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历了多次的矛盾变化,而每一次矛盾的变化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震荡,我们的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这种矛盾积极地推动着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一直向前。在今天,矛盾也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们的应对方式自然也要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如何去抓住这个矛盾,并有效地去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主要矛盾 认识矛盾 分析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化、上层建筑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了新中国社会主要的矛盾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艰辛探索的历程
回顾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艰辛探索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党的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指出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同时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会议认为应该首先依据社会矛盾的不同性来划分不同的矛盾,尤其是对于当时阶级斗争的认识。全会认为社会矛盾应当按照宪法和法律程序去解决,确立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求,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的状况和主要矛盾,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正确决策。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终于成功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新确立了判断:“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明确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之后,就有了明确中心任务的依据。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根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我们党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只有把经济建设搞好了,才能改变其他方面落后生产的物质基础。这也真实地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上,能够始终保持一致性的鲜明特点。这是在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付出了经济发展停滞的沉重代价之后,而形成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之间关系的灼见真知。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我们从不断的发展中不难发现,只有在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才会得到顺利的推进;反之,如果我们认识和判断主要矛盾发生了偏差,那么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今天,有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的政治判断,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今主要矛盾的新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对于当今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具有极大意义的理论创新。对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这一修改,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认识,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我们使用灵活的创新方式去寻找方法与手段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正是在人民的需要不断增长、不断变化、不断提升、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正确解决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同时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予以帮助。那么我们到底应该要如何去深刻的理解这一新的判断,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正确认识我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变化
第一个问题,对于需求的日益增长这个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需求,但在不同的阶段,人们的需求又会有所不同,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需求是不断的进化的。再者就需求的内容而言,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还会有更广泛的精神需求。人的需求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增多,我们国家也必须从多方面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现阶段就是需要重视人民的需求,满足人民的需求,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概念。
我们要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模式,才是对于我们国家甚至全人类而言最为合理的发展模式。当然在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我们要形成一个全面开放的发展形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不光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要加强对外的贸易合作,开放更多的区域对外贸易,创新对外贸易的投资方式,培养国际竞争的优势。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将发展所获得的成果让人民共同享有,将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果造福人民,要一步一步朝着共同富裕的方面不断前行。
就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就会再提升一个档次,物质资料的满足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要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有档次;穿得好,穿的美,还穿的有气质。同样,精神上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常识了,而是要学习更多有意义,丰富自我的知识,提升个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人的需要不断推进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促使国家不断的进步富强,待到国家发展到达鼎盛之日,那么中国梦的实现也就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定的一个目标而已了。不过如何去实现这样的一个空前盛世,我们就必须要去完善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根据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人的发展是将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做一个前提来的,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需要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我国现在处于一个极为尴尬地境地,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会变的情况。由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很多生产力方面都进入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又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诸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也就导致了我们将持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长一段时间。而解决这个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也是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上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所以为了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我们在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需要着重解决好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实践并解决它。只有解决了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不断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广度,这样才能够不断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来推动人与社会共同的全面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理清问题的主次,并且准确把握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通过辩证法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目前我国确实是实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那就是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这世界上除了生存之外存在着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去追寻,也就意味着下一步的问题就是需要去认真解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需要。在今天,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确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发展的状态与趋势,也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体现。
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矛盾出发点,接下来我们就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来探讨怎么走下一步的问题了。我们都知道唯物辩证法强调任何具体事物都同时具备质和量两个方面,任务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我们想要真正的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要把质和量两方面统一起来,也就是把握它的度。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取得巨大的发展,但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也就导致了我国目前依旧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也是目前我们所需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我们必须要大力推动发展,并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并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提升各企业全面创新能力,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大力培养;提高实体经济水平,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解决人民群众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难题;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争取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好 “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地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难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只有这种我们才能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砥砺前行。
三、对当今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分析
农村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有效的解决方案、良好的经济利益及切实的技术支持,希望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支持。
在今天,我们需要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对于新中国的发展的重大指导作用。那么我们就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需求的日益增长问题。二是美好生活需求与满足需求的问题。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受捐人资产信息真实度易遭质疑,众筹门槛低。轻松筹平台对于受捐人所筹钱款数目是否合理没有相应的衡量标准,所能获得的信息均由受捐人主动提供,平台的审核较为被动。笔者在轻松筹软件上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受捐人,对其发布的家庭资产信息进行统计,超过半数的家庭资产不详或无资产,有些家庭资产不符合市场行情也没有说明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1972年就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这个战略性决策实际上就是针对当时我们要确立的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解决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不能够满足人民所需这个主要矛盾,是我们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说,三中全会将当时的主要问题转为经济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邓小平的讲话说明我党已经形成了正确把握社会矛盾的方法论,即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完成中心任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所在。40年的发展,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都已经进入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超越的最大实际。因而我们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个根本,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进程中,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既防止“左”的倾向,又反对“右”的倾向。所以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用尽全力找出主要矛盾”,因为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矛盾,之后的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其社会主要矛盾都是不同的。社会的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旧的次要矛盾也可能变化为新的主要矛盾。正是因为我们抓住了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才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正确地判断和把握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开始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也正是在这样的大力发展之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为了把经济搞起来,而今天,由于我们的生产力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跨越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改革重新搬上了今天的最前方,今天的改革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提升经济,开放市场了,而是要牵扯到更多复杂的问题上去。40年前的改革,老一辈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试探出一条完全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也要延续老一辈人的拼劲,要在新的条件下闯出一条更加宽阔的道路。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往无前。
