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藻类胁迫论文_马頔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藻类胁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铜绿,藻类,苏南,抗逆性,污染源,污染物,逆境。

对藻类胁迫论文文献综述

马頔[1](2018)在《镉胁迫对藻类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微宇宙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随着现今全球物种灭绝加速,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对于污染环境下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功能的实验研究,将有助位于了解相关生态学机制,为解决相关环境问题提供帮助。本研究利用污染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常用的藻类微宇宙系统,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对淡水藻类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强度的镉胁迫对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究内在的生态学机制。本研究选取了八种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淡水藻类:角星鼓藻;镰形纤维藻;盘星藻;葡萄鼓藻;球空星藻;四尾栅藻;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通过单种实验确定了不同藻种对不同浓度镉胁迫的响应。之后进行了随机混种实验,设置单种、四种和八种叁个物种丰富度梯度,单种物种设置组,四种物种设置组,八种物种设置一组,分别进行镉胁迫实验,处理梯度为、、、、,测量其多度、多样性,生产力,稳定性等指标,实验持续天。实验证明在无镉胁迫的环境条件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量及时间稳定性不相关。而在添加镉胁迫时,两者呈显着正相关模式。随着表征复杂度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系统的时间稳定性增加。本实验论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是环境依赖的,物种构成中的关键物种存在与否,是分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中的关键点。而这种关键物种是面对胁迫条件时,表现出更高稳定性的物种,而并不一定是在无胁迫条件下群落中的优势种。并说明了高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具有更多元化结构的物种组成会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会使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胁迫时具有更高的缓冲能力,强调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5-01)

鹿宁,臧晓南,张学成,李广起[2](2012)在《逆境胁迫对藻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国内外有关逆境胁迫对藻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温度、重金属、紫外照射等逆境条件下藻类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各组分的活性变化.分析了藻类的抗逆性强弱与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之间存在的联系,发现通常抗逆性强的藻类在逆境胁迫下其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较强.另外,还介绍了藻类中主要抗氧化酶在分子水平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丁梅香[3](2002)在《苏南地表水富营养化形成过程及LAS等对藻类的胁迫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对苏南地区各类污染源水体污染物排放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畜禽粪尿及农业面源为主要污染物源;在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中,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_Cr)为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这为苏南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苏南地区地表水富营养日趋严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生态入侵日益猖獗,污染源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在此基础上模拟太湖浅型湖岔及苏南地区静态水流的河道特征,1.通过在没有底质的容器中进行添加营养物质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到,当磷的补充量超过1.2mg/L后,水体的表观指标明显发生了变化,水面气泡增多,水体的黏度增大,静置时有大量的浮藻包裹在气泡中漂浮于水面,这就是“水华”出现的征兆。并且,在此过程中,藻类种群也发生了变化。2.通过添加底泥进行实验,考察不同底泥厚度及加泥方式对P的释放及藻类生长量的影响。实验表明,补充底泥的厚度及加泥方式的不同对水体N、P释放过程影响显着,同时对藻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为底泥疏浚工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针对苏南地区生活污水排放造成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现象,本文还研究了营养盐及表面活性剂对藻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藻1克(湿重)能在10天内将水样中的TN除去65%,同时,TP的去除率达70%,这说明藻-菌体系对水体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作用。通过藻生长量及其体内H_2O_2含量可看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藻生长及其物质循环过程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LAS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毒害作用不断加重。因此,洗涤剂的污染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2-05-01)

卿人韦,秦捷,兰利琼,傅华龙[4](2001)在《缺磷胁迫对藻类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角衣藻( Chlamydomonas sajiao Lewin)、斜生栅藻( Scenedesmusoblique)、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钝顶螺旋藻(Spirinaplatense)四种藻类为材料,研究了缺磷胁迫对藻类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发现沙角衣藻、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叁种藻类在缺磷胁迫下,能够通过提高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来渡过不良的营养环境,保持和正常培养条(本文来源于《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1-11-01)

秦捷[5](2001)在《缺磷胁迫对藻类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iao Lewin)、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e)、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四种藻类为材料,研究了缺磷胁迫对藻类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发现沙角衣藻、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叁种藻类在缺磷胁迫下,能够通过提高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来渡过不良的营养环境,保持和正常培养条件相近的生长状况。而且这叁种藻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情况也很相似,与全培养基的对照相比,碱性磷酸酶活力值在培养第2天始上升,到培养第7天达到最大值,在培养第12天活性有所下降,但是活力值仍比培养第2天高。钝顶螺旋藻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没有这样的变化情况,在缺磷胁迫下,它的生长受阻,细胞分解死亡。碱性磷酸酶是参与细胞磷代谢的重要酶类,在藻类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藻类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的升高,是藻类适应缺磷胁迫一个很重要的反应,它活性的变化引起的细胞内的变化目前还不甚清楚。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的方法,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的调节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活性染色的结果显示,藻类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显现两条蛋白质带,带Ⅰ和带Ⅱ。这表明实验的藻类细胞中存在两种碱性磷酸酶的同工酶。带Ⅱ在正常营养条件下也存在,带Ⅰ在正常的营养条件下不存在或者酶量很少,在缺磷胁迫下被大量诱导合成,带Ⅱ在缺磷胁迫下合成量也有所增加。不同的藻类,带I和带11的变化情况稍有区别。 据此推测,藻类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升高,是细胞内己有的和需条件诱导的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在缺磷胁迫下合成量增加以及某种目前尚未知晓的途径对细胞内己有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调节,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1-05-10)

对藻类胁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国内外有关逆境胁迫对藻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温度、重金属、紫外照射等逆境条件下藻类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各组分的活性变化.分析了藻类的抗逆性强弱与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之间存在的联系,发现通常抗逆性强的藻类在逆境胁迫下其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较强.另外,还介绍了藻类中主要抗氧化酶在分子水平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藻类胁迫论文参考文献

[1].马頔.镉胁迫对藻类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微宇宙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8

[2].鹿宁,臧晓南,张学成,李广起.逆境胁迫对藻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

[3].丁梅香.苏南地表水富营养化形成过程及LAS等对藻类的胁迫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2

[4].卿人韦,秦捷,兰利琼,傅华龙.缺磷胁迫对藻类碱性磷酸酶的影响[C].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1

[5].秦捷.缺磷胁迫对藻类碱性磷酸酶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对Pb2+胁迫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高浓度LAS下藻形态微观图(x5OO)不同浓度NaCl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不同营养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ETR的变...不同浓度NaCl对小球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四列藻在恢复营养后的平均相对生长率

标签:;  ;  ;  ;  ;  ;  ;  

对藻类胁迫论文_马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