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起始论文_闫伟伟,秦少伟,赵利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录起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录,因子,病毒,激酶,水稻,条纹,腺毛。

转录起始论文文献综述

闫伟伟,秦少伟,赵利峰[1](2019)在《流产性转录本及流产性起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产性转录本(abortive transcript, AT),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编码RNA是流产性起始(abortive initiation, AI)的转录产物。流产性起始已被证明是转录起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与RNA聚合酶的结构和RNA转录起始的过程密切相关。流产性起始的意义或者说流产性转录本的作用目前仍然未知,但其发生的高频性及存在的广泛性说明其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已有研究表明,4 nt以下的流产性转录本能以引物的形式促进转录,更长的流产性转录本则有转录抑制的作用,还发现一些流产性转录本可能会影响转录终止,但这些研究结果还有待被进一步确认。目前对流产性转录本研究的主要瓶颈是没有方法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流产性转录本的生物学功能将被阐释和证明,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本文就流产性起始和流产性转录本的发现、发生机制、生物学作用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百霞,何帅兵,吕琛洋,张燕玲,王耘[2](2019)在《基于基因转录起始过程的四物汤抗乳腺癌活性成分群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辨识四物汤的抗乳腺癌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基于基因转录起始过程的中药活性成分辨识方法(ITPI):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EGs),DEGs的转录因子(TFs)来源于GeneCards,在数据库STITCH中查找能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化学成分,利用四物汤化学成分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化学成分之间的二维结构相似性辨识四物汤的有效成分群。结果:辨识出了52个影响基因表达的活性成分、52个活性成分作用的20个差异基因,并提供了活性成分与转录因子、差异基因间的对应关系。结论:本研究为四物汤抗乳腺癌活性成分群辨识提供了有效方法,将为在四物汤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研发成分明确、机制清晰的抗乳腺癌药物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樊玉倩,肖爱芳,张忠明[3](2019)在《百脉根起始结瘤相关转录因子间相互作用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模式豆科植物百脉根为材料,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研究调控起始结瘤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IPN2、NSP2、CYCLOPS、DELL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百脉根IPN2与DELLA、NSP2与DELLA、CYCLOPS与DELLA均有相互作用。表明IPN2、DELLA可能参与并形成一个大的蛋白复合物,网络调控豆科植物起始结瘤基因的时空表达。(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玲婷,方城力,庄宁宁,王甜甜,张余[4](2018)在《细菌ECFσ因子介导的转录起始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基因的转录起始由RNA聚合酶和转录起始因子(σ因子)共同协作完成,二者形成复合物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DNA区域起始RNA合成。细菌RNA聚合酶通过结合不同的σ因子来实现基因的转录调控。ECFσ因子(ExtraCytoplasmic Functionσfactor)是细菌中广泛存在且种类最为丰富的一类σ因子,然而其调控转录起始的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我们解析了首个细菌RNA聚合酶核心酶与ECFσ因子的复合物晶体结构,以及首个包含细菌RNA聚合酶核心酶、ECFσ因子、启动子DNA、和RNA的转录起始复合物晶体结构。我们阐明了ECFσ因子与RNA聚合酶核心酶的组装机制,揭示了ECFσ因子介导的启动子DNA序列识别以及启动子DNA双链解链形成单链转录泡的分子机制。我们发现ECFσ因子与持家σ因子利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启动子DNA的序列识别以及启动子DNA双链解链。这些独特的方式赋予了ECFσ因子极其严谨的基因表达调控专一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0-25)

林俊城,Mordechai,Choder,李庆顺[5](2018)在《拟南芥细胞质降解因子XRN4调控基因转录起始和RNA的多聚腺苷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信使RNA在细胞内的动态平衡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体现。真核生物控制细胞内RNA浓度主要由一些降解因子负责,其中XRN1主要介导细胞质中5'->3'的RNA降解。研究表明,酵母中的XRN1可以进入细胞核结合到转录起始上游激发基因转录起始,表明了转录从起始至降解具有一个循环的调控方式。有趣的是,XRN1的敲出影响了PolⅡ在RNA多聚腺苷化位点附近的结合丰度,推测XRN1与多聚腺苷化位点的选择性使用有关。拟南芥中的XRN1同源基因为XRN4。Microarray芯片测序表明,XRN4突变体中许多基因(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8)