党的十九大所描述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然提出许多新要求。
第三个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目前阶段,我国有许多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国内体现在生产、经济、医疗、教育、养老等多方面上,这些问题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导致了我们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问题,这些差异是不利于全民族的团结发展的;在国际上则体现在科技、军事、生物制药等方面,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以在国际上当某些国家控制住核心技术并限制我们的时候,比如最近的“中兴事件”,就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大力发展核心科技是相当有必要的。我们不能总是指望依赖其他国家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这样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的,还会被其他国家所打压。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也是买不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而生动地阐释了这一严肃的课题:“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要让“中国芯”再也不能受制于人。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方面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在关键领域下功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所以我们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保证我们有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作为前提。其次,我们要以新的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现在,我国经济结构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用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来转变我们的发展思维,用发展的新理念来把握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四、抓住矛盾之后如何继续前行
第二个问题,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我们听到了一个问题十四次,那就是:什么是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凉山州的时候就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不断奋斗的目标”,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全方位的不断改善,知道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完善法律,不让违法之人钻法律的空子;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大力保障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也更可持续。其实“美好生活”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言,它就是指人们对发展过程、结果和状态的美好体验和感受。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获得了满足,那么势必就会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好生活”它承载的是人民群众具体的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不单是一句口号,它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美好生活”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
(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在我们长期探索的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实际的科学论断,强调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虽然在今天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起来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依然在很多方面和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依然是我们这一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国家现在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最终要依靠发展来解决。
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就必须要贯彻落实好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们要坚定地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要将科技发展放在第一位,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同时加大对于理论、制度、文化等等方面的创新,保持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我们还要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问题,要坚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完善乡村振兴计划。
唯一未曾改变的,那就是我们所抓住的主要矛盾都是将人作为出发点来分析的。根据过往的主要矛盾的经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明显的结论,那就是以人为本是我国主要矛盾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民的生存作为一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同时也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概念,并且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了使人民幸福,让民族复兴。也正是这个初心和使命不断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也就随之而来地不断提高了,从基本的满足生理需要的需要上升到更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些需求的转变也告诉党和政府需要转变新的工作方向和发展方向了。人们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就不断地上升。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今天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我们现在追求的是努力去提升质量,促进效率,改善公平,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今天必须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让实体经济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受到冲击,也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加快发展。
“两法衔接”机制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行政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的衔接”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三种学说。肯定说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包括水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搜集的证据材料,经司法机关调取后,均可作为刑事证据使用。否定说主张,行政证据不能作为刑事证据使用,必须由司法机关重新收集。折衷说认为,对于行政机关所收集的行政证据材料,应分别对待,物证、书证等可直接使用,但言词证据需重新搜集、调取。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司法机关才是刑事诉讼证据的搜集主体,这就导致行政证据直接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不利于相关证据的保全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今天,如何去做到造福每一个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难点。由于不协调的发展,导致了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地位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住房保障难以解决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键的问题,是党和国家需要为人民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可见党和国家将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
2.样本基本情况。对广州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次数在2次以上(含2次)的男性戒毒人员进行调查,随机发放11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其中平均年龄为42.2岁,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62岁。图1为112名戒毒人员操守期频数分布,表1为戒毒人员操守期区间分布,操守期平均为2.14年,最短为0.10年,最大为9年,其中在3年以内(含3年)复吸被再次强戒的占78.6%,说明戒毒人员出所初期是复吸的高危阶段。
(3) 生物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材料的回收利用仅停留在实验分析阶段,如何实现新疆地区农业固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低成本条件下批量化生产吸附剂,并应用于水环境修复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解决每个人的发展的基础还是在补齐民生的短板,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上面。要做到多方面共同前进,打赢这场攻坚脱贫的战争,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富裕;也要大力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我国的素质教育缺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个人的素质不得到改善也是没有办法改变如今的现状的;要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加人民收入,今天的消费是一直在上涨,但是人们的工资却还是有所欠缺,社会的保障体系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极为重要的;加强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参保,让人们的医疗住宿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不会总是处在同一个水平上,它会经历若干个具体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将要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论断稳、准、狠地抓住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关键重心,是符合我国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的,也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更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把握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之上,在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以及效益,来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进一步稳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1)在“三控三管一协调”中协调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协调工作作为一个贯穿于整个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是监理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加强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使参与工程的各方能够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进而保证施工的工期与质量。因为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这些参与方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要想使各参与方朝着统一的目标进行施工,就需要监理单位做好组织协调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9 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41.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人民出版社,2009.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Z].2013-6-25.
[7]王延梯.中国名言辞典[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8]习近平.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6-4-25.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323(2019)03-0005-08
[作者简介]代浩廷,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7 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9-04-28
责任编辑:唐 琼
标签:主要矛盾论文; 社会论文; 我国论文; 矛盾论文; 需求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