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脑卒中后遗留的下肢功能异常恢复较难,常常严重影响到患者独立步行的能力。在临床康复实践中,患者的功能障碍可能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医学问题。本文概述了近几年关于辅助器具对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影响的文献,旨在为下肢辅助器具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下肢辅助器;脑卒中;偏瘫;步行能力
0 引言
脑卒中是一组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出现器质性脑损伤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异常的步态,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辅助器具在后期康复治疗-步行训练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患者关节活动度受限的问题,矫正患者的异常步态,利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1]。
1 下肢辅助器具
下肢辅助器具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步行辅助器具可以有效地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移动以及参加丰富的活动。 脊髓损伤患者常用到的辅助器具主要有轮椅和步行辅助器具等。
截肢患者需以补偿截肢造成的缺损而制作和装配的人工肢体代偿失去的肢体功能、重塑患者自我形象和增强工作能力。利用EMG 信号,足底压力和下肢步态膝关节角度的数据信息,利用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模型,设计并模拟了智能下肢假肢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自然沉积条件下,土体的初始剪切模量与深度相关(有效应力随深度增大)。按照工程经验,对土体的初始剪切模量按深度进行修正:
1) 评价矩阵的建立.根据确定的安全管理测度,邀请p个专家对指标Aij进行打分,从而建立评价矩阵Di=[dijk]s×p.
(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对步行能力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步态包括痉挛步态、偏瘫步态、剪刀步态、共济失调步态、蹒跚步态等。
2 步态分析
(2)躯干肌肉功能对步行能力的影响。躯干肌群与步行功能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是提供与行走所需动态平衡相同的稳定系统。核心肌群在人体保持稳定姿势、坐位及站位平衡、行走等起着关键作用。核心肌群可以通过使脑卒中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的稳定达到保持正确的体位的目的,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协调性。
实习态度评分标准:“工作积极认真、虚心好学”为优秀;“工作认真、比较虚心好学”为良好;“工作比较认真,有时不虚心学习”为合格;“工作不认真,不虚心学习”为不合格。
因此,本实验以紫红百香果为原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百香果果汁香气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离及鉴定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百香果特征风味的关键化合物组成及含量,并进行仿香研究,为百香果芳香物质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2 影响步行能力的相关因素。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先天畸形、截肢、手术、疼痛及关节松弛等对步态产生显著影响。肌肉功能、关节活动度和神经系统功能对步行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
3.2.1 影响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的下肢辅助器具的研究现状:辅助器具在偏瘫步态早期的康复中,可以防止或对抗肌肉痉挛,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对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由于早期踝关节肌张力恢复缓慢,早期采用踝足矫形器训练治疗,让患者尽早从卧位变为坐位及站位,重新建立平衡。足踝矫形器在患者肌张力增高的时候可以矫正患侧足内翻。足踝矫形器在站立训练中能有效预防健侧下肢肌肉挛缩,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1)下肢肌肉功能对步行能力的影响。步行运动是由多个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所产生。步行周期中,股四头肌力量对每个步态参数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大腿肌群中,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主要作用是膝关节的伸展;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作为股后肌群主要作用是屈膝伸髋。在小腿肌群中,胫骨前肌的主要作用是使踝关节背屈,稳定踝关节,防止行走时脚尖拖曳;腓肠肌内侧头和腓肠肌外侧头主要作用是使踝关节跖屈,也有屈曲膝关节的作用。
和通话者确定地点与患者症状表现,叮嘱先不要搬动患者,以平卧的方法保持其头部朝向一侧,同时立即出车,做好车上急救准备。赶赴到现场后,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评估与诊断,检查其脉搏、血压、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做好运送至医院的各种准备,取得家属的同意与支持。运送过程中除了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外,还应和院内急诊科取得联系,告知详情,使院方能够做好接诊准备。
2.1 步态的研究现状。正常步态需要多个关节的配合来完成,包括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脚趾。正常步态的形成也需要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等相结合。每一个步态周期被划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通过对支撑相和摆动相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步行能力。
(1)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对步行能力的影响。神经功能受损引起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主要造成四肢的神经传导障碍,从而对四肢的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周围神经损伤基本上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或持续中断,其可导致神经支配区域中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
2.2.3 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对步行能力的影响
2.2.2 关节活动度异常对步行能力的影响:正常行走时,主要依靠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有相关研究表明步行过程运动参数的变化会对步态造成影响:①髋关节在脚跟着地时前旋、脚趾离地时后旋,有效地加大步幅;②在摆动期,膝关节是伸直状态,在单支撑期膝关节微微弯曲,能够降低重心的浮动而且对大腿肌肉在蹬伸期产生有利作用;③膝关节的内收动作,可以形成正常的步宽,避免产生重心S 形;④踝关节的背屈、跖屈运动可以缓冲脚跟着地时的阻力以及提高脚尖蹬离地面的力量[3]。
以70 例小儿脑瘫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采用配戴矫形器治疗。结果显示针对小儿脑瘫患儿,适当结合矫形器及其他辅助器具,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儿童积极参与玩耍和学校学习。
