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山东青岛266700)
【摘要】目的:就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为76例2型糖尿病患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8例。常规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lc指数均得到明显降低,联合组各项指数下降幅度比常规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血糖指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23-02
目前,热门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对其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本次研究采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就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的治疗效果,现将内容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为76例2型糖尿病患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8例。本次纳入研究的对象均符合WHO与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常规组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在34~72岁,平均年龄在(49.6±6.4)岁,平均病程在(6.1±1.4)年。联合组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在35-71岁,平均年龄在(51.2±5.9)岁,平均病程(5.7±1)年。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片进行治疗,嚼碎吞服,3次/1d,50mg/1d。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联合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肠溶胶囊进行治疗,0.5g/1d,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个月。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Ic的变化情况与患者治疗12周以后血糖控制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FPG≤6.39mmoI/L,2hPG≤7.8mmoI/L为显效;患者FPG≤7.8mmoI/L,2hPG≤11.1mmoI/L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没得到明显改善,血糖下降不达标。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1]。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x-±s)及百分比(%)来表示,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对比
治疗结束后,常规组38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联合组38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组间临床疗效对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各项血糖指标情况对比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Ic水平均得到明显下降,但是联合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较常规组比较起来下降更明显(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我国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阿卡波糖是一种ɑ-萄糖普酶抑制剂,通过控制患者体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使得患者体内葡萄糖释放量的降低,避免患者进食后血糖升高。同时,阿卡波糖并不会对患者体内的β细胞产生作用,降低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对患者集体的伤害,从而改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但是长期单独使用这一种药物,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二甲双胍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胰岛素对于受体的结合,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对胰岛素抵抗现象产生预防与减轻的作用,同时对改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血小板聚集与割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作用[2]。可见,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能够兼顾空腹血糖、餐后2h的血糖有十分好的改善作用。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lc指数均得到明显降低,联合组各项指数下降幅度比常规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血糖指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丁祥云.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2,(15):97-98.
[2]窦文琴.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3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