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春滟
(广安市广安区井河小学初中部广安638007)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ACourseinLanguageTeaching:PracticeandTheory)由PennyUr(厄尔)撰写,1996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从出版至今,重印了数次,其影响已不言而喻。前不久,很有幸在参加国培计划时接触到了它,下面浅浅地谈谈厄尔在语言教学上所提出的一些很适合我们一线英语教师的提问标准和策略,以期达到有效地提问。
PennyUr提出的开展有效提问有六条标准,分别是:
1.清楚(clarity):问题必须能够使学生立即抓住要害,清楚所期望的是什么样的答案。
2.具有学习价值(learningvalue):问题需能激发思维,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对所学材料的进一步处理;问题需与材料有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为了填充时间。
3.能激发兴趣(interest):问题必须有趣,具有挑战性,令学生兴奋。
4.刺激参与(availability):问题需能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而不应只是几个成绩比较突出的、自信的、知识面比较宽的同学。
5.具有扩展作用(extension):问题需能激励学生做深入扩展性回答,使学生发挥想象,丰富答案的变化性。
6.有适当的教师反馈(teacherreaction):提问应能给学生安全感,相信即使自己的回答不大得当也不会受到教师的羞辱、嘲笑,而总会受到教师的尊重。与此同时,书中也提到了10条教师提问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1.把握教师语言的适切度
教师的情绪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若教师在提问时面无表情,语言平淡,则学生的反应就不会很积极,情绪也不会高。
2.强调主问题的设计感
教师提问必须围绕每节课的教学重点精心设置,突出重点,注意问题的典型性,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会起到作用。
3.突出问题的区分度
教师提问要难易适度,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语法知识,词汇量等因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4.注意问题的覆盖面
先指名后提问,会使学生认为问题是为被点名学生提出的,与自己无关,就不再积极思考,本身有的学生就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5.注重方式的灵活性
英语课堂的提问方式、提问内容、提问角度要灵活多样,巧妙得当,切忌千篇一律。
6.突出提问的时效性
教师提问时节奏不宜过快,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7.强化师生互动
提问题是一种课堂交流,是融语言感情于一体的信息交流。对教材,教师所讲,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要敢于质疑问难,对讲错和回答不够周全之处敢于说“不”,要打破课堂的“平静与平衡”,让学生互动交流。
8.重视学生思维过程
通过提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经历一次获得结论的过程,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9.进行积极评价
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如果提问结束后教师不作评价,学生答对了得不到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不知错在何处,就会使提问流于形式,而且会打击学生参与提问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所以提问结束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适当的反馈。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或反馈时,不仅使学生知道他们正确的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用“Good”“WellDone”“Excellent”等来肯定学生的回答。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或答案不完全正确时,也要委婉的指出,进行积极反馈,不求全责备,例如:“Whatyousaidisquiteconvincing,butIdon’tthinkit’sappropriatetothequestion.”“Iappreciateyourfirstpartoftheanswer,but…”评语既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又不打消学生的热情。
10.掌握设疑的方法
在课题上设疑:直接利用课题设疑,可以促进学生从接触教材就引起兴奋,产生探求愿望,促进积极思维在重点上设疑:教师设疑不能盲目设疑,要在重点、难点上设疑,可以牵一发动而全身,在能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