林文忠,丘萍,金晶,刘顺民,吴然[6](2018)在《利用RSV的“抓帽”鉴定TYLCV的转录起始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分体负义RNA病毒(segmented negative-sense RNA viruses,sNSV)普遍采取"抓帽机制"来合成含帽子结构的信使RNA(mRNA),即它们从寄主mRNA抓取一段10~20个碱基的帽子序列,然后以这段帽子序列为引物,转录自身基因组,生成在5端含一段"异源"帽子序列的病毒mRNA。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是一种重要的植物sNSV。近年,本实验室建立了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方便且低成本地测取RSV抓取的帽子序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一种重要的双生病毒。虽然已知TYLCV基因组含6个开放阅读框(ORF),但TYLCV基因组上的转录起始位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s,TSS),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建立了一种方法,可以稳定地获得RSV与TYLCV共侵染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接着,本研究取RSV和TYLCV共侵染,或RSV单独侵染的本氏烟(阴性对照),以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取了RSV抓取的帽子序列,分别获得库1(混合侵染)和库2(单独侵染)。将库1中的帽子序列Map到TYLCV基因组,获得TYLCV转录起始位点(即帽子序列第一个碱基)21个,其中,TYLCV病毒链9个,反义链12个;库1中能Map到TYLCV的帽子序列,仅有49条(4个unique)也存在于库2中,这表明多数Map到TYLCV的帽子序列来自TYLCV mRNA,而非寄主mRNA.上述结果表明RSV的"抓帽"可以作为一种工具,鉴定TYLCV的TSS。与传统的RACE实验相比,"抓帽"具有明显的优势:①不必针对每条mRNA设计和筛选不同的引物;②所有TSSs在同一高通量测序反应中获得;③在所得信息量相同的条件下,"抓帽"比传统的RACE实验花费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石璞[7](2018)在《R2R3MYB类转录因子调控青蒿分泌型腺毛起始及青蒿素合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蒿(Artemisia annua L.)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药物中的最有效成分。WHO推荐的青蒿素联合疗法(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ACTs)每年可以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然而,青蒿素在野生型青蒿中的含量极低(0.1-1%叶片干重),因此如何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就成为青蒿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青蒿素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在青蒿的分泌型腺毛中合成和储存。提高青蒿分泌型腺毛密度和实现青蒿素代谢的转录调控可以作为提高青蒿素含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有关植物腺毛,尤其是分泌型腺毛发育机制研究还很少,对于青蒿中青蒿素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也还处于初步阶段。MYB类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尤以R2R3MYB最为重要。它广泛参与植物对环境的应答、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分生组织增殖等生理生化过程。虽然R2R3MYB类转录因子功能多种多样,但是在青蒿中关于R2R3MYB类转录因子调控腺毛起始和青蒿素代谢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基于青蒿全基因组、青蒿腺毛转录组的数据,以R2R3MYB类转录因子作为切入点,筛选出能够调控青蒿分泌型腺毛起始发育以及青蒿素合成的候选R2R3MYB类转录因子。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转录组学等研究方法对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克隆并鉴定了青蒿中R2R3MYB类转录因子AaMIXTA1,发现AaMIXTA1能够正向调控分泌型腺毛密度和叶片表面角质层的合成。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共表达分析,得到了一个R2R3MYB第9亚家族蛋白基因AaMIXTA1。对AaMIXTA1进行表达部位分析,发现其在分泌型腺毛的两个基细胞中优势表达。转基因青蒿实验结果显示,在OE-AaMIXTA1转基因植株中,青蒿叶片表面分泌型腺毛密度显着上升,同时青蒿素含量也显着上升;而在AaMIXTA1-EAR转基因植株中分泌型腺毛密度显着下降,且青蒿素含量也显着下降。由此证明AaMIXTA1正向调控青蒿分泌型腺毛的起始,也表明通过调节腺毛密度来调节青蒿素的含量切实可行。此外,在OE-AaMIXTA1转基因青蒿植株中角质层的积累显着高于对照植株;相反,AaMIXTA1-RNAi转基因青蒿植株角质层的积累则显着低于对照植株。通过分析AaMIXTA1-RNAi转基因植株转录组测序数据发现,AaMIXTA1-RNAi转基因青蒿植株中叶片表面的角质层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显着下降,如AaCYP86A1、AaCYP77A1、AaCER1、AaKCS5、AaABCG12等。Dual-LUC实验结果表明AaMIXTA1可以激活上述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AaMIXTA1能够正向调控青蒿分泌型腺毛密度和叶片表面角质层的合成,该研究对深入阐明植物分泌型腺毛发育起始和叶片角质层的合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克隆并鉴定了青蒿中R2R3MYB类转录因子AaMYB3和AaMYB6,发现AaMYB3可以负向调控青蒿素合成,而AaMYB6可以正向调控青蒿素合成。基于青蒿腺毛转录组数据,利用共表达分析筛选得到两个调控青蒿素合成的R2R3MYB类转录因子,分别命名为AaMYB3和AaMYB6。首先,AaMYB3是在青蒿腺毛中优势表达的青蒿素合成的负向调控因子,并且可以负向响应MeJA。在AaMYB3-OE的转基因青蒿植株中,青蒿素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青蒿素的含量也显着降低;在AaMYB3-Anti的转基因青蒿植株中,青蒿素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都显着提高,青蒿素的含量也显着提高;而在AaMYB3-EAR的转基因青蒿植株中没有检测到青蒿素。酵母实验结果表明AaMYB3可以与AaSPL9和AaTPL相互作用。此外,AaMYB6是在青蒿分泌型腺毛中特异表达的青蒿素合成的正向调控因子,并且可以正向响应MeJA。在AaMYB6-OE的转基因青蒿植株中,青蒿素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显着上调,青蒿素的含量也显着上调;而在AaMYB6-Anti、AaMYB6-EAR的转基因青蒿植株中,青蒿素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显着下调,青蒿素的含量也显着下调。酵母实验结果表明AaMYB6可以与AaSPL9和AaERF2相互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表明AaMYB3和AaMYB6分别是青蒿素合成的负向和正向调控因子,本研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以形成MYB-SPL-ERF复合体为基础的新的次生代谢调控模型。(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7-01)

