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信道论文_项敏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行信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道,频率,抽头,小区,窄带,频谱,稀疏。

上行信道论文文献综述

项敏珊[1](2019)在《3D MIMO下基于SRS序列的上行信道估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MIMO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2D MIMO信道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系统性能的分析需求。为了更好地分析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在3D MIMO信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信道估计技术作为3D MIMO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系统的运作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后续接收机均衡检测处理,进行用户分组等都需要信道估计提供的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MIMO系统的性能与获得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密切相关。3D MIMO系统中基站端天线数量较多,而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模式下,信道由于具有上下行互易性,导频开销并不会随着基站天线数的增加而增大,这使得TDD模式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重点研究TDD模式下3D MIMO系统基于SRS序列的上行信道估计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3GPP TR 36.873协议的3D MIMO系统模型。之后本文介绍了现有的一些信道估计算法,并对这些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然后基于MATLAB搭建了第二章介绍的信道的生成平台。之后基于这个信道平台,开展了不同场景、不同莱斯因子K和不同天线间距下的多径分布统计特性研究,并得出了关于这些特性对信道估计的影响的几点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LOS/NLOS判决的信道估计算法。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LOS/NLOS用户判决算法。然后再根据判断结果,分别对NLOS用户和LOS用户进行信道估计。对于NLOS用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FT变换域的自适应窗内去噪信道估计算法。对于LOS用户,本文通过结合3D MIMO用户到基站天线阵各个天线之间信道的时延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判决的信道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判断出用户所处的传播环境后,对于LOS用户和NLOS用户都能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其对应的信道冲激响应,且同时均优于传统基于DFT变换域的估计方法。而同时算法整个流程相较于之前的基于DFT变换域的估计算法只增加了线性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3)

罗浩[2](2019)在《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上行物理信道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万物互联交织成一张巨大的通信网络,庞大的数据量对这张巨网的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清语音通话、实时视频监测等公共服务迫切需要新一代的集群通信技术支撑,宽带集群通信(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应运而生。本文主要研究了B-TrunC上行物理信道的链路组成和通信同步问题分析,基于TMS320C6670多核DSP平台实现了上行链路的功能,测试了样机系统内串行高速接口(Serial Rapid Input/Output,SRIO)和以太网口两个重要接口,完成了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与物理层间的初步整体联调测试。论文首先分析了B-TrunC物理层相关协议,研究了上行物理信道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关键模块,基于MATLAB平台搭建了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仿真链路并仿真得到了其在高斯信道和瑞利信道下的性能曲线,分析了通信过程中的同步问题对链路的性能影响并分别在同步时延残差和频偏残差存在的情况下仿真验证了要维持系统性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系统中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精度的要求。论文研究了基于TMS320C6670多核DSP平台的上行物理信道在20MHz带宽下的系统流程和实现,并针对警务系统的特殊要求,设计并实现了8MHz带宽下的流程并加以实现,从分核时序流程的探索深入到其中关键模块的设计和协处理器的配置,统计了两个带宽下典型参数条件的时间/计算复杂度,通过定点实现与浮点仿真性能的对比,仿真验证了实现系统引入的性能损失在0.5dB以内,仿真得到了相同条件下不同平台的性能曲线,验证了B-TrunC实现系统对时延残差和频偏残差宽容度的可靠性。论文研究了B-TrunC专网系统的硬件结构与组成框架,介绍了SRIO接口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通道不同配置的速率测试、与FPGA之间的连通性测试、对使用交换机组网通信的功能测试以及对接收机制的分析,验证了B-TrunC专网系统中SRIO接口交互逻辑的可行性并测试证明了该接口可以支持系统要求的速率1966Mbps;介绍了以太网口通信的相关原理,通过DSP端TCP/IP协议栈的添加、对上位机与DSP间以太网通信的连通性和吞吐量测试,验证了B-TrunC专网系统中以太网口交互逻辑的合理性并测试证明了该接口可以支持系统要求的满载速率100Mbps,优化了DSP在以太网口接收中的任务处理模型;完成了BTrunC专网系统MAC层与物理层的初步系统级联调测试,验证了整个专网样机物理层软件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0)

胡青红,孙文胜[3](2019)在《上行MIMO-OFDM系统中基于改进GAIC算法的稀疏信道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实验证据和物理论证表明,无线信道中的信号传输呈现系统的多径稀疏结构,并随着信号空间维度变大愈加明显,而现有大多数信道估计算法均未在复杂度与准确的稀疏信道估计之间实现平衡。根据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固有的稀疏特性,提出基于改进广义Akaike信息准则(GAIC)的具有低矩阵运算量的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根据有效抽头处脉冲幅度值较大特点,利用代价函数获取有效抽头位置准确执行信道估计,最大程度地降低噪声干扰。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和抗多径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9年07期)

