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洲山毛豆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珍秀,黄继光[1](2019)在《蝶形花亚科植物的杀虫、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豆科-蝶形花亚科研究领域中的9个属:紫穗槐属(Amorpha)、黄芪属(Astragalus)、黄檀属(Dalbergia)、鱼藤属(Derris)、刺桐属(Erythrina)、木蓝属(Indigofera)、灰叶属(Tephrosia)、补骨脂属(Psoralea)和槐属(Sophora)中具有杀虫、抑菌活性植物及其活性成分。该科中鱼藤属、灰叶属和槐属有目前已发现的重要的杀虫活性植物,如鱼藤、非洲山毛豆、苦参和苦豆子。本文为研究开发蝶形花亚科农药活性植物提供理论参考。
欧剑峰[2](2018)在《薇甘菊活性化学成分对双额岩小粪蝇驱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是菊科假泽兰属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地南美洲,后入侵非洲、澳大利亚、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在我国的香港、台湾、深圳、东莞、珠海、广州、惠州、茂名等均有分布。薇甘菊是一种世界性的外来入侵杂草,由于它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力广,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善于缠绕其它植物并致其死亡,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也称为“植物杀手”。目前,对于薇甘菊研究主要在防除方法与策略上,而有关薇甘菊利用的报道很少。植物源农药由于易分解、无残留、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国内外对其的研究逐渐被重视。近年来,一种危害草菇的双额岩小粪蝇(Bifronsina bifrons Stenhammar)日益猖獗,给草菇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危害率达20~30%。在该害虫的防治上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农药残留的问题不容乐观。本研究基于前人对鱼藤酮、荆芥油、印楝、川楝、苦楝、非洲山毛豆、万寿菊等植物源农药研究基础,利用薇甘菊驱避活性物质用于双额岩小粪蝇防治,以期实现草菇生产上农药减量化的目的。本文用固相微萃取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对薇甘菊叶进行萃取,并对提取物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对其单一的化学组分进行试验,利用生物测定试验筛选出有驱避活性的物质,在室内和田间(菇房)测定其驱避效果,进一步确定驱避物质,为双额岩小粪蝇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薇甘菊叶进行萃取,经GC/MS气相质谱仪进行分析测定,气相色谱图共有30个峰,经检索分析,得到化合物30个。薇甘菊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β-荜澄茄烯20.72%、α-荜澄茄烯12.16%、β-罗勒烯11.76%、3-己烯-1-醇10.18%、石竹烯6.2%、正己醇4.76%、柠檬烯4.72%、α-可巴烯4.61%、倍半水芹烯3.34%、δ-杜松烯3.34%、1,2,3,4,4a,7-六氢-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烷2.47%。2.生物测定试验表明,薇甘菊活性物质对双额岩小粪蝇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2.1 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表明,薇甘菊叶挥发物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具有显着的驱避效果,而且随着时间延长,驱避作用更为明显,20min后达到极显着水平。2.2薇甘菊的甲醇粗抽提物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的1d驱避率为10.43%,且t检验达到显着水平。2.3薇甘菊挥发性单组份化合物中,经过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的测定,8种单组份化合物表现出不同或相反的生物活性,α-松油醇和芳樟醇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均具有显着的驱避效果,驱避率为63.28%和52.46%;α-松油醇和芳樟醇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的田间试验均具有较高的驱避活性,在2%浓度下,α-松油醇的驱避率达77.87%,芳樟醇的驱避率达63.06%,且均达到极显着水平,随着α-松油醇和芳樟醇浓度的增加而驱避率增加。
李冠华,刘自力,李有志[3](2011)在《灰毛豆杀虫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灰毛豆Tephrosia purpurea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已从灰毛豆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近百种,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本文对从灰毛豆各部位提取的化合物及其相关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探讨了合理开发利用杀虫资源植物灰毛豆的途径。
胡林子,李新华,马永全,于新[4](2011)在《非洲山毛豆种子中鱼藤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文中研究说明分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毛豆种子中鱼藤酮及其类似物的含量。两种试验方法均以鱼藤酮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其最大吸收波长294nm处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 eclipse plus C18 (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V(甲醇):V(水)=69:31,柱温25℃,流速0.8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94nm。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藤酮类物质含量为24.29mg/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藤酮含量为1.49mg/g。方法学考察显示,UV法具有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检测非洲山毛豆种子鱼藤酮类物质含量的较好手段。HPLC法操作相对复杂,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是一种测定鱼藤酮有效含量的方法。
