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拉曼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筛转晶,紫外拉曼光谱,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双六元环
拉曼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张娟,褚月英,刘小龙,徐好,冯兆池[1](2019)在《紫外拉曼光谱研究FAU到CHA和MFI分子筛的转晶过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筛是一类广泛运用于工业催化的多孔无机微晶材料,尽管其制备方式和晶化机理的报道很多,但是大多局限于无机凝胶合成体系.近年来,分子筛间的转晶生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以高硅铝比的FAU分子筛作为原料进行转晶,因其结构中含有大量有序连接的双六元环(D6R)单元,前述研究多认为D6R结构在分子筛间的转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并未得到详尽描述.一直以来,紫外拉曼光谱都被认为是表征分子筛结构单元的有力手段,它可用以鉴定分子筛骨架或半骨架结构的特征振动.因此,本文运用紫外拉曼光谱技术监测由FAU分子筛转晶成CHA和MFI的晶化过程,并采用DFT计算进行辅助证明,观察了D6R结构的转晶行为.紫外拉曼光谱结果表明,FAU结构中的D6R物种在分子筛间的转晶过程中对目标分子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在FAU转晶成CHA的晶化过程中,紫外拉曼光谱表明FAU和CHA上均出现300 cm~(-1)的振动峰,该峰可归属于D6R结构的弯曲振动.在转化过程中,FAU和CHA的结晶度分别呈现出明显的降低和增长的趋势,而D6R振动峰的强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尽管体系中存在着FAU溶解和CHA生成的动态平衡,但是D6R结构却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可归因于二者都含有相同的结构单元D6R,这种结构相似性使得D6R物种更易于保持结构完整性从而进行直接转化.然而,在FAU转晶成MFI的晶化过程中,紫外拉曼光谱表明FAU的300 cm~(-1)振动峰的强度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弱,与此同时,MFI归属于单六元环(S6R)的289 cm~(-1)振动峰的强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归属于四元环(4R)和五元环(5R)的433,475和377 cm~(-1)振动峰的强度均与MFI结晶度的增长呈现相同趋势.这表明转化过程中FAU结构的D6R物种将更倾向于被分解成两个S6R而非叁个4R,4R和5R只能在MFI骨架结构形成后被观察到,即发挥作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S6R而非5R,分解出来的S6R再用以进一步组装成MFI结构.为进一步验证D6R结构易于分解成S6R,采用DFT计算对从D6R结构分解成两个S6R和叁个4R的生成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分解成两个S6R的生成焓(–16.3 kcal/mol)明显低于分解成叁个4R的生成焓(–4.6 kcal/mol),说明D6R生成两个S6R的可能性更大,这恰好与紫外拉曼光谱的结果一致.上述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子筛间的转晶行为.(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2期)
张常睿[2](2019)在《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产生光与原子纠缠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与原子纠缠源是DLCZ(Duan-Lukin-Cirac-Zoller)量子中继方案中重要资源,其在纠缠分发、量子态存储以及纠缠纯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1年Duan等人提出DLCZ中继方案,在该方案中提出直接利用拉曼散射过程中散射光子与自旋波之间的非经典关联来构建量子中继,此后关于光与原子纠缠源的实验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随后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DLCZ协议中,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直接在冷原子系综产生光与原子纠缠源,实现纠缠的存储过程,我们称之为“写”过程;随后再通过读取存储在原子系综的自旋波并将其转化为单光子读出,实现两个光子之间的纠缠,我们称之为“读”过程。在写过程中建立了原子系综与光子之间的纠缠,产生的纠缠单光子被用于纠缠交换联结两个分离的节点,而存储在原子系综的自旋波则以备将来读取待用。所以纠缠源作为量子中继的核心元件,它的品质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在冷原子系综中产生光与原子纠缠源,研究了反斯托克斯光子读出效率与冷原子系综的光学厚度OD以及读光功率的变化关系。随后我们又研究了光—原子纠缠质量与anti-Stokes光子读出效率的关系,并测量了纠缠源在原子系综的存储寿命。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选择合适的参数优化提升光与原子纠缠源的品质,为我们接下来的长寿命、高读出效率的光与原子纠缠源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内容有:(1)首先回顾了量子中继方案的基本原理以及DLCZ量子中继方案,随后介绍了冷原子系综的俘获与光与原子纠缠的产生方案,并介绍了近年来光与原子纠缠产生方面的实验进展。