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理论论文-闫伟,刘明,齐向华,刘呈祥

脉学理论论文-闫伟,刘明,齐向华,刘呈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系统辨证脉学,心理紊乱状态,疾病过程论,辨治体系

脉学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闫伟,刘明,齐向华,刘呈祥[1](2018)在《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特色理论与诊疗技术的中医辨治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系统介绍了齐向华教授及其团队构建的中医辨治体系。本体系以"系统辨证脉学"为特色理论和诊疗技术,以"心理紊乱状态"辨证为纲领,注重发现疾病产生源头,分析疾病发展过程流,并据此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疾病。该体系充分发挥了中医特色和优势,是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2期)

边振,张艳,金伟,辛超,李重阳[2](2016)在《金氏脉学中“脉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及理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氏脉学理论中,"脉形"是金氏脉学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是金氏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脉形的特征,即可通过脉诊实现对疾病定性、定位、定量的诊断,阐释金氏脉学理论中"脉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及理论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6年09期)

辛超,边振,臧翠翠,金伟[3](2014)在《应用“金氏脉学”理论浅释“高脂血症脉病统一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脂血症是一种血脂水平过高,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根据金氏脉学理论中"脉病统一"的基本原理,只要我们在脉诊中发现松散涩搏即可确诊病人患有高脂血症。这为高脂血症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快捷、无损伤的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刘文强,滕晶[4](2014)在《《黄帝内经》脉学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是古籍医学集大成者,其中阐述了大量的脉学理论,这些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的把握其中的脉学理论对提高自己的脉学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脉学相关文献的研究,重点总结了其中的脉学理论,以期能为脉学学习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4年01期)

刘超,周倩,王全年[5](2013)在《叁才思维模型对中医脉学理论的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模型中医的哲理和数理来推论脉学原理的结构组成。通过叁才思维模型及数学模型来研究中医脉学,探讨中医脉学的结构规律,以期完善其体系,对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3年05期)

海霞[6](2013)在《齐向华:重构脉学理论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难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切诊作为一种重要的诊疗方法,被历代医家广泛重视,而脉诊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入民众心中。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脉诊还不够完善,甚至存在一些混乱,让人难于掌握。    世界中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3-01-04)

朱庆文,杨建宇,孙光荣[7](2012)在《《中藏经》脉学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藏经》传为汉华佗所着,凡叁卷,为中医学经典名着之一。《中藏经》前两卷中脏腑辨证理论初步系统化,脉学理论则贯穿其中。本文从"判断生理功能,指导脏腑辨证,判断疾病顺逆预后,决断患者生死"四个方面对《中藏经》的脉学理论进行梳理,以促进中医脉诊理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2年01期)

杨昉[8](2011)在《从“脉学”看《内经》理论的实践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脉诊”在早期医学中的地位远高于其它叁诊,可谓“四诊”之首,《内经》许多核心医学概念都与脉诊关系密切。但是,《内经》时代的脉诊方式与后世有着巨大的差异,后世脉诊的重要性也远不及《内经》时代。实践方式改变,使得那些建立在早期诊疗模式之上的医学概念、医学理论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后人站在后世医学模式之中研究《内经》,很多内容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探索《内经》很多概念、理论的真正含义,就必须回到当时的医学实践背景中去。本文对《内经》及其他早期医学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脉”为关键词,对《内经》全书进行系统检索,对“脉”相关条文进行了归类整理,结合《内经》及后世医书相关论述,从而呈现出《内经》脉学实践、脉学理论之真实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经》许多核心医学概念与脉诊实践之间的关系。本文考证了脉诊在早期医学中的地位,对早期医学文献中涉及的诊脉方法、诊脉部位、《内经》中遍诊法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整理,深入分析了遍诊法与“经脉”“气”等基本概念的关系,在整理阴阳、五行、叁阴叁阳等概念与《内经》寸口脉法的关系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医学实践、医学理论、术数理论叁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医学中脉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淳于意医籍中脉诊出现的频率高于望、问二诊,早期的诊脉手段也比后世医学丰富多样;早期医学对体表的动脉分布有丰富而细致的认识,“遍诊法”在早期医学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早期医学对多部位脉动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有丰富的认识,早期的针刺操作方法与脉诊是紧密配合的,脉诊是判断进针出针时机的重要依据,而《内经》中“经脉”“气”“邪气”等概念与这种诊疗模式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对寸口脉法的研究表明,《内经》脉诊理论应当来自于实践,是在积累了大量具体的脉学经验之后,对脉学经验归纳总结后逐步发展起来,术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归纳整理具体临床经验、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汉代“谶纬”之风的影响下,也使脉学及医学理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临床,蒙上了一层神秘、机械的色彩。(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杨春平[9](2007)在《《黄帝内经》脉学理论研究及对后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脉学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用来研究脉象的原理、部位、方法、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的一门学说。所阐述的脉象理论系统而详尽,其中的不少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内经》脉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从叁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内经》脉学理论形成的客观基础(其中包括《内经》脉学理论的源流、脉象形成的原理)。第二部分:《内经》脉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及主要内容(其中包括脉诊的基本主导思想、部位、脉象主病等内容)。第叁部分:后世医家对《内经》脉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课题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内经》脉学理论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研究,补充了现今研究之不足。其中重点讨论和归类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脉象主病的内容,最终旨在弘扬《内经》脉学理论,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闫庆健[10](2001)在《中兽医脉学理论精品之作——《家畜脉诊》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兽医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宝贵遗产 ,脉学是中兽医学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中兽医脉诊技术在我国已有约 2 2 0 0年的悠久历史 ,中兽医脉学作为中兽医学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已有约70 0年的历史。历代兽医学家将切脉和察色并用 ,认为通过切脉(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01年05期)

脉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氏脉学理论中,"脉形"是金氏脉学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是金氏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脉形的特征,即可通过脉诊实现对疾病定性、定位、定量的诊断,阐释金氏脉学理论中"脉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及理论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闫伟,刘明,齐向华,刘呈祥.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特色理论与诊疗技术的中医辨治体系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8

[2].边振,张艳,金伟,辛超,李重阳.金氏脉学中“脉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及理论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

[3].辛超,边振,臧翠翠,金伟.应用“金氏脉学”理论浅释“高脂血症脉病统一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4].刘文强,滕晶.《黄帝内经》脉学理论探析[J].光明中医.2014

[5].刘超,周倩,王全年.叁才思维模型对中医脉学理论的架构[J].光明中医.2013

[6].海霞.齐向华:重构脉学理论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13

[7].朱庆文,杨建宇,孙光荣.《中藏经》脉学理论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

[8].杨昉.从“脉学”看《内经》理论的实践基础[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9].杨春平.《黄帝内经》脉学理论研究及对后世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10].闫庆健.中兽医脉学理论精品之作——《家畜脉诊》评介[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1

标签:;  ;  ;  ;  

脉学理论论文-闫伟,刘明,齐向华,刘呈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