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聚合物论文_伍泠豫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纺丝,乙炔,电子,纳米,静电,萘酚。

电子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伍泠豫[1](2010)在《聚合的力量——记蒋亚东与他的“电子聚合物与微结构传感器”研究团队》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出任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院长;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0年09期)

陈金凤[2](2009)在《电子聚合物(PPV)/无机纳米粒子(Ag、PbS)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0年Burroughes等首次发现聚对苯乙炔(PPV)的电致发光特性后,这个具有光电多功能特性材料受到了科技界的重视,而这类电致发光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发光机理和EL器件制作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PPV不仅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光伏转换特性、光学非线性特性。PPV及其衍生物在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器中的应用标志着这类聚合物研究的不断成熟。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标志着纳米科技时代的到来。在无机纳米材料中,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是当前纳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由此引起了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另外,纳米半导体材料是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制造的新型材料,它具有与体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随着材料维度的降低和结构特征尺寸的减小(≤100nm),量子尺寸效应、量子干涉效应、量子隧穿效应、库伦阻塞效应以及非线性光学效应都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体现了纳米半导体材料所特有的性质。为此,本文筛选了金属纳米材料和半导体纳米材料中具有代表性的银(Ag)和硫化铅(Pb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掺杂、静电纺丝、分子自组装技术实现了Ag /PPV复合纳米纤维和PbS/PPV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并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此项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而且能够为研究无机纳米粒子与电子聚合物材料之间的作用机理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从而加快聚合物材料的实用化进程。(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孙治尧[3](2009)在《电子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纤维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静电纺丝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并发生形变,然后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于是得到纤维状物质。聚对苯乙炔(Poly(phenylene vinylen)PPV)不仅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光伏转换特性;研究还发现,PPV还具有光学非线性。PPV在空气中稳定,与其它具有光电多功能的电子聚合物比,它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易提纯和其前聚物易溶、易加工等优点,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PPV一直作为电子聚合物中具有光电多功能材料的典型代表而受到科技界的重视。本文通过溶胶-凝胶过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的制备了PPV/TiO_2,PPV/PVA/Ag_2S,PPV/Ag_2S复合纳米纤维,并且采用了透射电镜、荧光照片、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XRD)、紫外光谱(UV—vis)、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由于局部共轭结构被破坏,使得电子聚合物共轭结构发生局部改变,明显提高了其发光强度,且发光波段发生显着的蓝移。这种复合纳米材料将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它将主要应用于绿色光电器件,比如发光二极管,传感器和平面显示器等方面。(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9-04-28)

苏倩倩,刘伟区,王文荣,刘云峰,侯孟华[4](2008)在《电子聚合物用重芳烃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电子聚合物用重芳烃环氧树脂(包括萘基环氧树脂、含有蒽环的环氧树脂及含有芘环的环氧树脂)的结构、性能、合成路线以及改性研究进展。重芳烃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湿性,极具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08年05期)

曾红娟,庞晓峰,蒋亚东,于军胜[5](2007)在《电子聚合物固定化的胆碱氧化酶光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胆碱氧化酶(Chox)的加入对电化学方法制备的导电聚合物PEDOT膜的生长情况的影响。酶的加入一方面使得PEDOT/Chox聚合物膜的吸收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还增加了膜的厚度,使得吸光度升高。由此构成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对胆碱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不受干扰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7-04-01)

赫泓,龚剑,陈亚光,瞿伦玉[6](2006)在《多金属氧酸盐掺杂聚苯胺电子聚合物——多金属氧酸盐与HCl共掺杂聚苯胺HCl-SiW_(11) Co/PAn的合成及其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取代型多金属氧酸盐与HC l共掺杂聚苯胺HC l-S iW11Co/PAn材料,测试了其热稳定性、荧光性质、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及磁学性质等功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掺杂态聚苯胺新材料HC l-S iW11Co/PAn比本征态聚苯胺(PAn)的热分解温度提高162℃;具有荧光性质和较强的导电能力,室温电导率σ=0.54 S/cm。合成的新材料体系呈顺磁性,磁化强度相对于多金属氧酸盐S iW11Co显着增强。合成的新材料为电化学活性材料。(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6年05期)