林文忠[8](2018)在《利用RSV的“抓帽”鉴定TYLCV的转录起始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段负义 RNA 病毒(Segmented negative-sense RNA viruses,sNSV)普遍采取“抓帽机制”来合成含帽子结构的信使RNA(mRNA),即它们从寄主mRNA抓取一段10-20个碱基的帽子序列,然后以这段帽子序列为引物,转录自身基因组,生成在5'端含一段“异源”帽子序列的病毒mRNA。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是一种重要的植物sNSV。近年,本实验室建立了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方便且低成本地测取RSV抓取的帽子序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依靠寄主转录系统合成自己的mRNA。虽然已知TYLCV基因组含6个开放阅读框(ORF),但寄主从TYLCV基因组的哪些位点起始转录,即TYICV的转录起始位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s,TSS),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尝试利用RSV的“抓帽”解决这一问题:即以RSV抓取TYLCV mRNA的帽子序列(帽子序列5'端第一个碱基即为TYLCV的转录起始位点),然后以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这些帽子序列。首先,通过条件摸索,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方法,可以稳定地获得RSV与TYLCV共侵染的本氏烟(Nicotianabenthamiana):以RSV侵染的水稻叶片为起始材料,通过摩擦接种的方式将RSV接种到5-7叶期的本氏烟;室内培养10天后,以TYLCV侵染性克隆接种RSV感染的本氏烟;再过15天后,分别提取接种植物的总RNA,以RT-PCR检测TYLCV和RSV。接着,本研究取RSV和TYILCV共侵染,或RSV单独侵染的本氏烟(阴性对照),以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取了 RSV NCP mRNA的帽子序列,分别获得帽子序列库1(混合侵染)和库2(单独侵染)。分析表明,库1含帽子序列共715,896条,unique帽子序列11,833条;其中,与TYLCV基因组完全匹配的帽子序列共12,599条,unique帽子序列30条;将这些帽子序列Map到TYLCV基因组,获得TYLCV转录起始位点21个,其中,TYLCV病毒链9个,反义链12个;每个转录起始位点Map到的帽子序列最多的2075条,最少的4230条,平均419.97条。库1中能Map到TYLCV的帽子序列,仅有49条(4个unique)也存在于库2中,这表明多数Map到TYLCV的帽子序列来自TYLCV mRNA,而非寄主mRNA。上述结果表明RSV的“抓帽”可以作为一种工具,鉴定TYLCV的TSS。为验证所得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接着利用传统的RLM-RACE技术研究了 TYLCV AV2和AC3(AC2)ORF上游的转录起始位点。结果表明,RLM-RACE方法可以获得的转录起始位点,尤其是那些常用转录起始位点,多数可以利用“抓帽”获得;而利用“抓帽”获得的转录起始位点,多数可以通过传统的RLM-RACE进行验证。但是,与传统的RLM-RACE实验相比,“抓帽”具有明显的优势:(1)不必针对每条mRNA设计和筛选不同的引物;(2)TYLCV所有转录起始位点可以通过一次高通量测序反应获得;(3)在所得信息量相同的条件下,“抓帽”比传统的RLM-RACE实验花费低很多。“抓帽机制”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本研究首次探索该机制的应用。作为一个类群,sNSV具有很广的寄主范围。从理论上讲,按照类似于本研究的方法,只要某一病毒可以和任意一种sNSV共侵染,该病毒所有的转录起始位点就可以一次性获得。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十分有效且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方法;另外,由于TYLCV极易进行遗传操作,RSV和TYLCV的共侵染也为进一步解析RSV的抓帽机理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研究体系。(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张继,田甜,易德青,王琳琳,任爱国[9](2017)在《HOXA5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区域高甲基化水平与神经管缺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转录起始点(TSS)上游区域甲基化水平与神经管缺陷(NTDs)的关系。方法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第一阶段选择NTDs病例10例和对照8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检测其脑或脊髓DNA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针对HOXA5基因差异甲基化区域,在第二阶段扩大样本量(52例病例和23例对照)进行验证。提取脑或脊髓组织DNA,使用Mass ARRAY系统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HOXA5基因差异性甲基化区域进行验证。