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聚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半胱氨酸,血清,凝血,纤维蛋白,毒血症,蛋白,官能团。
二聚体论文文献综述
段毓,程皓,武书彬[1](2019)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木质素二聚体C_α-OH基团的修饰对其热解均裂历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Pd、Mo和P元素负载在γ-Al_2O_3上制得PdMoP/γ-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NH_3-TPD、XPS、Py-FTIR、氮吸附和STEM-ED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大豆油甲酯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加氢脱氧性能,并进行了加氢脱氧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Pd、Mo、P叁种元素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调节催化剂的酸性;Mo元素可降低催化剂的强酸酸性; P元素可增强催化剂的弱酸酸性,使得催化剂弱酸的B/L值减小、强酸的B/L值略有增大。经优化后的加氢工艺条件为:315℃、1.5 MPa、WHSV为0.5 h~(-1)、H_2/esters体积比为1100,大豆油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8.4%,C_(15-18)烷烃收率达到91.5%。(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陈艳梅,武云涛,张薇,田国祥,姚璐[2](2019)在《血浆D-二聚体在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在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干部病房住院的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142例,按照有无合并静脉血栓分为2组,合并静脉血栓者70例为血栓组(其中急性下肢静脉栓塞亚组19例,急性肺栓塞亚组21例),未合并静脉血栓者7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DD水平及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分析血浆DD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浆DD含量、Fib明显高于对照组(t=13.897,3.973,P<0.01),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t=3.659,3.797,8.271,P<0.01);急性下肢静脉栓塞亚组和急性肺栓塞亚组血浆DD水平及相关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DD值与Fib呈正相关(r=0.896,P=0.000),DD值与PT、TT、APTT呈负相关(r=-0.463、-0.498、-0.536,P=0.012、0.016、0.001)。血浆DD预测静脉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血浆DD截断值为1.81 mg/L。结论检测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浆DD和凝血功能,可及时发现是否处于高凝状态,预测静脉血栓形成,以便及时加强抗凝治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炳宏[3](2019)在《凝血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FDP及D-D水平检测,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FDP及D-D的阳性检出率及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APTT、PT、TT、FIB、FDP及D-D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TT、PT、TT、FIB、FDP及D-D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功能异常,诱发出血、血栓等,通过凝血功能、FDP及D-D水平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功能状态,判定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06期)
易建业,申艳华[4](2019)在《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及血小板与妊娠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及血小板与妊娠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再选取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FIB)及血小板(PLT)指标检测。对比两组D-D、FIB、PLT水平并分析结果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研究组D-D、FIB、PLT水平显着高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D-D、FIB、PLT水平显着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 D-D、FIB、PLT水平与妊娠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妊娠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D、FIB、PLT水平相对较高,以此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成菡,陈旭蓉[5](2019)在《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检测在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8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28 d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4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RP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D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D-D在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时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CT、CRP及D-D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清PCT、CRP及D-D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组患者入院第7天、14天血清PCT、CRP及D-D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血清PCT、CRP及D-D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87,0.695和0.701,且灵敏度、特异度均较为理想。结论:入院第7天血清PCT、CRP及D-D预测在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周巧云,田万林,张强,邵莹[6](2019)在《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价值。方法:选取152例产前住院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体检身体健康的100例非妊娠正常女性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孕产妇PT、APTT分别为(10.91±1.82)s、(16.75±4.39)s,明显低于对照组PT(12.06±1.95)s、APTT(25.30±5.7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FIB、D-二聚体分别为(4.14±1.20)g/L、(3.14±0.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FIB(2.09±0.27)g/L、D-二聚体(0.88±0.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T产前检测结果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可帮助了解晚期正常产妇产前各项凝血指标,尤其可经预防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血栓性疾病,降低孕产妇分娩意外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韩开模,张芳玲,邵增光[7](2019)在《D-二聚体、P-选择素、CNP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D-二聚体(D-D)、P-选择素(P-selectin)、C型利钠多肽(CNP)浓度的水平变化与TBI临床症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进一步研究TBI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TBI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33)、重度组(n=20),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内非外伤颅脑疾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D-D、P-selectin、CN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从入院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