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论文和设计-谢鸿龄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它由斩波回路、控制回路、传输回路和合成回路组成,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有多级,且并联于电源和合成回路之间,同级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通过同级变压器耦合连接,各级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的电路结构相同,合成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电感L的右端、电容C的上端与负载R的上端相连,电容C的下端与负载R的下端相连,电感L的左端为合成回路输入上端,电容C的下端为合成回路输入下端;电容C的两端为合成回路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恒功率输出、功率大小可调且合成波形频率可调、波形失真度较低,能够让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状态,输出功率电路短路时不损坏主功率器件,负载合成功率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它由斩波回路、控制回路、传输回路和合成回路组成,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有多级,且并联于电源和合成回路之间,同级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通过同级变压器耦合连接,各级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的电路结构相同,其中合成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电感L的右端、电容C的上端与负载R的上端相连,电容C的下端与负载R的下端相连,电感L的左端为合成回路输入上端,电容C的下端为合成回路输入下端;电容C的两端为合成回路的输出端;第一级斩波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场效应管K11的漏极、二极管VD15的阴极、场效应管K12的漏极、二极管VD16的阴极与电源E的正极相连;场效应管K11的源极、二极管VD15的阳极与二极管VD11的阳极相连;场效应管K12的源极、二极管VD16的阳极与二极管VD1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VD11的阴极、二极管VD13的阳极与电感L1的左端相连;二极管VD12的阴极、二极管VD14的阳极与电感L1的右端相连;二极管VD13的阴极、二极管VD17的阴极与场效应管K13的漏极相连;二极管VD14的阴极、二极管VD18的阴极与场效应管K14的漏极相连;二极管VD17的阳极、场效应管K13的源极、二极管VD18的阳极、场效应管K14的源极与电源E的负极相连并接地;第一级传输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变压器T1的原边上端接电感L1的左端;变压器T1的原边下端接电感L1的右端;变压器T1副边上端、二极管VDT11阴极与场效应管KT11漏极相连;二极管VDT11的阳极、场效应管KT11源极、电容C11上端与电感L11左端相连;电感L11右端、电容C12上端与电感L左端相连;变压器T1副连下端、二极管VDT12阴极与场效应管KT12漏极相连;二极管VDT12阳极、场效应管KT12源极、电容C11下端与电感L12左端相连;电感L12右端、电容C12下端与电容C下端相连;电感L11的右端与电容C12的上端相连;电感L12的右端与电容C12的下端相连;电容C12的上、下端分别为第一级传输回路的输出上、下端,并与合成回路的输入上、下端连接;脉冲信号G11、G12、G13、G14分别为第一级斩波回路中场效应管K11、K12、K13、K14的控制信号,脉冲信号GT11、GT12分别为第一级传输回路中场效应管KT11、KT12的控制信号,脉冲信号G11、G12、G13、G14、GT11、GT12构成第一级斩波、传输回路的控制回路;脉冲信号G11、G12、G13、G14、GT11、GT12至Gn1、Gn2、Gn3、Gn4、GTn1、GTn2分别为第1-n级斩波、传输回路场效应管的控制信号,即第1-n级控制回路。

设计方案

1.一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它由斩波回路、控制回路、传输回路和合成回路组成,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有多级,且并联于电源和合成回路之间,同级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通过同级变压器耦合连接,各级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的电路结构相同,其中

合成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电感L的右端、电容C的上端与负载R的上端相连,电容C的下端与负载R的下端相连,电感L的左端为合成回路输入上端,电容C的下端为合成回路输入下端;电容C的两端为合成回路的输出端;

第一级斩波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场效应管K11的漏极、二极管VD15的阴极、场效应管K12的漏极、二极管VD16的阴极与电源E的正极相连;场效应管K11的源极、二极管VD15的阳极与二极管VD11的阳极相连;场效应管K12的源极、二极管VD16的阳极与二极管VD1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VD11的阴极、二极管VD13的阳极与电感L1的左端相连;二极管VD12的阴极、二极管VD14的阳极与电感L1的右端相连;二极管VD13的阴极、二极管VD17的阴极与场效应管K13的漏极相连;二极管VD14的阴极、二极管VD18的阴极与场效应管K14的漏极相连;二极管VD17的阳极、场效应管K13的源极、二极管VD18的阳极、场效应管K14的源极与电源E的负极相连并接地;

