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一、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雨,张紫菡,樊雪,陈智怡,王豪伟[1](2021)在《无抗养殖背景下鸭病毒性疫病防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减抗、禁抗、无抗"是近年来社会对养殖业的广泛共识。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鸭病毒性疫病防控形势日渐严峻。根据无抗养殖背景下鸭病毒性疫病防制面临的新挑战,从鸭病毒性疫病流行的新特点、鸭病毒性疫病防制遇到的新问题、鸭病毒性疫病防制应采取的新对策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鸭养殖业的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思路。

李海珍[2](2021)在《雏鸭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文中研究指明鸭病毒性肝炎也称鸭肝炎,是当前严重影响鸭业正常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1],可引起雏鸭急性发病和高致死率。所以,一旦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生在鸭养殖区域内,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的雏鸭死亡现象,继而导致养殖户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其综合防治展开探讨研究。

徐风苍[3](2020)在《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文中提出鸭病毒性肝炎又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影响雏鸭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已成为当前严重影响鸭业正常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一、病原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成员。目前已报道的鸭肝炎病毒有Ⅰ型、Ⅱ型、Ⅲ型3个血清

杲双[4](2019)在《济南市章丘区鸭甲肝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一种由鸭的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雏鸭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其中,导致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的原因之一为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它主要感染1-3周龄的雏鸭,死亡率高达90%。DHAV被国际上分为三个主要的血清型:DHAV-1、DHAV-2和DHAV-3,而三种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反应。DHAV有两个非编码区,位于两端,一个开放型阅读框(ORF区)位于两个非编码区的中间,最终能够形成12个成熟的不同类型的蛋白,依次为VP0-VP3-VP1-2A1-2A2-2A3-2B-2C-3A-3B-3C-3D。其中,VP1是衣壳蛋白的主要成分,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DHAV基因组中的高度可变区,可作为DHAV基因型研究的标记,并可以此序列来区分病毒的血清型。为了更好地了解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DHAV流行情况,自2018年以来,从章丘地区明水、双山等8个章丘区镇街采集疑似DHAV病料26批次,进行了发病的情况调查、病毒的分离鉴定、DHAV VP1基因的研究分析等工作。通过对章丘不同地区采集的疑似DHAV病例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发病主要集中在4周龄以下的雏鸭,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秋冬两个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的主要症状为:有神经症状、精神沉郁、头震颤、站立不稳、瘫痪等,死亡的鸭子也会呈现角弓反张症状;剖检发现肝脏肿大,表面有斑点样或者针尖状出血,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地出血。将这26批病料进行病毒检测,检测到15批次DHAV病毒为阳性,DHAV的阳性检出率达到57.7%,其中感染DHAV-1的为5批次,感染DHAV-3的为6批次,DHAV-1和DHAV-3混合感染的为4批次。济南市章丘区7个主要养鸭区域均存在DHAV的流行,多数区域存在DHAV-1和DHAV-3的共流行。通过对结果分析得知,DVH的发病日龄趋于上升态势,且28日龄以上发病鸭均为DHAV-1和DHAV-3的混合感染。本研究对济南市章丘区分离的DHAV阳性毒株进行VP1基因扩增并测序,共得到9株DHAV-1VP1基因核苷酸序列,10株DAHV-3V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NCBI上已经登录的17株DHAV的VP1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构建了相应的进化树进行基因遗传分析,对DHAV-1和DHAV-3的同源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进化树上DHAV-1和DHAV-3分为两个明显的分支。其中9株DHAV-1 VP1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6%-99.9%,与NCBI上登录的8株DHAV-1毒株的同源性为94.6%-99.9%;10株DHAV-3 VP1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3.1%-99.9%,与NCBI登录的9株毒株的同源性为89.3%-99.4%,而且DHAV-3分离株的VP1基因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此研究对济南市章丘区鸭甲肝病毒流行病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学防控措施,同时对治疗也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菲[5](2019)在《1型鸭甲肝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肝脏肿大并伴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角弓反张、走路不稳等为主要特点。当下我国流行的DHV主要是1型鸭甲肝病毒(DHAV-1),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的血清型。该病毒引起的DVH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临床生产中该病发病急,死亡快,而普通实验室检测方法又比较麻烦,耗时长,不利于该病的快速确诊与治疗。为了方便该病在临床生产中的快速诊断,本研究研发了快速检测DHAV-1的胶体金试纸条。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试验一、重组DHAV-1 VP1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将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表达DHAV-1 VP1蛋白的质粒pET32a-VP1进行了重新酶切鉴定和测序,再将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析。结果表明,DHAV-1的VP1蛋白成功得到了表达,表达蛋白经纯化后浓度为2mg/mL,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能够与DHAV-1的单克隆抗体4E6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试验二、DHAV-1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将试验一诱导表达后纯化的重组蛋白按照每只BALB/c小鼠注射100μg的剂量,每隔两周皮下免疫一次,一共免疫5次,最后一次腹腔注射,用ELISA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ELISA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前期时呈快速递增趋势,后期逐渐平稳,5免后多抗效价为1:25600。