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些思考

王丽娜辽宁省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116000

摘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形成优良师德风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对策职业道德

高等教育是一个民族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拥有良好道德修养、引领正确价值观念的年轻一代的基地。而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坚实保证,同时也是新时期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然而,纵观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也不得不承认,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又的甚至已经直接影响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责任感不强,缺乏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高校教师不再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学生漠不关心。教学活动中,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至于学生是否理解,如何学以致用,则似乎与己无关,更不愿意去钻研。至使许多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以外的活动中去,钻营于名利,热衷于人际交往,溜须拍马,这些状况都极大地弱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

2.价值观念失衡,即教书又育人的意识淡漠。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其中许多不健康的思想也渗透其中。拜金主义、利己思想等等,这些也导致了许多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功利化,又使得教师的价值观、道德判断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急功近利,过份追逐物质利益。动辄“多少钱?”“不值得”,对于教学工作则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学工作中,只是传授知识而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人格力量的培养、良好价值体系的建立则关心甚少。对于学生的思想活动不愿意花大力气去研究,更谈不上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早就演说,在教育活动中,传授书本知识是知识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更应当担负起学生人生路上引导者的角色。然而,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3.缺乏对学生的服务意识,欠缺敬业精神。

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守着师道尊严的老黄历,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要求学生物无条件遵守,缺少对学生的服务意识,爱讲就多讲点,不愿意讲就敷衍糊弄。因为没有系统认真地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及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系统知识。许多年轻教师受社会风气影响,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缺乏敬业精神;中年教师困于相对沉重的家庭负担,精力投入不够;还有的热衷于职称评定,没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一些老教师则抱着混日子的想法,不想担责任,缺乏创新精神。于是造成整个教师队伍缺乏上进意识,缺少创新精神。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高校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责任,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大环境下,如何守得一方净土,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良好道德修养的年轻一代,是我们每个高校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应该有的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使教师加强自身道德建设,追求自我道德体系的进步,同时又要求高校教师在这一基础上,有意识地陶冶道德操守,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自觉地从社会中,从历史中,从典型中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同时,学校也要尽可能地完善教师的各种待遇,从而使教师减少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1.必须明确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作为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素养。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没有辛勤耕耘,何来人才的成长?没有人才,社会如何发展?如果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命运相连,就会由衷地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且把这种自豪感外化为对工作的热爱,就会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

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架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这种精神的愉悦是任何物质满足都无法实现的。

2.教师要刻苦钻研专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校教师肩负着这样重要的使命,就要求要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自身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只有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价值观念。不断地自我完善,从而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刻苦钻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要不断钻研学习新知识,提高新能力,加强知识结构的优化。有意识地调查研究,制定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不断变化的教学。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核心能力,教师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自己首先就要有创新的思维。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未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3.教师要热爱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青年学生,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是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要爱首先要了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对待学生,以爱心、宽容心对待学生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该努力摆脱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不要轻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用爱去化解矛盾,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施教育。

师生之间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更大效率地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提高学习热情。因此在师德培养中,学会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是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不是只有小学生需要爱护,作为大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毕竟一直在象牙塔内,一直被呵护,而到了一定年纪,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对未来迷茫的问题等。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和温暖。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以爱相待才会换来爱和尊重。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需要,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91—93。

[2]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4):87—91。

标签:;  ;  ;  

关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些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