第一级传输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变压器T1的原边上端接电感L1的左端;变压器T1的原边下端接电感L1的右端;变压器T1副边上端、二极管VDT11阴极与场效应管KT11漏极相连;二极管VDT11的阳极、场效应管KT11源极、电容C11上端与电感L11左端相连;电感L11右端、电容C12上端与电感L左端相连;变压器T1副连下端、二极管VDT12阴极与场效应管KT12漏极相连;二极管VDT12阳极、场效应管KT12源极、电容C11下端与电感L12左端相连;电感L12右端、电容C12下端与电容C下端相连;电感L11的右端与电容C12的上端相连;电感L12的右端与电容C12的下端相连;电容C12的上、下端分别为第一级传输回路的输出上、下端,并与合成回路的输入上、下端连接;

脉冲信号G11、G12、G13、G14分别为第一级斩波回路中场效应管K11、K12、K13、K14的控制信号,脉冲信号GT11、GT12分别为第一级传输回路中场效应管KT11、KT12的控制信号,脉冲信号G11、G12、G13、G14、GT11、GT12构成第一级斩波、传输回路的控制回路;脉冲信号G11、G12、G13、G14、GT11、GT12至Gn1、Gn2、Gn3、Gn4、GTn1、GTn2分别为第1-n级斩波、传输回路场效应管的控制信号,即第1-n级控制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各级传输回路中的电感为平波电感,电容为平波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各级斩波回路中的电感为储能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各级储能电感的两端为斩波回路的输出端,分别接同级耦合变压器的原边上下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一些精密加工场合,如中频电机,其需要频率恒定且功率很高的能量,再如超高速钻头,其需要恒定功率但频率很高的能量,且上述两种场合均要求合成波形含有的谐波成分较低,现有PWM技术在功率合成时,合成功率的大小不可调,合成波形的频率有限,且合成高功率时,因斩波频率很高,电压、电流变化率太高,控制信号、负载合成波形受到的干扰十分严重,且电路在工作时面临过压、过流、过热损坏功率管的危险。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PWM技术采用电压斩波方式工作,即脉宽调制的方式变流,但存在以下问题:

功率器件在开通关断过程承受瞬时功率很高的开关损耗,随着变流功率的增大和斩波频率的提高,开关损耗也会随之增大,功率器件有烧坏危险。

PWM变流的传输方式为电压传输特性,如果要求输出功率为恒定,则需要在负载处实施电压、电流的双闭环控制,此种控制方式复杂且控制电路难以实现。

在合成较大功率时,斩波桥斩波频率较大,且电压、电流变化率极高,控制电路、传输回路受到很大的干扰,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且较高的斩波频率使得变压器的分布参数对电路的干扰影响也很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恒功率输出、功率大小可调且合成波形频率可调、波形失真度较低的功率合成电路,即一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该合成电路能够让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状态,输出功率电路短路时不损坏主功率器件,负载合成功率大,以此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它由斩波回路、控制回路、传输回路和合成回路组成,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有多级,且并联于电源和合成回路之间,同级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通过同级变压器耦合连接,各级斩波回路和传输回路的电路结构相同,其中

合成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电感L的右端、电容C的上端与负载R的上端相连,电容C的下端与负载R的下端相连,电感L的左端为合成回路输入上端,电容C的下端为合成回路输入下端;电容C的两端为合成回路的输出端;

第一级斩波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场效应管K11的漏极、二极管VD15的阴极、场效应管K12的漏极、二极管VD16的阴极与电源E的正极相连;场效应管K11的源极、二极管VD15的阳极与二极管VD11的阳极相连;场效应管K12的源极、二极管VD16的阳极与二极管VD1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VD11的阴极、二极管VD13的阳极与电感L1的左端相连;二极管VD12的阴极、二极管VD14的阳极与电感L1的右端相连;二极管VD13的阴极、二极管VD17的阴极与场效应管K13的漏极相连;二极管VD14的阴极、二极管VD18的阴极与场效应管K14的漏极相连;二极管VD17的阳极、场效应管K13的源极、二极管VD18的阳极、场效应管K14的源极与电源E的负极相连并接地。

第一级传输回路的电路元器件及连接关系为:变压器T1的原边上端接电感L1的左端;变压器T1的原边下端接电感L1的右端;变压器T1副边上端、二极管VDT11阴极与场效应管KT11漏极相连;二极管VDT11的阳极、场效应管KT11源极、电容C11上端与电感L11左端相连;电感L11右端、电容C12上端与电感L左端相连;变压器T1副连下端、二极管VDT12阴极与场效应管KT12漏极相连;二极管VDT12阳极、场效应管KT12源极、电容C11下端与电感L12左端相连;电感L12右端、电容C12下端与电容C下端相连;电感L11的右端与电容C12的上端相连;电感L12的右端与电容C12的下端相连;电容C12的上、下端分别为第一级传输回路的输出上、下端,并与合成回路的输入上、下端连接;