将实验室保存的分泌DHAV-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E6复苏,注射到提前7天腹腔注射石蜡的BALB/c小鼠,10天后采集注射小鼠的腹水,用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效价。ELISA检测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4E6的效价为1:51200。试验三、检测DHAV-1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不同直径大小的胶体金颗粒,调节到最适pH值后,将胶体金颗粒与纯化的抗体发生物理结合,吸附到玻璃纤维素膜上;将纯化的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对最佳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对胶体金试纸条的条件摸索最终确定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最佳浓度为15μg/mL,标记最佳值为18μg/mL,最终确定为包被于NC膜的T线浓度为700μg/mL,包被C线浓度为600μg/mL。对制备的检测DHAV-1的胶体金试纸条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能够与DHAV-1和DHAV-3发生反应,但不与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新城疫病毒以及阴性对照PBS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试纸条可以检测到的最低病毒蛋白含量为9.198 ng/μL,灵敏性稍低于双抗体夹心方法;不同批次试纸条对样品的检测结果一致;4℃和25℃条件下保存6个月不影响检测结果。这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检测DHAV-1的胶体金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由于其可以在5 min内得出检验结果,为DHAV-1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现场检测的手段。

陈云[6](2017)在《几种中药成分及其衍生物治疗鸭病毒性肝炎作用比较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主要是由丨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1,DHAV-1)感染引起的,它能导致雏鸭的大范围死亡。由于目前临床上可用的抗病毒药物除卵黄抗体以外均不能治疗该病,养鸭业遭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抗DHAV-1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因为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及稳定的来源,中药成分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大热点之一。猪茶多糖(Polyporus polysaccharides,PPS)、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山豆根多糖(Bush sophora root polysaccharides,BSRPS)和黄茶苷(baicalin,BA)均具有保肝抗病毒的作用,因此本论文对PPS、APS、BSRPS和BA进行了抗DHAV-1作用的研究。此外,对中药成分进行恰当的修饰,能使其生物活性和溶解度大大提高。所以本论文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PPS、APS和BSRPS进行了硫酸化修饰,分别得到硫酸化猪茶多糖(sulfatedPolyporuspolysaccharides,sPPS)、硫酸化黄芪多糖(sulfated 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和硫酸化山豆根多糖(sulfated Bush sophorarootpolysaccharides,BSRPS),同时将黄茶苷(baicalin,BA)制备成黄芩苷磷脂复合物(baicalin phospholipid complex,BAPC)。然后通过体外试验确定了 APS、sAPS、BSRPS、sBSRPS、BA以及BAPC具有抗DHAV-1增殖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其体内疗效以及体内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并确定了 BSRPS、sBSRPS、BA以及BAPC能够治疗DVH。接着,分析了抗氧化和增强免疫作用在BSRPS、sBSRPS、BA以及BAPC治疗DVH过程中是否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最后,研究了 BSRPS、sBSRPS、BA以及BAPC抑制DHAV-1的分子机制。具体试验分为以下七个部分:试验Ⅰ:四种中药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对DEHs抗DHAV-1感染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确定 PPS、sPPS、APS、sAPS、BSRPS、sBSRPS、BA 以及 BAPC 的体外抗DHAV-1作用。首先,以氯磺酸-吡啶法对PPS、APS和BSRPS进行硫酸化修饰,同时将BA与大豆卵磷脂反应以制备成磷脂复合物,然后运用MTT法测得几种药物在鸭胚肝细胞(duck embryonichepatocytes,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最后测定几种药物抗DHAV-1感染DEHs的作用并计算其病毒抑制率。试验结果表明 PPS、sPPS、APS、sAPS、BSRPS、sBSRPS、BA 和 BAPC 在 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 250 μg·mL-1、125 μg·mL-1、625 μg·mL-1、7.813μg·mL-1、2000 μg·mL-1、7.813 μg·mL-1、156.25 μg·mL-1 和 31.25 μg·mL-1。除了 PPS 以外,其他药物都表现出了抗DHAV-1感染DEHs的作用,但sPPS仅在125 μg·mL-1时具有抗病毒作用,其余各药物均在多个浓度表现出了抗病毒作用。APS、BSRPS和BA及其修饰物对DHAV-1感染DEHs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PPS和sPPS。试验Ⅱ:APS、sAPS、BSRPS、sBSRPS、BA 和 BAPC 体外抗 DHAV-1 增殖作用本试验旨在确定 APS、sAPS、BSRPS、sBSRPS、BA 以及 BAPC 在 DHAV-1增殖的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和先加病毒后加药物两种方式,运用Realtime-PCR法研究药物对DHAV-1吸附DEHs的影响。同时用Realtime-PCR法研究药物对DHAV-1复制和释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PS和sAPS能够抑制病毒的自我复制,且sAPS的作用更强。BSRPS和sBSRPS能够抑制病毒的自我复制,此外sBSRPS还能抑制病毒的释放。BA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释放,而BAPC对DHAV-1的吸附、复制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试验Ⅲ: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对雏鸭抗DHAV-1感染的影响本试验旨在从体内水平确定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抗DHAV-1感染雏鸭的作用。以人工攻毒的方式对3日龄的雏鸭进行DVH造模,用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分别以3 mg(只·d)-1、3 mg·(只·d)-1、4 mg·(只·d)-1 2 mg·(只·d)-1 3 mg·(只·d))1和3 mg·(只·d)-1的剂量进行治疗,直至雏鸭停止死亡。记录各组第12、24、36、48、72、96、120和144h雏鸭的死亡情况。同时检测血液DHAV-1基因表达量,ALT、AST、ALP和LDH的活性,以及 TP、ALB 和 GLO 的水平。结果表明,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均能显着地抑制DHAV-1在体内的增殖。但是APS和sAPS并不能减少雏鸭的死亡率,BSRPS、sBSRPS、BA和BAPC均能显着地降低雏鸭的死亡率。BSRPS、sBSRPS、BA和BAPC能较好地减轻雏鸭的肝损伤,APS和sAPS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雏鸭的肝损伤,但效果并不理想。