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给食品添加剂下逐客令(论文文献综述)
赵颐淇[1](2020)在《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路径与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创业动机是创业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它促使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个体进行创业。先前关于创业动机的文献都集中在财富、个人发展、满足感和幸福感等利己动机上。然而,一些人之所以选择创业,除了利己动机以外,也被利他动机所驱动,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处于某些困境中的特定人群产生了强烈的同理心。但以往研究很少关注营利性企业创业者的利他动机。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不一定相互排斥或对立,而是相对独立的,甚至可以是积极相关的,创业者可能同时具有利己和利他动机。现有创业研究侧重于单一动机,但创业个体可能同时具有多种行动动机,探索创业者的动机是如何组合成不同特征,不同动机组合是如何影响创业过程的也很重要。以往创业动机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企业发展过程的单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或退出。然而,创业者的动机可能会随着奋斗的不同阶段而改变。事实上,在对微软和巴塔哥尼亚两家企业的研究中发现,其创业者在创建和发展他们的组织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机的重大转变。虽然基于不同阶段的研究解释了创业行为的独特方面,但专注于某一阶段的研究使该领域缺乏一个整体框架来理解各种动机如何影响创业过程。因此,把创业过程划分成连续的阶段,研究每一阶段创业者创业动机的作用机制,最终拼接成创业动机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创业者创业动机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也值得我们关注。以领导者为对象的研究发现,一个领导者转变为负责任的领导需要经过触发事件的激发。触发事件通过重新排列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观次序,引发了领导者道德价值观的巨大转变,将其价值观从自我提升转变为自我超越的价值观。那么,触发事件会不会也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动机发生演化的原因呢?创业者道德价值观的塑造和提升,会使其更关注他人的福祉,从而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公众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议题关注度的上升,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CSR并开始采取行动。但每年都有知名品牌被指控在CSR方面误导或欺瞒公众,比如,漂绿。企业的“漂绿”行为一旦曝光,将会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意愿,危及企业财务绩效。与有“漂绿”行为的企业相对应的是负责任企业。致良知四合院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研发了一系列课程,旨在帮助企业家把利益他人的心融入产品和服务,让企业家们甘愿承担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责任。两类不同的企业,有“漂绿”行为的企业和参与致良知四合院学习的企业,其创业者最初的创业动机分别是什么,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动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两类企业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和创业过程,以及其创业动机对企业伪善或负责任声誉的影响机制值得探讨。本文以登上《南方周末》“漂绿榜”的企业和参与致良知四合院学习的企业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发展过程中三个连续的阶段——初创期、瓶颈期和突破期,探析创业者创业动机的演化路径与影响机制,首先,通过借鉴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法,探明初创期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及其作用过程;其次,运用生命故事法,发掘瓶颈期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的路径,识别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的原因——触发事件;再次,运用借鉴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法,明晰突破期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及其作用机制,把三个阶段拼接成创业动机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最后,根据突破期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构建创业者利他动机感知对企业伪善的影响模型,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创业者利他动机感知与企业伪善的关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沟通和实施行为与前两者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驱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多种利他动机对企业伪善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沟通确实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前者对企业伪善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后者不会直接对企业伪善产生显着影响。本文分为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目的,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并梳理了本文的研究内容,阐述了研究思路,确定了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用citespace绘制了创业动机的知识图谱,其次对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演化路径、创业动机演化原因、CSR宣传沟通与CSR实施行为、企业伪善等核心概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找到了文章的研究方向。