(2)介绍了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产生光与原子纠缠的基本原理,并从反斯托克斯光子的读出效率、二阶关联函数、Bell参数S等方面对光与原子的纠缠特性进行了详细概括。(3)在冷原子系综中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开展了光与原子纠缠产生的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再泵浦光功率影响所俘获原子的光学厚度,进而展开了冷原子系综的光学厚度与读光功率对读出效率的影响。在光学厚度OD逐渐增加的同时,光与原子的读出效率也随之由2.1%增加至18%。在研究读光功率对读出效率的影响实验中,我们测量了光与原子读出效率、噪声以及探测器所采集到的所有信号计数叁者随读光功率的变化曲线。通过测量我们得出噪声对信号采集的影响基本保持一个稳定值,而光与原子纠缠的读出效率与总的探测计数两者随着读光功率的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且这种增长趋势在读光功率增加至1.5mW时变缓。另外我们还研究了读出效率对光与原子纠缠制备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写光激发率的条件下测量了Bell参数S值随着读出效率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激发率下读出效率与Bell参数S值的变化曲线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激发率在1%的时候,相同读光功率所测量的S值略高于激发率为1.5%时所测S值。同时系统所测S值最高可达2.6,并在读出效率高于0.6%时系统产生纠缠。(4)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通过本文对光与原子纠缠制备的实验研究可以优化纠缠源的纠缠特性,下一步我们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长寿命的光与原子纠缠源制备的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马媛媛[3](2019)在《H_2S-H_2O-NaCl体系H_2S溶解过程的拉曼光谱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沿着洋壳的断裂或裂隙向下渗透,并在下渗过程中发生岩石流体相互作用,被加热和改造后形成了富含H2S、Si、Fe、Mn等化学成分的喷口端元流体。其中,H2S作为一种重要的酸性气体,在海底多金属成矿和微生物化能自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热液流体中H2S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机理和热液喷口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拉曼光谱是一种较常见的溶解气体的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快速、原位、实时、无接触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本文利用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在0-300℃、0-40 MPa的实验温压范围内,初步展开了 H2S在3.2 wt%NaCl溶液中溶解过程的拉曼光谱研究,以期有效确定H2S在实验条件范围下的物理化学参数,并为相应关键科学问题解释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1)建立H2S原位分析实验平台。根据H2S的易挥发性、剧毒性和强腐蚀性特性,结合熔融石英毛细硅管技术、高压可视化反应腔以及原位在线可视化拉曼光谱系统,建立了适合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H2S原位分析的平台。2)建立H2S在NaCl溶液中溶解过程半定量分析的实验方法。结合测试的拉曼光谱数据和已有的溶解度模型,探索了特定条件下H2S和H2O组分在NaCl溶液中的拉曼光谱特征,获得了H2S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标准化拉曼峰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显示:1)在H2S-H20-NaCl体系中,H2S和H2O的拉曼特征峰对温度变化有明显响应,对压力变化响应不明显或几乎无响应。即在压力一定时,H2S的拉曼特征峰随温度升高具有先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的趋势,其半高宽在整体上具有逐渐变窄的趋势;H20的拉曼特征峰随温度升高持续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其半高宽出现明显的逐渐变窄的趋势。2)在H2S-H2O-NaCl体系中,H2S的溶解度与拉曼特征峰强度存在线性关系,可以用峰面积比(PAR)或峰高比(HR)来表征体系中H2S的溶解度。依据Akinfiev和Peng溶解度模型分别建立了H2S在NaCl溶液中的拉曼特征峰强度与溶解度之间的经验公式:mH2S=-0.529599+3.271266HR-0.402038HR2(均方差为0.1941,相关系数为0.9818);mH,s=0.005741+24.373869PAR(均方差为0.0456,相关系数为0.9985)。