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自主学习;实践

作者简介:房慧,任教于河南省商丘市十一中。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它从探究过程的无穷性出发,强调领悟科学探究的无穷性和科学的相对性,它以科学概念或原理为基础,但不一定非要得到某个答案,有时也许有多种答案或根本没有答案。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探究性学习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下主动关心国内时政,关心和接触社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将探究式学习引入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必须进行探索创新。

一、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园地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因此教师在安排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时应注意:

1.利用好教材中设计的“探究园”、“实践与评价”等教材资源。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探究园”、“实践与评价”等板块中,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注重采用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多样化形式而且将教学内容寓于浅显生动的生活实例中,这样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感情空间。因此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探究性式学习。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选用人究竟怎样才活得有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互动探究,使学生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价值,值得大家珍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景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利用好时事政治的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中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时事政治内容的安排与设计(例如: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加强网络建设、探月工程等专题)让学生及时了解我国政治生活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等。在今年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时,组织学生参与爱心捐助活动,参与哀悼日活动,要求学生关注灾区情况,这些的活动都会触动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好探究式学习活动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习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指的是学生的生活世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因为过于追求理性化,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这种学习方式是被动地、机械地、孤立地向书本学习。学生只是被课本上的,经过教师复述的,必须由自己去背诵的知识。强调记忆、掌握,忽略了学生本身自由自觉的活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同时也难以培养学习的质疑能力,创造能力。

开展探究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可选择的具体方式有很多。例如:

1.在观察质疑中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学生在做漫画类的概括题和简答题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独到的见解)

2.在角色体验中探究

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角色,使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专题时,让学生通过小品表演形式表现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念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知识内化。

3.在社会实践中探究

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做到注重与学生生活性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原料。

例如:在教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针对“初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情况”组成探究小组进行分组研究,并深入调查取证分析。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和探究能力。

4.在网络交互中探究

网络可以为中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展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引导学生展开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参与讨论交流,提供反馈信息。

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内容在网络交互中探究,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更多信息,看到更多观点与见解。这将使学生超越教室的界限,进一步与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联系起来。提高他们获得知识的灵活性,从而促进探究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多管齐下,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平台

探究式学习较为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来源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教学中,方法多种多样,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要善于利用,精心准备,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如可采用自助课、辩论课、实践课、演讲课等,这些课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如音像、投影、图片、网络等,在课堂教学中交替使用,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把书本上的理论融入生活中,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景,在情景中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作为教师应该做好“服务员”,为学生搭建展演平台。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堂资源,善于为他们创造,选择条件,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善于抓住有关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同时善于指导学生去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2.角色转换,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强,渴求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师生的认同。因此,教师适当调整角度,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主题,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讲“一国两制”的时候,考虑到这个话题学生都应该比较熟悉,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回去找资料,介绍“一国两制”设想产生的过程,“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地区的实施情况,有能力的同学最好自己制作成幻灯片,或设计在黑板报的内容里。上课的时候,由他们当“小老师”来讲述这一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由学生亲自动手找资料,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3.课题法

教师可以把所教内容分解成小课题,让学生借助网络或书报收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授“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把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分解成“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变化”、“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等小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汇总在一起。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印象深刻,并对学生的人口、资源、环境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春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十一中

邮政编码:476342

OntheApplicationofInquiryLearninginPoliticsTeaching

FangHui

Abstract:Inquirylearningcanmotivatestudents’subjectiveawarenessandincreasetheeffectivenessofmoraleducation.Thispaper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inquirylearninginclassroomteachingcontexts,learningmethods,teachingmethodsandassessmentsystemofpoliticsteaching.

Keywords:inquiry;autonomouslearning;practice

标签:;  ;  ;  

探究式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