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夹持治具,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1),与所述底板(11)可拆卸连接地盖板(12),与所述盖板(12)相连接的施压件(13);所述底板(11)包括用于承靠物料的承载结构(111);所述施压件(13)包括与所述盖板(12)相互连接的固定部(131)和与所述固定部(131)相连接的施压部(132);所述施压部(132)与所述承载结构(111)相对设置。通过设置承载结构,在对物料进行固定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定位部,从而能够在放置物料的过程中使镜片精准定,安放效率高且准确度高。同时,施压件对物料施加压力,在定位部的定位作用和施压件的压靠作用下,物料不发生相对运动,测试结果的精度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与所述底板(11)可拆卸连接地盖板(12),与所述盖板(12)相连接的施压件(13);所述底板(11)包括用于承靠物料的承载结构(111);所述施压件(13)包括与所述盖板(12)相互连接的固定部(131)和与所述固定部(131)相连接的施压部(132);所述施压部(132)与所述承载结构(111)相对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与所述底板(11)可拆卸连接地盖板(12),与所述盖板(12)相连接的施压件(13);
所述底板(11)包括用于承靠物料的承载结构(111);
所述施压件(13)包括与所述盖板(12)相互连接的固定部(131)和与所述固定部(131)相连接的施压部(132);
所述施压部(132)与所述承载结构(111)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111)包括:具有一通孔的支承部(1111)和环绕设置在所述支承部(1111)周围的定位部(1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1111)和所述定位部(1112)为相互独立的,且所述支承部(1111)和所述定位部(1112)可选择地与所述底板(1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
或者,所述支承部(1111)和所述定位部(1112)为一体的,所述支承部(1111)和所述定位部(1112)与所述底板(1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1111)和\/或所述定位部(1112)为连续的环状结构或等间隔角度设置的凸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件(13)至少为一个;
所述固定部(131)为环状结构,所述施压部(132)在所述固定部(131)上等间隔角度的设置有多个,且所述施压部(13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132)包括与所述固定部(131)相互连接的连接端(1321)和远离所述连接端(1321)的抵靠端(1322);
多个所述施压部(132)的抵靠端(132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抵靠端(1322)为相互独立的或者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件(13)为多个;
所述施压部(132)与所述固定部(131)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施压件(13)相互等间隔角度的与所述盖板(12)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132)包括与所述固定部(131)相互连接的连接端(1321)和远离所述连接端(1321)的抵靠端(1322);
多个所述施压件(13)的所述固定部(131)为相互独立设置的;
多个所述施压件(13)的所述施压部(132)的抵靠端(132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抵靠端(1322)为相互独立的或者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件(13)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施压件(13)为中心施压件(13a),其余为边缘施压件(13b);
所述中心施压件(13a)的所述固定部(131)上等间隔角度的设置有多个所述施压部(132),且所述施压部(13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所述边缘施压件(13b)的施压部(132)与所述固定部(131)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132)包括与所述固定部(131)相互连接的连接端(1321)和远离所述连接端(1321)的抵靠端(1322);
多个所述施压件(13)的所述固定部(131)为相互独立设置的;
所述中心施压件(13a)的所述施压部(132)与所述边缘施压件(13b)的施压部(132)相互等间隔角度的设置,且所述施压部(132)的抵靠端(132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抵靠端(1322)为相互独立的或者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31)和所述施压部(132)相互弹性连接,且所述固定部(131)和所述施压部(132)为一体的或可拆卸连接的;
所述盖板(12)与所述施压部(13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孔(121)。
1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夹持装置的夹持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装置(1),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装置(1)的基座(2);
所述夹持装置(1)的底板(11)与所述基座(2)可拆卸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持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装置(1)的安装部(21);
所述安装部(21)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底板(11)的第一安装位(211)和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装置(1)的盖板(12)的第二安装位(2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上设置有压板安装槽(22),与所述压板安装槽(22)形状相匹配的压板(23),以及位于所述压板(23)和所述压板安装槽(22)之间的定位球(24);
所述压板安装槽(22)在所述第二安装位(212)的侧边上具有开口;
所述压板安装槽(22)的底部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基座(2)的第一安装孔(221),所述压板(23)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21)相对的位置设置贯穿其本体的有第二安装孔(222);
