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汉寿县株木山中学415900
语文教育讲一个“趣”字、一个“情”字、一个“活”字。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语文就是生活。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为基础的。把学生引向生活,把生活带进语文,让学生触摸鲜活的、亲切可感的生活化语文,学生便能感受到语文的生命能动。一定有人会问:那么考试怎么办?谈这个问题,我想要澄清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常说高分低能,其实,能力和分数本质上应该是统一的。搞素质教育不能惧怕应试,但也不能为了应试而扼杀了学生在情感、思维方面的天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遵循的主要原则
1.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会阅读。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要求
1.增加学生阅读与思考的空间。
“读”是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语文学习的起始环节,好比一件衣服的领子。只要解决好“读”的问题,语文学习中的其他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三步法”,即“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悟出生命的宝贵、悟出亲情的厚重,比千百遍地讲要珍爱生命、要尊重父母的理念教育要来得直接、来得迅速得多。
“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不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语文学习水平的差异,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难度不同的研读课文心得写作(批注)。
2.采用以提高言语能力为目标指向的阅读教学策略。
(1)创设具体的交际语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有交往的需要,才会主动尝试表达;出现错误或不会表达,才会有迫切学习新词的需要。
(2)鼓励并引导运用文本语言。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学生语言的获得不仅需要习得者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即消极语言),而且还要直接使用这些语言材料参与交际,使接触性的语言材料通过说明、证实、修正、重新组织等交际手段变成可理解性的语言材料(即积极语言)。
三、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
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中,在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效率?用一句话概括起来,那就是:教求其精。所谓“教得精”,就是指教师在吃透大纲,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精”字上下功夫。
1.内容精。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教师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精讲的内容,它一般体现在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在课堂操作中,宜抓住主要矛盾,尽量不搞重复劳动,加快教学的节奏。
2.方法精。
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精讲,必定得借助确有成交的方法:
(1)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求疑优势。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由前台的“演员”角色变成幕后的“导演”;学生可以从讲台下走上去,由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员”。让学生由静止被动的“录音机”变为去捕捉知识信息的“摄像机”,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2)开启茅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提问要紧紧转给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提问。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目标,节外生枝或提出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问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
(3)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种子发芽、孕育生产都是有时机的。不按时机,不顺乎自然,就难以奏效。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施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且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和欲,使学生乐于思考。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4)穷根究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灌输和说教,而是巧妙提问,点拨思路,讲授方法,训练技巧,挖掘学生潜能。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潜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