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及其现实启示论文

许静: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及其现实启示论文

摘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给了我们一个近乎完美的诠释。文中从伊壁鸠鲁的生活背景、原子论的自然观、感觉主义认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伊壁鸠鲁幸福观产生的基础,并探讨了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及其对现实生活的重要启示,力求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当下有关幸福的问题。

关键词:伊壁鸠鲁 幸福观 现实启示

伊壁鸠鲁在继承哲学先贤对“何为幸福,如何实现幸福”的思考与探讨的基础上,将其幸福观与其自然哲学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在西方伦理学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快乐幸福论。了解伊壁鸠鲁的幸福观,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悟与追寻幸福,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杨宪益曾说过:“我认为翻译的时候不能做过多解释。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形象,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东西”。他也曾谈及一些文化含义的不可译现象以及处理应对一些文化中特殊形式的方法问题,例如可以采取增加脚注的方法以帮助译入语读者对原语文本内容及文化寓意的理解。关于脚注,霍克斯持有不同见解,他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古代戏剧、书籍、诗词、历史典故和民俗言语,西方读者们对它们是完全陌生的。如果我只是给出脚注,那会使读者们像带着镣铐在跳舞,所以我特别介绍了中国文化”[6]。因为一般说来,“除非为了学术研究,脚注中的解释往往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7]。

如果一盘羊肉片的价格与羊肉市场价格相差过大,就有可能是假羊肉。真正的羊肉在冰冻状态时发白色,而化冻后会呈现出鲜红色或粉红色,并且肉质为一层肥一层瘦,条理十分鲜明。而鸭肉等其他肉类的肥瘦不会如此均匀,口感较粗糙。去火锅店时,可以先点一盘观察并仔细品尝,确定肉品后再继续食用。

一、伊壁鸠鲁幸福观产生的基础

伊壁鸠鲁生活在希腊晚期,彼时马其顿王国崛起,并逐步取得了对希腊的控制权。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派进行了多次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不久,腓力遇刺身亡,亚历山大即位,他很快平定了希腊各城邦的起义,巩固政权后又率军东征,意图征服世界。受战争影响,希腊各城邦政治上动乱不堪,人民生活困苦,思想上亦现出危机,对神和死亡的恐惧使社会陷于消极、悲观的状态中,人们整日或耽于享乐或在生活的牢笼里挣扎。伊壁鸠鲁就生活在那个战争不断、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他从小随母亲奔波,目睹人们饱受战争的煎熬和生活艰难的折磨,深切感到现实的残酷影响了人们内心的安宁,阻碍了人们获得长久的快乐和真正的幸福。伊壁鸠鲁长期的颠沛流离也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使其饱受病痛的折磨,这些经历对他的幸福观、“快乐论”的伦理学的建立具有一定现实影响。

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建立在他的原子论宇宙观和感觉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伊壁鸠鲁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继承者,他也认为世界万物皆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但他也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做了重要的补充。针对德谟克利特针对原子特点“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别,原子构成事物就如同字母构成单词一样”[1]的论述,伊壁鸠鲁认为,原子除了有以上几个方面的差异外,其还有重量上的差异,原子之所以不断运动,就是由于其自身的重量使它在虚空中垂直下落,并且相互碰撞。对于德谟克利特所说“原子受因果必然性决定,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方向不同而相互碰撞,形成相互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2],伊壁鸠鲁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原子相互碰撞是因为原子有偏斜运动,撞到了同向垂直运动的原子。由此,伊壁鸠鲁否定了德谟克利特因片面强调原子运动的必然性而导致的宿命论,高扬了个体的能动性。他甚至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神也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神与世隔绝、不管人间吉凶祸福,一切天象皆是自然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因畏惧神而影响了我们对幸福的追寻,其原子论的自然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过上幸福的生活。

由于模型采用的评价指标的意义、量纲不同,且在数量上差异悬殊,便对所有指标事先赋权。本研究采用的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比较各评价指标熵值所蕴含的信息量多少来分别确定其权重[15]。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各评价指标的相关信息,再通过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ηj(j=1,2,3···,m)。

