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氨酸酶论文_白芙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蒜氨酸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酸,基因,海藻,大蒜,酸钠,特性,葱头。

蒜氨酸酶论文文献综述

白芙荣[1](2017)在《山韭蒜氨酸酶基因(AsALy1)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韭为百合科多年生的野生葱属植物,是中国传统药材,其有效的药用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护肝等生理学功能,而这药用成分主要是蒜素。蒜素是通过蒜氨酸酶与蒜氨酸发生反应而产生的有机硫化物之一,因此克隆及分析蒜氨酸酶基因,不仅为该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蒜素在医药领域的工业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1本研究以山韭为实验材料,进行山韭蒜氨酸酶(暂命名为AsALy1)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表达量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具体研究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AsALy1基因和山韭actin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利用RACE技术克隆As ALy1基因的3'/5'端未知序列和ORF序列,并通过电子拼接得到AsALy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AsALy1基因在山韭不同组织中表达量进行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As ALy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研究结果:克隆出的AsALy1基因保守区片段的长度为862 bp;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长度为1655 bp的AsALy1基因的全长cDNA;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4950.82 Da,理论等电点为8.75;预测As ALy1蛋白在13–32位氨基酸之间有个跨膜区;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随机卷曲和β折叠链组成;预测的蒜氨酸酶具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家族结构域、C-末端的催化结构域、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以及天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转氨酶结构域;预测该蛋白质具有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叁种磷酸化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克隆出的山韭actin基因保守区片段的长度为386 bp;经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得出AsALy1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分别是花、叶和种子的0.7倍、36倍和157倍,而AsALy1基因在根中几乎不表达,表明该酶是鳞茎蒜氨酸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6)

王晓政,董家美[2](2016)在《壳聚糖絮凝法纯化蒜氨酸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大蒜植株中蒜氨酸酶为对象,研究其壳聚糖纯化条件。以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壳聚糖絮凝条件对蒜氨酸酶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最佳絮凝条件为壳聚糖质量浓度20 mg/L、酶液蛋白质质量浓度0.5 mg/mL、搅拌温度10℃、pH 7、搅拌速度200 r/min,搅拌时间10 min。壳聚糖絮凝法可以用于纯化蒜氨酸酶。(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6年10期)

翁艾慧[3](2016)在《红葱头蒜氨酸酶的分离、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葱头特有的葱香风味是由底物蒜氨酸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酶促反应产生的。本研究依次采用缓冲液浸提、组织破碎过滤、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75分离提纯蒜氨酸酶;利用海藻酸钠包埋-交联法固定化蒜氨酸酶以提高其酶活稳定性及利用率,并应用于红葱头风味前体物质。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pH=7磷酸缓冲液与红葱头混合、破碎、离心,提取蒜氨酸酶粗酶液;30%~50%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纯化蛋白质,超滤除盐;Sephadex G-75凝胶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蒜氨酸酶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酶蛋白纯度,确定蒜氨酸酶分子量为50.23kDa。2、采用丙酮酸法以天然浸提蒜氨酸为反应底物,研究红葱头蒜氨酸酶的酶学性质和酶动力学性质,得:蒜氨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佳反应pH值为8,酶活力相对稳定性高的温度为30℃,pH值范围为6~8时蒜氨酸酶的稳定性最好;蒜氨酸酶的最佳反应时间为4.5min;最佳反应底物浓度为6mmol/L,计算得米氏方程为y=1.85056x+0.9204,Km=2.01mmol/L,Vmax=1.09μmol/min;PLP(5’-磷酸吡哆醛)、甘油及Ca2+、Mg2+、K+、Na+和Fe3+均对蒜氨酸酶有激活作用。3、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添加戊二醛交联剂,采用包埋-交联法固定蒜氨酸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固定化效率和相对酶活力为指标确定最佳单因素条件,进行正交实验及验证性实验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2.5%海藻酸钠,4.0%氯化钙,0.75%戊二醛,海藻酸钠:蒜氨酸酶=4:3。制得的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效率达到94.05%;固定化酶酶活力的失活率均低于游离态酶。4、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技术,研究红葱头风味前体物质、红葱头风味物质、风味前体物质的固定化酶作用产物,得:风味前体物质含3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含硫化物的相对含量占总量的59.49%;风味物质含30种挥发性物质,含硫化物的相对含量占总量的69.98%;风味前体物质经固定化酶促作用产物有31种挥发性物质,含硫化物的相对含量占总量的61.40%。风味前体物质经固定化酶作用形成的含硫化物的种类与风味物质的相近。(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5-01)

