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阻燃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燃,聚合物,阻燃剂,热稳定性,材料,复合材料,磷酸铵。
阻燃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侯雁北[1](2019)在《过渡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设计及其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不仅能与聚合物基体良好相容,而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结构可调性,常用于改善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由有机配体和无机组分(金属离子或团簇)络合而成,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关于MOFs及其衍生物改善聚合物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很少。MOFs结构是其性能表现的基础,制备出含有阻燃单元、热稳定性优良的MOFs(或衍生物)是制备高性能聚合物/MOFs复合材料的关键。因此,开发出具有上述优点的MOFs(或衍生物)对改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至关重要。本论文首先研究MOFs的种类及组分(有机配体和金属单元)对聚合物燃烧行为的影响。其次,设计两种改性方法将阻燃元素引入到MOFs的结构中,以提高MOFs的阻燃效率。最后以阻燃机理为指导,制备出两种层状MOFs衍生物并研究其对聚合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取得的研究进展如下:1.制备并研究MIL-53(Fe)和ZIF-67对聚苯乙烯(PS)热稳定性、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了MOFs的降解过程及其气相、凝聚相降解产物,分析了MOFs的结构及其降解产物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MOFs的添加可以显着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MOFs的添加可显着抑制PS燃烧产物中的毒性CO的释放。初步分析了MOFs的阻燃作用机理。2.研究MOFs的成分对聚合物热稳定性、阻燃性能的影响,选用叁种有机配体(对苯二甲酸、均苯叁甲酸、2-甲基咪唑)和多种过渡金属元素(铝、镉、钴、锌、铁、铜)制备出十种MOFs,并将其添加到聚合物中(环氧树脂和聚苯乙烯)。MOFs的添加可显着改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对比分析各种聚合物/MOFs复合材料的燃烧行为可以发现,相对于有机配体,MOFs中金属部分在改善聚合物阻燃性能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其中,钴基MOFs相对于其他过渡金属基MOFs表现出较为优异的阻燃性能。3.制备出具有叁维纳米结构的镍基MOF/氧化石墨(GOF)材料,并研究其对聚合物阻燃性能及烟气释放行为的影响。与PS相比,GOF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PHRR和总热释放(THR)值(分别降低33%和16.7%),表明GOF的添加显着改善了PS的阻燃性。同时GOF可显着抑制聚合物燃烧过程中CO的释放,PS/GOF的总CO释放量与PS相比减少超过50%。GO与Ni-MOF在改善PS火安全性能上存在协同效应。该工作为设计高效的MOFs基阻燃剂提供了可行的方案。4.研究含阻燃元素MOFs对聚合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含磷Co-MOF(P-MOF)和DOPO接枝改性的Co-MOF(DOPO@Co-MOF)。P-MOF是由含磷配体制备,DOPO@Co-MOF通过DOPO后处理含席夫碱结构的Co-MOF制备。两种含阻燃元素的MOFs都可显着改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及其力学性能。分子设计是获得高性能MOFs的有效方法,将阻燃元素引入到MOFs结构中,既保存了MOFs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又显着提高MOFs作为阻燃剂的效率。5.制备出两种二维MOFs衍生物:层状Co-Ni双氢氧化物(Co-Ni LDHs)和氮化碳(C2N)纳米片,并将其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研究MOFs的二维衍生物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MOFs为Co源制备的Co-Ni LDHs具有多孔结构;MOFs作为碳源制备的C2N,不仅制备速度快,而且与PLA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这两类二维纳米材料都具有很高的阻燃效率。Co-Ni LDHs还具有很好的抑烟减毒效果,C2N则改善聚合物阻燃性能的同时提升了PLA的强度和韧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涛,侯芳,吴越,刘博[2](2019)在《阻燃聚合物多元醇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为母液,含氮阻燃剂为聚合单体,制备了新型阻燃聚合物多元醇。讨论了其合成工艺、泡沫密度、异氰酸酯指数及熟化时间对泡沫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阻燃聚合物多元醇可制成满足阻燃需求的泡沫制品。(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李佳欣,赖学军,叶振兴,谢华理,李红强[3](2019)在《层状纳米磷酸锆的制备及催化成炭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α-磷酸锆(α-Zr P)是一类尺寸可控,具有固体酸催化效应的二维层状纳米材料。