二、伊壁鸠鲁的幸福观

为此,我们要坚持学思结合,认真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也积极思考,明辨是非,涵养良好的德行;注重自我反省,并做到克己自律,不断完善自身;积善成德,注重点点滴滴的道德实践;为自己树立道德榜样,不断向榜样看齐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德善带来我们的充盈的快乐与幸福。

伊壁鸠鲁把快乐等同于幸福,他认为消除对神灵、死亡的恐惧和节制自己的欲望,是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上述已经提到,伊壁鸠鲁的自然观和认识论已经帮助人们消除了对神以及死亡的恐惧。虽然他对于“所有烦恼中最可怕的死亡与我们毫不相干。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而它对于生者和死者都没有干系”[6]的论断不科学,忽略了人们会想象死亡的可怕,招致恐惧。但是,伊壁鸠鲁的这种思想还是有助人们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无拘无束地追求和享受人世快乐与幸福的。

在伊壁鸠鲁看来,最可靠的社会快乐就是友谊。伊壁鸠鲁认为“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最为重要”,他劝说人们“要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8]诚然,友谊和幸福不可分割,其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生存受到威胁、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动力之时,真正的友谊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威胁、点燃希望,保障和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人的许多需求也都是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友谊获得满足的,如果人际交往不顺利,缺乏友谊,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我们很容易产生被孤立、被抛弃的感觉,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为了获得真正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善于交往,认真贯彻黄金法则和白银法则,如与人相处时,要做到互相尊重、言而有信、同气相求、坦诚相见、宽以待人,和他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尽量求同存异以免引起争端等。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若我们有幸找到了人生知己,寻到了真正的友谊,那我们就拥有了取之不竭的幸福之源。

“坐公交车!末班车是晚上十点,赶得上呢!”李总说话的时候,小达一直不以为然地翻着白眼,现在见这个男人这么和蔼,心情不由得好了起来。

三、伊壁鸠鲁幸福观的现实启示

(一)加强修养,乐于行善

伊壁鸠鲁把幸福看作人间“至善”,认为快乐即是幸福,即是善。不过,他所追求的快乐乃是在德性指导下所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他所希冀的幸福生活也是与良好的德行分不开的。在伊壁鸠鲁看来,人与人之间通过施行德和善,来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使整个社会稳定团结、公平公正,有利于人们在友好的气氛中快乐地生活,进而获得真正的幸福。美德与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国家和政府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民众素质;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法规,惩恶扬善;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措施努力创造出让善良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的同时,我们也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乐于行善。

与前辈德谟克利特的理性幸福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等不同,伊壁鸠鲁提出快乐幸福论。他把快乐与善相联系,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5]他还提出一切导致快乐的就是善,带来痛苦的就是恶,美德只有同快乐联系起来才有价值。他穷其一生去探讨何为快乐,如何获得快乐,获得幸福。与之后罗马人把他的“快乐”理解为奢侈享乐、放荡不羁不同,伊壁鸠鲁认为,真正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身体不受疾病摧残、伤痛折磨,即获得了肉体上的快乐,心灵波澜不惊、安宁祥和,即为精神上的快乐,获得长久的快乐和真正的幸福就要将二者综合起来。

关于节制欲望,伊壁鸠鲁将快乐进行了分类:第一种,自然和必需的,比如吃美食和睡觉;第二种,自然的而不是必需的,如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第三种,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如对奢侈品的消费、沉溺享乐。他认为人们应该克制自己,去追求“既自然又必要”的欲望,消除“非分之想”,以保持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有助于获得快乐与幸福。伊壁鸠鲁还将快乐区分为强烈但不持久的快乐,即动态快乐,和平静而长久的快乐,即静态快乐,他主张精神的快乐高于肉体的快乐,静态的快乐高于动态的快乐,认为我们应该追求精神上的、静态的快乐,以达幸福之境。

(二)善于交往,寻求欢乐

关于消除对他人的恐惧,伊壁鸠鲁倡导人们通过约定来建立一种自然的公正,防范人们相互伤害,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协定的产物,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只有依靠正义才能达到完全的快乐。他主张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获得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友谊给人安全感,他认为:“友谊与快乐是分不开的,因为这种缘故就必须培养友谊,因为没有友谊我们就不能安然无惧地生活,就不能快乐地生活。”[7]

