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733006
摘要:新一轮课改下如何优化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推动数学课程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自然成了初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生成长
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习重在“参与,体验;感悟,反思;收获,分享”,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做到以学定教。
一、以学定教的内涵
以学定教有着深厚的教育学理论支持,它强调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在教育学理论中,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一些教育理论家都认为课本知识不应该是解释世界各种现象的绝对正确的内容,而是具有参照意义的内容。此外,建构主义教育学派对此观点进行了相应的延伸和阐述。他们认为,知识是学生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获得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应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而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要求设置教学活动。这些理论观念质疑了教学内容的绝对地位以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自主构建知识的指引者。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以学定教的策略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走在前面。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让学生先自己预习新知,记下自己的预习收获、创新发现和疑难问题,教师利用这些“资源”来指导备课,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能力,教师可指导他们进行二级预习。(1)“大预习”或学期前预习。可在假期作业中适当精简上学期的巩固性作业,而增设简单的预习作业,以促使学生对下学期的教材获得大致的了解。(2)“小预习”或日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次日要学的内容,初步找出疑难问题,以便于教师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指导,反对形式化的预习,应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画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和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所得并且有所思,此时,应当进行相应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能有效地在小组中进行相关的讨论,从而更好地对自身的所得以及疑惑进行相关的讨论,这样才是真正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以及问题解答。而在以学定教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是极为重要的学习环节,教师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应当进行精讲细讲,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初中数学学习。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提出过这样一道例题:一列慢车长200m,时速达36Km;一列快车长210m,时速48Km。问:(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长时间?(2)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在后,快车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长时间?这样一道题,粗略看来,学生往往不明就里,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难,无法完全彻底地了解整个过程。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诸如:“该过程中应当将什么设置为未知数x?”“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列出相关的方程,最终能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在整个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应当有效地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以及相互交流后能真正地有所得。
3.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以学定教”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个及时而全面的总结。对学生应实施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了实现课堂评价环节的积极有效,老师可以考虑进行一个简单的课堂检测,围绕本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基本问题、易错点等等,制作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批改打分、订正以及互相讨论。同时,老师要注重对检测结果的评价,从题目反馈中找出学生的易错点以及难点,然后针对这些重点难点开展及时的纠正工作,当堂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祥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习题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陶娟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陈小红初中数学实验教材(苏科版)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