吴玉东,徐汉虹,鲁冬林,陆慧,冯敏英[5](2010)在《航天搭载非洲山毛豆高鱼藤酮含量植株的筛选》文中指出【目的】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ii Hook)植株原始品种鱼藤酮含量较低,其种子经航天搭载返回地面育苗后,筛选出高鱼藤酮含量的非洲山毛豆植株。【方法】筛选后的非洲山毛豆种子经卫星搭载于太空航行15天,返回地面后种植。利用HPLC和HPLC-MS对150株非洲山毛豆叶片干粉中的鱼藤酮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叶片干粉中鱼藤酮含量高于2.00%的非洲山毛豆种质2株,含量在1.00%—2.00%的种质8株。在参试的非洲山毛豆种质资源中,原始品种的鱼藤酮含量仅0.4614%,21号植株的鱼藤酮含量最高,达2.3172%,比原始品种含量提高了4.02倍。【结论】航天搭载可以使非洲山毛豆种子产生变异,其植株叶片内鱼藤酮含量产生变化,筛选出的高鱼藤酮含量的非洲山毛豆特异资源,经过品质遗传改良或大量繁育后可成为提取鱼藤酮的重要材料。
冯学环[6](2010)在《鸦胆子防治甜菜夜蛾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从植物中寻找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农药,是目前植物源农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以甜菜夜蛾为供试虫,采用点滴法和叶碟法,测定了艾蒿等20个科30种植物材料乙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荜澄茄、鸦胆子、艾草、牛扁、吴茱萸和防己等对甜菜夜蛾幼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在10mg/ml浓度下,触杀作用不明显;拒食活性结果表明,24h时的拒食率分别为96.64%,86.86%,78.85%,75.32%,70.09%,66.85%,昆虫产生拒食的症状,昆虫取食量减少或者不再取食,其中有些最终饥饿致死。其中,鸦胆子乙醇提取物能显着抑制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对其表皮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幼虫畸形死亡。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鸦胆子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采用点滴法和叶碟法测定了各萃取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10mg/ml浓度下,氯仿相萃取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最高,72h的触杀作用致死率为93.33%,24h的拒食率高达94.81%;乙酸乙酯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较好,触杀致死率为63.33%,拒食率为76.88%。其中氯仿相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表皮有腐蚀或致畸作用,昆虫表皮变薄,不能正常蜕皮,破坏昆虫正常的取食。采用柱层析分离和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鸦胆子氯仿相萃取物活性成分进行了进一步分离,生物活性追踪结果表明,馏分L7与L8对甜菜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触杀和拒食活性。依据TLC检测的初步结果,对馏分L7与L8进行小柱层析进行分离提纯,并通过制备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得到结晶体1和结晶体2,结晶体1采用晶体衍射方法确定其结构,确定为鸦胆子苦素A,结晶体2采用质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确定结构,确定结构为鸦胆子苦醇。通过点滴法测定了鸦胆子苦素A和鸦胆子苦醇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化合对甜菜夜蛾都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对幼虫的表皮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10mg/ml浓度下,72h时的LC50分别为10.4098 mg/ml和2.8605mg/ml,LD50分别为5.20μg/头和1.43μg/头但鸦胆子苦醇对甜菜夜蛾的触杀活性明显优于鸦胆子苦素A。用叶碟法测定了鸦胆子苦素A和鸦胆子苦醇对甜菜夜蛾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对甜菜夜蛾幼虫都有强烈的拒食作用,24h时的选择性拒食中浓度分别为15.9167mg/L和12.1296mg/L;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分别为72.6579mg/L和75.7102mg/L。48h后,鸦胆子苦醇的拒食活性效果没有明显变化,鸦胆子苦素A的拒食活性都有所减弱,鸦胆子苦醇对甜菜夜蛾的拒食活性优于鸦胆子苦素A。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鸦胆子苦醇可导致甜菜夜蛾细胞凋亡,对昆虫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这无疑对发现新作用靶标的植物活性成分及开发以鸦胆子苦醇为母体的新的先导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
王燕[7](2009)在《牵牛子提取物对果园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以严重为害果树的朱砂叶螨为研究对象,对牵牛子进行了杀螨活性成分研究,并对分离出来的有效物质进行了作用机理初步探讨。(1)采用玻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3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等10种中草药提取物的活性较高,其24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并对上述10种具有较高杀螨活性的中草药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效果也进行了测定,按LC50从低到高依次为: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0.6979±0.0598mg/ml)、马钱子石油醚提取物(0.7670±0.0554mg/ml)、苍耳子石油醚提取物(1.1239±0.0615mg/ml)、苍耳子甲醇提取物(1.3417±0.0773mg/ml)、马钱子甲醇提取物(1.3492±0.0738mg/ml)、百部石油醚提取物(1.3679±0.0810mg/ml)、红藤石油醚提取物(1.4863±0.0921mg/ml)、贯众氯仿提取物(1.6347±0.1060mg/ml)、白鲜皮氯仿提取物(1.7185±0.1003mg/ml)、贯众甲醇提取物(1.8201±0.0934mg/ml),结果表明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2)测定牵牛子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浓度为2mg/ml时,对朱砂叶螨的雌成螨和卵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7%和77.3%,LC50分别为0.6979mg/ml和1.3037mg/ml;对雌成螨24h后的产卵抑制率和驱避率分别达到82.51%和94.54%。