结果第一阶段在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结果中筛选出HOXA5基因TSS上游区27个CpG位点在病例组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阶段利用Mass ARRAY系统针对上述发现的差异区域进行检测,成功检测到10个可用于分析CpG位点。NTDs病例组及其亚型脊柱裂组和无脑畸形组中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的CpG位点数各有7、6和2个(P<0.005)。HOXA5基因TSS上游区域病例组平均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NTDs病例组:(31.3±13.9)%,对照组:(21.4±9.7)%],调整胎儿性别和孕周后OR值为1.09(1.03~1.16)。结论 HOXA5基因TSS上游区域高甲基化与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增加存在关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陈媛,谢春,张华,葛启迪,万昌武[10](2017)在《持续氟铝联合暴露对子代大鼠骨组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激活转录因子4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妊娠期、哺乳期及成年前持续氟铝联合染毒对子代大鼠骨组织内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 IF2α)-激活转录因子4(ATF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孕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氟化钠(60、240 mg/L)组、氯化铝(600、1 000 mg/L)单独染毒组及氟化钠+氯化铝联合染毒组,每组4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染毒,母鼠从妊娠第0天至子代大鼠出生第21天(postnatal day 21,PND21)染毒;每组随机选取8只子代大鼠继续以同组剂量染毒至PND90。染毒结束后,收集大鼠骨组织,以qRT-PCR法检测骨组织中ATF4和e IF2α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测定骨组织中p-PERK、ATF4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低铝、高氟+低铝联合染毒组外,其余各染毒组子代大鼠骨组织中p-PERK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低氟组和低氟+高铝联合染毒组的ATF4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p-PERK蛋白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拮抗型交互作用(P<0.05);ATF4蛋白含量除高氟+低铝联合染毒组表现为协同型交互作用外,其他联合染毒组均表现为拮抗型交互作用(P<0.05)。除低氟组大鼠骨组织中e IF2α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外,其余染毒组明显降低(P<0.05)。除高氟+低铝联合染毒组大鼠骨组织中ATF4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外,其余各染毒组明显降低(P<0.05)。单独高氟或高铝染毒组比单独的低氟或低铝染毒组ATF4 mRNA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e IF2α及ATF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存在拮抗型交互作用(P<0.05)。结论氟铝联合可通过亲代胎盘屏障、乳汁及子代大鼠自身摄入等途径进入子代大鼠体内,诱发骨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e IF2α-ATF4信号通路参与了氟铝联合持续暴露的子代大鼠骨损伤机制。(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转录起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辨识四物汤的抗乳腺癌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基于基因转录起始过程的中药活性成分辨识方法(ITPI):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EGs),DEGs的转录因子(TFs)来源于GeneCards,在数据库STITCH中查找能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化学成分,利用四物汤化学成分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化学成分之间的二维结构相似性辨识四物汤的有效成分群。结果:辨识出了52个影响基因表达的活性成分、52个活性成分作用的20个差异基因,并提供了活性成分与转录因子、差异基因间的对应关系。结论:本研究为四物汤抗乳腺癌活性成分群辨识提供了有效方法,将为在四物汤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研发成分明确、机制清晰的抗乳腺癌药物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录起始论文参考文献