所述定位球(2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22)构成的空间内,且所述定位球(24)的外表面突出所述基座(2)和所述压板(23)相背离的两个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所述的夹持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或所述盖板(12)设置有防呆结构(14)。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所述的夹持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结构(2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夹持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镜头模组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现在的市场趋势是希望手机镜头模组小型化且拍摄出的成像质量要高,而这样情况下,要求镜头模组中的各光学元件必须有严格的参数管控。
模组中的镜头元件是衡量一个模组优劣的标准,优质的镜头拍照时才能呈现出高质量画质,镜头中白物镜片沿着镜筒的中心轴方向依次进行固定。白物镜片在镜头装配完成前需要进行偏向度的测量以确保镜片的品质以及装配完成后镜头的成像质量。目前,一般选用一种测量仪器和一种偏心测量装置配合用于测量镜片的偏心度。然而,现有的偏心测量装置每次装夹只能测量一片镜片,测试效率低;而且镜片装夹过程繁琐,对现场测试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从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无法达到准确测量镜片的偏心精度以保证组装后镜头的成像质量。例如,中国专利CN101393073B公开了一种偏心测量装置及测量仪器,该装置每次装夹只能测试一片镜片,测试效率低;另一方面,镜片装夹过程需分先后调节若干夹爪的相对移动来固定镜片,此固定过程不仅耗时较长,而且,调节夹爪极易导致镜片的径向上的微小移动,进而影响最终的测试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及夹持治具,解决夹持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地盖板,与所述盖板相连接的施压件;
所述底板包括用于承靠物料的承载结构;
所述施压件包括与所述盖板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的施压部;
所述施压部与所述承载结构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承载结构包括:具有一通孔的支承部和环绕设置在所述支承部周围的定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定位部为相互独立的,且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定位部可选择地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
或者,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定位部为一体的,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部和\/或所述定位部为连续的环状结构或等间隔角度设置的凸台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施压件至少为一个;
所述固定部为环状结构,所述施压部在所述固定部上等间隔角度的设置有多个,且所述施压部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施压部包括与所述固定部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连接端的抵靠端;
多个所述施压部的抵靠端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抵靠端为相互独立的或者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施压件为多个;
所述施压部与所述固定部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施压件相互等间隔角度的与所述盖板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施压部包括与所述固定部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连接端的抵靠;
多个所述施压件的所述固定部为相互独立设置的;
多个所述施压件的所述施压部的抵靠端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抵靠端为相互独立的或者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施压件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施压件为中心施压件,其余为边缘施压件;
所述中心施压件的所述固定部上等间隔角度的设置有多个所述施压部,且所述施压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所述边缘施压件的施压部与所述固定部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施压部包括与所述固定部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连接端的抵靠端;
多个所述施压件的所述固定部为相互独立设置的;
所述中心施压件的所述施压部与所述边缘施压件的施压部相互等间隔角度的设置,且所述施压部的抵靠端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抵靠端为相互独立的或者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施压部相互弹性连接,且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施压部为一体的或可拆卸连接的;
所述盖板与所述施压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孔。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治具,包括夹持装置,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装置的基座;
所述夹持装置的底板与所述基座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基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装置的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底板的第一安装位和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装置的盖板的第二安装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压板安装槽,与所述压板安装槽形状相匹配的压板,以及位于所述压板和所述压板安装槽之间的定位球;
所述压板安装槽在所述第二安装位的侧边上具有开口;
