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病毒,阳性,免疫,干扰素。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张继东,曹立华,赵培利,杨延源[1](2019)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分离血清,同时采用ECLI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血清进行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151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所占比率为88.82%,有96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HBVDNA阳性,所占比率为56.47%,有96例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同时为HBsAg和HBV-DNA阳性,所占比率为56.47%。利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发现,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CLIA法定量检测HBsAg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候,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检测HBsAg和HBV-DNA载量,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优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罗玉文[2](2019)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患者的100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全部患者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统计患者的肝五项和肝功能结果。结果:患者中以HBsAg单项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居多;以男性居多,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结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加强各项肝功能检测,并及时接种疫苗,若患者携带乙肝病毒,应对其进行严格管控,切断传染源,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3期)
王菲菲,马小星[3](2018)在《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阳性产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及与Toll样受体4和干扰素-γ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s,HBs 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s,HBe Ag)均阳性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情况及与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 4,TLR 4)和干扰素-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98例HBs Ag和HBe Ag均阳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是否出现HBV宫内感染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有HBV宫内感染的100例为甲组,无HBV宫内感染的98例为乙组。分别测定两组产妇分娩前的外周血HBV DNA含量和外周血干扰素-γ水平,分娩后脐带血中HBe Ag和HBs Ag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测定两组产妇胎盘TLR 4和干扰素-γ等的表达情况。结果分娩前甲组产妇干扰素-γ水平[(212. 38±35. 49) pg/m L]低于乙组产妇[(1 279. 39±126. 38) pg/m L](P <0. 05);甲组产妇的HBV DNA水平[(6. 36±0. 36)×10~3copies/m L]高于乙组产妇[(0. 18±0. 03)×10~3copies/m L](P <0. 05)。甲组产妇分娩后脐带血中的HBe Ag和HBs Ag水平分别为(2. 23±0. 31) PEI U/m L和(3. 41±0. 32) ng/m L,均高于乙组产妇的(0. 32±0. 12) PEI U/m L和(0. 30±0. 09) ng/m L(P <0. 05)。甲组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中TLR 4和相应m RNA以及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36. 49±6. 12) pg/m L、(0. 71±0. 13) pg/m L、(79. 17±10. 98) pg/m L,均低于乙组产妇的(49. 32±7. 18) pg/m L、(0. 97±0. 12) pg/m L、(114. 38±18. 92) pg/m L(P <0. 05)。结论干扰素-γ和TLR4在抑制HBs Ag和HBe Ag均阳性产妇HBV宫内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对于预防和控制HBV孕产妇宫内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8年10期)
李琪,汤书兵,周树敏,钱志康[4](2019)在《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表面抗原密度对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究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Bviruscoreprotein,HBc)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表面抗原密度对免疫后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抗原密度的HBc VLPs疫苗,并检测了其在小鼠体内的抗体应答水平。【方法】首先制备了N端带有3个甘氨酸的人巨细胞病毒重组抗原域AD-4作为模式抗原,接着通过Sortase A的介导将AD-4连接到HBc VLPs表面上。将系列浓度梯度AD-4抗原在SortaseA介导下分别与相同浓度的HBcVLPs发生反应,制备不同抗原密度的HBc-AD-4 VLPs。将其分别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3次,每次免疫间隔2 w,间接ELISA法检测被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应答水平。【结果】结果表明,当HBc VLPs表面抗原密度为44.4%时,即HBc反应浓度∶AD-4反应浓度为1:0.5时,不足以引起高滴度的抗体产生;当HBc VLPs表面抗原密度为64.2%时,即HBc反应浓度∶AD-4反应浓度为1:1时,HBc-AD-4 VLPs诱导的AD-4特异性抗体滴度与100%抗原密度的HBc-AD-4VLPs所引起的抗体滴度相当;当HBcVLPs表面抗原密度大于64.2%时,引起的抗体应答水平不因抗原密度增加而进一步增强。【结论】发现了HBcVLPs表面抗原密度与免疫后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然而免疫64.2%抗原密度的HBc VLPs所产生的抗体滴度可达峰值,抗原密度进一步增加,抗体应答水平不会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鲁凤民[5](2018)在《血清表面抗原检测可能并非评价直接抗乙肝病毒药物临床效果的最好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之前普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HBsAg)来自肝细胞核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的转录,与病毒复制状态密切相关。相应地,血清HBsAg水平被广泛用作判定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应答的重要指标,以伴有或不伴有血清学转换的HBsAg消失为标准的功能性治愈(国内称之为"临床治愈")更被认为是理想的临床抗病毒治疗终点。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显示,感染肝细胞基因组存在广泛的病毒DNA整合。这些整合到宿主肝细胞基因组的HBV DNA片段也能够转录产生HBsAg,并分泌到肝细胞外。本文从HBV DNA整合片段表达HBsAg对血清HBsAg检测临床意义的可能影响出发,对目前的慢性乙肝治愈概念进行了检讨,也对未来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测评价直接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抗病毒疗效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林鑫,刘进生[6](2018)在《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及表面抗原/抗体水平与结肠癌分期和预后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及表面抗原/抗体水平,分析其与结肠癌分期的关联,从而间接评估结肠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5例结肠癌患者,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结肠癌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影响。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结肠癌原发灶浸润深度(T)(P=0.331)和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N)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合并乙肝病毒阳性的结肠癌患者其区域淋巴结转移度明显低于乙肝病毒阴性的亚组(8.1%vs.17.8%),且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血清中Hbs Ab水平较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亚组患者明显升高(240.111 m IU/ml vs.178.161 m IU/ml)。