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分句论文-刘红英

条件分句论文-刘红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条件分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F条件分句,动词过去时形式,隐喻化,语法意义

条件分句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英[1](2014)在《IF条件分句中V-ed的语法意义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词过去时态的语法标记式"v-ed"原来的语法意义为表逆时针方向的时间距离,IF假设条件分句中的"v-ed"通过隐喻模式,在从时间域到真值判断域的投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语法意义,即"真实性距离",而此新的语法意义与假设条件句的命题意义毫无二致。(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陈宏恩[2](2014)在《日语条件分句中动词的时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条件分句中使用的动词时态词形与主句的情况相同,仍然采用和不定式、虚拟式等主句一样的词形。因此,分句中时态词形的功能也和主句中所使用的情况基本一致。要判定分句中动词到底采用何种时态词形,必须要关注主、分句两种时态词形的时刻关系。从主句中表示基准时刻的时间点出发,通过大量的事例论证,考查分句中动词的时态特征,以探讨动词词形所呈现的特殊用法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饭田真纪[3](2012)在《粤语的条件分句标记“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指出粤语的结构助词"嘅"具有构成条件分句的功能,进而从共时的角度试图阐明其功能扩展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当名词化结构"X嘅"(X为谓词性成分)作为主语的泛指句"X嘅Y"推导出条件句之诠释的时候,其形式上也产生重新分析的现象,当中的名词化标记"嘅"进而随之被分析为连接条件分句X与主句Y的条件分句标记。产生这一重新分析的原因是在于泛指句与条件句之间语义上具有的相似性,即"X嘅Y"泛指句容易产生出条件句之诠释。(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2年05期)

马一川[4](2012)在《汉日条件句主要表达形式的对比——从分句表述内容的事实非事实性原则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条件句表达形式一直是日本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汉语中也有独自的条件表达形式。本文以分句表述内容的事实非事实性原则为基准对汉日条件句主要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对日语教学和翻译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03期)

李丹,赖玮[5](2011)在《无条件句列举式条件分句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考察"不管"等连接的无条件句的多面列举式,结合句法特征,抓住关联词语,探讨条件分句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1年08期)

刘红英[6](2011)在《IF条件分句中-Ф,-s/-es的语义新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认知的角度探讨IF条件分句中-Ф,-s/-es的语义,对条件分句中-Ф,-s/-es语义的认知拓展作出合理的解释。文章认为,隐喻化和转喻化现象存在于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中。当-Ф,-s/-es原有的语法意义不足以表达新的概念时,-Ф,-s/-es通过认知模式与其语法意义得到了统一,从而使其语法意义得到了拓展。(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11年07期)

刘红英[7](2011)在《IF条件分句中WILL+V-Φ的语义新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IF条件分句中will+v-Φ的语义,对条件分句中will+v-Φ语义的隐喻化拓展作出合理的解释。隐喻化现象存在于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中。当will+v-Φ原有的语法意义不足以表达新的概念时,will+v-Φ通过隐喻模式与其语法意义得到了统一,从而使其语法意义得到了拓展。(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1年04期)

刘红英[8](2010)在《IF条件分句中WILL的语法意义的隐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IF条件分句中will+v的语法意义的隐喻化拓展,对条件分句中will+v的形式和意义的认知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隐喻化现象存在于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中。当will+v原有的语法意义不足以表达新的概念时,will+v通过隐喻模式与其语法意义得到了统一,从而使其语法意义得到了拓展。(本文来源于《企业家天地(理论版)》期刊2010年07期)

刘红英,聂亚宁[9](2010)在《论原型条件分句和隐喻式条件分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条件分句可以分为原型条件分句和隐喻式条件分句。在原型条件分句中,语法符号表达其原来的语法意义,二者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在隐喻式条件分句中,语法符号脱离了其原来的语法意义,而语法隐喻使语法符号通过隐喻模式与其语法意义得到了统一。(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刘红英[10](2009)在《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的隐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中的不同动词形式的由来,对条件分句中形式和意义的认知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语法隐喻现象存在于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中。当语法符号原有的语法意义不足以表达新的概念和范畴时,正是语法隐喻使语法符号通过隐喻模式与其语法意义得到了统一,从而使其语法意义得到了拓展,使语言不断适应人类认知发展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09年10期)

条件分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语条件分句中使用的动词时态词形与主句的情况相同,仍然采用和不定式、虚拟式等主句一样的词形。因此,分句中时态词形的功能也和主句中所使用的情况基本一致。要判定分句中动词到底采用何种时态词形,必须要关注主、分句两种时态词形的时刻关系。从主句中表示基准时刻的时间点出发,通过大量的事例论证,考查分句中动词的时态特征,以探讨动词词形所呈现的特殊用法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条件分句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英.IF条件分句中V-ed的语法意义认知研究[J].云梦学刊.2014

[2].陈宏恩.日语条件分句中动词的时态特征[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饭田真纪.粤语的条件分句标记“嘅”[J].中国语文.2012

[4].马一川.汉日条件句主要表达形式的对比——从分句表述内容的事实非事实性原则出发[J].大众文艺.2012

[5].李丹,赖玮.无条件句列举式条件分句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

[6].刘红英.IF条件分句中-Ф,-s/-es的语义新释[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

[7].刘红英.IF条件分句中WILL+V-Φ的语义新释[J].外语学刊.2011

[8].刘红英.IF条件分句中WILL的语法意义的隐喻化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

[9].刘红英,聂亚宁.论原型条件分句和隐喻式条件分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刘红英.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的隐喻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标签:;  ;  ;  ;  

条件分句论文-刘红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