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论文和设计-刘玲英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包括烫伤单元、温控单元和供电单元,烫伤单元具有圆盘形的烫伤板;温控单元与烫伤单元连接;供电单元与温控单元连接;其中,供电单元通过温控单元向烫伤单元供电以使烫伤板发热,温控单元用于控制供电单元输出的电流以控制烫伤板温度。从而能够根据烧伤创面模型的类型精确选择烫伤温度,从而制备出标准的烧伤创面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烙铁制备的烧伤创面模型难以达到研究要求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烫伤单元(10),所述烫伤单元(10)具有圆盘形的烫伤板(11);温控单元(20),与所述烫伤单元(10)连接;供电单元(30),与所述温控单元(20)连接;其中,所述供电单元(30)通过所述温控单元(20)向所述烫伤单元(10)供电以使所述烫伤板(11)发热,所述温控单元(20)用于控制所述供电单元(30)输出的电流以控制所述烫伤板(11)温度。

设计方案

1.一种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烫伤单元(10),所述烫伤单元(10)具有圆盘形的烫伤板(11);

温控单元(20),与所述烫伤单元(10)连接;

供电单元(30),与所述温控单元(20)连接;

其中,所述供电单元(30)通过所述温控单元(20)向所述烫伤单元(10)供电以使所述烫伤板(11)发热,所述温控单元(20)用于控制所述供电单元(30)输出的电流以控制所述烫伤板(11)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烫伤板(11)内均匀布置有电热丝,所述温控单元(20)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热丝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热丝发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烫伤单元(10)还包括:

空心钢管(12),所述空心钢管(12)的第一端与所述烫伤板(11)连接;

其中,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空心钢管(12)与所述烫伤板(11)内的所述电热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烫伤单元(10)还包括:

手柄(13),所述手柄(13)连接在所述空心钢管(12)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钢管(12)与所述手柄(13)的长度之和为18至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烫伤板(11)的厚度为0.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烫伤板(11)采用铜材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单元(20)上具有温度设置键(21)、温度显示屏(22)和电源开关(23),所述温度设置键(21)用于设置所述烫伤板(11)的工作温度,所述温度显示屏(22)用于显示所述温度设置键(21)设置的温度,所述电源开关(23)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供电单元(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30)内设置有保险丝,所述保险丝用于在所述供电单元(30)输出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将所述供电单元(30)与所述温控单元(20)切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烧伤研究领域,经常需要制备烧伤创面模型以便进行研究,现有烧伤创面模型制备时仅采用简单的烙铁进行制备,无法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制备的烧伤创面模型并不标准,从而难以达到研究要求,影响对烧伤创面的精准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烙铁制备的烧伤创面模型难以达到研究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包括:烫伤单元,烫伤单元具有圆盘形的烫伤板;温控单元,与烫伤单元连接;供电单元,与温控单元连接;其中,供电单元通过温控单元向烫伤单元供电以使烫伤板发热,温控单元用于控制供电单元输出的电流以控制烫伤板温度。

进一步地,烫伤板内均匀布置有电热丝,温控单元通过导线与电热丝连接以控制电热丝发热。

进一步地,烫伤单元还包括:空心钢管,空心钢管的第一端与烫伤板连接;其中,导线穿过空心钢管与烫伤板内的电热丝连接。

进一步地,烫伤单元还包括:手柄,手柄连接在空心钢管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空心钢管与手柄的长度之和为18至20cm。

进一步地,烫伤板的厚度为0.5cm。

进一步地,烫伤板采用铜材制成。

进一步地,温控单元上具有温度设置键、温度显示屏和电源开关,温度设置键用于设置烫伤板的工作温度,温度显示屏用于显示温度设置键设置的温度,电源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供电单元。