试验Ⅳ:APS、sAPS、BSRPS、sBSRPS、BA 和 BAPC 对 DHAV-1 感染雏鸭氧化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治疗DVH过程中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首先采用人工攻毒的方法对雏鸭进行DVH造模,同时用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对雏鸭进行治疗,并检测雏鸭血清的SOD、CAT和GSH-Px活性,MDA含量,IFN-y和IL-2分泌量。结果表明,DHAV-1感染会降低雏鸭体内的SOD、CAT和GSH-Px活性,同时增高MDA含量。APS能够增强SOD活性同时降低MDA含量;sAPS能够增强CAT活性并降低MDA含量;BSRPS、sBSRPS、BA和BAPC能够增强雏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APS和sAPS不能刺激IFN-y和IL-2的分泌,而BSRPS、sBSRPS、BA和BAPC则能明显地刺激雏鸭体内IFN-γ和IL-2的分泌,另外,sBSRPS和BAPC的这种增强免疫作用分别强于BSRPS和BA。综合评价BSRPS、sBSRPS、BA和BAPC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作用总体优于APS和sAPS。试验Ⅴ:干预试验验证BSRPS、sBSRPS、BA和BAPC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作用本试验旨在通过干预试验进一步验证前一章研究发现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在BSRPS、sBSRPS、BA和BAPC在雏鸭抗DHAV-1感染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首先确定了扁柏酚和FK506分别作为促氧化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干预浓度,分别为80 mg·kg-1和5 mg·kg-1。然后采用人工攻毒方法对雏鸭进行DVH造模,用BSRPS、sBSRPS、BA和BAPC进行治疗,同时用扁柏酚和FK506分别进行促氧化和免疫抑制干预。最后检测雏鸭血清中GSH-Px、SOD、CAT、MDA、IFN-y和IL-2的水平,同时统计各组雏鸭的死亡率。结果表明,扁柏酚能够显着降低雏鸭GSH-Px、SOD和CAT的活性,同时显着增加MDA的含量。促氧化后,BSRPS和BA的疗效显着降低,表明抗氧化在BSRPS和BA治疗DVH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FK506能够显着降低雏鸭IFN-γ和IL-2的水平,免疫抑制后,BSRPS、sBSRPS、BA和BAPC的疗效均显着降低,说明增强免疫在BSRPS、sBSRPS、BA和BAPC治疗DVH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试验Ⅵ:BSRPS、sBSRPS、BA和BAPC抑制DHAV-1基因合成的作用机制本试验旨在研究BSRPS、sBSRPS、BA和BAPC对DHAV-1基因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使用放线菌酮抑制蛋白的翻译后,采用Realtime-PCR法观察BSRPS、sBSRPS、BA和BAPC对DHAV-1基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BSRPS、sBSRPS和BAPC能够抑制DHAV-1的基因合成,而BA则不能抑制DHAV-1的基因合成。同时运用Western Blot观察BSRPS、sBSRPS和BAPC对DHAV-1的3D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SRPS、sBSRPS对3D蛋白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BAPC能够降低3D蛋白的稳定性。运用干扰RNA技术确定了 Hsp70对DHAV-1基因合成的重要性后,采用Western Blot观察BSRPS、sBSRPS和BAPC对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SRPS、sBSRPS和BAPC均能够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以抑制DHAV-1基因的合成。试验Ⅶ:BSRPS、sBSRPS、BA和BAPC抑制DHAV-1蛋白质翻译的作用机制本试验旨在研究BSRPS、sBSRPS、BA和BAPC对DHAV-1蛋白质翻译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Westrn Blot法观察BSRPS、sBSRPS、BA和BAPC对DHAV-1入侵细胞5 h后的VP1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以确定BSRPS、sBSRPS、BA和BAPC对DHAV-1蛋白质翻译的抑制作用。同时,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BSRPS、sBSRPS、BA和 BAPC 对 DHAV-1 的 IRES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SRPS、sBSRPS、BA和BAPC均能显着抑制DHAV-1的蛋白质翻译,同时能够抑制DHAV-1 的 IRES 活性。说明,BSRPS、sBSRPS、BA 和 BAPC 是通过降低 DHAV-1的IRES活性以抑制DHAV-1的蛋白质翻译。本论文的结果表明,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都具有抑制DHAV-1增殖的作用,然而APS和sAPS却并不能降低感染DHAV-1雏鸭的死亡率。这可能是因为APS和sAPS在治疗DVH的过程中,没有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作用。BSRPS、sBSRPS、BA和BAPC能显着降低感染DHAV-1雏鸭的死亡率,在治疗DVH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强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作用。而干预试验的结果表明,BSRPS和BA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作用在其治疗DVH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sBSRPS和BAPC的增强免疫作用在其治疗DVH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DHAV-1复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分别为基因的合成和蛋白质的翻译,BSRPS和sBSRPS可以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以抑制DHAV-1基因的合成;BAPC通过降低DHAV-1的3D蛋白稳定性和Hsp70的表达以抑制DHAV-1基因的合成。此外,BSRPS、sBSRPS、BA和BAPC还能通过降低DHAV-1的IRES活性以抑制DHAV-1的蛋白质翻译。

杨静[7](2017)在《重组融合肽TBP5对DHV-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剖检见肝肿大和大量的出血性斑点,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经呼吸道亦可感染。DHV分为3个血清型,即1型(DHV-1)、2型(DHV-2)和3型(DHV-3),其中DHV-1是主要血清型。该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和发生,疫情较难控制,虽然鸭肝炎弱毒苗和灭活苗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免疫效果并不理想,鸭肝炎仍时有暴发,给养鸭业带来严重危害,对于该病的控制仍旧得不到显着改善。