王毅,郭慧,邸金红,冀保峰,李春国[4](2019)在《时变信道下多小区多用户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上行可达速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小区多用户分布式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上行系统,考虑移动环境下信道时变特性,并结合多小区导频污染和信道估计误差条件,分析这类因素对系统可达速率的性能影响。采用一阶高斯马尔科夫过程对时变信道进行建模,以时间相关性系数为时变信道参量描述信道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当基站采用最大比合并(Maximum Ratio Combining,MRC)接收机时,利用Jensen不等式、随机矩阵理论和Gamma随机变量的各阶矩,推导得出了包含导频污染、信道估计误差和信道时变参量的可达速率解析表达式。基于此,分析得出在多小区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中,时变信道参量只会影响系统的可达速率绝对值,而不会影响发射功率缩放律。更重要的是,当不考虑发射功率缩放时,随总天线数增加,可达速率将不受时变信道的影响,而只由导频污染所决定,这表明该系统对时变信道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最后,利用蒙特卡洛数值仿真验证了所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2期)

汤昊[5](2018)在《HFC上行信道的多元位置3值甚小幅相传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遥感卫星业务日益增多,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全天候要求也在提升,传输信息量越大,对现有的卫星数据传输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国际电联规定的X频段对地带宽只有375MHz,Ka频段对地带宽达到1.5GHz,难以满足未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海量数据传输需求。在星上带宽受限的情况下,亟需研究高频谱效率的调制方式来提升我国的卫星对地数传能力。针对未来卫星高速数传和航天器舱内通信的迫切应用需求,本文对非连续相位EBPSK调制和连续相位的3值甚小幅相VMAP调制信号的功率谱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介绍了相位非连续的EBPSK调制方式,以及CP-EBPSK、随机极性CP-EBPSK调制、随机极性MCP-EBPSK、随机极性甚小幅相调制等四种连续相位调制方式,仿真分析了各种调制方式的功率谱特性;2)对比了 EBPSK和BPSK的频谱效率、解调性能。针对EBPSK调制应用于卫星高速通信的需求,仿真分析出发送端成形滤波器的通带带宽和旁瓣衰减对解调性能均有较大影响。讨论了 EBPSK的抗干扰特性;3)阐述了多元位置3值VMAP调制,给出了其调制器框图,推导了其理论功率谱的表达式,仿真分析了各调制参数对其功率谱特性的影响;介绍了数字冲击滤波器的“陷波-选频”特性,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器解调方法,仿真对比了不同解调方法的解调性能,得出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解调器解调性能最好;4)针对多元位置3值VMAP调制应用于卫星舱内有线传输的需求,引入了 LDPC信道编译码,仿真分析了 LDPC编码的多元位置3值VMAP在HFC上行信道的传输性能。通过仿真可以看出构造规则LDPC码可以使传输性能得到提升,采用硬判决译码可获得约4dB的编码增益。(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胡晗,姚力,杨洁,潘子宇[6](2018)在《多信道环境下多层异构蜂窝网络的上行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多层异构蜂窝网络节点的随机性、灵活性、复杂性等特点引起的层内干扰及层间干扰不容忽视,同时导致基于干扰的上行评估极为复杂。为此,从多层蜂窝网络自身结构和实际多信道环境特点出发,结合小区偏置及频率分割方案,采用随机几何理论推导多层异构蜂窝网络的用户在多信道环境下的上行平均遍历速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频率分割方案能提高多层异构网络中用户的平均上行遍历速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李贵勇,杨艳娟,李安艺,邢苹苹[7](2018)在《窄带上行信道设计及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窄带物联网(NB-IoT)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使少量的数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通信是NB-IoT的目标之一,也是物联网应用程序的关键特征之一。一些研究工作组已经对NB-IoT的标准进行了一些定义,例如,低功耗、广覆盖、大容量和低成本等。与原有的无线通信协议相比,NB-IoT的频谱带宽仅有180kHz,因此,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或频谱(即资源分配和调度)是一个关键问题。文章首先对物理层上层通信进行了设计,特别是上行调度;然后,在延迟情况良好的条件下对NB-IoT的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从而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帅盼[8](2018)在《LTE-Advanced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信道估计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道估计是对传输信道特性进行估计的技术,是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通信的质量,信道估计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接收端数据均衡检测的结果,并能够确保接收信号的准确率。LTE-Advanced沿用了LTE中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信道估计的好坏能够影响这些关键技术的性能,从而直接影响LTE-A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无论是在LTE-A系统还是在即将到来的5G通信系统中,提高信道估计的性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LTE-A系统的上行链路选择了SC-FDMA技术作为其接入方式,相较于OFDM系统,SC-FDMA具有更好的信号峰均比(PAPR)性能,这降低了对接收端接收设备的要求,这也是对信道估计性能的保障。本文首先研究传输信道的衰落特性,选择了适用于文中的信道模型。之后重点研究了SC-FDMA技术,仿真验证了PAPR性能,并将其与OFDM系统作了仿真对比,结果显示SC-FDMA系统的PAPR性能更优。然后重点研究了适用于LTE-A系统中上行的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包括参考信号的选择,导频图案的设计及导频信号处的信道估计算法,主要有LS、MMSE、DFT算法,重点研究讨论了DFT的信道估计算法,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算法的性能,并针对算法的不足之处,具体作出了如下叁方面的改进:针对序列前后两端存在的不连续问题,对序列做翻转处理,使序列的能量更加集中在序列的首尾两端;针对DFT算法的去噪问题,引入了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判别滤除噪声;针对能量泄漏的问题,定义了能量泄漏速率来选择有效的路径,降低其对信道估计性能的影响。在Matlab环境中对改进的算法和几种经典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从误码率和均方误差两方面来验证改进算法的性能,结果显示,改进DFT算法的性能优于LS算法和DFT算法,且在算法复杂度低于LMMSE算法的同时又保证了算法的性能接近于该算法。还对选取不同的能量泄露率的改进算法作了对比,表明改进的DFT算法有较强的适用性。总的来说,改进的DFT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8-05-16)