第三章为初创期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借鉴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将文本编码与理论框架相结合,提炼创业者创业动机的类别和维度,识别出初创期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以及创业过程。第四章为瓶颈期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路径及原因研究。利他动机的分类——积极利他动机、中立利他动机和消极利他驱动,可以组合成8种不同的情形,通过文本挖掘等统计分析,识别创业者创业动机的演化路径,并统计每条路径出现的频次。通过生命故事法,识别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的原因——触发事件,界定和归纳了触发事件的概念和分类,明晰了触发事件的作用机制。第五章为突破期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以登上《南方周末》“漂绿榜”的企业和参与致良知四合院学习的两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分别识别突破期两类企业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及其作用机制。第六章为突破期创业者创业动机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结构方程相结合的方式,验证第五章构建的突破期创业者创业动机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探析利他动机感知对企业伪善的影响。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文章的主要结论,归纳理论启示和实践启示,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研究展望。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拓宽了整合理论和工具理论的研究边界。在中国情境下考察了持整合观(即积极利他动机)和持工具观(即中立和消极利他动机)的创业者,其创业动机对企业伪善的影响,并发现同一个创业者可以同时持有整合观和工具观。为创业动机的整合观和工具观在创业者个人层面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第二,扩展了创业动机影响机制研究的时间跨度。以往创业动机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企业发展过程的单个阶段,本研究通过纵向研究,在三个连续的阶段——初创期、瓶颈期和突破期,持续探究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及其作用机制,以一个整体框架,更完整地描述了创业动机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第三,丰富了触发事件的研究领域。发现了触发事件是中国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的驱动因素,触发事件对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原因的解释,为中国本土化的创业动机演化原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拓展了企业伪善的研究领域。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沟通和实施行为角度,追溯了企业伪善背后的决定因素,即创业者的工具性利他动机,并从消费者感知和归因的角度评价了企业伪善,更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最终效果。第五,开发了CSR实施行为的测量量表。现有研究中,CSR实施行为的测量工具较为匮乏,本研究以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CSR行为的实施广度和实施强度两个维度来评价CSR实施行为,丰富了CSR实施行为的测量工具,为未来开展CSR实施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卡迪丽娅·库尔班[2](2020)在《水磨的故事-南北疆水磨的兴衰》文中提出本文基于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和比较翔实可靠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对水磨这一曾经是先进生产技术的发明及其传播和演变、水磨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变化、与当地人民生活的关联、人们对水磨面粉的态度与情感、水磨主及其家族的故事、水磨与当地居民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关联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展示及讨论。使用科技人类学的方法,分析在生产力发展下,水磨这一技术的出现、发展到逐渐被电磨坊替代的一系列现象。整个论文除前言外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节是绪论部分,第二章节是关于磨与水磨的文献记载,主要分析历史文献中对于水磨的记载及评价。第三章节主要对于水磨的结构进行解构,介绍水磨每一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第四章节主要介绍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水磨及其历史,并且通过这些水磨分析介绍水磨的发展历程。第五章节通过几个水磨介绍水磨的传承方式,第六章节主要介绍了水磨在发展过程中,水磨在当地围绕水磨所产生的谜语、谚语等。整篇文章以水磨这个生产工具为载体,在科技人类学视角下探讨科技发展及进步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水磨依旧存在的原因,是情怀、是保留亦或是其他。
苟子[3](2020)在《何向东的奔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春天的太阳是温暖的,一旦偏西,搁置在了西边那团黑蓊蓊的山顶上,整个安子沟都会黯然失色,阴冷起来。坐在那包青石头上放牛的老头儿谢新岳,连连打了两个喷嚏,一挂鼻涕吊在了鼻尖上。他欠身站了起来,一捏鼻子,随手就把那黏糊糊的脏东西甩在了柏树丫上,手在地上蹭了两下,就去撵牛绳子。肥实的水牛还在埋头啃草,不想走,故意将头转向另一边,将尾巴甩了过来。谢新岳侧身撵了两步,弯腰就把牛绳捡到了手上。这时,一颗程亮的陨石从西边遥远的苍穹划了一条长长的弧线,不偏不倚直直地掉进了安子沟底。