本研究通过对DHV-1 VP1基因的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重组VP1蛋白表达产物;同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重组DHV-1 VP1蛋白为靶蛋白,通过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结合ELISA鉴定和竞争抑制试验,筛选到能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多肽;以重组融合肽TP5-BP5(TBP5)配合DHV-1 VP1蛋白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进行雏鸭动物免疫实验,探讨其对DHV-1 VP1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主要试验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DHV-1 V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通过引物F1和F2对DHV-1 VP1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得到约714 bp大小条带,克隆到pET-32a载体,筛选重组表达质粒,经EcoR I与Xba I双酶切和PCR进行鉴定,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1,并将重组质粒pET32a-VP1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pET-32a(+)-VP1诱导后表达约43.0KD大小的目的蛋白条带(包含TRX硫氧还蛋白),表明DHV-1 V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43.0KD处可见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本研究为DHV-1VP1蛋白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提供实验材料。2、DHV-1 VP1蛋白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并以DHV-1 VP1蛋白作为靶标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3轮亲和筛选,获得20个单个噬菌体克隆,结合ELISA鉴定和竞争抑制试验,获得与DHV-1 VP1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P4与P6,提取其DN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2个噬菌体阳性克隆插入的12肽氨基酸序列分别为,P4-12:LLSPGTHHSPWP;P6-12:LLADTTHHRPWT,分析其保守序列为THHXPW。通过MTT法分析获得DHV-1 VP1蛋白结合肽P4-12与P6-12本身对鸭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影响,通过测定病毒滴度和病毒拷贝数结果表明P4-12和P6-12均能显着降低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DHV-1病毒滴度和病毒拷贝数,表明多肽P4-12和P6-12显着抑制DHV-1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为进一步探明DHV-1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抗病毒制剂开发提供了实验线索。3、重组融合肽TBP5对DHV-1 VP1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重组融合肽TBP5配合DHV-1 VP1蛋白亚单位疫苗,通过雏鸭的分组和免疫,通过检测鸭体内血清IgG抗体、血清细胞因子(INF-γ、IL-4)水平、动物免疫保护试验及HE染色来评价重组融合肽TBP5对DHV-1 VP1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肽TBP5配合DHV-1 VP1蛋白亚单位疫苗组雏鸭血清IgG抗体水平、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与疫苗组。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肽TBP5配合DHV-1VP1蛋白亚单位疫苗免疫雏鸭后增强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肽TBP5对DHV-1 VP1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为DHV-1VP1蛋白亚单位疫苗的新型佐剂研究奠定基础。

薛梅,朱俊平[8](2016)在《规模鸭场鸭病毒性肝炎防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通过分析潍坊市20个鸭场发生鸭病毒性肝炎的可能原因,制定了改造老场、加强卫生管理、改进免疫方案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并在10个曾发生过鸭病毒性肝炎的鸭场推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试验鸭场在应用综合性防控对策后,发生鸭病毒性肝炎的次数显着减少,下降了58.3%(7/12),同时提高了鸭的成活率,降低了药品等费用。

王蕾[9](2015)在《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文中指出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 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为特点。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特别是2日到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各不相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障碍。该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虽然鸭肝炎鸡胚化弱毒苗和灭活苗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但是在实际生产中,鸭肝炎仍时有暴发,给养鸭业带来严重危害。而在鸭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上,目前养殖户主要依靠注射高免卵黄抗体,但是由于卵黄抗体生产不规范,致使卵黄抗体的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得不到保证。本试验从临床发病雏鸭群中分离出的一株疑似鸭肝炎病毒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和毒力的测定。利用Ⅰ型鸭肝炎病毒鉴定引物对提取的病毒RNA进行了巢式RT-PCR扩增。根据测定的病毒ELD50,将分离的毒株与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进行了雏鸭攻毒试验并用病变肝脏制作了超薄切片,观察其病毒颗粒的形态特征。用该毒株接种易感雏鸭,取病死鸭肝脏,制备组织灭活苗,并加以不同的疫苗佐剂,设置蜂胶组、黄芪组及不加佐剂的对照组三组。按照免疫程序免疫高产蛋鸡,收集高免蛋。对三组卵黄抗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了摸索确定,通过中和试验对三组卵黄抗体的效价进行了测定,选择效价较高的卵黄抗体将其应用于临床发病雏鸭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电镜下可观察到内质网中30nm左右圆形无囊膜的病毒颗粒。该毒株的ELD5o为10-5.659/0.2mL,分离出的病毒能够被Ⅰ型鸭肝炎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是1:79。巢式RT-PCR扩增的条带与预期相符,同源性分析与四株山东株的同源性较低。免疫后将收集三组卵黄通过中和试验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依次为黄芪组210.8,蜂胶组29,对照组27.82,对照组的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卵黄抗体制备的最适pH为6.1,最适稀释度为1:10,此条件下卵黄抗体中的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发现三组卵黄抗体中的蛋白含量在在最适条件下黄芪组最高,蜂胶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将抗体效价较高的黄芪组卵黄抗体进行大量生产并应用于临床中,发现该高免卵黄抗体对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治愈率很高,对发病雏鸭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本实验从临床上常发雏鸭病毒性肝炎病例出发,为高效的组织灭活苗和卵黄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提供了一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林镇元[10](2014)在《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鸭疾病,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并逐渐呈多样化态势,增加了治疗难度,造成大量幼鸭死亡,给中小型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本文围绕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医学原理、诊断方式及防治途径等进行阐述,通过实践,归纳出一些实用诊断及预防方法,希望对鸭养殖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1)无抗养殖背景下鸭病毒性疫病防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抗养殖对养鸭业疫病防制提出的新挑战