71)与死亡组(n=9),比较2组患者D-D、P-selectin、CN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D-D、P-selectin、CNP与TBI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短期死亡危险因素,构建ROC曲线分析比较D-D、P-selectin、CNP对TBI的诊断价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D-D、P-s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的CNP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selectin与TBI严重程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CNP与TBI严重程度呈显着负相关(P<0.05);1年随访期间,死亡患者共9例(11.25%);死亡组D-D、P-selectin高于生存组,CNP低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selectin、CNP是TB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D与P-selectin、CNP均呈显着相关关系(P<0.05);D-D、P-selectin、CNP联合检测对TBI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D-D、P-selectin、CNP水平与TBI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其水平变化;且D-D、P-selectin、CNP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江元,刘彩红,曹忠帅,董文博[8](2019)在《Hcy、hs-CRP、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75例老年ACI患者,78例老年AMI患者,检测其Hcy、hs-CRP、D-二聚体水平,并与同期就诊的4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AMI组Hcy、D-二聚体、hs-CRP叁项指标均显着升高(P<0.05);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叁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Hcy、D-二聚体、hs-CRP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其与ACI、AMI的发生正相关,及时检测这叁个指标,可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判断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赵宁,祁顺来,王亚莉[9](2019)在《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NP、Hcy、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220例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血压组),伴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浆BNP、Hcy、DD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检测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低切值(1 S~(-1))全血黏度(WBV)、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检测患者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结果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DBP、SBP、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HDL-C水平显着降低,FIB、PV、1 S~(-1)WBV、PT、TT、TC、TG水平较对照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显着升高(P<0.05);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血浆BNP、Hcy、DD水平显着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其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浆BNP、Hcy、DD水平对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结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5、0.889、0.715,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结局预测的AUC为0.930,特异性为86.60%。结论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NP、Hcy、DD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叁者联合检测对患者治疗结局预测具有较高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赵芝琴,邰光英,鄢丽,朱仕英[10](2019)在《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血栓通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hs-CRP水平及纳维亚神经功能(MESSS)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 d时2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时2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3 d时2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时2组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时2组MESS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MES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二聚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在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干部病房住院的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142例,按照有无合并静脉血栓分为2组,合并静脉血栓者70例为血栓组(其中急性下肢静脉栓塞亚组19例,急性肺栓塞亚组21例),未合并静脉血栓者7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DD水平及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分析血浆DD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浆DD含量、Fib明显高于对照组(t=13.897,3.973,P<0.01),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t=3.659,3.797,8.271,P<0.01);急性下肢静脉栓塞亚组和急性肺栓塞亚组血浆DD水平及相关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DD值与Fib呈正相关(r=0.896,P=0.000),DD值与PT、TT、APTT呈负相关(r=-0.463、-0.498、-0.536,P=0.012、0.016、0.001)。血浆DD预测静脉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血浆DD截断值为1.81 mg/L。结论检测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浆DD和凝血功能,可及时发现是否处于高凝状态,预测静脉血栓形成,以便及时加强抗凝治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聚体论文参考文献
[1].段毓,程皓,武书彬.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木质素二聚体C_α-OH基团的修饰对其热解均裂历程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陈艳梅,武云涛,张薇,田国祥,姚璐.血浆D-二聚体在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9
[3].李炳宏.凝血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青岛医药卫生.2019
[4].易建业,申艳华.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及血小板与妊娠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研究.2019
[5].成菡,陈旭蓉.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9
[6].周巧云,田万林,张强,邵莹.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9
[7].韩开模,张芳玲,邵增光.D-二聚体、P-选择素、CNP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9
[8].王江元,刘彩红,曹忠帅,董文博.Hcy、hs-CRP、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9].赵宁,祁顺来,王亚莉.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NP、Hcy、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10].赵芝琴,邰光英,鄢丽,朱仕英.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