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天脊集团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现代农业的需求,先后开发并向市场投放了肥效好、受欢迎、需求旺的硝酸铵钙、硝酸钾、土壤调理剂以及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液体肥等一批新型肥料,延伸加固了天脊产品链条。
据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经工作的“90后”,人均负债12万。《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也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约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当代年轻人负债高企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借钱花”固然能让年轻人利用未来的现金流满足当下的消费欲望,但盲目借钱消费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凭由这一趋势持续下去,还有可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构成系统性风险。培养年轻人理性消费、理性借贷的“经济情商”迫在眉睫。
【摘要】消费活动是当代青年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承载着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以及过度的人情消费和虚拟消费凸显出当代青年“经济情商”有待提升。对此,应引导青年自觉抵制消费主义的影响,树立计划消费观念、坚持勤俭节约理念、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注重精神价值追求。
【关键词】 青年 经济情商 理性消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青年越来越成为消费的主力军,由于青年阅历尚浅、经验不足等原因,普遍存在缺乏“经济情商”的现象。“经济情商”是人们在现代商品社会的消费实践中对自我认知、风险管理、价值取向、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处理能力,特指一定消费行为所彰显的品质和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青年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升,但依然存在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累累的现象。过度的人情消费和虚拟消费等,无不凸显出当代青年的经济情商亟待提升。
当代青年欠缺“经济情商”的主要表征
消费是当代青年重要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承载着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当前,一些青年在消费实践中存在着欠缺“经济情商”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主要表征为: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人情消费以及虚拟消费等。
表征一:超前消费。随着移动支付等信用消费的兴起以及各种贷款平台的日益完善,过度的超前消费行为广泛存在于一些青年群体之中。大到预支买房、买车,小到透支日常购物,从“月光族”到“负债族”,一些青年消费欲望的膨胀严重超出自身正常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身收入来源有限,但是为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享受高品质的物质生活,通过花呗等信用方式透支消费,甚至使用网络贷款超前消费。“今天花着未来的钱”,“现在享受着未来的生活”,过度的超前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享乐、炫耀以及虚荣心理。合理的超前消费符合时代要求,盲目的负债消费则存在着巨大风险,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养成。
数据: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内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余间。
富氧侧吹煤粉还原炉:50 m2;余热锅炉:60 t/h(蒸发量)P=4.4 MPa;氧气站:深冷,15 000 Nm3/h,P=0.6 MPa。
(3)加强对紧急风险的识别。为了在一定范围内加强对紧急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需要基于监控程序的优化完善,实现数据信息的系统化处理。
结语:随着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属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传统的教学经验进行不断的深入与总结,明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属性,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依据,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表征二:奢侈消费。一些青年热衷于通过昂贵、高端、稀有物品消费来实现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这种消费行为超出了维持个人基本生活的需要,只是为了满足某种身份认同和优越感表达的消费。一些青年钟情于购买高档服装、名表、珠宝、化妆品、豪华跑车等,但这与他们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和收入水平相背离,仅仅是以他人的价值判断和流行趋势为标准,什么贵就买什么,过分追求攀比、爱慕虚荣。
透视欠缺“经济情商”等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内在机理
诸如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人情消费、虚拟消费等消费行为隐含着欠缺“经济情商”的深层原因。透视欠缺“经济情商”等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内在机理,对提升当代青年“经济情商”具有重要意义。
表征四:虚拟消费。伴随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消费开始盛行于青年群体之中。部分青年青睐于购买各种网络游戏装备、打赏各种网络直播、花钱装扮各种虚拟空间等,虚拟消费逐渐成为一些青年彰显自我、张扬个性的行为方式。虚拟消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十分契合青年群体的消费特征和心理机制。虚拟消费一方面为青年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消费品,为其提供一种特殊的精神慰藉以及满足其缓解压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容易导致一些青年沉浸其中,阻碍其健康成长并增加经济负担。
当代部分青年缺少“经济情商”本质上是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消费主义是 20 世纪初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思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影响到世界多个国家和人民。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影响到我国。而且,消费主义思潮不仅影响个人消费行为及思想观念,还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消费社会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消费主义则是消费者意识形态的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既要进行商品生产,也要扩大内需引导消费。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模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思潮盛行对社会及个人发展影响巨大。当代青年作为时尚消费、绿色消费的主力,应当自觉提升“经济情商”,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表征三:人情消费。人情消费指人们用在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时所支出的费用。当代青年群体人情消费逐步升格,人情消费日益增多。一些青年人越来越注重面子、讲究排场,出于各种理由请客吃饭、互送礼物,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品味、维持彼此的关系。人情消费背后隐藏着社会资源的浪费、人情关系的异化以及攀比炫耀等社会不良风气。人情消费给原本经济不富裕的年轻人带来沉重的“人情包袱”和心理压力。
价值虚无与理性袪魅的共在。这是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深层次精神异化的呈现。部分青年群体缺乏“经济情商”,即在理性袪魅的状态下盲目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愉悦,罔顾自身经济条件和消费能力。超前消费就是典型代表,通过负债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对自我认知和潜在风险缺乏理性思考。此外,这些缺乏“经济情商”的非理性消费行为隐藏着部分青年群体价值虚无、精神异化的本质。攀比消费、奢侈消费、过度人情消费等助长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容易导致青年精神的堕落和空虚。
c.I saw their arrival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