2 当前鸭病毒性疫病流行的新特点
    2.1 病型多样化趋势明显
    2.2 病情复杂化程度增加
3 鸭病毒性疫病防制遇到的新问题
    3.1 传统防制方法失去保护力
    3.2 抗生素的滥用威胁人类健康
    3.3 废弃物处理不当增加了生物安全风险
4 无抗养殖背景下养鸭业病毒性疫病防制应采取的新对策
    4.1 未病先治,做好鸭病毒性疫病预防工作
    4.2 科学养殖,优化现有疫病防制技术
    4.3 注重生态环保,建设良好的养殖环境
    4.4 转变养殖理念,开发干扰素等有效防制鸭病毒性疫病新药物
5 结语

(2)雏鸭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特征
2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建议
    2.1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辨别
    2.2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多元化预防
    2.3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科学化治疗
3 结论

(3)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原
二、流行特点
三、临床症状
四、病理变化
五、诊断方法
    1. 临床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3. 鉴别诊断
六、防制措施
    1. 预防
    2. 治疗
    3. 严格消毒

(4)济南市章丘区鸭甲肝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概述
    1.2 病原学特征
        1.2.1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1.2.2 鸭甲肝病毒的分类
        1.2.3 鸭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1.2.3.1 形态学结构
        1.2.3.2 理化特性
        1.2.3.3 致病性
        1.2.3.4 培养特性
        1.2.3.5 DHAV的纯化
        1.2.4 DHAV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1.2.4.1 DHAV的基因组结构
        1.2.4.2 DHAV蛋白的功能
    1.3 流行病学调查
        1.3.1 感染源
        1.3.2 感染途径
        1.3.3 病死率
    1.4 诊断
        1.4.1 临床症状初步诊断
        1.4.2 病理解剖变化诊断
        1.4.3 病原学诊断
        1.4.4 分子生物学诊断
    1.5 预防与治疗
        1.5.1 预防
        1.5.2 治疗
    1.6 VP1 基因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毒)株
        2.1.2 实验动物
        2.1.3 酶和相关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1.5 溶液配置
        2.1.6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 方法
        2.2.1 病料的检测
        2.2.1.1 病料的采集处理
        2.2.1.2 病毒的分离
        2.2.1.3 血凝性检测
        2.2.1.4 病毒RNA的提取
        2.2.1.5 RNA反转录
        2.2.1.6 病毒PCR的检测
        2.2.1.7 电泳检测
        2.2.2 病毒的增殖与纯化
        2.2.3 各毒株VP1 基因的测定
        2.2.3.1 病毒RNA的提取(参照2.2.1.4 病毒RNA的提取步骤)
        2.2.3.2 提取RNA的反转录(参照2.2.1.5 反转录体系表)
        2.2.3.3 各毒株VP1 的扩增(参照2.2.1.6 病毒PCR检测表格)
        2.2.3.4 电泳检测(参照2.2.1.7 电泳检测)
        2.2.3.5 PCR产物的回收
        2.2.3.6 回收产物与载体连接
        2.2.3.7 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3.8 连接产物转化
        2.2.3.9 单菌落的挑取
        2.2.3.10 质粒DNA的提取
        2.2.3.11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2.2.4 数据分析
        2.2.4.1 章丘各地区鸭甲肝病毒的分布
        2.2.4.2 DHAV阳性鸭病毒分离株VP1 进化树的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鸡胚中的分离结果
    3.2 血凝实验结果
    3.3 DHAV的检测结果
        3.3.1 DHAV-1 检测结果
        3.3.2 DHAV-3 检测结果
    3.4 DHAV的 VP1 扩增
        3.4.1 DHAV-1的VP1 扩增结果
        3.4.2 DHAV-3的VP1 扩增结果
    3.5 酶切鉴定结果
        3.5.1 DHAV-1 毒株的VP1 基因酶切图鉴定
        3.5.2 DHAV-3 毒株的VP1 基因酶切图鉴定
    3.6 数据分析
        3.6.1 章丘各地区鸭甲肝阳性统计结果
        3.6.2 DHAV阳性鸭病毒分离株VP1 进化树的构建
4 讨论
    4.1 章丘各地区DHAV的流行病学统计
    4.2 DHAV阳性株VP1 基因的测定及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1型鸭甲肝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鸭肝炎病毒的概述
        1.1.1 DHAV-1 历史分布与分类地位
        1.1.2 DHAV-1 的理化特性
        1.1.3 DHAV-1 的基因组及其结构
        1.1.4 DHAV-1 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1.2 DHAV-1 的流行病学
        1.2.1 发生与分布
        1.2.2 DHAV-1 的主要宿主和传播途径
    1.3 DHAV-1 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4 DHAV-1 的预防和治疗
    1.5 DHAV-1 的主要诊断方法
    1.6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概述
        1.6.1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原理
        1.6.2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发展史
        1.6.3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4种主要方法
        1.6.4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特点
    1.7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应用
        1.7.1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7.2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在人医中的应用
        1.7.3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抗体检测方面的应用
        1.7.4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在饮食安全方面的应用
    1.8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酶和相关试剂
        2.1.3 试验动物及细胞株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溶液
    2.2 方法