赵强,龚雪,张壮壮,杜秋丽,王旭英[4](2015)在《蒜氨酸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已在NCBI上注册的大蒜、洋葱、韭菜蒜氨酸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研究3种植物蒜氨酸酶的酶学特性,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折迭化状态、蛋白质二级结构、叁级结构进行预测和推断,并对其翻译后修饰位点、信号肽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种作物蒜氨酸酶均编码476个左右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叁者均为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并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出叁级结构;磷酸化位点为40个左右,且均存在少于3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上述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蒜氨酸酶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文清,周华,胡兴鹏,晏日安,黄雪松[5](2014)在《大蒜素和有机溶剂对蒜氨酸酶活性及大蒜油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蒜油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调味功能。本文以化学合成的蒜氨酸为原料在蒜酶的催化下制备大蒜油,研究中间产物大蒜素、萃取溶剂对蒜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溶剂对大蒜油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蒜素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蒜酶的活性,但不会导致蒜酶的完全失活;有机溶剂对蒜酶的影响比较复杂,其中氯仿、二氯甲烷使蒜酶活性完全丧失,而正己烷、正戊烷对蒜酶的活性影响则不明显。采用气质联用、核磁共振二维谱表征了不同溶剂下大蒜油的组成。用氯仿、正己烷等非极性溶剂萃取大蒜素,得到的大蒜油以3-乙烯基-1,2-二硫环己-4-烯(4X)和3-乙烯基-1,2-二硫环己-5-烯(5X)为主;而用乙酸等质子溶剂萃取,则大蒜油成分以二烯丙基叁硫醚(DATS)、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为主。(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4年11期)

王海平,刘秀慧,沈镝,宋江萍,邱杨[6](2014)在《蒜氨酸酶基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蒜(Allium sativum L.)是葱属植物中仅次于洋葱的第2大鳞茎类蔬菜,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中大蒜辣素是其中最重要的药用成分。在大蒜中,蒜氨酸酶催化蒜氨酸产生大蒜辣素,所以蒜氨酸酶是大蒜辣素合成的关键酶。蒜氨酸酶的生物功能已经得到广泛的验证,研究认为蒜氨酸酶可能由一组基因家族编码。显然,对蒜氨蒜酶基因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将对深入了解蒜氨酸酶调控大蒜辣素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TAIL-PCR获得了蒜氨酸酶基因的编码区,预测基因的结构。通过对分别来自美国(GH1)、中国(CN313)的2份栽培大蒜和1份中亚乌孜别克野生资源(E1)进行基因扩增,分析基因的多样性。1.通过TAIL-PCR从3个大蒜品种在基因的5′和3′端中均分别获得了一致的序列。在5′端成功地步移了500 bp,在3′端成功地步移了300 bp。这些序列为设计基因编码区保守引物提供了根据。2.通过基因编码区保守引物Awplus12-F和Aw12-R对分别对3个品种基因组DNA和cDNA进行扩增。扩增片段经过克隆测序获得55条基因序列,从cDNA水平上获得35条一致性序列。通过分析发现蒜氨酸酶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差异明显,外显子相对保守。4个内含子长度和序列均有较大差异,存在很多InDel和重复序列。其中内含子2多样性最大,而在外显子1、3和5存在InDel和单个碱基变异。通过对外显子和内含子分析,将蒜氨酸酶基因家族编码区分为10个基因模式。其中内含子2包括了所有基因模式。3.基于来源不同的3份大蒜资源E1,GH1和CN313的蒜氨酸酶基因的基因组序列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蒜起源于中亚,而后逐渐向西方传播,最后传入东方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3)