郝妍华[4](2018)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以呼和浩特市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提出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所以无论是在职场、学校、生活中,出色的口才表达能力都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今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全面发展、拥有较高文化水准、擅长沟通、交流、合作的技术人才,这一切都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语文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但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普遍基础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缺乏自信心,语句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很多时候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不仅如此,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与人交流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把握说话的时机和内容,常常引发听者反感,对他们进行口语能力培养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方言和普通话、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配合口语实战场景训练,同时注重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以此来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在撰写此论文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文献以及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到本校各专业班级,归纳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的现实状况及问题,经过深入思考,试图找到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切实有效的方法。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叙述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第三部分笔者从心理层面到技术层面,再到实战训练,最后到达内心精神世界,系统性地对中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循序渐进的训练,这部分笔者列举了大量学生案例,记录了他们学习、参与和提升的过程。第四部分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效果进行了反思。由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中职语文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设计出更多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口语培养内容,不断地鼓励同学们参与其中,取长补短,提升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心理、语音、思维、实战、素养等多项能力,逐渐地使中职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敏捷的思维、悦纳的交流,为他们今后成功的就业,实现美好而精彩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浩[5](2016)在《湘潭槟榔文化的人类学考察》文中认为湖南省湘潭市是现代中国内陆地区食用槟榔的发源地,这里擅长槟榔加工,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且蕴含着浓厚的槟榔文化。槟榔山海南传至湘潭,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其食用方式与制作工艺与槟榔原产地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湘潭槟榔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百亿级大产业,备受世人瞩目,期间相应的槟榔文化也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槟榔文化甚至被纳入湘潭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湘潭槟榔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综合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方法开展研究,试图从深层次探寻湘潭槟榔的文化内涵。作者在追溯槟榔文化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槟榔在湖南湘潭地区的制作工艺要求、销售网络构建、消费需求及礼俗文化等维度进行人类学考察,探析了槟榔所蕴含的符号象征意义,探究了槟榔文化作为一种共享文化对当地的社会、民情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槟榔文化,即槟榔的加工文化、消费文化和礼俗文化。其中加工文化主要从家庭作坊加工的传承与禁忌、企业规模加工的创新与发展、加工工艺的历史变迁三方面介绍湘潭槟榔加工产业的前世今生,并详细介绍了现代食用槟榔的生产加工流程。关于槟榔消费文化的论述从成因说起,文章从消费现状中整理出槟榔的消费价值与符号价值。消费价值包括了使用价值,即药用、休闲零食之用;符号价值,即作为奢侈品,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同时该章中还总结了湘潭槟榔消费风俗、市场、传播等社会影响因素。礼俗文化主要介绍了槟榔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与在各种仪式中的应用。在社会交往中,槟榔有利于加强熟人网络间的联系,有利于个体社交网络的拓展,有利于化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而在仪式的应用中,则包括节日庆祝、婚丧习俗等作用。文章最后还介绍了槟榔与爱情之间的文化关系。
迟子建[6](2013)在《晚安玫瑰》文中研究指明她是80多岁却依然美丽的犹太女子,她是年轻而平凡的中国女孩,她们的故事有奇异的相似之处。父亲是她们生命中最早的创伤,情人是她们再也等不回的依靠,她们都曾陷入仇恨与谋杀的恶念中,最终在罪与罚里忏悔。这是天下不幸女子的命运写照?这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摆脱的残缺与伤害?
苏建新,金莉,戴晓明[7](2013)在《官色》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食有毒素,天理焉存!官以民为本,官既助纣,民当何倚?名品牌,掺砒霜,老百姓心胆战;小洋楼,搂娇娃,大市长笙歌舞。拒色诱而保廉洁,清官扯破保护伞;破阻挠而觅罪证,博士揪出恶毒瘤。然结局英雄狗彘难辨,岂不寒心?呜呼!立善有遗爱,胡为不修德?《官色》填欲壑,方此讵不劣!
