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肿块论文-戈必喜,陈凤云,候双平,孙继明

肺内肿块论文-戈必喜,陈凤云,候双平,孙继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肺内肿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部肿块,X线计算机,活组织检查

肺内肿块论文文献综述

戈必喜,陈凤云,候双平,孙继明[1](2019)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肿块诊断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33例肺部肿块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别行组织学检查。以术后病理为标准,计算经皮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穿刺病理结果阳性率85%(28/33),病例穿刺成功率100%(33/33)。并发症:气胸3例(10%),咯血2例(6%),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1期)

张明海[2](2019)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内炎性肿块患者(观察组)以及5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二者均接受了CT检查。比较与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探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特点与鉴别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96.3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块个数共计的71个,典型肿块数量39个,比例约为54.93%。对照组肿块数量共计69个,典型肿块数量16个,比例约为23.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通过CT检查可以进一步分辨两者,结合病理学检查可以降低误诊率,对疾病诊断帮助巨大。(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郭斯明[3](2019)在《HRCT对乳腺癌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RCT对乳腺癌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良性或恶性、原发性或转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发乳腺癌或有乳腺癌史,同时伴有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95例患者的胸部HRCT图像,均经HRCT检查、手术病理、纤维支气管镜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乳腺癌肺转移癌或肺部良性病变,分析HRCT的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HRCT对原发性肺癌、乳腺癌肺转移癌和肺部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部良性病变中结节直径≤1.0 cm的检出率显着高于恶性病变(P <0.05),肺部良性病变的密度不均、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均显着低于恶性病变(均P<0.05),边界清晰、卫星病灶的检出率均显着高于恶性病变(均P <0.05)。原发性肺癌中边界清晰的检出率显着低于乳腺癌肺转移癌(P <0.05),密度不均、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影、胸膜凹陷征的出现率均显着高于乳腺癌肺转移癌(均P <0.05)。结论 HRCT检查用于乳腺癌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良性或恶性、原发性或转移性病变的诊断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徐成,胡月珍,张再军,杨华清[4](2019)在《CT能谱扫描及40 keV对应CT值等参数对肺内良、恶性肿块的诊疗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CT能谱扫描及40 keV对应CT值等参数对肺内良性肿块及恶性肿块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行胸部CT或者X线首次显示肺内有肿块患者126例,良性组患者38例,包含慢性与急性的活动性炎症,如化脓性肺炎、机化性肺炎、炎性假瘤和结核等,肿瘤组患者88例,均为非小细胞周围型的肺癌。对以上患者进行能谱CT检测,单因素方差分析恶性组与良性组间患者40 keV所对CT数值、碘浓度、能谱的曲线斜率与水浓度。结果恶性组患者碘浓度为(0.80±0.18),明显低于良性组的(1.5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组患者斜率为(0.90±0.18),明显低于良性组的(1.68±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组患者40 keV时所对CT值为(81.74±16.63),明显低于良性组的(140.16±1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在水浓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结合40 keV所对CT数值、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与水浓度等多个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肺部良恶性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文宇燕[5](2018)在《利用CT鉴别诊断肺内炎性肿块、周围型肺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CT鉴别诊断肺内炎性肿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63例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及6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经CT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肺内炎性肿块、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密度、边缘、腹膜凹陷征、空泡征均与肺内炎性肿块具有明显差异性(P <0.05)。结论:采用CT影像学可有效鉴别诊断肺内炎性肿块、周围型肺癌,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1期)

贲晓燕[6](2018)在《肺内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并对其影像学鉴别方式进行判定。方法以数字表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确诊为肺内炎性肿块的58例患者及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的58例患者,对其CT影像资料进回顾性分析,依照肿块形态可分为典型性肿块及不典型性肿块,然后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典型性肿块在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为60.34%(35/58),70.68%(41/58),65.52%(76/11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肿块形态及患者体征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为67.24%(39/58),77.58%(45/58),72.41%(84/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点显示,37例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影像学资料表现为边缘模糊,而3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边缘较为清晰,两者在边缘影像学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应以患者诊断及治疗为依据,综合分析患者病灶形态及影像学特征,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特异性,为预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8年21期)

