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北朝文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北朝,文风,文学,佛教,伽蓝,洛阳,南朝。
北朝文风论文文献综述
高静[1](2017)在《南北朝文学交流影响下的北朝文风渐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长达叁百多年的动荡分裂,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但也带来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南朝与北朝的对峙使得文学急剧分化并差异日益凸显,由此产生文学交流的现象。本文正立足于此,以魏晋南北朝时代为背景,从文学交流的角度出发,从由南入北的作家入手,研究南北朝的文学交流带给北朝文学的影响。交流是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南北文学差异自先秦时期就有,南北方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形成的文化风貌也不同,《诗经》与《楚辞》就是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不同的例证,到两汉魏晋时期,文学随着社会的统一而不断交流融合。自东晋南下,文学就开始分化明显,随着南北对峙格局的形成,南强北弱,北朝文学不断向南朝文学学习,文学交流现象明显,最终经过隋朝的统一,南北文学也走向融合。本文共包含叁章,第一章分为叁小节,第一节梳理了自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文风差异的表现、原因,及南北文学交流的影响,第二节探析南北文学交流的主要途径,第叁节分析北朝文学及文学交流;第二章选取了庾信、王褒、颜之推等几个由南入北的影响较大的作家,来分析作家自身在入北前和入北后的风格变化,说明文学交流在具体个体身上的体现;第叁章论述北朝文风在受入北文人的影响下,文学交流进一步深化,北朝本土作家、文坛出现了新的气象,最后探讨南北文学走向合流的趋势。总体上,本文立足于文学交流的出发点,在研究南北文学交流时从具体个体,到宏观面貌,试图去把握北朝文风的渐变。(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7-04-01)
陈玲[2](2010)在《浅谈北朝山东文学区文风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朝时期山东文学区的文风有显着的变化,前期文学风格呈现出方正淳和的特点,而后期风格则清丽典雅。细究其变化,应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双重作用所致。内部原因在于传统文学家族创作陷入低谷,外部原因则是南来文风的渐入。双重原因导致了山东文学区在北朝期间文风的转变,这种转变实则是隋唐南北融合的一次预演,呼唤着新的创作时代的到来。(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陈磊[3](2007)在《略论北朝文风对庾信诗歌创作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庾信于南北朝时代诗文创作间素称"凌云健笔",其风格刚健柔美相济,老成而笔力纵横驰骋,究庾信诗歌格局与劲风创作之成因,与其入北之经历遭际息然相关,北朝文风以富典豪迈之风浸染于庾氏诗间,使之兼及南北文采之盛事,雅擅风格流变之先期,于时代与民族文风的渐进融合过程间厥功甚巨,颇具分析与考榷之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07年08期)
金声,宋冰[4](2002)在《论温子升与北朝文风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东晋南渡到隋平陈,南北分治二百七十年,无论是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状况、士人的社会地位及文化传统,南北方均有显着的不同,形成了南北文学不同面貌。十六国文学是北朝文学的开端。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各割据政权汉文化水平较低,使得十六国文学呈现衰落。正如《周书·王褒庚(本文来源于《新闻出版交流》期刊2002年Z1期)
蒋述卓[5](1988)在《北朝文风的悲凉感与佛教》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朝文风除了质朴这一特征外,还有悲凉的一面。所谓悲凉,是指在悲伤感叹之中有壮健刚硬的成分,即悲壮苍凉。钟嵘谓曹操的诗“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陈祚明也说曹操的诗“跌宕悲凉”(《采菽堂古诗选》卷五)。此处的悲凉大约可看作是刘勰论建安文学的注脚。刘勰说建安文学是“雅好慷慨”,“梗概而多气”(《文心雕龙·时序》),在很大程度上悲凉就含有悲壮刚健的成分。北朝文风的悲凉感自然与建安文风有区别,如果从区域上看,建安文风所包括的范围最多指中原一带,更确切地说是指曹魏邺下汉族文人(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8年02期)
蒋述卓[6](1988)在《北朝质朴文风与佛教》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南朝浮艳雕绘文风相对立,北朝的文风是质朴敦厚。《北史·文苑传》对此曾有论述:“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辞,清绮则文过其意;理胜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北朝文风的形成,古代人曾从地理环境的因素作过分析,如北周颜之推说:“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颜氏家训·音辞》)此说虽论其音辞,却关联到文学的风格。然而,文学是社会的产物。在影响文学的诸多因素中,地理环境(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1988年01期)
郭预衡[7](1986)在《北朝叁书的思想倾向和文风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颜氏家训》、《水经注》和《洛阳伽兰记》号称北朝的着作,代表北朝文风的特点。但此叁书的思想倾向和文风特点并不全同。一经比较,可得而说。 一、《颜氏家训》(本文来源于《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6年04期)
北朝文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朝时期山东文学区的文风有显着的变化,前期文学风格呈现出方正淳和的特点,而后期风格则清丽典雅。细究其变化,应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双重作用所致。内部原因在于传统文学家族创作陷入低谷,外部原因则是南来文风的渐入。双重原因导致了山东文学区在北朝期间文风的转变,这种转变实则是隋唐南北融合的一次预演,呼唤着新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朝文风论文参考文献
[1].高静.南北朝文学交流影响下的北朝文风渐变[D].聊城大学.2017
[2].陈玲.浅谈北朝山东文学区文风的嬗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陈磊.略论北朝文风对庾信诗歌创作之影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
[4].金声,宋冰.论温子升与北朝文风的转变[J].新闻出版交流.2002
[5].蒋述卓.北朝文风的悲凉感与佛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
[6].蒋述卓.北朝质朴文风与佛教[J].文艺理论研究.1988
[7].郭预衡.北朝叁书的思想倾向和文风特点[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