吴标志[8](2012)在《案例研究: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文中指出本文以中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对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针对营销策略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在案例主体部分,作者介绍了中成公司发展历程、主营业务状况、组织结构。本文重点介绍了中成公司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绿色营销策略,关系营销策略。在案例分析部分,作者分别运用PEST方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对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外部环境找出中成公司的机会和威胁。还运用STP方法对中成公司的目标市场营销进行了分析,为重新选择目标市场提供依据。本文重点分析了中成公司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绿色营销策略,关系营销策略,指出营销策略的不足。针对营销策略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中成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粉生产和出口企业,其营销策略有成功经验。但目前的营销策略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调整和改进。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案例研究希望能为中国化工企业和工业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张羽岚[9](2012)在《突发性群体事件后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建 ——以“瓮安事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频发让各地政府、群众、社会都陷入沉思,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或者是质疑,并最终导致了这场信任危机。其中的典型代表是2008年6月28日发生在贵州省瓮安县的“6.28”事件,由此学界展开了一系列追源的研究工作,对于治理后的研究则偏少,本文针对群体性事件后的公信力重建路径及成效展开研究,主要以瓮安事件为个例进行分析,希望借鉴该地方政府的重建成果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准备阶段采用了对当地民众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具体因素以及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期望值。继而通过比较地方政府在突发性群体事件后的作为、作为方式以及作为结果的方法分析地方政府在重建过程中是否与民众达成了共识,也就是是否重新建立起了互信。在此之前国内没有相关的现成的重建套路,瓮安县政府也只能在摸索中寻找自己的重建方式,所幸的是三年后的瓮安县民众的安全感从59%上升到了96.92%,也就是说,该政府在公信力的重建之路上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这也是本文研究思路得以成立的原因。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同时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可能实现的创新点;第二章则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三章则是以“瓮安事件”的现实分析展开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建的论述;第四章是建立在现实分析基础上的对策研究及建议,主要从地方政府对待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态度、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最后是针对全文的研究论述得出的结论。本文在借鉴学界相关学者的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突发性群体事件后的政府公信力的重建更多地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民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再度建立对政府的信任需要以政府对民众的信任为前提,其中还包括社会各群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只有在地方政府的作为下政府公信力的重建才能成为可能。
何被周[10](2010)在《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和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这里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好客。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饮食文化、宗教信仰、民族节日、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蕴含着众多的能够更好的促进当地学生发展的化学课程资源,诸如自然景观、社会变迁、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以及自然、人文与社会环境资源。我们要把这些丰富的资源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与民族地区独特性相一致的课程资源,不仅会使这里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改善,而且民族地区丰富资源的内在魅力和价值也能充分展现出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使各民族文化之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一体的格局”完美实现,同时帮助少数民族既保持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又能更好的融入主流文化,顺利实现民族现代化。本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论文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意义主要从四方面来阐述。目前为止笔者在各种学术书刊、杂志上尚未发现有关研究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文章,因笔者长期生活、工作在这里,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有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因此决定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第一章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状况、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等。笔者查阅了200多篇相关文献,界定了“课程”、“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等概念;杜威的“经验课程思想”、“多元文化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课程资源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第二章为和田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介绍了和田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状况、和田县基础教育以及基础化学教育的现状。