萃取物中石油醚相的活性明显高于甲醇相,浓度为2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以朱砂叶螨的雌成螨和卵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2%和82.1%,LC50分别为0.5042mg/ml和1.1016mg/ml;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流分12个,其中以流分8杀螨效果最好,浓度为2mg/ml时,24h对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96.4%。流分8对成螨和卵的LC50分别是0.4477mg/ml和1.1971mg/ml,LC90分别是2.2321mg/ml和2.9152mg/ml。(3)研究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流分8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采用叶片残毒法观察流分8对朱砂叶螨的中毒症状,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Ca2+-ATP酶活性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流分8对螨体内亚显微结构的破坏。结果表明,牵牛子流分8处理朱砂叶螨后,螨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被激活,这说明流分8中存在对朱砂叶螨有毒的物质;而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Ca2+-ATP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可能引起神经传递的阻断,从而导致螨体的死亡。透射电镜下可见,流分8对螨体内表皮结构、肌纤维、细胞核膜、线粒体、内质网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牵牛子可以有效杀死朱砂叶螨,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徐汉虹[8](2009)在《中国植物性农药的研究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将植物作为农药使用在我国有很长时间。植物性农药具备高效、低毒、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的几种主要植物性农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进展。
王燕,师光禄,吴振宇,王有年[9](2008)在《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源杀虫剂是当前农药研究的热点。笔者综述了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杀虫植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提出了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张爱民,薛建平[10](2008)在《药用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利用杀虫药用植物为原料研制新型农药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近年来新农药创制领域研究的热点。但药用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目前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现将用于杀虫剂的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二、非洲山毛豆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洲山毛豆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蝶形花亚科植物的杀虫、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紫穗槐属 (Amorpha) |
2 黄芪属 (Astragalus) |
3 黄檀属 (Dalbergia) |
4 鱼藤属 (Derris) |
5 刺桐属 (Erythrina) |
6 木蓝属 (Indigofera) |
7 灰叶属 (Tephrosia) |
8 补骨脂属 (Psoralea) |
9 槐属 (Sophora) |
1 0 研究展望 |
(2)薇甘菊活性化学成分对双额岩小粪蝇驱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薇甘菊概况 |
1.2 双额岩小粪蝇发生、生物学特性及为害防治 |
1.2.1 双额岩小粪蝇发生与为害 |
1.2.2 生物学特性 |
1.2.3 双额小粪蝇防治现状 |
1.3 害虫防治及植物源农药研究发展 |
1.3.1 植物源杀虫研究 |
1.3.2 植物源驱避作用研究 |
1.4 薇甘菊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供试植物 |
2.1.2 供试虫源 |
2.1.3 供试单组份化合物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GC/MS测定 |
2.3.2 Y型嗅觉仪试验方法 |
2.3.3 薇甘菊甲醇抽提物田间(菇房)驱避试验方法 |
2.3.4 羽化率法选择性试验单组份化合物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的室内生物 |
2.3.5 单组份化合物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的田间(菇房)驱避试验方法 |
2.3.6 数据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薇甘菊叶化学成分测定 |
3.2 薇甘菊对双额岩小粪蝇嗅觉试验 |
3.3 薇甘菊甲醇抽提物田间(菇房)试验 |
3.4 薇甘菊挥发性单组份化合物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的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
3.5 α-松油醇和芳樟醇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的田间(菇房)驱避试验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薇甘菊叶的挥发物化学成分分析 |
4.1.2 Y型管嗅觉驱避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
4.1.3 薇甘菊溶剂抽提物驱避作用的研究 |
4.1.4 薇甘菊挥发性单组份化合物室内测定表现出不同生物活性 |
4.1.5 α-松油醇和芳樟醇对双额岩小粪蝇成虫的驱避具有开发前景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非洲山毛豆种子中鱼藤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样品的制备 |
1.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
1.2.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藤酮类化合物 |
1.2.3. 1 标准曲线制作[15] |
1.2.3. 2 样品测定 |
1.2.4 HPLC法测定鱼藤酮含量 |
1.2.4. 1 色谱条件[16-17] |
1.2.4. 2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样品测定[18-19] |
1.2.4. 3 样品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标准品稳定性试验 |
2.2 精密度比较 |
2.3 样品提取液检测重现性试验 |
2.4 回收率试验[20-21] |
3 结论 |
