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储层论文_曹香妮,姜振学,朱德宇,仇恒远,陈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陆相储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页岩,孔隙,砂岩,海相,力学,自流井,评价。

陆相储层论文文献综述

曹香妮,姜振学,朱德宇,仇恒远,陈磊[1](2019)在《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发育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川东北部分地区下侏罗统获得了工业性页岩气流。开展页岩岩相划分与储层特征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勘探开发陆相页岩气。通过XRD、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_2吸附及CO_2吸附等实验方法对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进行精细研究。以有机质丰度及矿物组成为分类参数将页岩分为12种不同岩相,查明了自流井组页岩主要发育4种岩相,即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_3)、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Ⅳ_2)、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_2)与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Ⅱ_1)。不同岩相的页岩储层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有机质含量大于2%,生烃潜力最好,有机质孔及黏土矿物晶间孔之间连通性较好且比表面积较大,发育的纹层状构造有利于工业压裂,为最优陆相页岩岩相,是最有利的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目标;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Ⅳ_2)有机质含量大于1%,孔体积较高,储气能力较好,且发育有利于压裂的层状构造,为良好陆相页岩岩相,是较有利的勘探开发目标;而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_3)与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_2)则具块状特征,孔体积与比表面积均较低,为较差陆相页岩岩相,是最不利的勘探开发目标。(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操应长,葸克来,李克,刘可禹,朱如凯[2](2019)在《陆相湖盆致密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相湖盆致密油气是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最为现实的重要类型之一,储层研究是实现其高效勘探开发的核心与关键。基于前期研究成果,以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组及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迭系芦草沟组等典型致密油气藏为例,厘定沉积成岩综合相的概念,形成沉积成岩综合相的测井识别技术,实现沉积成岩综合相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气储层储集物性极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微纳米级孔喉系统,孔喉连通性差;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相结合,实现孔喉半径及分布的全面表征,原油优先充注于半径较大、连通性较好的原生孔隙中;将储层埋藏演化、成岩演化过程、物性演化过程与油气成藏过程相结合,建立成岩-油气成藏系统,划分"先成藏,后致密"和"先致密,后成藏"两种致密油气藏类型;"先成藏,后致密"型致密砂岩油气储层,成藏期储层物性好,现今为大孔细喉特征,孔隙度是储层评价的较优参数;"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油气储层,成藏期储层物性差,现今为小孔细喉的特征,储层品质指数可以作为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储层有效性控制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形成致密油气定量评价分类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国荣,张文哲[3](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气开发作为国家"十叁五"重要的能源发展计划,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储层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储层进行完整性评价。目前,国内针对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的研究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在大量调研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北美、国内海相和陆相已有的储层评价标准,得出精细评价需考虑的重要参数。室内根据中国陆相页岩储层沉积埋藏特征,对埋藏和厚度、生烃能力和储集性能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完成页岩气储层单井综合评价。现场选取了延长地区YYP-1井和YYP-2井两口水平井,对该区页岩气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认为延长地区中生界长7段具有很好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前景。该标准的提出为延长油区陆相页岩气的深入勘探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国内类似页岩气区块的储层评价研究提供了技术借鉴。(本文来源于《天然气与石油》期刊2019年02期)