关于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发展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帮助。第三章为师生问卷调查部分,这部分对和田县的初中化学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做深入了解,以求更全面、更合理的进行该地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第四章为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这部分介绍了开发原则,根据开发的原则,对和田县目前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上下册)实验教科书部分单元依次进行了课程资源开发。希望此研究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能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进入课堂,同时给想进一步研究该地课程资源的学者以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五章为和田县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对和田县的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给出了一定的建议。第六章为结语,指明了研究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不要给食品添加剂下逐客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要给食品添加剂下逐客令(论文提纲范文)
(1)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路径与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基于citespace的创业动机知识图谱 |
2.2 创业动机的研究综述 |
2.2.1 创业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
2.2.2 利己动机 |
2.2.3 利他动机 |
2.2.4 利己与利他动机的共同作用的研究综述 |
2.3 创业动机演化原因的研究综述 |
2.4 企业生命周期与创业动机演化路径 |
2.5 CSR宣传沟通与CSR实施行为 |
2.6 企业伪善的研究综述 |
第3章 初创期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 |
3.1 基于扎根理论的初创期创业者创业动机影响机制的研究设计 |
3.1.1 案例选取与案例简介 |
3.1.2 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
3.1.3 资料分析策略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初创期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 |
3.2.1 单案例分析 |
3.2.2 主轴编码 |
3.2.3 选择性编码 |
3.2.4 多案例比较分析 |
3.2.5 模型阐释 |
本章小结 |
第4章 瓶颈期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诱因及路径研究 |
4.1 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分类 |
4.2 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路径研究 |
4.3 创业动机与创业者生活背景的联系 |
4.4 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诱因研究 |
4.4.1 触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
4.4.2 触发事件的作用机制 |
4.5 讨论与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突破期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 |
5.1 突破期“漂绿榜”企业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 |
5.1.1 单案例分析 |
5.1.2 主轴编码 |
5.1.3 选择性编码 |
5.1.4 多案例比较分析 |
5.1.5 模型阐释 |
5.2 突破期“致良知四合院”企业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 |
5.2.1 单案例分析 |
5.2.2 主轴编码 |
5.2.3 选择性编码 |
5.2.4 多案例比较分析 |
5.2.5 模型阐释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突破期创业者创业动机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
6.1 利他动机感知 |
6.2 企业CSR宣传沟通 |
6.3 企业CSR实施行为 |
6.4 企业伪善 |
6.5 研究方法 |
6.5.1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与结构方程建模(SEM) |
6.5.2 数据来源与变量测量 |
6.6 结果 |
6.6.1 描述性统计 |
6.6.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6.6.3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结果 |
6.6.4 结构方程建模(SEM)结果 |
6.7 讨论与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实践启示 |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SR实施行为量表 |
附录2 CSR宣传沟通量表 |
附录3 初创期创业者创业动机影响机制的模型阐释 |
附录4 “漂绿榜”案例和“致良知四合院”案例创业动机演化过程总结 |
(2)水磨的故事-南北疆水磨的兴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4.1 田野调查法 |
1.4.2 个案呈现法 |
1.5 田野点概况 |
1.5.1 伊宁县麻扎乡概况 |
1.5.2 和田县拉依喀乡 |
1.5.3 喀什疏附县库纳巴扎村 |
2 关于磨与水磨的文献记载 |
2.1 古籍文献中的磨与水磨 |
2.2 古代绘画中的水磨 |
2.3 考古资料中的磨 |
2.4 新疆有关水磨的记载 |
2.5 国内外关于水磨的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3 水磨的结构 |
3.1 地上结构 |
3.1.1 伊宁县麻扎乡 |
3.1.2 和田、喀什 |
3.2 中间结构 |
3.2.1 伊宁县麻扎乡 |
3.2.2 和田、喀什 |
3.3 地下结构 |
3.3.1 伊宁县麻扎乡 |
3.3.2 和田、喀什 |
3.4 水磨结构异同 |
3.5 本章小结 |
4 水磨发展历程 |
4.1 新中国成立初期 |
4.2 公社化时期 |
4.3 改革开放后 |
4.3.1 钢磨(电磨)的引入 |
4.3.2 水磨技术的保护与开发 |
4.4 本章小结 |
5 水磨的传承方式 |
5.1 家族内部继承水磨 |
5.1.1 苏里坦水磨的历史 |
5.1.2 苏里坦家族 |
5.1.3 苏里坦家族经济生活 |
5.2 家族外部传承水磨 |
5.2.1 nahim(乃禾木)水磨 |
5.2.2 nahim(乃禾木)水磨受灾及重建 |
5.3 水磨的修建 |
5.3.1 水磨的选址 |
5.3.2 水磨的建造 |
5.3.3 水磨的维修 |
5.4 水磨经营方式 |
5.5 本章小结 |
6 水磨与村民生活 |
6.1 水磨与社会生活 |
6.2 水磨的命名 |
6.3 水磨与饮食 |
6.4 关于水磨的小故事 |
6.5 关于水磨的禁忌 |
6.6 关于水磨的格言谚语、谜语 |
6.7 水磨情怀 |
6.8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图 |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以呼和浩特市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1.口语交际能力界定 |
2.面向中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口语交际研究 |