所述压板安装槽的底部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基座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位置设置贯穿其本体的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定位球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构成的空间内,且所述定位球的外表面突出所述基座和所述压板相背离的两个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底板或所述盖板设置有防呆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基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设置承载结构,在对物料进行固定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定位部,从而能够在放置物料的过程中使镜片精准定,安放效率高且准确度高。同时,施压件对物料施加压力,在定位部的定位作用和施压件的压靠作用下,保证了夹持物料时待测物无明显变形,且物料不发生相对运动,测试结果的精度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只需要根据物料的结构将施压件等组件的的位置进行校准即可实现物料的一次装夹,装夹过程简单,不仅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娴熟程度要求更低,而且还可以节约装夹时间、提高装夹效率,降低测量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可以设置多个用于夹持物料的施压件,在底板上相应的设置有多个承载结构,进而满足了在装夹过程中一次装夹,就可以同时固定多片物料节约装夹时间、提高装夹效率。由于多个物料支承在同一底板上,确保了多个施压件的倾斜一致,使得物料的承靠基准统一,保证了多个物料可以一次性测量,提高测量效率与精度,降低测量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盖板上针对同一个物料设置的施压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夹持要求进行灵活调整,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不同的物料的夹持精度的匹配,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夹持治具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夹持治具的俯视图;
图3示意性表示图2中B-B位置的剖面图;
图4示意性表示图3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压件的结构及布置图;
图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压件的结构及布置图;
图7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压件的结构图;
图8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压件的结构图;
图9示意性表示图1中A-A位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1、盖板12和施压件13。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1和盖板12相互可拆卸的连接,施压件13位于底板11和盖板12之间,并且施压件13和盖板12相互可拆卸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1包括用于承靠物料S的承载结构111。施压件13包括与盖板12相互连接的固定部131和与固定部131相连接的施压部132,并且施压件13与盖板12相互连接后,其施压部132与承载结构111相对设置。通过将物料S放置在承载结构111上,通过将盖板12与底板11相互连接,则安装在盖板12上的施压件13的施压部132能够压靠在物料S的边缘(或非工作区域)。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承载结构111包括支承部1111和定位部111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111具有一通孔,定位部环绕设置在支承部1111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物料S(例如镜片)支承在支承部1111上,支承部1111的通孔供对物料进行检测时光线的通过,以及避让物料S的工作部,避免对物料S的划伤。定位部1112环绕支承部1111设置,则定位部1112和支承部1111共同构成了一容纳物料S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1112环绕支承部1111设置,在物料S根据定位部1112的排布方式进行定位,物料S的侧面正好与定位部1112排布后形成的定位空间相同,即定位部1112与物料S的侧面相贴靠实现对物料S的定位。通过上述设置,在底板11上设置承载结构111,从而有利于对物料S的精确定位,避免了物料S的晃动。另外,通过设置承载结构111还有利于物料的放置,只需将物料放置在承载结构111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即可实现对物料的精确定位,避免了对物料位置的反复调整,提高了物料的放置效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承部1111和定位部1112为相互独立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111和定位部1112分别与底板11相互固定连接。当然,支承部1111和定位部1112还可以分别与底板11可拆卸的连接;或者支承部1111与底板11可拆卸的连接,定位部1112与底板11相互固定连接;或者定位部1112与底板11可拆卸的连接,支承部1111与底板11相互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若支承部1111和定位部1112分别与底板11相互固定连接,则其在底板11上加工成型后,位置和形状不再变化,从而使其在全寿命阶段的位置固定,进而对物料的定位精度高。若选择性的将支承部1111和\/或定位部1112与底板11可拆卸的连接,这样可以方便的跟换底板11上的承载结构111中的可拆卸部件,可以根据物料的形状特征变换其排布或安装位置,使其能够适用于多种物料,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节约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支承部1111和定位部1112为一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结构111为一体结构。因此,其可以与底板1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当承载结构111为可拆卸的,在底板11上设置有相应的安装位。承载结构111可以根据物料的形状特征设置多种,在需要承载不同的物料时,相应的将底板11上的承载结构111进行替换即可,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物料,使用范围广。另外,还可以实现不同规格物料在同一底板11上的支承,适用于小批量的物料的承载,避免了设计新的夹持装置,进一步节约了企业成本。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承部1111为连续的环状结构,定位部1112为等间隔角度设置的凸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111和定位部1112的延伸方向是相垂直的,因此在支承部1111和定位部1112之间形成了容纳并对物料定位的空间。