黄宁秀[9](2018)在《基于TDD-LTE上行控制信道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演进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LTE)作为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正在全面提升无线网络的传输能力和无线数据的传输速度。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LTE必将在通信系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研究了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Long-Term Evolution Time-Division Duplex,TDD-LTE)的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传输原理和接收关键技术,在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平台上进行了定点实现的研究和验证,论文深入研究了该DSP基于多核导航的网口通信技术,并完成了基于实验样机的链路级测试。论文首先研究了PUCCH信道的发送原理及其相关技术,论文深入研究了格式1/1a/1b和格式2/2a/2b这6种不同格式要求下的收发处理流程,分别进行了浮点发射端链路的流程设计;在接收端RM(Reed-Muller)译码时,相比枚举法论文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快速哈达玛变换(Fast Hadamard Transformation,FHT)的方法;在完成浮点接收端链路流程设计后,在高斯信道下进行了性能仿真。在定点实现链路中,研究了TMS320C6670芯片携带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processor,FFTC)的实现过程;分析了硬件实现的复杂度,验证其符合系统需求;并对定点和浮点链路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论文研究了PUCCH信道定点链路试验中的网口发送和接收技术。论文首先研究了多核导航器的结构,并对多核导航的涉及的操作进行了研究,然后给出了多核导航器初始化的配置和完成一个包发送接收的流程。DSP芯片生产商德州仪器公司提供的网口例程存在占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资源高、只能单核运行、与SRIO(Serial Rapid Input/OutPut,串行快速输入输出接口)例程不兼容等不足,因此论文对TMS320C6670中的网络协处理器(Network Coprocessor,NETCP)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NETCP的架构、在DSP网口数据传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模块和串行千兆媒体独立接口(Serial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SGMII)模块进行了研究。然后分别对TMS320C6670和上位机进行了网口通信程序设计。最后完成了对TMS320C6670和上位机间的网络接口速率测试。论文完成了对包含PUCCH信道的TDD-LTE试验样机的搭建。然后测试了该试验样机的网口连通性,进行了系统级的业务测试,并针对PUCCH信道进行了链路级测试。最后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对包含PUCCH链路的TDD-LTE试验样机及其网口通信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9)

