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脑屏障通透性论文-罗强,刘卫平,龙乾发,张胡金,柴源

血脑屏障通透性论文-罗强,刘卫平,龙乾发,张胡金,柴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脑屏障通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压低氧,血脑屏障,脑微血管密度,高原脱适应反应

血脑屏障通透性论文文献综述

罗强,刘卫平,龙乾发,张胡金,柴源[1](2019)在《低压低氧大鼠脱适应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微血管密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验性低压低氧大鼠在脱适应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脑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低压低氧模型组和对照组,将模型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4 000 m的高原环境模拟舱内,氧浓度12. 6%,连续暴露4周后让其重返常氧环境,按照返回常氧环境不同时间点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n=12,重返常氧环境后第1,3,7,14,30天),分别检测BBB通透性和脑MVD,BBB检测采用伊文氏蓝(EB)示踪法结合脑组织EB含量测定,MV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D34+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模型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明显增加(P <0. 01),随着返回常氧环境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呈降低的趋势,与返回常氧环境时间呈显着负相关(r=-0. 898,P=0. 038);与BBB通透性变化一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CD34+细胞数明显增多(P <0. 01),与返回常氧环境时间呈显着负相关(r=-0. 883,P=0. 016)。结论低压低氧大鼠在脱适应期BBB通透性和脑MVD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原脱适应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其改变有关。(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丁煌,唐叁,杨筱倩,刘晓丹,黄小平[2](2019)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与叁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冰片、黄芪甲苷(ASTⅣ)和叁七总皂苷(PNS)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灌胃给药,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BBB通透性、闭锁小带蛋白1(ZO-1)、ZO-2、咬合蛋白(Occludin)及闭合蛋白5(Claudin-5)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和脑含水量增加,BBB破坏。各药物能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冰片+ASTⅣ+PNS效应最强,优于药物单用及ASTⅣ+PNS。脑缺血/再灌注后,ZO-1、ZO-2、Occludin、Claudin-5表达减少。各药物使ZO-1增加,除ASTⅣ外,上调Occludin表达;冰片+ASTⅣ+PNS还明显上调ZO-2,且上调ZO-1、ZO-2、Occludin的效应优于药物单用及ASTⅣ+PNS。结论冰片、ASTⅣ和PNS能不同程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BBB通透性的增加,减轻脑水肿,对抗脑组织损伤,叁药合用有增强效应,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缺血后ZO-1、ZO-2、Occludin表达下调,保护BBB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许泽艳,杨志贤,丁莹莹,李进丹,柯腾飞[3](2019)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动态增强MRI监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控制性皮层撞击大鼠脑损伤模型,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与血清S100β蛋白检测,监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损伤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法建立TBI模型;在建模后不同时间点(3 h,1、3、7、14天)行MRI检查和血清S100β检测,每组在每时间点各6只。DCE-MRI图像经处理后,得到大脑创伤层面的各灌注参数的相对值(rK~(trans)、rV_e、rK_(ep)、rV_p),随后与血清S100β浓度、脑组织内伊文思蓝(EB)漏出量(作为病理学"金标准")相比较,观察创伤后各时间点BBB通透性变化规律。结果创伤后各时间点的DCE-MRI灌注参数相对值(rK~(trans))、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脑组织EB渗漏量,在损伤组/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损伤组rK~(trans)自损伤后3 h轻度升高,1天明显升高,3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4天时仍有轻度升高,呈单向性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在伤后3 h轻度增加,持续至1、3天时迅速上升后下降并维持较低的水平。相关分析显示rK~(trans)、rV_e值与EB漏出量之间均呈正相关(r=0.712,P<0.01;r=0.544,P<0.01);血清S100β蛋白值与EB漏出量之间呈正相关(r=0.686,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血清S100β蛋白相比,DCE-MRI定量参数K~(trans)能更加准确的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变化,或许能成为TBI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周喜燕,李彬,于淼[4](2019)在《脑出血大鼠炎性因子TLR4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出血大鼠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5只。采用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法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评估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测量血肿周围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结果脑出血模型组大鼠急性期脑组织TLR4蛋白表达上调、血肿周围脑组织EB含量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炎性因子TLR4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加重了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从而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高鹏,陈琴,胡俊锋,张克英,周艳[5](2019)在《不同场强电磁脉冲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位于脑实质和循环血液之间,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种重要屏障。然而BBB在阻止异物入侵脑组织的同时,也阻止了大部分治疗药物进入脑病变区域,严重制约了脑疾患药物治疗的有效实施。如何安全有效开放BBB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可暂时、可逆、非致热性开放BBB,但EMP开放BBB的规律和最佳物理参数尚不清楚。超宽谱电磁脉冲(Ultra-Wide Band Electromagnetic pulse,UWBEMP)是一种上升前沿极陡(通常在皮秒量级),脉冲宽度极窄(通常几纳秒),频谱更宽(范围可从数MHz至数GHz)的电磁脉冲,是近年来脉冲功率发展的产物。目前,有关UWB-EMP对BBB通透性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在既往EMP研究基础上,选取脉冲次数20000次、场强分别为50、200、400kV/m的UWB-EMP对SD大鼠进行全身辐照,于辐照后3h观察BBB通透性改变,探讨不同场强UWB-EMP对BBB通透性的影响。进而,根据研究结果选取最佳场强,研究UWB-EMP辐照致BBB通透性改变的时间效应规律,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UWB-EMP可致BBB通透性短暂、可逆性增加,且其效应与UWB-EMP的场强有关,场强越大,BBB通透性增加越明显。EMP辐照后0.5h,BBB通透性即开始增加,3-6h增加最明显,24h后恢复正常水平;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徐萍,唐慧,白雪[6](2019)在《祛风通窍方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周细胞与MFSD2A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祛风通窍方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周细胞与MFSD2A的影响。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其中10只为正常组,另40只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慢性脑缺血模型,成功后分为祛风通窍方高(25.2 g·kg~(-1)·d~(-1))、低剂量组(6.3 g·kg~(-1)·d~(-1))、尼(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费洪新[7](2019)在《蝙蝠葛碱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海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蝙蝠葛碱(DAU)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海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影响。