        2.2.1 鸭肝炎病毒的增殖与纯化
        2.2.1.1 病毒的增殖
        2.2.1.2 病毒的纯化
        2.2.2 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VP1的验证
        2.2.2.1 酶切鉴定
        2.2.2.2 测序鉴定
        2.2.3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PLys中的表达
        2.2.4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鉴定分析
        2.2.5 DHAV-1 VP1蛋白的纯化
        2.2.6 DHAV-1 VP1蛋白含量的测定
        2.2.7 DHAV-1 V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
        2.2.7.1 对DHAV-1 多抗不同阶段效价测定分析
        2.2.7.2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2.2.7.3 单克隆抗体 4E6的复苏
        2.2.7.4 腹水的制备
        2.2.7.5 腹水的纯化
        2.2.7.6 纯化产物的SDS-PAGE鉴定分析
        2.2.7.7 4E6腹水效价的测定
        2.2.7.8 测定 4E6的蛋白浓度
        2.2.8 金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2.8.1 待标记蛋白质的准备
        2.2.8.2 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最适p H
        2.2.8.3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低稳定量的测定
        2.2.8.4 胶体金标记抗体
        2.2.8.5 金标抗体的纯化
        2.2.8.6 金标抗体复溶液配方的选择
        2.2.9 胶体金试纸条膜材料的选择
        2.2.9.1 样品垫的选择
        2.2.9.2 样品垫处理液的选择
        2.2.9.3 金标垫的选择
        2.2.9.4 金标垫处理液的选择
        2.2.9.5 金标抗体稀释度的选择
        2.2.9.6 硝酸纤维素膜的选择
        2.2.9.7 NC膜包被T线和C线浓度的摸索
        2.2.9.8 包被液的选择
        2.2.9.9 吸水垫的选择
        2.2.9.10 PVC底板的选择
        2.2.9.11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组装
        2.2.10 胶体金试纸条性能的验证
        2.2.10.1 敏感性试验
        2.2.10.2 特异性试验
        2.2.10.3 稳定性试验
        2.2.10.4 临床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的增殖与纯化结果
    3.2 重组质粒p ET32a-VP1的酶切鉴定与诱导表达条件的摸索
        3.2.1 酶切鉴定结果
        3.2.2 测序结果
        3.2.3 DHAV-1 VP1基因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3.2.4 DHAV-1 VP1蛋白的纯化效果
        3.2.5 DHAV-1 VP1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3.2.6 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3.3 抗DHAV-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3.3.1 BALB/c小鼠的免疫及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结果
        3.3.2 针对不同时段多抗效价测定结果
        3.3.3 BALB/c小鼠腹水的效价结果
        3.3.4 单克隆抗体纯化效果的鉴定
    3.4 免疫层析试纸条体系的优化结果
        3.4.1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3.4.2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低稳定量的测定结果
        3.4.3 金标抗体复溶液配方的选择结果
    3.5 免疫层析试纸条膜材料的选择
        3.5.1 样品垫的选择
        3.5.2 样品垫处理液的选择结果
        3.5.3 金标垫的选择结果
        3.5.4 金标垫处理液的选择
        3.5.5 金标抗体稀释度的选择
        3.5.6 硝酸纤维素膜的选择
        3.5.7 NC膜包被T线、C线浓度的确定
        3.5.8 包被液的确定
    3.6 胶体金试纸条的性能测试结果
        3.6.1 特异性
        3.6.2 敏感性
        3.6.3 重复性
        3.6.4 稳定性
        3.6.5 临床验证
4 讨论
    4.1 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VP1的验证
    4.2 抗DHAV-1 多抗的制备
    4.3 4E6腹水的制备
    4.4 4E6单抗的纯化
    4.5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4.6 硝酸纤维素膜的选择
    4.7 胶体金试纸条T线不出线及显色浅的问题
    4.8 关于胶体金试纸条出现假阳性的问题
    4.9 关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DHAV-1 和DHAV-3 均呈阳性反应的问题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几种中药成分及其衍生物治疗鸭病毒性肝炎作用比较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1 DVH和DHAV-1
        1.1 流行病学
        1.2 病原学
        1.3 临床特征
        1.4 DHAV-1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5 致病机理
        2 DVH的诊断
        2.1 临床诊断
        2.2 实验室诊断
        3 防治策略
        3.1 预防
        3.2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猪苓、黄芪、山豆根和黄芩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1 猪苓
        1.1 猪苓多糖
        1.2 其他活性成分
        2 黄芪
        2.1 黄芪多糖
        2.2 黄芪皂苷
        2.3 黄芪黄酮
        3 山豆根
        3.1 山豆根多糖
        3.2 山豆根生物碱
        4 黄芩
        4.1 黄芩苷
        4.2 黄芩素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药多糖与黄酮修饰的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 中药多糖
        1.1 硫酸化
        1.2 磷酸化
        1.3 羧甲基化
        1.4 其他修饰方法
        2 中药黄酮
        2.1 改善水溶性
        2.2 改善油溶性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第四章 四种中药成分及其衍生物对DEHs抗DHAV-1感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试验药物及病毒
        1.3 PPS、APS和BSRPS的提取
        1.4 PPS、APS、BSRPS和BA的修饰物制备及鉴定
        1.5 DEHs的制备
        1.6 药物在DEHs上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1.7 药物对DEHs抗DHAV-1感染的影响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各药物的红外结构分析
        2.2 各药物在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
        2.3 各药物对DEHs抗DHAV-1感染的影响
