析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蒋利荣,邓晰朝,覃玥,林华丽

    关键词: 枫杨,抑菌,齐敦果酸,分子对接

    来源: 大众科技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中药学

    单位: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高校微生物与植物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281),河池学院校级科研课题(2014QN-N005),河池学院校级重点实验室项目“红水河流域药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河池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XJ2018GKQ014),广西高校微生物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5HL011)

    分类号: R285

    页码: 10-13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524K

    下载量: 89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果抑菌活性及分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