α-Zr P层间有大量的Brφnsted酸点和Lewis酸点,在高温燃烧时能催化聚合物交联成炭,形成"屏障",阻隔可燃气体、氧气和热量的传输,是一类新型高效的纳米阻燃剂,在聚合物阻燃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文中简要概述了通过回流法、水热法和沉淀法合成α-Zr P,以及通过熔融共混、溶液插层、原位聚合和层层自组装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综述了近年来α-Zr P催化成炭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阻燃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亚斌,李响,王露蓉,郭军红,田力[4](2018)在《石墨烯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聚合物/石墨烯、聚合物/改性石墨烯和聚合物/石墨烯/阻燃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石墨烯的阻燃机理,简介了石墨烯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石墨烯在阻燃性能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9期)
吴笑,许博,朱向东,辛菲,钱立军[5](2018)在《催化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阻燃体系具有添加量低、成炭效率高、高温下炭结构稳定等特点,对其作用方式及机理的研究日益成为阻燃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催化阻燃聚合物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重点介绍了金属氧化物、碳材料、金属盐、蒙脱土、分子筛和磷酸硼等在催化阻燃聚合物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金属化合物等固体酸催化剂和碳材料在凝聚相催化聚合物体系成炭的催化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坚持发展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实现催化阻燃剂超细化和有机化是未来催化阻燃聚合物体系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刘涛,侯芳,吴越[6](2018)在《阻燃聚合物多元醇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为母液,以含氮阻燃剂为聚合单体,制备了新型阻燃聚合物多元醇。讨论了合成工艺、泡沫密度、异氰酸酯指数及熟化时间对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制成满足阻燃需求的泡沫制品。(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7-30)
杨立鹏[7](2018)在《新型磷腈阻燃聚合物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磷腈衍生物可以作为优异的阻燃剂使用。环磷腈阻燃剂主要分为反应型和添加型两大类,并各有其优势,本文合成两种反应型环磷腈阻燃剂分别是2,2,4,6-四苯氧基-4,6-二对羧基苯氧基环叁磷腈(TPDCPCP)和2,4,6-叁苯氧基-2,4,6-叁对羧基苯氧基环叁磷腈(TPTCPCP),和一种添加型环磷腈阻燃剂是六对甲酸乙酯基苯氧基环磷腈(PPCP),并对他们进行结构及阻燃应用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反应型环磷腈阻燃剂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高分子材料接枝在一起,从而达到提高与材料相容性的目的。本文设计合成TPDCPCP与TPTCPCP两种反应型环磷腈阻燃剂,用他们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制备本征阻燃型环氧树脂,并对本征阻燃型环氧树脂做了热性能、阻燃性能、疏水性能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征阻燃型环氧树脂具有好的耐热性能及疏水性,阻燃级别达到UL-94V0。2、为了实现工业化需要简化实验流程及实验条件,设计新的合成方案制备反应型环磷腈阻燃剂,在反应过程中利用羧酸钠的形式来保护羧基,在反应结束的后处理过程中加入盐酸使羧酸钠变成羧酸。3、目前市场上已售的环磷腈阻燃剂种类很少,本文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环磷腈阻燃剂PPCP,并将这种环磷腈阻燃剂对环氧树脂和PET进行阻燃改性。改性环氧树脂阻燃等级达到了 UL-94V0;改性PET的阻燃等级达到了UL-94V1。(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4)
温攀月[8](2017)在《新型成炭剂的设计及其阻燃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聚合物材料因具有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等优异的性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由于其自身的易燃性被大家所熟知。一旦在住所,运输和公共场所中发生火灾,火焰与高温极易使聚合物材料熔化并且使其产生熔体滴淌,进而导致火焰蔓延的速度增加并伴随有毒气体和烟雾的产生。