对于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伊壁鸠鲁也有所继承和发展。德谟克利特认为,每一个物体都会发出一种与自身形状相似的影像,这种影像通过空气的作用而在我们的眼睛里压下印记,从而形成感觉和思想。[3]伊壁鸠鲁接受了这种“影像说”,但是与德谟克利特认为“我们关于事物的感觉是约定俗成的,只有用理性去认识不可感知的原子和虚空,才能构成真理性的知识”[4]不同,伊壁鸠鲁把感觉本身等同于真理,他认为没有什么可以驳倒感觉,感觉无所谓对错,错误是我们对感觉不正确的理解判断导致的。他不否定理性的作用,把感觉作为理性的准则。伊壁鸠鲁还认为,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主要是去感觉,但其感觉功能是以身体作为基础的,灵魂随身体死亡而消散,其感觉功能也随即不存在。所以,他告诉人们死亡不值得恐惧。就这样,伊壁鸠鲁用理性为人们在思想上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教导人们去追求快乐,追寻幸福。

(三)节制欲望,知足常乐

人生来就有欲望,适度的欲望会激励我们不断拼搏进取,实现目标,过上幸福生活,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后,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伊壁鸠鲁曾言:“苦恼源于恐惧、空虚或者无穷无尽的欲望。然而,倘若一个人能克制欲望,他便为自己赢得了彻悟人生的幸福。”[9]的确,很多时候我们痛苦不堪,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穷其一生、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名利、财富、地位等,满足其“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可最终为其所累,无真正的幸福可言。无穷的欲念、无止的虚荣、无尽的争斗等常常扰乱我们的心神,使我们不得安宁,这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因此,为了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我们必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保持心灵的宁静。

(四)修身养性,强健体魄

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身体的无痛苦,即要求我们尽力保有强健的体魄。相信每一个了解史铁生的人,都会感慨活着即是一种幸福,如果感慨者身体康健,那他的幸福感则更加强烈。史铁生,一生中饱受病痛的煎熬,虽然他的心灵很充实,但是身体上的痛苦极大地影响了他对幸福的体验。因此,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至关重要。身体健康是享有事业、爱情、金钱、权利等一切的基础,如果身体垮掉了,即使我们拼尽全力获得的东西很美好,我们也不能很好地去享受和体验,也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快乐。这就启示我们要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为身体提供所需的物质;要加强锻炼,通过运动来调节心理平衡,减少压力,改善睡眠,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要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熬夜、喝酒等习惯对身体的损害等,努力去拥有健康的体魄。

(五)汲取知识,保有理性

伊壁鸠鲁在致美诺寇信中劝告世人要不断学习,因为要使灵魂健康,学习就不能停止,而且要终生学习,不分早晚。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知识),他就不能享受无比的快乐。因此,学习的目的就是创造最完满的幸福。幸福不能靠运气而要靠理性的创造。[10]伊壁鸠鲁认为对神、死亡、他人的恐惧、无节制的欲望等是阻碍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因素,细细想来,这些都是我们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缺乏理性导致的。如果我们汲取了相当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将明确神是不足畏惧的,因为神根本不存在;将认识到死亡并非一件可怕的事,从而平静地看待死亡;将认清无休止的欲望的本质,不再受其奴役与支配,从中解放出来等。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世界,什么是世间的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从而获得可贵的理性、获得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伊壁鸠鲁就“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幸福观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启示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乐于行善;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获得欢乐;要懂得克制欲望,学会知足;要注重锻炼,努力拥有健康的体魄;要不断汲取知识,使自己变得更加有理性等。认真了解伊壁鸠鲁的幸福观,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体的幸福,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2][3][4]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6]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西方哲学简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张青卫.伊壁鸠鲁幸福观的当代审视[J].绥化学院学报,2006(4).

[9]诺尔曼·李莱佳德.伊壁鸠鲁[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10]张青卫.伊壁鸠鲁幸福观的现代阐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

中图分类号:B50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220-03

作者简介:许静,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杨国栋

标签:;  ;  ;  ;  ;  ;  ;  ;  ;  ;  ;  

许静: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及其现实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