脉冲信号G11、G12、G13、G14分别为第一级斩波回路中场效应管K11、K12、K13、K14的控制信号,脉冲信号GT11、GT12分别为第一级传输回路中场效应管KT11、KT12的控制信号,脉冲信号G11、G12、G13、G14、GT11、GT12构成第一级斩波、传输回路的控制回路;脉冲信号G11、G12、G13、G14、GT11、GT12至Gn1、Gn2、Gn3、Gn4、GTn1、GTn2分别为第1-n级斩波、传输回路场效应管的控制信号,即第1-n级控制回路。

所述各级传输回路中的电感为平波电感,电容为平波电容。

所述各级斩波回路中的电感为储能电感。

各级储能电感的两端为斩波回路的输出端,分别接同级耦合变压器的原边上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上所述,功率合成电路由四大回路组成,分别是斩波回路,控制回路,传输回路,合成回路。各回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斩波回路:通过控制n个斩波回路的功率开关管开通和关断,n个传输回路上就可以获得固定值的功率。功率值大小可改变功率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次数来实现,即改变斩波频率值,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与斩波信号频率变化有关的不同值的输出功率,且改变后均为恒定输出。

控制方式:n个斩波回路分时导通,即根据合成功率的需要,让n路斩波回路的任意一路或几路分时导通,n个对应的传输回路相应跟随传输,n路斩波桥的控制脉冲在周期上“错位”控制,每一路斩波桥的脉冲周期之内,每一个脉冲让斩波回路中的功率开关管关断和开通一次,每一次通断即可得到一个功率值固定的功率,在功率开关管开通时储存能量,关断时释放能量,脉冲周期内脉冲个数的不同使得开关管的通断频率发生改变,从而让负载从传输回路得到所需任何功率。

传输回路:采用n个变压器并联传输模式,即n个变压器及其产效应管、平波电感、平波电容构成n个传输回路,分别接到相应斩波桥储能电感处,斩波桥通断一次,能量传输回路传输能量,在一个脉冲周期内,每路斩波桥的“桥臂”交替导通,在储能电感上分别产生极性为“左正右负”和“左负右正”的能量团,在传输回路中,分别由相应的变压器、产效应管、平波电容、平波电感组成的传输回路,传输相应极性的能量团。

合成回路:n个斩波桥—n个变压器及其产效应管、平波电感、平波电容构成n个能量传输单元,共有2n<\/sup>种组合方式,即根据合成功率的大小,通过控制脉冲让任意一路或者几路导通,导通回路传输相应斩波桥对应的能量,组合传输的任意路传输回路叠加后,LC环节滤波,向负载传输,在负载合成功率,负载合成的功率可以达到较大值且恒定传输。n路斩波回路任意一路或者几路产生的能量,通过相应的n个传输回路并联传输,最后叠加再一起传输到负载,完成功率合成。

实测表明:控制每一路斩波回路的斩波频率,从而让斩波回路、传输回路的功率可调,通过组合传输的方式,合成的功率可调且可以合成较大功率,斩波输出的能量波形失真度低,合成波形失真度低。

有益效果:

实测所完成的功率变流电路,与传统的PWM变流电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有主开关器件均工作在软开关状态,不易烧管。

(2)可完全采用数字信号直接控制斩波频率,输出功率电路短路不损坏主功率器件,电路的效率高。

(3)负载合成的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调节后恒功率输出,n路传输回路或者任意路以组合方式传输斩波能量团,再叠加向负载传输,负载合成功率较大。

(4)单个传输回路体积小,斩波频率低,分布参数低,且变压器具有电气隔离作用,斩波信号及控制信号干扰小,负载合成波形失真度低。

(5)n级斩波避免了单个斩波回路斩波频率较高,避免了变压器传输功率受限的缺陷,同时分布参数、干扰信号的影响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1中,标号为1的虚线框所在区块电路为斩波回路,即每一级斩波回路是同级耦合变压器原边上、下端左边的电路;标号为2的虚线框所在区块为传输回路,即每一级传输回路是同级耦合变压器原边上、下端右边到合成回路输入端的电路;标号为3的虚线框所在区块为合成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场效应管、二极管的规格,电容、电阻、电感的大小等参数的计算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属成熟技术故不再作论述。