饶向红[7](2018)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肺内肿块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和血管成像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确诊的肺内肿块患者62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和血管成像联合诊断,且按照病情严重度和种类分成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组,分别为31例,对比两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变组中周围型及中央型肺癌肺动脉期10秒、主动脉期20秒、延迟期120和300秒CT增强值(1.29±3.41)HU、(23.58±10.52)HU、(53.39±15.71)HU和(35.29±18.31)HU对比均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病变组各期CT增强峰值均较良性病变组中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各期CT增强峰值和良性病变组中血管瘤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中两种类型肺癌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和良性病变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肿块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和血管成像联合诊断的价值较高,能够鉴别诊断肿块良恶性,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张艳,袁军,王涛,王彩琴,刘军[8](2016)在《320排容积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诊断肺内肿块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内肿块行320排容积CT的多期增强扫描和血管成像(CTA)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肺内肿块102例患者予回顾性分析,按肿块病理结果分良性病变组与肺癌组,均行320排容积CT的多期增强扫描和CTA联合诊断,对比其结果。结果:良性病变组供血动脉的显示率比肺癌组低,除血管瘤的其他叁类主动脉期CT增强值比肺癌组小(P<0.05)。结论:肺内肿块行320排容积CT的多期增强扫描和CTA联合诊断价值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刘红梅,张春[9](2016)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肺内炎性肿块与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记录肺内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的病理类别,对比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1)60例肺内炎性肿块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分别为25例肺脓肿、18例炎性假瘤、17例慢性肺炎。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分别为12例未分化小细胞癌、30例腺癌、8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例支气管腺瘤、6例未分化大细胞癌。(2)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CT影像学的密度(均匀、空洞、钙化)、边缘(清晰、模糊、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特点易混淆,但病灶密度、边缘、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还是能较好地区分两种疾病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磊,赵旭,商利明[10](2016)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在临床确诊时的意义。方法:收治肺内肿块患者48例,平均分为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对所有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Ⅲ期增强。对供血动脉进行叁维重建,了解支气管动脉与肿块的空间毗邻关系,评价肿瘤血管血供情况。结果:肺癌组主要供血来源于供血支气管动脉,部分来源于体动脉供血,且CT显示率显着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组CT增强峰值显着大于结核球组、炎性假瘤组及错构瘤组(P<0.05)。肺癌组与良性病变各组间的增强动态曲线不同,各组达到峰值和回落的时间有特异性。结论:肺内肿块的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提供肺内肿块在各增强扫描时相中的特点,客观显示肿块中血管形态、数量及血供的改变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6年04期)

肺内肿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内炎性肿块患者(观察组)以及5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二者均接受了CT检查。比较与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探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特点与鉴别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96.3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块个数共计的71个,典型肿块数量39个,比例约为54.93%。对照组肿块数量共计69个,典型肿块数量16个,比例约为23.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通过CT检查可以进一步分辨两者,结合病理学检查可以降低误诊率,对疾病诊断帮助巨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内肿块论文参考文献

[1].戈必喜,陈凤云,候双平,孙继明.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肿块诊断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张明海.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郭斯明.HRCT对乳腺癌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9

[4].徐成,胡月珍,张再军,杨华清.CT能谱扫描及40keV对应CT值等参数对肺内良、恶性肿块的诊疗价值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9

[5].文宇燕.利用CT鉴别诊断肺内炎性肿块、周围型肺癌[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6].贲晓燕.肺内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鉴别诊断[J].中外医疗.2018

[7].饶向红.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8].张艳,袁军,王涛,王彩琴,刘军.320排容积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诊断肺内肿块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学.2016

[9].刘红梅,张春.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

[10].张磊,赵旭,商利明.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

标签:;  ;  ;  

肺内肿块论文-戈必喜,陈凤云,候双平,孙继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