定位部1112呈环状等间隔角度的排布,定位部1112以支承部1111的中心等中心夹角的方式阵列设置,相邻的两个定位部1112之间的间隔是相等的。通过将定位部1112间隔设置,从而能够使相邻的两个定位部1112形成避让空间,避免了对其余部件的干涉。当然,支承部1111还可以设置为等间隔角度设置的凸台结构,定位部1112为等间隔角度设置的凸台结构。这样使得支承部1111与物料S接触的面积较小,对减少对物料表面的损伤有利;或者,支承部1111为连续的环状结构,定位部1112为连续的环状结构,这种方式的加工简单,精度较高;或者,支承部1111设置为等间隔角度设置的凸台结构,定位部1112为连续的环状结构。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施压件13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实现对一个物料S的夹持,盖板12上安装的施压件13至少为两个。当然为保证对物料S是夹持的稳定,可以将施压件13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四个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个物料S夹持的多个施压件13定义为一组,则,当底板11上承载的物料S为多个时,相应的增加相同组数量的施压件13即可。为便于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组施压件13进行描述。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实现对物料S的夹持的施压件13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施压件13以物料S的中心为圆心等中心夹角的阵列设置,即相邻两个施压件13之间的中心夹角为60°。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压件13的固定部131与盖板12相互固定连接,固定部131与施压部132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压部132与固定部131一一对应设置的,即一个施压件13上只有一个固定部131和一个施压部132。通过将施压件13等间隔角度的阵列分布,保证了施压件13对物料S的施加的压力的均匀,保证物料S受力平衡,避免了物料的倾斜。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施压部132包括与固定部131相互连接的连接端1321和远离连接端1321的抵靠端132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施压件13的固定部131相互之间为独立设置的。多个施压件13的施压部132的抵靠端132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抵靠端1322分别与物料S的表面相压靠,使物料S能够被压靠在承载结构111上,从而保证了对物料的稳定夹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施压件的抵靠端1322为相互独立。当然,各个施压件的抵靠端1322还可以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一环状结构,使得对物料S的压靠面积更大,压力分布更均衡,是物料S定位更加稳定。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施压件13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施压件13为中心施压件13a,其余为边缘施压件13b。为便于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中心施压件13a为例说明。参见图6所示,中心施压件13a的固定部131上等间隔角度的设置有多个施压部132,且施压部13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边缘施压件13b的施压部132与固定部131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施压件13a具有一个固定部131和四个施压部132。由于边缘施压件13b的施压部132与固定部131一一对应设置的,为实现对物料S的三点压靠则相应的将边缘施压件13b设置为八个。当然,若实现对物料S的双点压靠则边缘施压件13b只需要四个即可。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压部132(包括中心施压件13a和边缘施压件13b)包括与固定部131相互连接的连接端1321和远离连接端1321的抵靠端1322。多个施压件13的固定部131为相互独立设置的。中心施压件13a的施压部132与边缘施压件13b的施压部132相互等间隔角度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施压件13a位于盖板12的中心位置,边缘施压件13b则相应的在中心施压件13a的周围设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能够实现对多个物料S的夹持,并且节省了了夹持装置的体积。当然,中心施压件13a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将,其中的边缘施压件13b选择性的替换为中心施压件13a。或者以图6为例,使其中心施压件13a和边缘施压件13b的组合为一组,设置多个组。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压部132的抵靠端132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抵靠端1322为相互独立的。当然,抵靠端1322也可以为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使得对物料S的压靠面积更大,压力分布更均衡,是物料S定位更加稳定。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施压件13至少为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1为环状结构(其可以为圆环、椭圆换、矩形环、正多边形环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施压部132在所述固定部131上等间隔角度的设置有多个,且施压部13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施压件13即可实现对一个物料S的稳定压靠。在固定部131上设置的施压部132还可以为两个、四个等。通过上述设置,在一个施压件13上设置多个施压部132,避免在盖板12上安装施压件13时,对施压件13位置进行校准的步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的安装效率。当需要在同一夹持装置上压靠多个物料S时,相应的安装多个施压件13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压部132包括与固定部131相互连接的连接端1321和远离连接端1321的抵靠端1322,多个施压部132的抵靠端132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抵靠端1322为相互独立的。