上述经验公式可应用于预测实验温压(0-300℃、0-40 MPa)范围内H2S在质量分数约为3.2 wt%的盐水体系中的溶解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同刚,罗瑞明,李亚蕾,马梦斌,周亚玲[4](2019)在《拉曼光谱分析牛肉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结构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贮藏时间对肌红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肌红蛋白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β-折迭结构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β-转角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无规卷曲含量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肌红蛋白二硫键由g-g-t与t-g-t构型逐渐向g-g-g构型转变,肌红蛋白分子间二硫键部分被破坏,肌红蛋白分子间作用力降低,肌红蛋白氧化状态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酪氨酸与色氨酸残基暴露出的数量有很强的相关性,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的结构逐渐疏散无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发生改变。本实验从蛋白质二级结构层面揭示了贮藏时间影响牛肉色泽变化的微观机理。(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聪[5](2019)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电子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原位拉曼光谱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半导体在实现低成本和柔性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但现在仍然缺乏能够有效地描述有机半导体中电荷传输的理论。目前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当中,主要借鉴了无机半导体中的能带概念,用分子轨道理论中能级的概念来解释实验现象并进行器件结构的设计。但无论是在微观的分子结构、界面效应、载流子传输过程还是宏观的介电常数、迁移率方面,有机半导体与无机材料都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分子微观结构不均匀和界面效应复杂,宏观的器件性能往往与材料表征结果差别巨大,但常规的衍射和显微技术难以直接研究在分子尺度上的电荷注入和传输,表观的电荷输运特性测试也无法追踪器件的稳健性。因此,开发一种能够直观可视地观察有机半导体中载流子动力学过程的新型表征方法对于更深入地理解真实器件的物理本质和表征材料的光电性质至关重要。我们将拉曼光谱表征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测试结合,分别用常规静态拉曼、共振拉曼和表面增强拉曼分别实现了晶体管沟道中电势分布的可视化和器件工作状态的追踪,并探讨了该方法的物理原理和普适性。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了电场极化作用下并五苯常规拉曼对电压的响应,并利用拉曼强度对器件工作电压的响应定性地观察了晶体管沟道中的电势分布。发现由于电压调控分子能级引起振动耦合的变化导致并五苯的共振拉曼强度对电压具有高度灵敏的响应,并利用这种响应对沟道进行原位共振拉曼成像间接地观察到了沟道的夹断点。2.通过实验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银基底表面并五苯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发现银纳米粒子向并五苯的电荷转移激发是引起拉曼增强的主要因素。实验和计算都发现,在外电压下金属费米能级或分子轨道能级发生改变将引起拉曼强度的显着变化,因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同样对外电压具有高灵敏的响应。3.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对电压的响应,将银纳米粒子引入并五苯薄膜中并进行原位拉曼成像,从二维SERS成像截面中观察到了沟道夹断点,且根据夹断长度计算得到的器件阈值电压和直接电学测试的结果非常接近。银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电荷存储效应,从原位SERS光谱中峰位和强度的变化中可以追踪电荷存储释放过程。通过改变银纳米粒子在活性层中的深度进一步探测了垂直于沟道方向的电势分布,实现了晶体管沟道电势和载流子浓度的叁维分布可视化。4.研究了金、银基底分别与苝酰亚胺和并五苯结合时拉曼散射对电压的响应,总结了实现电压敏感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需要满足的能级要求和SERS基底的选择原则。发现了本体异质结中拉曼散射也受到器件工作电压的调控,其机理可能与光生局域电荷相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李杨,孙禹凡,赵城彬,谭兆伦,齐宝坤[6](2019)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胃蛋白酶在37℃和pH 1.2条件下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对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SPI进行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的消化程度逐渐增大,当消化反应超过2 h后,蛋白质的消化速率减慢。消化反应使SPI的α-螺旋含量升高,β-折迭含量降低,β-转角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无规卷曲含量变化不规律。经长时间的消化反应使无规卷曲含量有所增加。在整个消化过程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趋向于"暴露式",这与消化过程中蛋白质变性以及分子结构展开有关。体外模拟消化反应使SPI的荧光强度降低,最大吸收波长(λmax)增加,即λmax发生红移,这表明色氨酸残基的暴露程度增大,同时使SPI叁级结构变的松散。