唐巧玲[7](2013)在《大蒜根蒜氨酸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RNAi沉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蒜有“药用植物黄金”之美称,其产生的特有化学物质蒜素(alliicin)及其相关的含硫化合物对健康有很大的裨益。蒜素是在大蒜的组织和细胞遭到破坏时,由蒜氨酸酶(alliinase,EC4.4.1.4)催化底物蒜氨酸(alliin)而产生。因此,蒜氨酸酶是大蒜中非常重要的酶类。目前的研究表明,大蒜鳞茎和叶片中的蒜氨酸酶与根中的不同,前者研究较多,特点清楚,后者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GeneBank登录的大蒜根蒜氨酸酶编码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它的未知序列,并扩增了它的全长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学软件对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特点分析。通过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蒜氨酸酶基因在不同大蒜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密码子优化和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大蒜鳞茎蒜氨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pIC9K/GS115中的分泌表达。此外,在参考国际和国内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建立了基因枪介导的大蒜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了用于沉默大蒜蒜氨酸酶基因表达的RNAi载体,转入受体植株。对转基因大蒜植株进行了PCR和Southern blot验证,分析了蒜氨酸酶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目的基因的沉默效率。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从大蒜根中克隆了一种新的蒜氨酸酶编码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2007bp,最大的ORF为1342bp,推导的蛋白序列463aa,分子量约为52.3kD,预测的pI为6.95。克隆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2217bp,包含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葱蒜类作物中已克隆的蒜氨酸酶序列进行比较发现,鳞茎与根中的蒜氨酸酶分处于两个分支中。大蒜根蒜氨酸酶和洋葱根Ⅰ型和Ⅱ型氨酸酶的相似性分别为70%和61%,而和大蒜鳞茎蒜氨酸酶的相似性仅为54%。2.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N-末端存在信号肽序列,可能的切割位点在第29~30氨基酸之间;成熟蛋白序列中的保守结构域有:N-末端的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GF);中部的5'-磷酸吡哆醛(PLP)结合结构域,Lys287为可能的结合位点;还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AT)超家族结构域和C-末端的催化结构域。此外,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还发现了4个可能的糖基化位点和9个Cys残基,推测可能形成4对二硫键和1个自由的硫醇基团。3.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发现大蒜根蒜氨酸酶基因可能为基因家族编码。以克隆的大蒜actin序列为内参,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表明,鳞茎蒜氨酸酶基因在大蒜叶片、鳞茎中高表达,而根中不表达;根蒜氨酸酶基因在根中优势表达,在鳞茎和叶片中有少量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得出根蒜氨酸酶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叶、鳞茎表达量的27倍和9倍。4.以大蒜鳞茎蒜氨酸酶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为基础,根据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偏好对基因序列进行了改造,合成了用于毕赤酵母表达的基因。通过对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成功实现了蒜氨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pIC9K/GS115中的分泌表达。表达量最高的重组子为pPIC9K-Alliich/Pichia-54,诱导表达72h,蒜氨酸酶活性达到最高,酶活力为74.63U,比活力为68.95U/mg,108h后开始下降。与天然酶活性相比,重组表达的蒜氨酸酶活性相差较远。5.初步建立了基因枪介导的大蒜遗传转化体系。以大蒜无菌苗根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进行基因枪转化,根据愈伤组织的形态特征设计了6组基因枪转化参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中4组转化试验都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轰击距离9cm、压力1100psi和轰击距离12.5cm、压力1300psi各轰击1次的轰击方式获得了最高的转化效率,为2.4%。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pCAMBIA1301载体上的潮霉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和gus报告基因已整合到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对转化后的愈伤组织、胚状体、根、再生芽尖和叶片进行gus基因的表达检测,抗性材料显示出明显的蓝色反应。6.根据已经克隆的基因序列,构建了沉默蒜氨酸酶基因的6个RNAi植物表达载体,其中3个载体针对鳞茎蒜氨酸酶基因,3个是针对根蒜氨酸酶基因。通过基因枪介导的转化方法,将这些载体导入大蒜受体植株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5株,全部为沉默鳞茎蒜氨酸酶基因。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目的基因片段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通过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中的鳞茎蒜氨酸酶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下降,最高沉默效率达到90%以上。通过丙酮酸法测定酶活性发现,转基因植物中的蒜氨酸酶活性也明显下降,并且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水平具有相关性。在同一转基因植株的不同组织中基因的沉默效率接近。但是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效率要比蒜氨酸酶的酶活下降率要高得多。可能是因为这些植株中只沉默了鳞茎蒜氨酸酶基因,而根蒜氨酸酶基因仍有表达,丙酮酸法测定酶活并不能把它们分开。这些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重组蒜氨酸酶提供了更多的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持,也为研究不同蒜氨酸酶基因对大蒜食用品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特别是大蒜遗传体系的建立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大蒜进行遗传改良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11-01)