当然,参见图8,抵靠端1322可以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抵靠端1322也可以为相互连接构成环状结构,使得对物料S的压靠面积更大,压力分布更均衡,是物料S定位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固定部131和施压部132相互弹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压件13为一体成型的,其通过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压制而成,从而使固定部131和施压部132之间具有弹性,使本实用新型的施压件13能够对物料施加弹性力,避免了对物料的损伤,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施压件13的压靠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当然,固定部131和施压部132还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在固定部131和施压部132的连接位置之间设置弹性部件实现弹性连接,同样能够实现对物料施加弹性力,避免对物料的损伤,同时,当固定部131和施压部132中的任意一个发生损坏还可以方便进行更换,极大的提高了物料的使用率,节约了成本。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盖板12与施压部13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孔121。通过设置避让孔方便了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不会对其它部件产生干涉,另外增大了盖板12的镂空面积,减小了重量,进而对减小施压件13的压力有利,减小了对物料S的压力,对保证物料S的表面质量有益。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治具包括夹持装置1和基座2。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1与基座2可拆卸的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从而有利于不同夹持装置1的更换,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基座2的重复使用率,节约了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1通过底板11与基座2可拆卸地连接。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基座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夹持装置1的安装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21为贯穿基座2的通孔。安装部21包括用于安装底板11的第一安装位211和用于安装夹持装置1的盖板12的第二安装位2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位211的形状与底板1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安装位212的形状与盖板12的形状相匹配。当然,在基座2上还可以设置多个安装部21,从而实现一个基座对多个夹持装置11的装夹,不仅能够提高夹持数量,而且还能够在同一基座2上安装有不同物料S的夹持装置1,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加灵活高效。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基座2上设置有压板安装槽22,与压板安装槽22形状相匹配的压板23,以及位于压板23和压板安装槽22之间的定位球24。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板安装槽22在第二安装位212的侧边上具有开口。压板安装槽22的底部还设置有贯穿基座2的第一安装孔221,压板23与第一安装孔221相对的位置设置贯穿其本体的有第二安装孔2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221和第二安装孔222的的截面均为圆弧面,从而保证定位球24的稳定安装。压板23安装在压板安装槽22后,压板23的表面与基座2的表面相齐平。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定位球24位于第一安装孔221和第二安装孔222构成的空间内,且定位球24的外表面突出所述基座2和压板23相背离的两个侧面,即定位球24的直径要大于基座2的厚度。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基座2上设置有压板安装槽22,与压板安装槽22形状相匹配的压板23,以及位于压板23和压板安装槽22之间的定位球24,从而有利于在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物料的数据分析时用于建立空间坐标系,该定位球24的外表面突出基座2相对的两个侧面,使得该定位球24的露出位置均可被测量,进而获取定位球24的球心,确保三个定位球24能够准确的确定出一个参考系,进而能够用于准确分析夹持治具翻转后所承载的物料相对两个面中心的偏差,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精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底板11或盖板12设置有防呆结构1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板12设置有防呆结构14。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呆结构14为斜面倒角,在盖板12上设置有四个防呆结构,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盖板12和底板11的形状不同,进而使夹持装置1在基座2上安装时,避免了安装错位、装反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安装效率。当然,防呆结构14还可以设置在底板11上。防呆结构14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式,例如,凸起、凹槽等。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基座2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结构25。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25为柱状体,其还可以设置为凹槽等。通过设置定位结构25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治具的安装定位准确快速,提高了安装效率,进而对提高生产效率有利。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3970.8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387250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G01M 11/02
专利分类号:G01M11/02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舜宇路66-68号
发明人:朱汪平;陈乐明;王日辉;戴付建;赵烈烽
第一发明人:朱汪平
当前权利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代理人:陆鑫;延慧
代理机构:1153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