此外,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SPI消化产物λmax的红移程度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7](2018)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拉曼分选仪》一文中研究指出·免标多维的表型识别·精准简捷的单细胞获取·高效低噪的核酸扩增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制的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aman-activated Cell Sorter,RACS)以及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RACS-SEQ),通过拉曼组分析原理、拉曼光镊液滴单细胞分选(RAGE)、流式微液滴单细胞拉曼分选(RADS)等原理与器件创新,在单细胞水平实现了非标记式拉曼表型组识别、分选与测序文库制备。该系统从原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8年11期)
单云,邹艳荣,闵育顺,彭平安[8](2018)在《Ⅰ型干酪根热成熟过程中拉曼光谱特征及其成熟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准噶尔盆地西大龙口剖面芦草沟组低成熟页岩干酪根进行高温高压黄金管热解实验,开展不同温度点页岩干酪根固体残渣的拉曼光谱研究。有机质的拉曼光谱具有2个特征峰,即D峰和G峰。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增加,特征峰的峰型都向窄而尖的形态发展,G峰拉曼位移基本不变,D峰拉曼位移逐渐减小,D峰和G峰的半高宽均逐渐变窄。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固体有机质的分子结构逐渐向稳定的石墨化结构演变。拉曼参数和热模拟温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G峰、D峰的峰间距d_((G-D))与热演化程度之间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关系,G峰半高宽与热演化程度之间表现出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在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时,分别用动力学参数Easy R_o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_(Rmc)R_o对其进行热演化程度的标定,当成熟度为0.7%~2.0%时,两者对热演化产物的成熟度标定呈现出一致性。在本次实验中G峰半高宽和有机质成熟度之间有很好的负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李丹丹,陈鑫,王宏,付杨,余愿[9](2018)在《叁维拉曼成像技术用于纳米金刚石与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金刚石(NDs),作为一种具备良好生物兼容性、化学稳定性、药物负载能力和众多不可比拟优越性能的材料,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生物成像和抗癌药物传输领域。首先对不同尺寸纳米金刚石的拉曼性能进行评价,确定了100nm高温高压合成的NDs更适宜作为拉曼生物探针。之后,为了生物领域的应用,这些NDs表面的杂质经过羧基化方式处理获得均一表面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拉曼和粒径分析手段对该过程进行验证。然后,NDs作为拉曼探针被用于快速定位HeLa细胞内NDs的分布,验证了HepG2细胞对NDs内吞过程的时间依赖性。此外,借助非侵入性的叁维(3D)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可视化观察了四种不同细胞(HeLa,HepG2,C6和MDCK)对NDs内吞量和滞留量的差异。其中,MDCK这种正常细胞内部极少发现NDs,而其他叁种癌细胞中有大量NDs信号,显示出不同种类细胞对于NDs的吞入和滞留量的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拉曼生物探针不仅可以用于生物成像,更为癌症的定位和诊断提供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9期)
张艳艳,李银丽,王磊,刘兴丽,王宏伟[10](2018)在《基于拉曼光谱的面团冻结过程中水分分布的在线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结合低场核磁研究了面团冻结过程中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并采用联合区间最小二乘法(Si-PLS)建立了水分分布的定量光谱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在冻结过程中,面团的水分迁移主要发生在15~25 min之间,主要表现为深层结合水的大幅上升和弱结合水的大幅下降。Si-PLS建模结果显示水分分布变化的主要光谱区域为454.5~609.0、1 035.9~1 247.8、1 628.6~1 804. 8、2 450.2~2 593.0、2701.9~2 789.1和3 042.9~3 121.8 cm~(-1)。深层结合水、弱结合水和自由水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 9、0. 827 3和0. 899 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4%、0.17%和0. 