夏遵义,马海洋,房堃[4](2019)在《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陆相页岩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可压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储层的岩石力学性质与可压裂性对页岩油气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于陆相页岩的岩石力学特征和可压裂性方面的研究较少。利用X射线衍射和岩石力学实验等方法,测试沾化凹陷沙河街组陆相页岩全岩矿物组分、在不同成熟度、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抗压强度、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参数,并且对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进行了分析。页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平均为44.93%,脆性矿物含量稍高于黏土矿物,分别为30.98%和24.09%;单轴压缩时页岩多为劈裂式破裂,易形成缝网;加围压后破坏形式变为剪切式,抗压强度、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均增大,可压裂性降低;页岩可压裂性与加热温度,即热成熟度呈正相关。综合考虑页岩矿物成分、力学性质、成岩作用和围压等因素,建立可压裂系数数学模型,可对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进行定量评价,为压裂选层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李廷微,姜振学,宋国奇,李政,朱日房[5](2019)在《陆相和海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储层以微-纳米孔隙和裂缝作为页岩油气的赋存空间,对其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是明确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的关键,而陆相和海相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存在巨大的差异。为此,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CO_2吸附、N_2吸附、高压压汞分析和索氏抽提等方法,以沾化凹陷沙叁段下亚段陆相页岩储层和川东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储层为典型实例,深入分析陆相和海相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沙叁段下亚段陆相页岩储层中有机质单体内部并未发育密集分布且相互连通的蜂窝状孔隙,具有极大孔体积的宏孔更为发育,能够为游离烃赋存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控制着页岩油的富集。而川东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储层中有机质单体内部密集发育相互连通的蜂窝状孔隙,具有极大比表面积的微孔最为发育,能够为吸附烃赋存提供足够的比表面,控制着页岩气的富集。(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1期)

李华兵[6](2018)在《陕西南部海相页岩气与陕西北部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射线全岩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对岩石矿物组份、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物性参数分析,陕西南部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储层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约占45%—60%,孔隙度较高,渗透条件较差;陕西北部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隙度低,渗透率较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李帅,陈军斌,王汉青,黄瑞,李育[7](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陆相页岩储层脆性评价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评价陆相页岩储层脆性,基于COMSOL软件分析了影响页岩脆性的因素,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RTR-1000叁轴测试系统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W区块长7段15块页岩岩芯进行了矿物组分和力学性质测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页岩矿物组成和力学环境的脆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指导区块内Y井页岩层段脆性评价。结果表明,由于矿物组分和力学环境的差异巨大,海相页岩的脆性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陆相页岩;新的脆性评价方法能快速建立页岩气井脆性指数剖面,筛选出高脆性段。Y井的成功压裂表明新方法能有效预测页岩高脆性段,为压裂选层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21期)

杨冰洁,卞爱飞,袁茂山,莫树峰[8](2018)在《迭前波形反演及其在塔北陆相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油气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化,各类非常规油气、中深层、薄互层储层成为油气资源接替的主要目标。如何降低这类目标的勘探、开发风险,成为当前油气工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基于叁维地震资料进行薄互层砂岩储层及其含油气性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多属性分析、迭后波阻抗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迭前地震反演四类方法。对于砂泥岩薄互层,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叁)——专题4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8-10-21)

王琳,张金川,王宇,徐杰[9](2018)在《延长探区山西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孔隙发育主要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层的孔隙特征对页岩气含气性和产能评价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延长探区山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通过应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和压汞实验等测试方法,对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进行了详细探究。结果表明山西组页岩气储层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黏土矿物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大,在43.5%~98%之间。储层发育大量的微裂隙和微孔隙,孔径主要在0.5~20μm之间,以微小孔隙为主,喉道较小且孔喉分选性较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储层泥页岩微裂缝极为发育,裂缝面密度达到108.8/m2,这些缝隙构成网状结构,既可以为页岩气提供储存空间,又是页岩气渗流的主要通道。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孔数量相应增加,碎屑含量降低,减小了对有机质的挤压程度,有利于有机质孔的保存。热演化程度增高,有机质生烃转化和生气膨胀作用增加了有机质孔。进一步,黏土矿物在脱水转化过程中形成了微裂缝,对孔隙发育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10期)