        2.4 各药物的病毒抑制率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体外抗DHAV-1增殖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试验药物及病毒
        1.3 DEHs单层的制备
        1.4 药物对DHAV-1增殖途径的影响
        1.5 Real-time PCR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APS和sAPS抗DHAV-1在DEHs上增殖的作用
        2.2 BSRPS和sBSRPS抗DHAV-1在DEHs上增殖的作用
        2.3 BA和BAPC抗DHAV-1在DEHs上增殖的作用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对雏鸭抗DHAV-1感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药物和病毒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1.5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APS和sAPS对雏鸭抗DHAV-1感染的影响
        2.2 BSRPS和sBSRPS对雏鸭抗DHAV-1感染的影响
        2.3 BA和BAPC对雏鸭抗DHAV-1感染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APS、sAPS、BSRPS、sBSRPS、BA和BAPC对DHAV-1感染雏鸭氧化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药物和病毒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1.5 样品采集和指标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APS和sAPS体内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2.2 BSRPS和sBSRPS体内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2.3 BA和BAPC体内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干预试验验证BSRPS、sBSRPS、BA和BAPC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药物和病毒
        1.4 扁柏酚和FK506的剂量试验
        1.5 动物分组与处理
        1.6 样品采集和指标测定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扁柏酚和FK506的剂量筛选结果
        2.2 BSRPS的干预试验
        2.3 sBSRPS的干预试验
        2.4 BA的干预试验
        2.5 BAPC的干预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BSRPS、sBSRPS、BA和BAPC抑制DHAV-1基因合成的作用与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DEHs、病毒和试验药物
        1.3 药物对DHAV-1基因合成的抑制作用
        1.4 药物对3D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1.5 药物对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对DHAV-1基因合成的影响
        2.2 药物对3D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2.3 药物对Hsp70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BSRPS、sBSRPS、BA和BAPC抑制DHAV-1蛋白质翻译的作用与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DEHs、病毒和试验药物
        1.3 药物对DHAV-1基因合成的抑制作用
        1.4 药物对IRES活性的影响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对DHAV-1基因合成的抑制作用
        2.2 药物对DHAV-1的IRES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重组融合肽TBP5对DHV-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1.1.1 鸭肝炎病毒生物学特征
        1.1.2 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1.1.3 鸭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4 鸭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
        1.1.5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
    1.2 TP5的研究进展
        1.2.1 TP5的发现
        1.2.2 TP5的生物学功能
        1.2.3 TP5的应用前景
    1.3 BP5的研究进展
        1.3.1 BP5的发现
        1.3.2 BP5的生物学功能
        1.3.3 BP5的应用前景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DHV-1 V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2.1 材料
        2.1.1 菌株和质粒
        2.1.2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引物设计及合成
        2.2.2 DHV-1VP1基因的PCR扩增
        2.2.3 pET32a-VP1克隆质粒的构建
        2.2.4 克隆质粒的纯化
        2.2.5 重组质粒的鉴定
        2.2.6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1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2.3 结果
        2.3.1 DHV-1VP1基因的PCR扩增
        2.3.2 pET32a-VP1克隆质粒的构建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DHV-1 VP1蛋白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2 方法
        3.2.1 噬菌体12肽库的亲和筛选
        3.2.2 噬菌体阳性克隆的ELISA鉴定
        3.2.3 噬菌体阳性克隆的竞争抑制试验
        3.2.4 阳性噬菌体克隆DNA序列测定
        3.2.5 DHV-1 VP1蛋白结合肽P4-12 和P6-12 对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2.6 DHV-1 VP1蛋白结合肽P4-12 和P6-12 对DHV-1 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3 结果
        3.3.1 噬菌体12肽库的亲和筛选结果
        3.3.2 噬菌体阳性克隆的ELISA鉴定结果
        3.3.3 噬菌体阳性克隆特异性竞争抑制试验
        3.3.4 噬菌体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
        3.3.5 DHV-1 VP1蛋白结合肽P4-12 和P6-12 对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3.6 DHV-1 VP1蛋白结合肽P4-12 和P6-12 对DHV-1 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TBP5对DHV-1 VP1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4.1 材料
        4.1.1 实验动物、毒株
        4.1.2 主要试剂
    4.2 方法
        4.2.1 动物分组与免疫
        4.2.2 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IgG抗体水平
        4.2.3 鸭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的测定