田倩,潘见,张鑫,张文成[8](2013)在《超高压钝化蒜氨酸酶对洋葱降辣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高压钝化洋葱中蒜氨酸酶以降低洋葱辣味的新工艺。[方法]以洋葱为原料,采用丙酮酸法考察了超高压处理(压力、保压时间、温度)钝化洋葱蒜氨酸酶的效果。[结果]试验得出,在压力300 MPa,保压时间30 min,温度60℃的条件下,洋葱的蒜氨酸酶残留酶活可以降到41.54%,明显降低了洋葱的辣度和刺激性气味。[结论]此加工方法提高了洋葱的食疗价值,并可为开发洋葱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30期)

陈思羽,曹红,李炳奇,李卫,王彩霞[9](2013)在《海藻酸钠微球固定洋葱蒜氨酸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藻酸钠微球为载体,使用包埋方法制备固定化蒜氨酸酶。优化了制备固定化酶的条件,并与游离酶对比研究了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如下:(1)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 g/L,CaCl2浓度为40 g/L,每克载体给酶量为573 U,固化2 h。(2)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45℃;固定化酶热稳定性明显高于游离酶。(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3年01期)

张民,董家美,宋秀欢,张志刚,张丽丽[10](2012)在《大蒜植株中蒜氨酸酶的提取及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蒜植株中蒜氨酸酶为对象,研究其提取条件及酶学特性。以酶活性为指标,考察了大蒜植株中蒜氨酸酶的提取条件,并通过Km值的测定、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等实验研究了蒜氨酸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g/mL),打浆,离心,提取叁次,收集滤液;蒜氨酸酶最大反应速度Vmax=1.05μmol/min,米氏常数Km=2.38 mmol/L。蒜氨酸酶在30℃、pH为6.88条件下比较稳定。(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2年12期)

蒜氨酸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以大蒜植株中蒜氨酸酶为对象,研究其壳聚糖纯化条件。以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壳聚糖絮凝条件对蒜氨酸酶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最佳絮凝条件为壳聚糖质量浓度20 mg/L、酶液蛋白质质量浓度0.5 mg/mL、搅拌温度10℃、pH 7、搅拌速度200 r/min,搅拌时间10 min。壳聚糖絮凝法可以用于纯化蒜氨酸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蒜氨酸酶论文参考文献

[1].白芙荣.山韭蒜氨酸酶基因(AsALy1)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王晓政,董家美.壳聚糖絮凝法纯化蒜氨酸酶[J].食品工业.2016

[3].翁艾慧.红葱头蒜氨酸酶的分离、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6

[4].赵强,龚雪,张壮壮,杜秋丽,王旭英.蒜氨酸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5

[5].李文清,周华,胡兴鹏,晏日安,黄雪松.大蒜素和有机溶剂对蒜氨酸酶活性及大蒜油组成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4

[6].王海平,刘秀慧,沈镝,宋江萍,邱杨.蒜氨酸酶基因多样性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7].唐巧玲.大蒜根蒜氨酸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RNAi沉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8].田倩,潘见,张鑫,张文成.超高压钝化蒜氨酸酶对洋葱降辣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9].陈思羽,曹红,李炳奇,李卫,王彩霞.海藻酸钠微球固定洋葱蒜氨酸酶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3

[10].张民,董家美,宋秀欢,张志刚,张丽丽.大蒜植株中蒜氨酸酶的提取及酶学特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2

论文知识图

料液比对蒜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提取时间对蒜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大蒜蒜氨酸酶对洋葱油提取量和...蒜氨酸酶的米氏方程纯化的蒜氨酸酶的光谱图提取次数对蒜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标签:;  ;  ;  ;  ;  ;  ;  

蒜氨酸酶论文_白芙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