将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DAU高剂量组、DAU低剂量组。采用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AD小鼠,连续治疗35d后取材,检测小鼠脑伊文氏蓝(EB)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LRP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DAU高剂量组AD小鼠BBB通透性明显降低和海马LRP1表达明显增加(P<0.05)。DAU通过上调海马LRP1表达来降低AD小鼠BBB通透性。(本文来源于《新余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光,鲁卫华,曹迎亚,祁羽鹏[8](2019)在《脓毒症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取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CLP 24 h模型组(CLP24 h)、CLP48 h模型组(CLP48 h)和CLP 72 h模型组(CLP72 h),每组18只。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用于伊文思蓝渗透法分析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6只大鼠用于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皮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另外6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区MMP-9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TNF-α、血脑屏障通透性在造模后24 h升高(P<0.05),72 h达到最高;与C组比较,MMP-9在造模后72 h表达增高,Occludin在造模后72 h表达下降(P<0.05)。结论:脓毒症晚期脑MMP-9表达增多,Occludin表达下降,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可能是SAE的发病机制。(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旅,吴丽萍,史正刚,刘丽娜,尚菁[9](2019)在《中药调控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血脑屏障介于血管与脑实质间,是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周细胞、基底膜及其间的紧密连接组成的复合组织;其作为血-脑间的重要屏障系统严格限制血液与脑组织的物质交换,一方面允许脑组织所需的营养物质进入屏障,另一方面则限制有损脑组织的物质进入屏障,以维持神经元微环境的稳定;血脑屏障的屏障功能同时也限制了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物进入脑内或使得药物进入脑内的浓度降低,影响了某些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中药具有调控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如开窍类中药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等可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且能协助其他药入脑,其作用主要与减少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抑制血脑屏障的转运蛋白、抑制离子通道的主动转运相关;开窍类中药如冰片、麝香尚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某些补益药如人参、黄芪、白芍等亦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以发挥保护血脑屏障及脑组织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与调控炎性反应、增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促进血管内皮增殖相关。中药双向调控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可能是中药防治脑系疾病的作用基础,本文系统整理近年来中药干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梳理总结,以期为临床运用中药防治脑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张英博,费洪新[10](2019)在《芒柄花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海马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芒柄花黄素(FMN)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海马闭锁小带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 mg/kg)、FMN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 mg/kg)。采用小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和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AD小鼠。FMN连续治疗35 d后取材,检测小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海马ZO-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BB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海马ZO-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FMN高、中剂量组BBB通透性明显降低(P<0.05),海马ZO-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FMN通过上调海马ZO-1表达来降低AD小鼠BBB通透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血脑屏障通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冰片、黄芪甲苷(ASTⅣ)和叁七总皂苷(PNS)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灌胃给药,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BBB通透性、闭锁小带蛋白1(ZO-1)、ZO-2、咬合蛋白(Occludin)及闭合蛋白5(Claudin-5)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和脑含水量增加,BBB破坏。各药物能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冰片+ASTⅣ+PNS效应最强,优于药物单用及ASTⅣ+PNS。脑缺血/再灌注后,ZO-1、ZO-2、Occludin、Claudin-5表达减少。各药物使ZO-1增加,除ASTⅣ外,上调Occludin表达;冰片+ASTⅣ+PNS还明显上调ZO-2,且上调ZO-1、ZO-2、Occludin的效应优于药物单用及ASTⅣ+PNS。结论冰片、ASTⅣ和PNS能不同程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BBB通透性的增加,减轻脑水肿,对抗脑组织损伤,叁药合用有增强效应,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缺血后ZO-1、ZO-2、Occludin表达下调,保护BBB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脑屏障通透性论文参考文献

[1].罗强,刘卫平,龙乾发,张胡金,柴源.低压低氧大鼠脱适应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微血管密度的变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2].丁煌,唐叁,杨筱倩,刘晓丹,黄小平.冰片配伍黄芪甲苷与叁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3].许泽艳,杨志贤,丁莹莹,李进丹,柯腾飞.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动态增强MRI监测实验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4].周喜燕,李彬,于淼.脑出血大鼠炎性因子TLR4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5].高鹏,陈琴,胡俊锋,张克英,周艳.不同场强电磁脉冲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6].徐萍,唐慧,白雪.祛风通窍方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周细胞与MFSD2A的影响[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7].费洪新.蝙蝠葛碱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海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的影响[J].新余学院学报.2019

[8].杨光,鲁卫华,曹迎亚,祁羽鹏.脓毒症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关系[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

[9].高旅,吴丽萍,史正刚,刘丽娜,尚菁.中药调控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10].张英博,费洪新.芒柄花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海马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标签:;  ;  ;  ;  

血脑屏障通透性论文-罗强,刘卫平,龙乾发,张胡金,柴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