电感L11~Ln1、L12~Ln2为平波电感;电容C11~Cn1、C12~Cn2为平波电容;电感L为滤波电感、电容C为滤波电容,它们构成LC滤波回路。

其中场效应管(K11、K12、K13、K14)···(Kn1、Kn2、Kn3、Kn4)分别构成斩波回路1~n级的斩波回路,电感L1~Ln为斩波回路1~n级的储能电感,变压器T1~Tn及其场效应管、平波电感、平波电容构成n级传输回路,储能电感L1~Ln的i1(i=1,2···n)端即左端和i2(i=1,2···n)端即右端为斩波回路1~n级的输出端,分别接同级耦合变压器T1~Tn原边的上、下端。

电源E的正极、斩波回路1~n的正极性端相连。电源E的负极、斩波回路1~n的负极性端相连,而后接地。

斩波回路1~n级的内部连接关系一致,在此以斩波回路1为例说明其内部连接关系,其余斩波回路内部连接关系与此关系一致。

斩波回路1:场效应管K11的漏极、二极管VD15的阴极、场效应管K12的漏极、二极管VD16的阴极与电源E的正极相连;场效应管K11的源极、二极管VD15的阳极与二极管VD11的阳极相连;场效应管K12的源极、二极管VD16的阳极与二极管VD1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VD11的阴极、二极管VD13的阳极与储能电感L1的11端相连;二极管VD12的阴极、二极管VD14的阳极与储能电感L1的12端相连;二极管VD13的阴极、二极管VD17的阴极与场效应管K13的漏极相连;二极管VD14的阴极、二极管VD18的阴极与场效应管K14的漏极相连;二极管VD17的阳极、场效应管K13的源极、二极管VD18的阳极、场效应管K14的源极与电源E的的负极相连,而后接地。

变压器T1~Tn的原边上端分别接到储能电感L1~Ln的i1(i=1,2···n)端。变压器T1~Tn的原边下端分别接到储能电感L1~Ln的i2(i=1,2···n)端。

变压器T1~Tn的副边连接关系相同,故在此仅描述变压器T1的副边连接关系,其余变压器副边连接关系与此关系一致。

传输回路1:变压器T1的原边上端接储能电感L1的11端;变压器T1的原边下端接储能电感L1的12端;变压器T1副边上端、二极管VDT11阴极与场效应管KT11漏极相连;二极管VDT11的阳极、场效应管KT11源极、平波电容C11上端与平波电感L11左端相连;平波电感L11右端、平波电容C12上端与滤波电感L左端相连;变压器T1副连下端、二极管VDT12阴极与场效应管KT12漏极相连;二极管VDT12阳极、场效应管KT12源极、平波电容C11下端与平波电感L12左端相连;平波电感L12右端、平波电容C12下端与滤波电容C下端相连;平波电感L11的右端与平波电容C12的上端相连;平波电感L12的右端与平波电容C12的下端相连;平波电容C12的上、下端分别为第一级传输回路的输出上、下端,并与合成回路的输入上、下端连接。

平波电感L11~Ln1的右端分别与平波电容与C12~Cn2的上端对应相连,而后接滤波电感L的左端。平波电感L12~Ln2的右端分别与平波电容C12~Cn2的下端对应相连后,接到滤波电容C的下端。滤波电感L的右端、滤波电容C的上端与负载R的上端相连。负载R的下端与滤波电容C的下端相连。

控制回路1~n的连接关系相同,再此以第一级控制回路为例说明连接关系,脉冲信号G11、G12、G13、G14、GT11、GT12分别接场效应管 K11、K12、K13、K14、KT11、KT12的栅极。

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回路可以理解为脉冲信号源,为现有技术。

设计图

一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0104.3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151007U

授权时间:20190723

主分类号:H02M 3/335

专利分类号:H02M3/335;H03K5/13

范畴分类:37C;

申请人:红河学院

第一申请人:红河学院

申请人地址:66110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红河学院内

发明人:谢鸿龄;李娟;段志梅;蔡群;李俊生;张英争

第一发明人:谢鸿龄

当前权利人:红河学院

代理人:朱跃平

代理机构:53102

代理机构编号: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一种基于恒能量斩波技术的脉冲功率合成电路论文和设计-谢鸿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