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锂1史培垒2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2中交二航局第五工程分公司
摘要: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但是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项目多样,管理难度大。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施工,能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效益。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质量;安全;进度;优化
引言: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现场实施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现场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对工程实施有效、全面的现场管理,能够切实对工程质量进行保障,并降低项目成本。以此方式,来縮短工期,从而获得投资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以此来增加企业竞争力,保障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主要从现场管理的原则和和策略两个方面来表述作者的一些浅鄙之见。
1.施工现场管理策略的优化原则
1.1经济效益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要树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克服只抓施工形象进度、片面地强调提高生产效率而不顾质量和成本的单纯生产观点。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这是提高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方法。一般来说,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一致的,加强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已经被很多先进企业的经验所证实。
1.2科学性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按科学想律办事,也就是说,施工现场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模式、工作方法和手段都应该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要讲究科学管理。施工现场问题的解决,要涉及现伐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网络计划技术、价值工程、ABC分类法;库存论和行为科学等。因此,施工现场管理必须强调管理科学化的原则。
1.3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现场施工是由许多人共同进行的协作劳动,有时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坚持规范化管理工体有利于培养人们大生产的工作习惯―,有利于提高现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1.4服务性原则
现场管理的服务性原则是指企业管理的领导机构、各职能科室要为施工现场服务,亦即企业要把管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施工现场方面来。到现场去,了解现场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稳定和改善现场的施工秩序,为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为了促进职能科室为施工现场服务,提出要由施工项目经理部从现场管理的角度来考核和评价科室工作水平,无疑是一种保证能贯彻服务原则的好办法。
2.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
2.1优化管理体系
拥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是保证现场施工管理能够依照规范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保障,因此,管理者必须将制度的颁布作为一项基础性、前瞻性都十分强的工作来抓。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要明确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应当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单位、行业通行的相关规范,这是基本的管理要求,第二部分是施工单位结合施工现场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制订的相关操作要求、标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扮演着具体指导人与考核者的角色。该部分的管理制度更加的科学,是施工管理者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出来的操作性更强的方法。在具体执行中,应当确保制度、规范被严格的执行,通过建立责任到人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对施工管理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公开奖励,表现差甚至出现问题的人员应当在追求其责任基础上,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2.2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条件,是工程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格外的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可以从材料采购和选择方面严格把关。建筑材料的采购,需要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严格的对建筑材料的采购人员进行选择,保证采购员具有过硬的人品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在采购员实际的进行建筑材料采购之前,施工企业可以先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建筑材料鉴别质量的水平,避免发生采购人员忽视材料质量,以免以次充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或者谋取私利,危害建筑工程的现象,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提高施工现场组织和设计的科学性
提高施工组织和设计的科学性,有利于是工程施工顺利推进,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一个科学的施工组织和设计能极大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管理人员可以提前作出应对措施与方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另外,提高施工现场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保证施工现场劳动力、材料、设备的协调性,降低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在工程施工现场,各种现场资源的需求量与空间位置都是随着工程的进度在不断改变的,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各种资源进行动态配置。比如说施工现场材料供应要与材料的使用需求相协调;施工现场的主导设施要与辅助设备相协调;工程的劳力需求量量与实际劳动力配置相协调。如果施工现场的资源得到科学配置,不仅能够降低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同时还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工程效益。
2.4加强施工安全教育,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中非常重要,因此,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学习安全知识外,还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深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大家的安全技能水平,保证大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创建优质的施工队伍,使建筑企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纪律严明、富有创造力的施工队伍。还有,在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应根据现场实际进度安排材料的进场。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于指定场地。进场前,应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品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堆放时避免因违规堆放而出现的材料结块和锈蚀的浪费。对于到场的材料,应做好数量和种类的统计和登记,按照施工进度严格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避免材料丢失或浪费。
结束语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能否正常的运转。可以说,建筑施工企业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将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放在首位。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代表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也体现出了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建筑施工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上得以立足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刘晋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01-257
[2]罗添明.议土建施工现场理性管理研究[J].2010(1).
[3]崔清树.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