002 5%,拉曼光谱结合Si-PLS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实现面团冻结过程中水分分布的在线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拉曼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与原子纠缠源是DLCZ(Duan-Lukin-Cirac-Zoller)量子中继方案中重要资源,其在纠缠分发、量子态存储以及纠缠纯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1年Duan等人提出DLCZ中继方案,在该方案中提出直接利用拉曼散射过程中散射光子与自旋波之间的非经典关联来构建量子中继,此后关于光与原子纠缠源的实验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随后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DLCZ协议中,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直接在冷原子系综产生光与原子纠缠源,实现纠缠的存储过程,我们称之为“写”过程;随后再通过读取存储在原子系综的自旋波并将其转化为单光子读出,实现两个光子之间的纠缠,我们称之为“读”过程。在写过程中建立了原子系综与光子之间的纠缠,产生的纠缠单光子被用于纠缠交换联结两个分离的节点,而存储在原子系综的自旋波则以备将来读取待用。所以纠缠源作为量子中继的核心元件,它的品质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在冷原子系综中产生光与原子纠缠源,研究了反斯托克斯光子读出效率与冷原子系综的光学厚度OD以及读光功率的变化关系。随后我们又研究了光—原子纠缠质量与anti-Stokes光子读出效率的关系,并测量了纠缠源在原子系综的存储寿命。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选择合适的参数优化提升光与原子纠缠源的品质,为我们接下来的长寿命、高读出效率的光与原子纠缠源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内容有:(1)首先回顾了量子中继方案的基本原理以及DLCZ量子中继方案,随后介绍了冷原子系综的俘获与光与原子纠缠的产生方案,并介绍了近年来光与原子纠缠产生方面的实验进展。(2)介绍了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产生光与原子纠缠的基本原理,并从反斯托克斯光子的读出效率、二阶关联函数、Bell参数S等方面对光与原子的纠缠特性进行了详细概括。(3)在冷原子系综中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开展了光与原子纠缠产生的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再泵浦光功率影响所俘获原子的光学厚度,进而展开了冷原子系综的光学厚度与读光功率对读出效率的影响。在光学厚度OD逐渐增加的同时,光与原子的读出效率也随之由2.1%增加至18%。在研究读光功率对读出效率的影响实验中,我们测量了光与原子读出效率、噪声以及探测器所采集到的所有信号计数叁者随读光功率的变化曲线。通过测量我们得出噪声对信号采集的影响基本保持一个稳定值,而光与原子纠缠的读出效率与总的探测计数两者随着读光功率的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且这种增长趋势在读光功率增加至1.5mW时变缓。另外我们还研究了读出效率对光与原子纠缠制备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写光激发率的条件下测量了Bell参数S值随着读出效率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激发率下读出效率与Bell参数S值的变化曲线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激发率在1%的时候,相同读光功率所测量的S值略高于激发率为1.5%时所测S值。同时系统所测S值最高可达2.6,并在读出效率高于0.6%时系统产生纠缠。(4)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通过本文对光与原子纠缠制备的实验研究可以优化纠缠源的纠缠特性,下一步我们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长寿命的光与原子纠缠源制备的实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曼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娟,褚月英,刘小龙,徐好,冯兆池.紫外拉曼光谱研究FAU到CHA和MFI分子筛的转晶过程(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2].张常睿.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产生光与原子纠缠源[D].山西大学.2019
[3].马媛媛.H_2S-H_2O-NaCl体系H_2S溶解过程的拉曼光谱初步探索[D].浙江大学.2019
[4].张同刚,罗瑞明,李亚蕾,马梦斌,周亚玲.拉曼光谱分析牛肉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结构的变化[J].食品科学.2019
[5].王聪.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电子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原位拉曼光谱的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李杨,孙禹凡,赵城彬,谭兆伦,齐宝坤.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9
[7]..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拉曼分选仪[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
[8].单云,邹艳荣,闵育顺,彭平安.Ⅰ型干酪根热成熟过程中拉曼光谱特征及其成熟度意义[J].地球化学.2018
[9].李丹丹,陈鑫,王宏,付杨,余愿.叁维拉曼成像技术用于纳米金刚石与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10].张艳艳,李银丽,王磊,刘兴丽,王宏伟.基于拉曼光谱的面团冻结过程中水分分布的在线监测[J].中国粮油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