2.国内口语交际研究 |
3 国内中职学校口语交际研究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中职学校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
1.问卷调查 |
2.分析归纳 |
(二)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问题分析 |
1.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
2.中职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不够丰富 |
3.中职语文教师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
4.中职学生口语交际知识贫乏,口语交际能力差 |
5.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
6.逻辑思维缺失 |
7.方言与普通话的合理运用能力缺失 |
(三)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偏低的原因 |
1.家庭原因 |
2.学校原因 |
3.自身原因 |
二、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
(一)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培养 |
1.培育自信的心理能力 |
2.强化语音能力培养 |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
(二)口语交际实战能力培养 |
1.培养面试能力 |
2.培养商品推销能力 |
3.培养演讲能力 |
(三)培养口语交际人文素养能力培养 |
1 礼仪教养能力 |
2 文化素养能力 |
3 道德修养能力 |
三、中职语文口语能力培养效果及反思 |
(一)中职语文口语能力培养效果 |
(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5)湘潭槟榔文化的人类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
三、人类学关于“物”及人类行为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田野调查地概况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文环境 |
一、历史名流 |
二、城中格局 |
三、特产文化 |
第三节 有关湘潭槟榔文化起源的历史传说 |
一、瘟疫说 |
二、药材说 |
三、风水说 |
四、仙女说 |
第三章 湘潭槟榔加工业的历史与文化 |
第一节 由作坊加工到规模加工 |
一、作坊加工的传承与禁忌 |
二、企业规模加工的创新与发展 |
第二节 湘潭槟榔加工工艺的历史变迁 |
一、工艺历史变迁 |
二、现代食用槟榔生产流程 |
第四章 湘潭槟榔的消费文化 |
第一节 湘潭槟榔的消费现状 |
第二节 湘潭槟榔的消费价值 |
一、湘潭槟榔的使用价值 |
二、湘潭槟榔的符号价值 |
第三节 湘潭槟榔的消费影响 |
一、文化因素 |
二、市场因素 |
三、传播因素 |
第五章 湘潭槟榔承载的礼俗文化 |
第一节 槟榔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 |
一、利于加强熟人网络间的联系 |
二、利于个体社交网络的拓展 |
三、利于化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 |
第二节 槟榔在各种仪式中的应用 |
一、在节日庆祝中的作用 |
二、在婚丧中的作用 |
第三节 槟榔与爱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晚安玫瑰(论文提纲范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8)案例研究: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一部分 案例主体部分 |
第二章 中成公司概况 |
2.1 中成公司发展历程 |
2.2 中成公司主营业务状况 |
2.3 组织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 |
3.1 产品策略 |
3.1.1 产品组合策略 |
3.1.2 产品差异化策略 |
3.1.3 品牌策略 |
3.1.4 包装策略 |
3.2 价格策略 |
3.2.1 地理定价策略 |
3.2.2 高价格撇脂策略 |
3.3 渠道策略 |
3.3.1 间接渠道策略 |
3.3.2 直销策略 |
3.3.3 选择性渠道策略 |
3.3.4 专营性渠道策略 |
3.4 促销策略 |
3.4.1 人员促销策略 |
3.4.2 公共关系策略 |
3.5 绿色营销策略 |
3.6 关系营销策略 |
3.7 本章小结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部分 |
第四章 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因素 |
4.1.2 经济环境因素 |
4.1.3 技术环境因素 |
4.1.4 全球化因素 |
4.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2.1 新进入者威胁 |
4.2.2 供方议价能力 |
4.2.3 买方议价能力 |
4.2.4 替代品威胁 |
4.2.5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
4.3 目标市场营销分析 |
4.3.1 市场细分 |
4.3.2 目标市场选择 |
4.3.3 市场定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营销策略分析 |
5.1 产品策略分析 |
5.1.1 产品结构不合理 |
5.1.2 产品组合太宽太长 |
5.1.3 品牌效用低 |
5.1.4 塑料编织袋包装安全隐患大 |
5.2 价格策略分析 |
5.2.1 价格太高 |
5.2.2 价格灵活性不够 |
5.3 销售渠道策略分析 |
5.3.1 渠道单一 |
5.3.2 渠道层级太多 |
5.4 促销策略分析 |
5.4.1 人员促销不足 |
5.4.2 公共关系促销欠缺 |
5.5 绿色营销策略分析 |
5.6 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 |
6.1 重新选择目标市场 |
6.2 产品策略改进 |
6.2.1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组合 |
6.2.2 提升品牌效用 |
6.2.3 推广回收包装 |
6.3 价格策略改进 |
6.3.1 满意定价策略 |
6.3.2 差别定价策略 |
6.4 渠道策略改进 |
6.4.1 恢复直销渠道 |
6.4.2 渠道扁平化 |
6.5 促销策略改进 |
6.5.1 加强人员促销 |
6.5.2 利用公共关系促销 |
6.5.3 价格折扣促销 |
6.6 绿色营销和关系营销策略改进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突发性群体事件后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建 ——以“瓮安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研究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地方政府 |
2.1.1 地方政府的概念 |
2.1.2 地方政府的作用及现实意义 |
2.2 地方政府公信力 |
2.2.1 公信力 |
2.2.2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 |
2.2.3 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要素 |
2.3 突发性群体事件 |
2.3.1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概念 |
2.3.2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征 |
2.3.3 突发性群体事件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
2.4. 基础理论 |
2.4.1 社会契约论 |
2.4.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3章 突发性群体事件后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建的现实分析——以“瓮安事件”为例 |