[1].闫伟伟,秦少伟,赵利峰.流产性转录本及流产性起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9

[2].张百霞,何帅兵,吕琛洋,张燕玲,王耘.基于基因转录起始过程的四物汤抗乳腺癌活性成分群辨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3].樊玉倩,肖爱芳,张忠明.百脉根起始结瘤相关转录因子间相互作用的鉴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4].李玲婷,方城力,庄宁宁,王甜甜,张余.细菌ECFσ因子介导的转录起始分子机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林俊城,Mordechai,Choder,李庆顺.拟南芥细胞质降解因子XRN4调控基因转录起始和RNA的多聚腺苷化[C].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2018

[6].林文忠,丘萍,金晶,刘顺民,吴然.利用RSV的“抓帽”鉴定TYLCV的转录起始位点[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石璞.R2R3MYB类转录因子调控青蒿分泌型腺毛起始及青蒿素合成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8].林文忠.利用RSV的“抓帽”鉴定TYLCV的转录起始位点[D].福建农林大学.2018

[9].张继,田甜,易德青,王琳琳,任爱国.HOXA5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区域高甲基化水平与神经管缺陷的关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

[10].陈媛,谢春,张华,葛启迪,万昌武.持续氟铝联合暴露对子代大鼠骨组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激活转录因子4信号通路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了O口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基因开放阅读框结构示意图引起NQO1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基因近端最小启动子序列及转录...克隆的Dusp9启动子区域能够很好的响应...许氏平鲉GnRH-III启动子区序列(箭头...

标签:;  ;  ;  ;  ;  ;  ;  

转录起始论文_闫伟伟,秦少伟,赵利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