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孔子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孔子,美学,思想,论语,音乐,柏拉图,中庸之道。
孔子美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何裕华[1](2019)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孔子美学思想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号召,坚持"美与善的统一",将讴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统一起来;坚持"人与自然的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强调审美艺术的社会作用,陶冶情操,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为建设美丽中国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9期)
李金洋[2](2019)在《浅析《论语》中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也是儒家学派当中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弟子将他的言行语录和思想都记录下来了,通通整理成当今的儒家经典《论语》。《论语》一书是儒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典籍之一,这本书中包含着许多方面的思想,其中孔子讲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也融入到了这本书中去,孔子对音乐有着很独到的见解,不是将音乐和其他思想方面分裂、隔离开来看待的,而是将音乐融入到育人、教化、治国等方向中去。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这些理念,强调尽善尽美的音乐标准,提倡"和谐"的音乐理念,并且鼓励大家建立"和谐"的音乐审美,这些都对当下的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本文将就《论语》中的音乐美学进行分析和探究,讨论其中的思想。(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3期)
项琳茜[3](2019)在《孔子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舞蹈教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孔子"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试谈其思想对现代舞蹈教育的影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普世价值的教育意义,有助于现代舞蹈教育的蓬勃发展。文章以孔子美学思想中其"尽善尽美""文质彬彬"的理念与现代舞蹈教育中"身心教育""适度教育"的教学理念对接,从而获得"中和之美"依托下的全面教育,以更全面地视角理解现代舞蹈教育的训练目的与功能。(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5期)
吴梦楚,王志军[4](2019)在《浅析《论语》中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对于音乐有其独到见解,他将音乐渗透到育人、教化、治国中。在《论语》中,孔子音乐美学思想是坚持"仁"的音乐精神核心,强调"尽善尽美"的音乐审美标准,倡导"和"的音乐审美态度的,对近现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3期)
颜翔林[5](2018)在《生存与虚无:孔子和庄子的美学思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分别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派别和不同的思想策略与方法路径。孔子的儒家美学和庄子的道家美学,两者之间既有显着的理论分野也有潜在的逻辑关联。孔子美学和庄子美学均从生存论意义上思考美学问题,将生存之意义与仁爱、诗歌、虚无等要素进行价值论之关联,两者从不同的价值立场与审美视野对这些问题予以提问与回答。在生存论意义上,孔子的生存意志是现实性的和伦理性的,庄子侧重于对现实存在的存疑和否定,给予反讽和嘲笑,对生活世界予以批判和解构。庄子的生存目的是渴望摆脱现实世界,走向纯粹的审美自由和虚构的乌托邦世界。孔子认为诗歌既是实践生活也是纯粹的精神生活的必要性基础,孔子倡导个体依赖于群体而生存,诗可以促进不同的精神形式获得公共空间的广泛认同。庄子不认为生命存在一定依赖于直接性的对诗歌的接受和写作活动,他更关切主体在生命活动中如何诗意地存在。孔子和庄子的美学思想均包含深刻的生命的悲剧意识,孔子是在积极的入世之后体会到人生的悲剧性,而庄子认为,只要生命存在,就必然性地充满着痛苦、绝望和无法克服的虚无感。(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李想[6](2018)在《中西方音乐思想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以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例探究孔子与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中西方音乐思想的异同一直是中外美学家与音乐学者所重视的课题,大多的讨论多集中在理论的层面,较少从诠释艺术作品的角度出发。独立的一部钢琴作品中就可以诠释出东方与西方音乐思想中的方方面面。本论文以谭盾的钢琴作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分析文本,诠释出孔子与柏拉图这两位古典哲学家的音乐美学思考是如何影响谭盾的创作思维与创作技巧。本文将以细致的方式,分析此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意义,辅以音乐分析,以呈现中西音乐交融下的新艺术。在当代对于中西融合与交流频繁之际,希望能透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儒家与古希腊的音乐美学做为讨论基点,深入了解作品中的内涵。(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09期)
杜小敏,刘亚男[7](2018)在《浅析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思想最为活跃,学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各家着书立说,广收门徒,大开私人讲学之风,四处游说,相互辩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和其他思想领域一样,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活跃。本文从审美理想、审美准则、正乐的主张与实践、音乐的社会功能四方面出发,阐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学习做更深层次的了解。(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0期)
张超[8](2018)在《孔子美学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探究的孔子美学思想,都是据孔子语录中,所涉及到关于美学的论述,来进行窥探总结。论述了孔子以"中和"、"仁礼"、"美与善"为审美思想的核心。提出了孔子的美学实质上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美学思想值得我们现当代艺术家探索和借鉴,以此构建中国的现代性美学。(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5期)
李青[9](2018)在《从孔子美学思想论礼仪美的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的美学思想受其仁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仁爱、崇高的人格理想,追求中和精神等等,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基础,并对礼的内涵影响深远。礼的承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出发点,探讨礼仪美的文化意蕴,从美学视野来看待礼仪文化,对当代美育和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麟[10](2017)在《浅谈孔子“美善合一”、“中和”的美学思想在古筝艺术上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孔子所提出的"美善合一"、"中和"的美学思想观点,结合我国的民族乐器古筝的艺术,提出现代艺术领域中所产生的艺术作品,不应该一味的为了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而创作,而是内容与形式达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标准才能将我国的传统的艺术文化优质的传承下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07期)
孔子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也是儒家学派当中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弟子将他的言行语录和思想都记录下来了,通通整理成当今的儒家经典《论语》。《论语》一书是儒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典籍之一,这本书中包含着许多方面的思想,其中孔子讲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也融入到了这本书中去,孔子对音乐有着很独到的见解,不是将音乐和其他思想方面分裂、隔离开来看待的,而是将音乐融入到育人、教化、治国等方向中去。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这些理念,强调尽善尽美的音乐标准,提倡"和谐"的音乐理念,并且鼓励大家建立"和谐"的音乐审美,这些都对当下的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本文将就《论语》中的音乐美学进行分析和探究,讨论其中的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子美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何裕华.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孔子美学思想之初探[J].青年与社会.2019
[2].李金洋.浅析《论语》中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黄河之声.2019
[3].项琳茜.孔子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舞蹈教育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
[4].吴梦楚,王志军.浅析《论语》中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2019
[5].颜翔林.生存与虚无:孔子和庄子的美学思想之比较[J].中国文学研究.2018
[6].李想.中西方音乐思想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以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例探究孔子与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思想[J].黄河之声.2018
[7].杜小敏,刘亚男.浅析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黄河之声.2018
[8].张超.孔子美学思想初探[J].大众文艺.2018
[9].李青.从孔子美学思想论礼仪美的文化意蕴[J].大连大学学报.2018
[10].李麟.浅谈孔子“美善合一”、“中和”的美学思想在古筝艺术上的运用[J].中国文艺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