3.1 案例选择的必然性分析 |
3.2 瓮安县及瓮安事件概述 |
3.2.1 瓮安县情介绍 |
3.2.2 瓮安事件概述 |
3.3 瓮安县民众的社会基本信任现状调查研究 |
3.3.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
3.3.2. 民众对社会各群体的信任度调查 |
3.3.3 民众对政府部门、机构的信任调查 |
3.3.4 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互信调查 |
3.4 “瓮安事件”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调查 |
3.5 突发性群体事件后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建障碍的原因分析 |
3.5.1 地方政府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回应不及时 |
3.5.2 地方政府公务人员作为不到位 |
3.5.3 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健全 |
3.5.4 地方政府缺乏公共服务意识 |
第4章 突发性群体事件后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建的对策建议 |
4.1 理性面对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各种问题,促进社会信任 |
4.1.1 正视突发性群体事件,重视其现实意义 |
4.1.2 关注突发性群体事件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及时解决 |
4.1.3 提高事件的处理效率,有效化解公众与政府的对立 |
4.2 建立健全畅通的公众利益表达渠道 |
4.2.1 政府信息公开 |
4.2.2 健全地方政府信访制度 |
4.3 及时有效地维护民众的合法利益 |
4.3.1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 |
4.3.2 民众满意度收集及反馈 |
4.4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地方政府与社会和谐发展 |
4.4.1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
4.4.2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4.4.3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10)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
一、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设计 第一章 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一) 杜威—经验课程思想 |
(二)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国内外课程资源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
(一) 国外研究概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一) 课程 |
(二) 课程资源 |
(三) 化学课程资源 第二章 和田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
一、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状况 |
二、和田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 |
三、和田县基础化学教育概况 第三章 和田县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
一、问卷的设计 |
(一) 样本选取 |
(二) 数据处理 |
二、问卷分析 |
(一)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二)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四章 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 |
一、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
(一) 经济性原则 |
(二) 兴趣性原则 |
(三) 因地制宜原则 |
(四) 互动性原则 |
二、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
单元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
课题1 空气 |
单元二 自然界的水 |
课题1 水的净化 |
课题2 爱护水资源 |
单元三 燃料及其利用 |
课题1 燃料和热量 |
课题2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单元四 金属和金属材料 |
课题1 金属材料 |
课题2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单元五 溶液 |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
单元六 盐化肥 |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
课题2 化学肥料 |
单元七 化学与生活 |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
课题2 有机合成材料 第五章 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 |
1、教委、学校应给与各方面的支持,鼓励和田县的教师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
2、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跟进新课程前进的步伐,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
3、教师要树立化学课程开发意识,积极开发和利用基于本土的化学课程资源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四、不要给食品添加剂下逐客令(论文参考文献)
- [1]创业者创业动机演化路径与影响机制研究[D]. 赵颐淇.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2]水磨的故事-南北疆水磨的兴衰[D]. 卡迪丽娅·库尔班.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3]何向东的奔跑[J]. 苟子. 贡嘎山(汉文版), 2020(02)
-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以呼和浩特市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郝妍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1)
- [5]湘潭槟榔文化的人类学考察[D]. 李浩.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6]晚安玫瑰[J]. 迟子建.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3(04)
- [7]官色[J]. 苏建新,金莉,戴晓明. 今古传奇(单月号), 2013(02)
- [8]案例研究: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D]. 吴标志.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9]突发性群体事件后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建 ——以“瓮安事件”为例[D]. 张羽岚.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1)
- [10]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何被周. 西南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