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观论文_刘汉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克思,当代,恩格斯,乡村,近作,民本,纪念性。

当代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汉峰[1](2019)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价值与当代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部重要代表性着作,文章以其表现出来的高度革命性与科学性,奠定了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崇高历史地位,开启了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的历史进程。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李大钊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奋斗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前线》期刊2019年11期)

马志方,林芳[2](2019)在《传统与当代——观刘国辉近作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国辉先生是推动近现AI写作意人物画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根据他作品风格的演变,将其艺术之路简单分为叁个部分:1985年之前为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5年为第二阶段,1995年至今为第叁阶段。本文以他第叁阶段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传统精神与当代性,力求对当下写意人物画创作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引作用。(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7期)

武晔[3](2019)在《黄宗羲《学校》篇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政治层面上看,明末清初之际处于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思与清算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黄宗羲顺应实学的时代潮流,从明王朝的覆灭以及自身抗清斗争的失败经验出发,立足于史学视野,跳脱明朝一家兴衰的慨叹和被清廷取代的冲击,由民族主义立场上升为反思整个君主专制制度,融合了传统民本理论中重民从民思想以及激进民本主义的革命思想,从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两方面,本末兼顾地提出了自己的民本主义理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孕育于中国传统的父权伦理宗法政治土壤,在传统的民本与尊君共存的政治形态中,黄宗羲敢于突破君民关系,将个体权益的重视和实现扩展至政治层面,实为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突破,而他所着《明夷待访录》中的《学校》篇更是空前地将公共意志、公共舆论独立于统治权力之外,并成为影响乃至决定统治者意志的权威力量。黄宗羲所提出的学校议政监督君权、公众舆论监督权威,以学术影响权威的理性倾向,实则蕴含了传统民本接洽西方民主的突破口。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自身的政治生活的论述入手,提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最高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以学校议政作为制约君权和相权的途径,详尽阐述学校议政的具体内容。同时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有着重视民意和限制君权的传统,黄宗羲正是在承袭传统民本思想精华之处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进行定位,其学校议政所代表的重视公众意志对于当代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9年02期)

徐梓钧[4](2019)在《当代观演建筑新特征及其纪念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观演建筑发展历程进行对比以及梳理,分析了观演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当代观演建筑所呈现的巨体量、大空间、重舒适的新特征,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了其纪念性特质,以期能为当代观演建筑设计带来新启示。(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08期)

王陈辉,张琳[5](2018)在《俞源传统村落教育习俗及当代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展中,"耕读传家"一直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生存理念,影响了中国古代乡村教育,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习俗。作为江南传统村落的代表,俞源在"耕读传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教育习俗,增强了村落教育氛围,塑造了村落的文化精神,维系了族群文化认同。对俞源教育习俗认识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而且对当下的乡村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动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黄文娟[6](2018)在《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学者探求和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正是因为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致使人们不断的探索实现幸福的途径和方法。回顾以往的哲学家对幸福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幸福观理论体系,直到马克思的出现,他立足于唯物史观,在吸收前人的幸福理论精髓的同时克服了前人幸福理论中存在的片面性和直观性,关注人民的苦难通过对现世社会中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建立了全面系统的幸福观思想体系。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条件的满足并没有让人感到幸福相反让人越来越不幸福,这是“幸福的异化”,是精神世界极度空虚的表现。一方面说明了物质的满足并不等同于幸福;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并不深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幸福观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和当代意义做一个系统的梳理,纠正人们对幸福观理解的偏差,帮助人们树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马克思幸福观是当代中国幸福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依据。本文总共分四个章节,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并且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渊源”主要是从感性主义、理性主义、基督教叁个幸福观派别进行了理论梳理选取几个代表性的人物阐述他们对幸福观的研究,为后世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做好理论铺垫。第二章“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过程”首先介绍了马克思幸福观形成的理论背景,关于理论背景的介绍有利于承接下文的发展脉络,其次将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过程分为萌芽与发展、确立、深化叁个阶段并且对叁个阶段中出现的经典着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经典着作的解读可以对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轨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第叁章“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首先对幸福的概念做一个基本的阐述,主要从幸福的基本理念,幸福的基本内涵以及幸福的基本价值叁个方面来论述;其次系统的解读了马克思幸福观的逻辑架构,主要从四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幸福观必须立足于现实世界,第二,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劳动来获取幸福,第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实现幸福的意义,第四,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最高社会形态;最后对幸福观的特征作了四个方面的揭示。第四章“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观照”本章节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幸福观的现实意义,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分析了当今幸福观的异化现象,帮助人们用科学的幸福观理论指导生活,树立正确的叁观,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总而言之,研究马克思幸福观,不是简单的理解它的背景、内容、特征和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寻找幸福,得到幸福,树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文章的意义就在于此。只有个人实现幸福,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繁荣,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实现。(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5-01)