进一步地,供电单元内设置有保险丝,保险丝用于在供电单元输出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将供电单元与温控单元切断。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包括烫伤单元、温控单元和供电单元,烫伤单元具有圆盘形的烫伤板;温控单元与烫伤单元连接;供电单元与温控单元连接;其中,供电单元通过温控单元向烫伤单元供电以使烫伤板发热,温控单元用于控制供电单元输出的电流以控制烫伤板温度。从而能够根据烧伤创面模型的类型精确选择烫伤温度,从而制备出标准的烧伤创面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烙铁制备的烧伤创面模型难以达到研究要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烫伤单元;11、烫伤板;12、空心钢管;13、手柄;20、温控单元;21、温度设置键;22、温度显示屏;23、电源开关;30、供电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烫伤单元10、温控单元20和供电单元30,烫伤单元10具有圆盘形的烫伤板11;温控单元20与烫伤单元10连接;供电单元30与温控单元20连接;其中,供电单元30通过温控单元20向烫伤单元10供电以使烫伤板11发热,温控单元20用于控制供电单元30输出的电流以控制烫伤板11温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包括烫伤单元10、温控单元20和供电单元30,烫伤单元10具有圆盘形的烫伤板11;温控单元20与烫伤单元10连接;供电单元30与温控单元20连接;其中,供电单元30通过温控单元20向烫伤单元10供电以使烫伤板11发热,温控单元20用于控制供电单元30输出的电流以控制烫伤板11温度。从而能够根据烧伤创面模型的类型精确选择烫伤温度,从而制备出标准的烧伤创面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烙铁制备的烧伤创面模型难以达到研究要求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烫伤板11内均匀布置有电热丝,温控单元20通过导线与电热丝连接以控制电热丝发热,通过电热丝将热量传递到烫伤板11的外壁上从而将待制备的模型材料烫伤形成烧伤创面模型。

烫伤单元10还包括空心钢管12和手柄13,空心钢管12的第一端与烫伤板11连接,手柄13连接在空心钢管12的第二端,其中,导线穿过手柄13和空心钢管12与烫伤板11内的电热丝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温控单元20连接从而向电热丝供电以加热烫伤板11。为了操作方便,进一步地,空心钢管12与手柄13的长度之和为18至20cm。烫伤板11的厚度为0.5cm,烫伤板11采用铜材制成,便于导热。在实际应用时,烫伤板11可以制作成多种规格,各种规格的烫伤板11的厚度相同,直径依次递增,从而适应不同面积的创面需求。为了方便更换,各种规格的烫伤板1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空心钢管12相应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与该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需要更换烫伤板11时通过螺纹结构即可将烫伤板11与空心钢管12连接。

为了保证向烫伤板11内的电热丝供电,在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导电插头,在空心钢管12相应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导电插头,烫伤板11与空心钢管12通过螺纹连接后,第一导电插头和第二导电插头相互插接,从而保证向烫伤板11内的电热丝供电。

为了能够方便调节烫伤板11的温度,以达到对创面模型的精准塑造,进一步地,温控单元20上具有温度设置键21、温度显示屏22和电源开关23,温度设置键21用于设置烫伤板11的工作温度,温度显示屏22用于显示温度设置键21设置的温度,电源开关23用于打开或关闭供电单元30。另外,可以在烫伤板11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烫伤板11的实时温度,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屏轮22连接,能够显示烫伤板11的实时温度,从而在制备的烧伤创面模型,能够实时显示烫伤板11与动物皮肤接触后的实时温度。

进一步地,供电单元30内设置有保险丝,保险丝用于在供电单元30输出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将供电单元30与温控单元20切断。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3476.1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34215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A61D1/00

专利分类号:A61D1/00

范畴分类:16A;12B;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第一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申请人地址:100037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

发明人:刘玲英;柴家科;宋慧锋;畅阳;吴育寿;岳晓彤;韩绍芳;白海亮

第一发明人:刘玲英

当前权利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代理人:高福勇

代理机构:1126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烧伤创面模型制备装置论文和设计-刘玲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