聚合物材料高度的易燃性不仅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而且极其容易发生火灾以及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聚合物材料的阻燃性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论文对常用聚合物材料(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阻燃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分子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含磷/氮成炭剂,使其具备突出的成炭能力。这些聚合型成炭剂用于阻燃聚丙烯材料,以期获得高效的阻燃性能和良好的耐水性。另外,为了解决聚磷酸铵(APP)耐水性差的问题,引入微胶囊化技术。考虑纳米复合技术的优势,一步法制备含叁嗪聚合型成炭剂(HCFAs)和剥离钠基蒙脱土(Na-MMT)的新型纳米复合阻燃剂。最后,为了进一步拓宽HCFA在其他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了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PBT)/HCFA/二乙基次磷酸铝(AlPi)的热降解和燃烧特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进展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采用一步法合成一种新型、具有较高产率(86.5%)的环叁磷腈类大分子成炭剂(CPCFA)。将其与微囊化聚磷酸铵(MAPP)复配引入到聚丙烯(PP)材料中,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阻燃聚丙烯材料。与PP/MAPP对比发现,PP/MAPP/CPCFA体系的极限氧指数(LOI)值明显提高,垂直燃烧(UL-94)均能达到V-0级,并且对应的热释放速率(HRR)值明显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APP和CPCFA的复配对PP有着很高的阻燃效率。热重分析结果表明CPCFA的存在,可以促进PP/MAPP/CPCFA在氮气和空气下炭层的形成及提高残炭量。最后,耐水性测试结果表明MAPP/CPCFA的比值在3:1和2:1时,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在经过热水浸泡72h后,仍然可以达到UL-94 V-0等级。2.为了进一步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效率和降低其成本,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叁嗪结构的大分子成炭剂(HCFAs),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13C谱和元素分析(EA)对HCFAs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热重分析(TGA)和水溶性试验用来评价HCFAs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能。相应的实验结果表明HCFAs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突出的成炭能力和优异的疏水性,可以作为高效的成炭剂应用到聚合物材料中。在这一系列叁嗪类的大分子成炭剂中,含叁嗪环和哌嗪环的PA-HCFA呈现出最好的热稳定性和极强的成炭能力。由HCFAs和聚磷酸铵(APP)组成的新型膨胀型阻燃剂(IFR)制备阻燃PP复合材料。采用TGA,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试验(UL-94),锥形量热计(Cone)和耐水性测试分别来评价PP/IFR体系的热降解,燃烧行为和耐水性能。在氮气和空气下的TGA结果表明,HCFA/APP可以提高PP/IFR的残炭量和高温下的热稳定性。LOI和Cone结果表明,IFR(APP/HCFAs)的加入显着的提高了 PP/IFR的LOI值并有效的降低了如热释放速率(HRR)等锥形量热计参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明IFR(APP/HCFA)的引入有利于材料表面在燃烧过程中形成膨胀且致密的炭层,进而可以有效的阻止内部的基材进一步降解和燃烧。此外,PP复合材料经过热水浸泡处理,它的阻燃性能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3.作为膨胀型阻燃剂(IFR)中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酸源聚磷酸铵(APP)由叁聚氯氰和哌嗪进行改性来提高其耐水性。得到的改性聚磷酸铵(CFA-APP)通过FTIR,E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S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水溶性测试表明CFA-APP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这种集碳源、酸源和气源于一体的CFA-APP通过熔融共混法单独用于制备阻燃PP。采用LOI,UL-94和锥形量热计(CC)来研究PP,PP/APP和PP/CFA-APP体系的阻燃性能。相应的结果表明:与PP/APP相比,PP/CFA-APP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当CFA-APP的添加量为25%时,PP/CFA-APP体系的LOI值提高到34.5%,并且可以通过垂直燃烧的V-0测试。CC结果表明,在同等添加量下,CFA-APP在PP基体中比APP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包括更低的PHRR值,FGI和CO释放量。通过热重分析来评估PP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与未改性的APP相比,叁嗪类大分子成炭剂作为壳层可以有效地提高CFA-APP和P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该壳层促进了 PP和CFA-APP的提前分解,进而导致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这主要得益于它在聚合物材料表面形成高强度和高热稳定性的炭层,在燃烧期间可以有效地阻隔热量和氧气的传递和扩散。