步态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障碍、安全性降低及疼痛。步态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神经肌肉因素及骨关节因素。脑卒中、脊髓损伤和脑瘫都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由于肌肉产生痉挛、肌张力的失衡和关节挛缩等原因从而导致偏瘫步态、痉挛步态和剪刀步态等异常步态的形成[2]。
许敏华[4]等的研究表明,当人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外界附加刺激时,会导致步态指标的变化,对步态平衡有积极的影响。江晓峰等研究表明脑瘫患儿迈步在首次着地时,踝关节的跖屈角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站立相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增加,过度伸展;足尖离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迈步相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较正常儿童显著降低。
3 脑卒中后步行辅助器具的应用
3.1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相关因素。在常见的临床疾病中,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发的神经功能受损会造成四肢功能活动的障碍。正常行走时,正常人体的重心可以快速的移动到支撑腿上,但脑卒中患者由于病损导致了运动缺陷,影响了正常行走。脑卒中患者由于患侧下肢肌肉力量减弱、膝关节的稳定性差、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小以及平衡能力差等原因造成异常步态[5]。
3.2 影响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下肢辅助器具的研究现状
2.2.1 肌肉功能对步行能力的影响
3.2.2 影响脑卒中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下肢辅助器具的研究现状:矫形器的应用可以在偏瘫步态康复中增加膝、踝关节的稳定性,利于重心的转移,提高步行速度和减少时空不对称对步行功能的影响。
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运动训练,确保训练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步行训练可以调整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伸)偏移范围,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屈伸)偏移范围的参数,以便使运动指数更接近正常指数,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
3.2.3 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的下肢辅助器具的研究现状:偏瘫患者由于大脑皮层损伤引起的姿势反射的影响,很难保持正常的姿势学习正常运动模式。步行辅助机器人是近年来新研发的帮助患者提高步行能力的辅助器具,机器人的辅助训练通过模拟正常的步态,利用定期,定量和可重复训练的规律有效地恢复和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减重步态机器人的早期介入能大大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重复的康复训练有利于偏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塑,通过对步态不同阶段的强化和重复模拟来重新获得功能性步态,并通过感觉刺激进行本体感觉反馈,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促进作用[5]。
4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存在下肢功能障碍,导致在行走时身体摆动幅度变大,重心偏离支撑面,破坏了双下肢的对称性,患肢负重能力下降,因此健肢的负重增加,并且重心转移的难度也增加。良好的步行能力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把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作为康复的核心目标。下肢辅助器具的应用在改善偏瘫步态在康复治疗中有很大的意义,对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场展会的焦点,还是会被那些知名大牌腕表抢走,因为位置最好的1号展馆1楼,被LVMH集团和斯沃琪集团的钟表品牌,以及劳力士和帝舵、百达翡丽、宝齐莱、百年灵、香奈儿等品牌所占据,这也是该展览经常被简称为“巴塞尔表展”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励建安,王彤.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
[4] 许敏华,高发荣,陈辉辉,等.人体步态平衡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J].控制工程,2017,24(S0):140-144.
[5] 江晓峰,胡雪艳.双侧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特征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65-66.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Lower-extremity Assistive Devices on Walking Ability After Stroke
YUN Yang, ZHEN Xi-cheng*, MA Yu-fei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02)
ABSTRACT:It is difficult for the patients after stroke to recover from the functional abnormality of lower limbs, and this tends to seriously affect the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to walk independently. The dys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mon and serious medical problem according to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effects of assistive devices on walking ability after stroke in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assistive device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Lower-extremity assistive devices; Stroke; Hemiplegia; Walking ability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4.013
本文引用格式:云阳,甄希成,马宇飞.下肢辅助器具对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影响综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4-25.
作者简介:云阳(1995-),女,蒙古族,内蒙古巴彦淖尔,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康复(慢性病与老年病的运动康复)。
标签:步态论文; 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能力论文; 器具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神经病学论文; 脑血管疾病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4期论文; 沈阳体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