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疏离。非理性消费行为普遍存在着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相疏离的趋势。一些青年更加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而淡化商品的使用价值,甚至仅仅是为了购买商品的符号价值。符号价值逐渐成为衡量人身份、地位、品味的判断标准,这就驱使青年群体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独特性。例如,一些青年大学生热衷购买高端手机、高档衣物等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购买其商品所赋予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而非其真正的使用价值。
崇尚自我与身份焦虑的冲突。部分青年欠缺“经济情商”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背后潜藏着崇尚自我与身份焦虑的冲突。他们利用一定的消费行为缓解自身的焦虑状态、满足暂时崇尚自我的心态。如购买一些奢侈品,标新立异谋求社会认同,或是通过打赏网络直播获取一定赞赏和肯定。一些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经验、阅历尚浅还不能得到社会充分的认同和肯定,一些青年大学生除了用成绩和业绩证明自己外,还缺乏来自更多方面的社会认同,这使其产生身份的焦虑和不安,渴望从其他方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的脱嵌。一些青年在消费主义思潮推波助澜下呈现出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在矛盾就是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的脱嵌。一些青年正处于事业的起始阶段,收入不多且不稳定,需要依靠父母资助来完成学业和成家立业,因此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不足的。一些青年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与受限的消费能力相脱嵌,一旦青年群体过度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消费欲望扩张、攀比炫耀成风,就会通过透支消费、贷款消费等方式来满足自身膨胀的消费需求。无限的消费欲望与有限的消费能力结合产生的消费冲突,一方面会影响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经济负担的增加,甚至会陷入债务风险,造成生活困境而不能自拔。
提升当代青年“经济情商”的恰切之道
提升当代青年的“经济情商”,最重要的是要教育青年区分清楚消费与消费主义不同,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反对消费,正常的商品消费对于繁荣市场、发展经济、改善人们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反对的是影响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非理性消费主义,反对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当代青年的“经济情商”,反对消费主义,需要处理好传统的保守消费与超前消费的关系、勤俭节约与奢侈浪费的关系、理性消费与盲目消费的关系、适度消费与过度消费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导青年坚持勤俭节约理念、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注重精神价值追求。
第一,引导青年树立计划消费观念。树立计划消费观念是提升青年“经济情商”的关键,是破除传统保守的消费观和过分的超前消费观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消费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终动力。传统的保守消费观念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保守消费深受传统“量入为出”观念以及有限理性的影响。一些青年固守着传统保守消费的观念,除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基本没有其他消费。提升“经济情商”要破除这种观念,除基本的衣食住行消费外,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度增加教育消费、精神消费支出,提升生活质量和品味。另外,破除过度的超前消费理念,提升自我认知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要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适度、合理、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和消费。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消费计划、遵守社会信用规范、学习投资理财经验,对于提升当代青年“经济情商”至关重要。
第二,引导青年坚持勤俭节约理念。勤俭节约、崇俭尚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民崇尚的文明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青年依然要恪守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反对奢侈浪费。首先,注重家庭教育,从小灌输勤俭节约的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是青年儿时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其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其次,注重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教育青年树立崇俭尚朴的价值理念。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节俭美德,挖掘和赋予“节用以礼”“崇俭黜奢”等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引导青年减少对物质享乐的过度追求,重视内在修养的提升,养成勤奋简朴的生活习惯。
第三,引导青年形成理性消费观念。青年群体要理性审视、清醒消费,避免盲目消费、过度消费。首先,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不仅仅是指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它不仅是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承诺,也包含着对他者存在价值的肯定和捍卫。引导青年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实践中谋求自我的认同,引导其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其次,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绿色的消费观念是指合理、正当的,既不铺张浪费、又适度节制的消费理念。绿色消费观念还是一种现代消费观念,体现了低碳生活、注重环保、有益健康、保护生态的可持续消费观念。一方面加强对青年的消费观教育,从小引导其树立正确、绿色的消费观念,明辨错误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强化青年消费实践的引导,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中嵌入绿色消费实践活动,引导其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自觉抵制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提高青年“经济情商”。
第四,引导青年注重精神价值追求。部分青年缺乏“经济情商”,导致青年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重视物质生活享受、极度追求外在认同而轻视精神价值的追求。无论是对个体还是人类而言,单单享受或迷恋于感官世界的需要,并不能使生活变得更阳光。因此,首先要引导青年注重内在价值的追求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用理想信念充实青年精神家园,心中有信仰、生活才有力量。其次要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扣好青年的第一颗扣子,促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富足其精神价值追求。
消费主义并不是随着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足而自然出现的,而是在对价值体系的突破过程中出现的。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消费主义的放纵也会导致其恶果,当代青年要提升“经济情商”,自觉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林江、张鑫等:《京津冀三地青年人情消费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②毛勒堂:《超越消费主义——论消费正义》,《思想战线》,2006年第2期。
③[德]鲁道夫·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④杨虹:《消费主义时尚影响下的文学发展趋势》,《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研究员罗红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贾娜 美编/陈媛媛
标签:青年论文; 经济论文; 消费行为论文; 情商论文; 价值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人民论坛》2019年第31期论文;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