(5)航天搭载非洲山毛豆高鱼藤酮含量植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3.1 鱼藤酮的提取方法 |
1.3.2 鱼藤酮检测方法 |
1.3.3 标准曲线绘制 |
1.3.4 添加回收试验 |
1.3.5 重复性、稳定性试验 |
2 结果 |
2.1 回归曲线的线性范围 |
2.2 重复性、稳定性试验 |
2.3 添加回收试验 |
2.4 航空非洲山毛豆的鱼藤酮含量 |
3 讨论 |
4 结论 |
(6)鸦胆子防治甜菜夜蛾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 |
1.2.1 杀虫植物资源研究概况 |
1.2.2 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研究概况 |
1.2.3 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
1.2.4 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
1.2.5 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 |
1.2.6 植物源杀虫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1.3 鸦胆子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艾蒿等30种植物对甜菜夜蛾杀虫活性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植物乙醇提取物的产出率比较 |
2.2.2 植物提取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鸦胆子提取物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结果 |
3.2.2 初步分离萃取率 |
3.2.3 鸦胆子各萃取物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鸦胆子提取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各馏分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触杀活性 |
4.2.2 各馏分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 |
4.2.3 结晶体的结构确定结果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鸦胆子苦素A和鸦胆子苦醇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药品 |
5.1.2 供试昆虫 |
5.1.3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两种化合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触杀活性 |
5.2.2 两种化合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 |
5.2.3 鸦胆子苦醇对甜菜夜蛾的细胞毒性研究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牵牛子提取物对果园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1.3 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及机理 |
1.4 植物源杀虫剂的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
1.5 牵牛子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牵牛子等12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的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牵牛子提取物杀螨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牵牛子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初探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牵牛子流分8的纯度检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2 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及机理 |
2.1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方式 |
2.1.1 毒杀作用 |
2.1.2 忌避和拒食作用 |
2.1.3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
2.1.4 其他作用 |
2.2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 |
2.2.1 影响昆虫激素的代谢 |
2.2.2 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 |
2.2.3 影响昆虫的消化系统 |
2.2.4 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 |
2.2.5 产生光活化毒素 |
3 植物源杀虫剂的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
四、非洲山毛豆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蝶形花亚科植物的杀虫、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刘珍秀,黄继光. 农药, 2019(06)
- [2]薇甘菊活性化学成分对双额岩小粪蝇驱避作用研究[D]. 欧剑峰.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2)
- [3]灰毛豆杀虫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A]. 李冠华,刘自力,李有志. 华中昆虫研究(第七卷), 2011
- [4]非洲山毛豆种子中鱼藤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J]. 胡林子,李新华,马永全,于新. 中国食品学报, 2011(06)
- [5]航天搭载非洲山毛豆高鱼藤酮含量植株的筛选[J]. 吴玉东,徐汉虹,鲁冬林,陆慧,冯敏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1)
- [6]鸦胆子防治甜菜夜蛾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初探[D]. 冯学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2)
- [7]牵牛子提取物对果园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D]. 王燕. 北京农学院, 2009(07)
- [8]中国植物性农药的研究应用进展[J]. 徐汉虹. 世界农药, 2009(S1)
- [9]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王燕,师光禄,吴振宇,王有年.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04)
- [10]药用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进展[A]. 张爱民,薛建平. 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