        4.2.4 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4.2.5 病毒中和滴度测定
        4.2.6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
    4.3 结果
        4.3.1 血清Ig G抗体水平
        4.3.2 鸭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4 水平
        4.3.3 淋巴细胞增殖
        4.3.4 病毒中和试验
        4.3.5 动物攻毒免疫保护实验
    4.4 讨论
        4.4.1 免疫鸭各项指标监测分析
        4.4.2 动物攻毒免疫保护试验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规模鸭场鸭病毒性肝炎防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潍坊市肉鸭养殖场发生DVH的可能原因
    1.1 鸭场建设方面
    1.2 种蛋原因
    1.3 鸭场消毒方面
    1.4 鸭场免疫方面
    1.5 鸭场饲养管理方面
    1.6 饲养人员方面
2 潍坊市DVH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2.1 改造鸭场
    2.2 完善消毒设施, 选择适合的消毒药
    2.3 加强种鸭免疫, 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2.4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2.5 药物预防疫病的发生
    2.6 合理处理粪便
    2.7 无害化处理病死鸭
    2.8 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鸭群的抵抗力
    2.9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2.1 0 培训饲养管理人员, 提高防疫意识
3 DVH综合防控措施在潍坊地区的推广应用
4 推广应用结果
5 讨论与结论

(9)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特点
    1.2 Ⅰ型鸭肝炎流行病学
        1.2.1 传染来源及途径
        1.2.2 易感宿主
        1.2.3 流行特征
    1.3 Ⅰ型鸭肝炎的临床症状
    1.4 Ⅰ型鸭肝炎病理变化
    1.5 Ⅰ型鸭肝炎诊断技术
        1.5.1 临床综合诊断
        1.5.2 病毒分离
        1.5.3 血清学诊断
        1.5.4 分子生物学诊断
        1.5.5 鉴别诊断
    1.6 Ⅰ型鸭肝炎的防疫措施
    1.7 Ⅱ型鸭肝炎
    1.8 Ⅲ型鸭肝炎病毒
    1.9 新型鸭肝炎病毒
    1.10 鸭病毒性肝炎疫苗
        1.10.1 鸭肝炎弱毒苗
        1.10.2. 鸭肝炎灭活苗
        1.10.3 鸭肝炎活疫苗
        1.10.4 联苗
        1.10.5 新型鸭肝炎疫苗
        1.10.6 基因工程疫苗
    1.11 卵黄抗体
        1.11.1 卵黄抗体技术发展简史
        1.11.2 卵黄抗体优势分析
        1.11.3 卵黄抗体技术在预防及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应用
    1.12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毒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病毒的分离
        2.2.2 巢式RT-PCR鉴定
        2.2.3 动物回归试验
        2.2.4 雏鸭保护试验
        2.2.5 血凝试验(HA)
        2.2.6 病毒的电镜观察
        2.2.7 鸡胚半数致死量试验
        2.2.8 血清中和试验
        2.2.9 Ⅰ型鸭肝炎组织灭活苗的制备
        2.2.10 卵黄抗体效价的测定
        2.2.11 卵黄抗体溶液制备条件的确定
        2.2.12 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及治疗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病情况
    3.2 病毒的分离结果
        3.2.1 细菌分离结果
        3.2.2 病毒分离与传代结果
    3.3 巢式RT-PCR鉴定结果
    3.4 动物回归与雏鸭保护试验
    3.5 血凝试验结果
    3.6 病毒的电镜观察
    3.7 半数致死量试验结果
    3.8 中和试验结果
    3.9 组织灭活苗的制备
    3.10 卵黄抗体效价的测定
        3.10.1 免疫
        3.10.2 卵黄抗体效价的测定
    3.11 卵黄抗体溶液制备条件的确定
        3.11.1 蛋白浓度标准曲线
        3.11.2 最佳pH值确定
        3.11.3 最佳稀释倍数确定
    3.12 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及治疗DVH效果
4 讨论
    4.1 病毒的分离
    4.2 病毒的鉴定
    4.3 中和试验
    4.4 巢氏RT-PCR
    4.5 疫苗佐剂的选择
    4.6 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
    4.7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新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10)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雏鸭病毒性肝炎医学剖析
2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技术
    2.1 临床诊断
    2.2 实验室诊断
        2.2.1 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
        2.2.2 荧光抗体切片技术
        2.2.3 RT-PCR诊断技术 (见案例分析)
    2.3 实验室诊断要点
3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3.1 积极进行免疫接种
    3.2 做好圈舍卫生
    3.3 进行科学喂养
4 结语

四、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抗养殖背景下鸭病毒性疫病防制对策研究[J]. 陈思雨,张紫菡,樊雪,陈智怡,王豪伟. 湖北畜牧兽医, 2021(05)
  • [2]雏鸭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J]. 李海珍. 家禽科学, 2021(01)
  • [3]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J]. 徐风苍. 科学种养, 2020(06)
  • [4]济南市章丘区鸭甲肝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D]. 杲双.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5]1型鸭甲肝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D]. 徐菲.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6]几种中药成分及其衍生物治疗鸭病毒性肝炎作用比较及其机制研究[D]. 陈云.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重组融合肽TBP5对DHV-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D]. 杨静. 河南科技大学, 2017(01)
  • [8]规模鸭场鸭病毒性肝炎防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 薛梅,朱俊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16(05)
  • [9]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D]. 王蕾.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8)
  • [10]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J]. 林镇元. 吉林农业, 2014(13)

标签:;  ;  ;  ;  ;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