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结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M)以及肝转移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论是乙肝病毒感染还是乙肝疫苗相关的乙肝病毒阳性患者,肝转移发生率均显着低于乙肝病毒阴性的患者(P=0.039,P<0.001)。结论结肠癌合并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高表达对区域淋巴结转移可能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乙肝病毒阳性对结肠癌发生远处转移(尤其对肝转移)呈显着性负相关。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以及表面抗原/抗体水平显着性影响结肠癌患者的分期及预后。(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青波,吴海燕,赵菁,武锐,赵阳[7](2018)在《通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抗体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成人的免疫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及表面抗体(HBs Ab)数据分析,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发展趋势,为其后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来院就诊患者和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数据,按性别及年龄为参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阳性率或阴性率为指标,分析其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χ2检验以确定其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Bs Ag在男女总体感染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01,其总体阳性率在经波动后呈下降趋势。分析中发现,31~50岁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时段。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阴性者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0.05。HBs Ab阴性率高达51.5%。结论经过国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宣传力度的加大及个人预防意识的提高,其总体感染率显着下降。但HBs Ab阴性率仍很高,为加强HBs Ab阴性者的免疫防护。对HBs Ag及HBs Ab双阴性的成年人群,特别是31~50岁年龄段人群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8年01期)
杨正南[8](2018)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低水平阳性与乙肝病毒核酸载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低水平阳性与乙肝病毒核酸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HBs Ag低水平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这些患者进行HBs Ag检测。然后,再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被诊断为HBs Ag低水平阳性的患者进行HBV-DNA(乙肝病毒-DNA)载量检测。结果 :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这80例患者进行HBs Ag检测的结果显示,在这80例患者中,仅有23例患者的HBs Ag呈低水平阳性(占28.75%)。然后,再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上述23例患者进行HBV-DNA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在这23例患者中,只有15例患者的血清中含有HBV-DNA(占65.22%),其HBV-DNA的平均核酸载量值为7.306。结论 :当患者的HBs Ag呈低水平阳性时,并不能表明其已感染了HBV,只能推断出其体内含有HBV的外壳,而HBV外壳的核心内是否具有HBV-DNA,还需要结合血清病毒核酸载量检测来判断。因此,只有患者HBs Ag呈低水平阳性或阳性,且合并病毒核酸载量值异常时,才可诊断其患上了乙型病毒性肝炎。(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邓霞,单璞,张雅薇,周亚,张钰[9](2017)在《鼻腔喷雾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鼻腔喷雾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对壳聚糖酶的处理条件(反应温度、酶浓度和酶解时间)进行优化,建立鼻腔喷雾型重组乙肝疫苗中HBsAg含量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耐用性验证。结果确定壳聚糖酶处理条件为:2 U/ml的壳聚糖酶于37℃水浴中孵育60 min,然后采用基于化学发光法的试剂盒定量检测HBsAg含量。壳聚糖酶的加入不会对疫苗中HBsAg含量检测产生干扰;HBsAg浓度在1.25~160 ng/ml之间与发光值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5);高、中、低浓度疫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8%、103.54%和113.88%;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验证结果的变异系数(CV)均≤20%;壳聚糖酶浓度在1.5~2.5 U/ml之间以及酶解时间为60 min,测定值CV均符合≤20%的验证审定标准。结论建立了鼻腔喷雾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HBsAg含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及耐用性,可用于该疫苗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张丽,赵苏晔,唐小敏,刘淳婷,苏飞[10](2017)在《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01/2015-12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及脐带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孕妇HBe Ag阳性占40.29%,HBs Ag、HBe Ag双阳性者占38.68%;527名新生儿中,33.97%为HBe Ag阳性,20.30%为HBs Ag、HBe Ag双阳性。孕妇感染HBV模式有20种,大叁阳和小叁阳占65.10%,新生儿HBV感染模式有23种,大叁阳和小叁阳占新生儿数的30.70%;162名大叁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56.79%为大叁阳,203名小叁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35.47%为小叁阳。结论孕妇HBs Ag、HBe Ag双阳性以及大、小叁阳感染模式是贵州省HBV母婴传播防控的重点人群。对重点人群所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切断HBV母婴传播。(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情报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患者的100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全部患者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统计患者的肝五项和肝功能结果。结果:患者中以HBsAg单项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居多;以男性居多,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结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加强各项肝功能检测,并及时接种疫苗,若患者携带乙肝病毒,应对其进行严格管控,切断传染源,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继东,曹立华,赵培利,杨延源.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探讨[J].人人健康.2019
[2].罗玉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措施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9
[3].王菲菲,马小星.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阳性产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及与Toll样受体4和干扰素-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
[4].李琪,汤书兵,周树敏,钱志康.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表面抗原密度对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9
[5].鲁凤民.血清表面抗原检测可能并非评价直接抗乙肝病毒药物临床效果的最好指标[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
[6].林鑫,刘进生.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及表面抗原/抗体水平与结肠癌分期和预后的关联[J].肿瘤防治研究.2018
[7].王青波,吴海燕,赵菁,武锐,赵阳.通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抗体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成人的免疫防护[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
[8].杨正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低水平阳性与乙肝病毒核酸载量的相关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8
[9].邓霞,单璞,张雅薇,周亚,张钰.鼻腔喷雾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
[10].张丽,赵苏晔,唐小敏,刘淳婷,苏飞.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