数码照片和SEM图直观地说明,与PP/APP相比,PP/CFA-AP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了更紧凑和稳定的炭层。以上结果表明,对APP进行化学改性是提高P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耐水性的一种有效方法。4.选用一种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作为阻燃协效剂,与聚磷酸铵(APP)和叁嗪类大分子成炭剂(PA-HCFA)一同制备PP/IFR/OMMT复合材料。通过调节OMMT、APP和PA-HCFA不同的配比,来探讨它们叁者之间的协同阻燃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IFR与OMMT的总添加量为20%时,显现出积极的作用并且明显的改善了 PP体系的阻燃性能。当阻燃剂的总添加量为20 wt%时,添加2 wt%的OMMT可以使PP体系的LOI值从29%升高到31.5%,并且通过垂直燃烧测试V-0级别。与此同时,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量(THR)和CO2和CO的产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利用SEM对PP体系炭层研究发现,OMMT的存在可以促使聚合物材料表面在燃烧过程中形成致密而强劲的炭层,同时起到隔绝热量、氧气和可燃性气体的溢出,从而致使PP/IFR/OMMT体系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采用TGA来探讨PP及其协同阻燃体系的热降解行为,OMMT可以提升PP复合材料在高温区域的热稳定性,同时提高PP体系的最终残炭量。此外,我们还成功制备了含不同量Na-MMT的HCFA/Na-MMT纳米复合阻燃剂。将该纳米复合阻燃剂与聚磷酸铵(APP)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混入到聚丙烯(PP)中,制备阻燃PP纳米复合材料。TGA结果表明剥离/插层的Na-MMT可以提高PP纳米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在促进保护性炭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LOI,UL-94和Cone结果表明,当添加 20wt%的 IFR(APP:HCFA/Na-MMT 2%= 3:1),PP/APP/HCFA/Na-MMT纳米复合材料的LOI值最高,可达到31.5%,垂直燃烧测试可通过V-0等级,此外,与不含Na-MMT的PP/APP/HCFA相比,它的热释放速率的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都有明显的降低。PP/APP/HCFA/Na-MMT2%纳米复合材料的碳渣呈现膨胀的蜂窝状结构,可以有效的隔热隔氧,阻止可燃性气体的释放。5.在第3章中,HCFA表现出突出的成炭能力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尤其是PA-HCFA的1%重量损失(T1%)下的热分解温度为468℃,预测它可以适用于一些加工温度更高的聚合物材料。因此,在本章节中,我们选用PA-HCFA和二乙基次磷酸铝(AlPi)复配制备阻燃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研究GFPBT/AlPi/PA-HCF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发现,在600℃之前,炭渣具有极强的高温抗氧化能力和高的热稳定性。此外,GFPBT/AlPi/PA-HCF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燃烧实验结果表明GFPBT/AlPi/PA-HCFA(AlPi/PA-HCFA = 3/1)体系获得最高的LOI值,并能通过UL-94 V-0等级。阻燃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功于燃烧过程中GFPBT基体表面上的炭层能够隔绝外界热量和氧气,起到保护内层基体的作用。这和TGA的结果相一致。此外,与纯的GFPBT相比,GFPBT/AlPi/PA-HCFA 复合材料(AlPi/PA-HCFA = 3/1)的 HRR 和 THR值明显降低。SEM测试进一步验证了该致密而紧凑的炭层存在可以减少燃烧期间可燃性气体和热量的传递,进而最终促使GFPBT/AlPi/PA-HCF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提升。上述研究表明,PA-HCFA对聚合物基体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黄朋科[9](2017)在《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阻燃聚合物加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材料具有轻质、易于加工、价格低廉、综合性能优越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包装、航天、军事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大多聚合物材料存在易燃性的问题,不仅限制其使用范围,而且由此引发的火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问题。此外,随着当今阻燃领域相应法规法令日渐苛刻及环保意识的加强,加强对聚合物的绿色高效阻燃研究尤为重要。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具有绿色环保、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易于回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当scCO_2溶解在聚合物基体中时,能够起增塑作用,增大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大分子链活动能力、传质速率和降低熔体粘度等作用。