曹培鑫[7](2017)在《戛纳传奇:古稀之美与当代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戛纳电影节是全球艺术电影作者的盛事。组织者对参赛影片的遴选标准近乎苛刻,其评价体系亦波诡云谲,谁不担心那些被邀请成了评委的漂亮大明星们到底懂不懂艺术电影?每每公布的获奖名单更是常受非议。尽管如此,作为全球电影人的朝圣之所,戛纳从未被超越。回溯戛纳70多年(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7-06-07)

余京华[8](2016)在《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及其当代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其对于当下道德治理具有深远的现实观照意义。当下,以"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为主要表征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为指导,构建科学而有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首先,秉持"道德批判当先"的理念,是合理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坚持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自觉契合,是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现实诉求。(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陈冬梅[9](2016)在《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我国当下的社会实际和宗教现状,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一方面,国内学术界对宗教社会功能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打着宗教的旗号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依旧存在。因此选题的实践意义体现在:站在批判审视宗教的立场和角度,引导群众正确地看待宗教;正确发挥宗教的社会作用,抵御极端思想和歪理邪说的侵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文革时期的若干方针限制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贯彻执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发展亟需加强引导,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的许多新观点亟需整合。该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重在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上。本文包括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写作方法和研究思路。本文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深入到特定的时代背景借以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追溯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了解西方宗教产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状况,力图做到站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其宗教观的形成。分析各个时期影响到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点的主要派别的思想和德国理论家的主张,客观合理地整合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直接和间接的理论来源。第二章纵向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形成和成熟。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着作文本,从孕育、形成和成熟的过程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形成脉络。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观对比来看,勾勒出完整全面的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第叁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宗教观的丰富内涵,着重从本质、根源、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诠释其科学内涵。第四章着重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对于党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团结各族同胞,维护国家统一,凝聚人心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本章尝试从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工作的态度和政策方针中探寻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6-05-01)

牛光夏[10](2016)在《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国际视角下对历史人物的当代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国际的"孔子热"和"国学热",以孔子为主题的各种艺术表现形态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动画片《孔子》、电影《孔子》、歌剧《孔子》、舞剧《孔子》、话剧《孔子》等,孔子成为文化产业中一个不断被开发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文化品牌。在观众们的期待中,2016年元旦,由中央电视台、英国雄狮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孔子》国际版登陆央视科教频道,成为全球第一部以纪录片形式展示孔子的影视产品。(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6年04期)

当代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国辉先生是推动近现AI写作意人物画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根据他作品风格的演变,将其艺术之路简单分为叁个部分:1985年之前为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5年为第二阶段,1995年至今为第叁阶段。本文以他第叁阶段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传统精神与当代性,力求对当下写意人物画创作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引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汉峰.《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价值与当代观照[J].前线.2019

[2].马志方,林芳.传统与当代——观刘国辉近作有感[J].明日风尚.2019

[3].武晔.黄宗羲《学校》篇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观照[J].知与行.2019

[4].徐梓钧.当代观演建筑新特征及其纪念性探究[J].居舍.2019

[5].王陈辉,张琳.俞源传统村落教育习俗及当代观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黄文娟.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18

[7].曹培鑫.戛纳传奇:古稀之美与当代观照[N].中国艺术报.2017

[8].余京华.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生逻辑及其当代观照[J].伦理学研究.2016

[9].陈冬梅.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16

[10].牛光夏.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国际视角下对历史人物的当代观照[J].中国电视.2016

论文知识图

汕头广播局的综合性剧院来源于:《~...研究生教育2006年哲学学科毕业博士研究生情...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图片源自:刘振亚...期刊中主观幸福感的发文趋势附录四 附表附表1 2007年发放预售许可证工...附录四 附表附表1 2007年发放预售许可证工...

标签:;  ;  ;  ;  ;  ;  ;  

当代观论文_刘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