王守国,龚剑,陈亚光,杨国程,戴知旻[7](2003)在《杂多酸氧化苯胺法制备D-HPA/PANI电子聚合物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awson结构杂多酸(D HPA)为氧化剂、质子酸和掺杂剂,制备了高纯度的P2Mo18/PANI(S1)和P2Mo17V/PANI(S2)电子聚合物材料.用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及X 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的导电性和荧光性.讨论了HPA氧化苯胺法的聚合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是D HPA掺杂的PANI杂化材料.材料的导电率分别为σS1=5.50×10-3和σS2=1.10×10-1S·cm-1.当S1和S2的激发光波长分别为423和363nm时,其对应的荧光发射光的波长为521和434nm.这表明S1和S2为电子聚合物材料.(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李会玲,董建华[8](2003)在《“电子聚合物中若干基本化学问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组织的“九五”重大项目“电子聚合物中若干基本化学问题研究”经过4年的研究,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于2003年8月通过专家组结题验收。 该项目承担单位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方交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项目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佛松院士。(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基金》期刊2003年06期)

白凤莲[9](2003)在《电子聚合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内外在电子聚合物材料方面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概况;以共轭聚合物为例,介绍了这类材料近年来在电致发光器件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03年03期)

汪朝阳[10](2003)在《电子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希格尔、麦克迪尔米德与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以表彰他们在“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一消息使人们的思维受到很大的冲击,使我们多年来对高分子材料(我们日常生活中称之为“塑料”)的认识发生变化:塑料也能导电。其实,科学家们不仅发现了导电的有机高分子,还发现了可电致发光的有机高分子,它们被合称为“电子聚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教材教学》期刊2003年12期)

电子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1990年Burroughes等首次发现聚对苯乙炔(PPV)的电致发光特性后,这个具有光电多功能特性材料受到了科技界的重视,而这类电致发光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发光机理和EL器件制作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PPV不仅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光伏转换特性、光学非线性特性。PPV及其衍生物在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器中的应用标志着这类聚合物研究的不断成熟。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标志着纳米科技时代的到来。在无机纳米材料中,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是当前纳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由此引起了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另外,纳米半导体材料是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制造的新型材料,它具有与体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随着材料维度的降低和结构特征尺寸的减小(≤100nm),量子尺寸效应、量子干涉效应、量子隧穿效应、库伦阻塞效应以及非线性光学效应都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体现了纳米半导体材料所特有的性质。为此,本文筛选了金属纳米材料和半导体纳米材料中具有代表性的银(Ag)和硫化铅(Pb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掺杂、静电纺丝、分子自组装技术实现了Ag /PPV复合纳米纤维和PbS/PPV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并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此项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而且能够为研究无机纳米粒子与电子聚合物材料之间的作用机理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从而加快聚合物材料的实用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伍泠豫.聚合的力量——记蒋亚东与他的“电子聚合物与微结构传感器”研究团队[J].科学中国人.2010

[2].陈金凤.电子聚合物(PPV)/无机纳米粒子(Ag、PbS)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孙治尧.电子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D].黑龙江大学.2009

[4].苏倩倩,刘伟区,王文荣,刘云峰,侯孟华.电子聚合物用重芳烃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08

[5].曾红娟,庞晓峰,蒋亚东,于军胜.电子聚合物固定化的胆碱氧化酶光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C].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7

[6].赫泓,龚剑,陈亚光,瞿伦玉.多金属氧酸盐掺杂聚苯胺电子聚合物——多金属氧酸盐与HCl共掺杂聚苯胺HCl-SiW_(11)Co/PAn的合成及其性质[J].应用化学.2006

[7].王守国,龚剑,陈亚光,杨国程,戴知旻.杂多酸氧化苯胺法制备D-HPA/PANI电子聚合物材料[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8].李会玲,董建华.“电子聚合物中若干基本化学问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J].中国科学基金.2003

[9].白凤莲.电子聚合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3

[10].汪朝阳.电子聚合物[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的分子结构及其I-V特性曲线和xQMIPS的化学结构式基于ITO/玻璃基板和AgNW-聚合物复合电...体异质结光伏电池中从光子吸收到光电...几种导电聚合物的结构金纳米粒子、富勒烯和一些有机受体的分...

标签:;  ;  ;  ;  ;  ;  ;  

电子聚合物论文_伍泠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