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表达论文-韩胜伟

假借表达论文-韩胜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借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亦声字,声符字,会意,形声

假借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韩胜伟[1](2012)在《表达声符字假借义的亦声字》一文中研究指出亦声字的声符既表音也表意,所以亦声字不论是归入形声字还是归入会意字都有道理。从亦声字与声符字意义关系的角度可将亦声字分为叁类,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字的本义,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字的引申义,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字的假借义。表达声符字假借义的亦声字理解起来不是很通顺,并且此类亦声字的认定一定要有一些限制条件。(本文来源于《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11-03)

韩胜伟[2](2012)在《表达声符假借义的亦声字》一文中研究指出亦声字的声符既表音也表意,从亦声字与其声符意义关系的角度可将亦声字分为叁类: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的本义,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的引申义,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的假借义。表达声符假借义的亦声字理解起来不是很通顺,并且此类亦声字的认定一定要有一些限制条件。(本文来源于《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期刊2012-11-01)

陈莹莹[3](2004)在《假借表达与汉语造字、造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及时贤对假借研究的基础上,从“假借表达”这一新视角来重新审视假借在整个汉语系统运作中的功能意义,即不再把假借局限在具体的结构方式上,而是把假借定位在汉字系统表达方式的基点上,并将之用在分析汉语造词原则中,通过假借表达在汉语造字与造词中的表现来揭示造字角度的假借与造词角度的假借具有的同构性。这种同构性是建立在汉民族隐喻性思维的心理机制基础上的,本质上是统一于整个汉语系统内在机制的,是由汉语社团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同时,思维方式反过来也决定着语言研究方法,汉民族与西方民族的思维模式有差异,因此这也就预示了汉语的研究方法应该立足于汉语本身的特征,以汉文化为背景,不能一味套用西方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汉语,应回到汉语的本位上不断发扬与创新我们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字学。 文章共分为四部分: 一是“六书”造字与假借。介绍造字法的演进与假借的形成,以及假借与假借表达的含义。以表达方式取代结构方式的概念,充分认识文字符号系统形成的多元互补,开放共生性质,作为研究假借表达是汉语系统运作的最基本功能性手段的理论基础。 二是汉语造词与假借。指出造词法研究的发展与不足,用汉语中的实例证明汉语造词也遵循假借表达原则,并且指出造字角度的假借与造词角度的假借之间存在的同构性。 叁是造字与造词的同构性——假借表达的深层机制,对造字与造词的同构性进行描述,揭示出假借表达的心理机制。同时通过两个民族语言社团的思维方式的比较,来进一步揭示汉语假借表达的深层机制。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决定了不同的语言结构,也决定了语言研究方法的差异。 四是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4-05-05)

黄亚平[4](2003)在《试论假借表达与假借字的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六书"中的"假借"概念,学术界始终存在着并不一致的看法,概而言之,可以分成宽、严两派:定义宽泛者不但把"造字假借"和"用字假借"统称为假借,而且把词义的衍生、孳乳也看成假借。郑樵《通志·六书略》不但把部分专有名词(如十天干、十二地支、宫商角征羽等)的构成、语气词的构成(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03年00期)

假借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亦声字的声符既表音也表意,从亦声字与其声符意义关系的角度可将亦声字分为叁类: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的本义,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的引申义,一类亦声字表达声符的假借义。表达声符假借义的亦声字理解起来不是很通顺,并且此类亦声字的认定一定要有一些限制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借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韩胜伟.表达声符字假借义的亦声字[C].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2012

[2].韩胜伟.表达声符假借义的亦声字[C].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2012

[3].陈莹莹.假借表达与汉语造字、造词[D].中国海洋大学.2004

[4].黄亚平.试论假借表达与假借字的区别[J].中国文字研究.2003

标签:;  ;  ;  ;  

假借表达论文-韩胜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