然而,直到现在,scCO_2技术鲜有被提及用于阻燃领域。本论文旨在进一步扩大scCO_2技术的应用,研究scCO_2技术在改善阻燃剂在基体中分散状况的可行性,进而提高阻燃聚合物的阻燃效率,并探究cCO_2辅助阻燃剂分散的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本文采用scCO_2作为加工介质,研究膨胀型阻燃剂(IFR)在聚丙烯(PP)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及其阻燃效率。其中,IFR由聚磷酸铵与季戊四醇构成,且重量比为3:1。研究结果表明:应用scCO_2技术能够有效改善IFR在PP中分散情况,通过调控scCO_2的含量能够实现在添加较低含量的IFR即可达到较高含量的IFR的阻燃效果,扩展了提高阻燃聚合物阻燃效率的方法。(2)其次,本文为了揭示scCO_2技术在辅助IFR在PP基体中分散的作用及提高复合材料阻燃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温度及压力对膨胀型阻燃聚丙烯加工及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温度、压力等条件,研究了阻燃发泡PP复合材料的合适发泡条件,及不同条件下相应阻燃PP复合材料的分散状况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发泡温度内,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力有助于提高PP/IFR复合材料的膨胀倍率;采用scCO_2技术能够进一步优化IFR在PP基体中的分散,能够有效改善残炭质量和抑烟效果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阻燃剂的阻燃效率。(3)最后,为了进一步扩展scCO_2技术在其它阻燃体系中的应用,采用CO_2作为发泡剂,通过大分子溴系阻燃剂(FR-122P)与溴化环氧树脂(2200HM)协效阻燃,研究了复合阻燃剂对聚苯乙烯(PS)和发泡PS复合材料的阻燃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FR-122P与2200HM重量比为4:1、且添加量为25wt%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25.8,并可通过UL-94V-0等级;当复合阻燃剂的添加量为40wt%时,可得到膨胀倍率较高、泡孔密度较大、泡孔尺寸较小的发泡PS复合材料,且可通过泡沫水平燃烧的HF-2等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7-04-10)
韩悦,刘娟,于守武,李姣,桑晓明[10](2016)在《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及其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微胶囊化聚磷酸铵(APP)所用囊材材料入手,以囊材包覆的层数为主要线索,分析并讨论了国内外研究微胶囊化APP在阻燃聚合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不同层数微胶囊化阻燃剂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微胶囊化APP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6年11期)
阻燃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为母液,含氮阻燃剂为聚合单体,制备了新型阻燃聚合物多元醇。讨论了其合成工艺、泡沫密度、异氰酸酯指数及熟化时间对泡沫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阻燃聚合物多元醇可制成满足阻燃需求的泡沫制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燃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侯雁北.过渡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设计及其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刘涛,侯芳,吴越,刘博.阻燃聚合物多元醇的合成及应用[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9
[3].李佳欣,赖学军,叶振兴,谢华理,李红强.层状纳米磷酸锆的制备及催化成炭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张亚斌,李响,王露蓉,郭军红,田力.石墨烯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2018
[5].吴笑,许博,朱向东,辛菲,钱立军.催化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18
[6].刘涛,侯芳,吴越.阻燃聚合物多元醇的合成及应用[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论文集.2018
[7].杨立鹏.新型磷腈阻燃聚合物材料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8].温攀月.新型成炭剂的设计及其阻燃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9].黄朋科.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阻燃聚合物加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D].中北大学.2017
[10].韩悦,刘娟,于守武,李姣,桑晓明.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及其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