丁方兴[10](2018)在《TD-LTE系统中上行信道估计与均衡在FPGA上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LTE上行链路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信道估计与均衡模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主要由无线信道所决定,信道中产生的衰落会极大地影响到发送机到接收机之间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为了在接收端能够准确恢复发送信号,我们通过信道估计与均衡模块来降低传输中的误码率。本文以“基于FPGA开发TD-LTE基站处理系统”的项目为基础,主要对TD-LTE上行信道的信道估计与均衡模块进行了基于FPGA的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从理论出发,对LTE系统和FPGA的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对无线信道的物理特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信道衰落的种类与原因。并且重点介绍了LTE物理层的各个方面,比如OFDM技术、SC-FDMA技术、帧结构以及资源网格等。同时对信道估计与均衡的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比较分析,根据需求选择了优化的MMSE算法作为实现信道估计与均衡的最终方案。随后本文从设计与实现的角度出发,对系统中包含的LTE上行链路的各个模块进行了结构设计与具体实现,并且对模块之间的接口功能做了详尽地解读。本文采用Xilinx公司的Virtex-6芯片搭建仿真硬件平台,利用信道中的导频信号来完成对信道估计与均衡模块的实现,使用VHDL硬件逻辑语言进行建模,再通过ISE完成综合实现。同时针对FPGA硬件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本文结合FPGA硬件实现上的特点进一步地改进优化系统的实现方法,比如复乘器的改进、查表插值法计算、移位长除法计算等操作,这些优化设计不仅提升了系统的处理速度、简化了系统的实现结构,而且节省了FPGA宝贵的片上硬件资源。最后,本文通过使用matlab和modelsim对LTE上行链路系统中设计实现的各个模块进行功能仿真与性能测试,并且利用chipscope进行板级测试,抓取板级信号与仿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整个信道估计与均衡系统的功能运转正常,不仅可以准确地恢复出发送的原始信号,而且降低了硬件实现的复杂度和功耗。(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上行信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时代,万物互联交织成一张巨大的通信网络,庞大的数据量对这张巨网的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清语音通话、实时视频监测等公共服务迫切需要新一代的集群通信技术支撑,宽带集群通信(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应运而生。本文主要研究了B-TrunC上行物理信道的链路组成和通信同步问题分析,基于TMS320C6670多核DSP平台实现了上行链路的功能,测试了样机系统内串行高速接口(Serial Rapid Input/Output,SRIO)和以太网口两个重要接口,完成了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与物理层间的初步整体联调测试。论文首先分析了B-TrunC物理层相关协议,研究了上行物理信道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关键模块,基于MATLAB平台搭建了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仿真链路并仿真得到了其在高斯信道和瑞利信道下的性能曲线,分析了通信过程中的同步问题对链路的性能影响并分别在同步时延残差和频偏残差存在的情况下仿真验证了要维持系统性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系统中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精度的要求。论文研究了基于TMS320C6670多核DSP平台的上行物理信道在20MHz带宽下的系统流程和实现,并针对警务系统的特殊要求,设计并实现了8MHz带宽下的流程并加以实现,从分核时序流程的探索深入到其中关键模块的设计和协处理器的配置,统计了两个带宽下典型参数条件的时间/计算复杂度,通过定点实现与浮点仿真性能的对比,仿真验证了实现系统引入的性能损失在0.5dB以内,仿真得到了相同条件下不同平台的性能曲线,验证了B-TrunC实现系统对时延残差和频偏残差宽容度的可靠性。论文研究了B-TrunC专网系统的硬件结构与组成框架,介绍了SRIO接口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通道不同配置的速率测试、与FPGA之间的连通性测试、对使用交换机组网通信的功能测试以及对接收机制的分析,验证了B-TrunC专网系统中SRIO接口交互逻辑的可行性并测试证明了该接口可以支持系统要求的速率1966Mbps;介绍了以太网口通信的相关原理,通过DSP端TCP/IP协议栈的添加、对上位机与DSP间以太网通信的连通性和吞吐量测试,验证了B-TrunC专网系统中以太网口交互逻辑的合理性并测试证明了该接口可以支持系统要求的满载速率100Mbps,优化了DSP在以太网口接收中的任务处理模型;完成了BTrunC专网系统MAC层与物理层的初步系统级联调测试,验证了整个专网样机物理层软件设计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行信道论文参考文献

[1].项敏珊.3DMIMO下基于SRS序列的上行信道估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罗浩.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上行物理信道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胡青红,孙文胜.上行MIMO-OFDM系统中基于改进GAIC算法的稀疏信道估计[J].软件导刊.2019

[4].王毅,郭慧,邸金红,冀保峰,李春国.时变信道下多小区多用户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上行可达速率分析[J].信号处理.2019

[5].汤昊.HFC上行信道的多元位置3值甚小幅相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6].胡晗,姚力,杨洁,潘子宇.多信道环境下多层异构蜂窝网络的上行速率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8

[7].李贵勇,杨艳娟,李安艺,邢苹苹.窄带上行信道设计及性能测试[J].光通信研究.2018

[8].帅盼.LTE-Advanced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信道估计算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9].黄宁秀.基于TDD-LTE上行控制信道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10].丁方兴.TD-LTE系统中上行信道估计与均衡在FPGA上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交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总吞吐量和下上行吞吐量与AP竞争窗口...下行MISO系统模型Fig.2-1DownlinkMI...过耦合状态双波导耦合微环谐振腔传输...-4a)给定节点度d和WMN的信道数C值及其...上行信道出现窄带连续波干扰帧配置类型1Fig.4-1TDDframeconf...

标签:;  ;  ;  ;  ;  ;  ;  

上行信道论文_项敏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