王华,周立宏,韩国猛,陈思,黄传炎[10](2018)在《陆相湖盆大型重力流发育的成因机制及其优质储层特征研究:以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相重力流沉积是现今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发育在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的大型重力流沉积体(沉积范围达到1 700 km2)具有多物源供给、长距离搬运、多级断坡传输、沿路沉积的发育过程与沉积机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富烃凹陷-歧口凹陷的大型重力流为研究对象,在构造-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以"源-渠-汇"的整体过程为思路,(1)研究多物源的形成、持续供给及匹配关系;(2)分析古地貌(断控陡坡带+多级断阶坡折带)的演化,及其对沉积物搬运、堆积、发育过程的控制作用;(3)针对该重力流具有大规模、多期次的沉积特征,解剖其平面展布及空间分布、沉积模式、时空演化规律;(4)综合探讨陆相重力流沉积体的成因机制、控制因素.综上可知:(1)歧口凹陷大型陆相重力流沉积体发育受多个物源体系的影响与控制,湖盆中心的重力流沉积体与供给物源之间有明确的匹配关系.在古近系沙一段沉积时期,滨海斜坡沉积区主要受北部燕山物源区的大神堂物源、茶淀物源以及西部沧县隆起物源区的葛沽物源和小站物源4个物源共同供给,持续的物源供给使得在歧口凹陷的陆相湖盆中,发育了大规模的重力流沉积体.(2)沙一段同沉积期,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周缘整个古地貌格局主要表现为断控陡坡带与多级断阶坡折带复合体,断控陡坡带主要发育于滨海斜坡北部,多级断阶带主要呈近东西向发育于斜坡西部.这些断坡带既是物源水下搬运通道又是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纳空间分布区,再加上这些断坡带差异性的持续沉降,对砂分散体系和相带展布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3)歧口凹陷沙一段重力流沉积过程机制主要表现为重力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等多种成因,具有横向连片,纵向迭置的沉积样式.(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陆相储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陆相湖盆致密油气是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最为现实的重要类型之一,储层研究是实现其高效勘探开发的核心与关键。基于前期研究成果,以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组及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迭系芦草沟组等典型致密油气藏为例,厘定沉积成岩综合相的概念,形成沉积成岩综合相的测井识别技术,实现沉积成岩综合相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气储层储集物性极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微纳米级孔喉系统,孔喉连通性差;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相结合,实现孔喉半径及分布的全面表征,原油优先充注于半径较大、连通性较好的原生孔隙中;将储层埋藏演化、成岩演化过程、物性演化过程与油气成藏过程相结合,建立成岩-油气成藏系统,划分"先成藏,后致密"和"先致密,后成藏"两种致密油气藏类型;"先成藏,后致密"型致密砂岩油气储层,成藏期储层物性好,现今为大孔细喉特征,孔隙度是储层评价的较优参数;"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油气储层,成藏期储层物性差,现今为小孔细喉的特征,储层品质指数可以作为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储层有效性控制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形成致密油气定量评价分类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陆相储层论文参考文献

[1].曹香妮,姜振学,朱德宇,仇恒远,陈磊.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发育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2].操应长,葸克来,李克,刘可禹,朱如凯.陆相湖盆致密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国荣,张文哲.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9

[4].夏遵义,马海洋,房堃.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陆相页岩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可压裂性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9

[5].李廷微,姜振学,宋国奇,李政,朱日房.陆相和海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性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6].李华兵.陕西南部海相页岩气与陕西北部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对比分析[J].陕西地质.2018

[7].李帅,陈军斌,王汉青,黄瑞,李育.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陆相页岩储层脆性评价新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2018

[8].杨冰洁,卞爱飞,袁茂山,莫树峰.迭前波形反演及其在塔北陆相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叁)——专题4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2018

[9].王琳,张金川,王宇,徐杰.延长探区山西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孔隙发育主要影响因素[J].中国矿业.2018

[10].王华,周立宏,韩国猛,陈思,黄传炎.陆相湖盆大型重力流发育的成因机制及其优质储层特征研究:以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例[J].地球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东营凹陷西部坝砂粒度概率曲线图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流程图SHYB-220井井眼轨迹孝新合地区须四段短期旋回SSC4期沉积...“薄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我国油气科技的4次突破

标签:;  ;  ;  ;  ;  ;  ;  

陆相储层论文_曹香妮,姜振学,朱德宇,仇恒远,陈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