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引流论文-牛少辉,曹刚,陈芸静,常金霞,曹乾

外引流论文-牛少辉,曹刚,陈芸静,常金霞,曹乾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引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微针刺络,加压包扎

外引流论文文献综述

牛少辉,曹刚,陈芸静,常金霞,曹乾[1](2019)在《微针刺络外引流联合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一种临床上越来来越常见的并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淋巴系统疾病。随着临床检查手段的进步,人们对继发性淋巴水肿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不仅在西医治疗方面,而且在中医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乳腺癌术后右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行微针刺络外引流联合加压包扎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充分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赵海霞,蒋世煜,从尤艳,倪静,潘朝霞[2](2019)在《多功能可调节引流架在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多功能可调节引流架在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的16名护士和38例脑室外引流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士8名、患者18例;对照组护士8名、患者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功能可调节引流架调节引流高度并固定引流装置。对照组患者采用带有刻度板的一次性脑室外引流装置。观察两组护士完成脑室外引流相关护理操作的时间;患者脑室外引流24小时内,护士对两组患者引流高度的调节次数以及两组患者每小时引流量符合临床要求的小时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首次完成脑室外引流护理操作及调节引流高度时间短于对照组护士;脑室外引流24小时内护士对观察组患者引流高度的调节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每小时引流量符合临床要求的小时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引流过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脑室外引流采用多功能可调节引流架,可显着缩短护理操作时间、精确调控引流高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徐礼林[3](2019)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两种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9年1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28例)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31例)。入院及出院时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分,≥27分患者认知功能正常,<27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6%(13/28)、32%(1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5%(10/28)、1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可降低患者脑室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方凯,陈文焰,梁亚明,卢伟坤,刘文其[4](2019)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引流组(n=30,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与腰穿组(n=30,腰椎穿刺结合鞘内注射)。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引流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腰穿组(P <0.05)。引流组的治疗时间短于腰穿组(P <0.05)。结论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疗效确切,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李冰,刘艳君[5](2019)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2.00%(23/25)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颅内感染发生率4.00%(1/24)低于对照组的24.0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评分为(69.21±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1±1.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应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更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王黎云,李谷[6](2019)在《两种引流方式在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预防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两种引流方式在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预防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依据双侧脑室外引流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双侧脑室外引流管交替开放引流,对照组双侧脑室外引流管均同时开放引流。结果治疗组的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交替开放脑室外引流管这一措施是预防针对脑室外引流术后引起的颅内感染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刘春艳[7](2019)在《引流管临床护理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40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室内出血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引流管临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0, P=0.0177<0.05);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27.04±0.54)分、SDS评分(27.68±1.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26±0.76)、(38.79±1.3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427、28.4284, P<0.05)。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术后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引流管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不断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李涛,申哲,赵亚超,方军超,肖铮铮[8](2019)在《脑室外引流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治疗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EVD)在重型颅脑损伤(TBI)合并脑疝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收治的23例重型TBI合并脑疝的临床资料。均先行EVD,随后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8例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5例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4例行颅内压监测。去骨瓣减压术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结果住院期间2例(8.7%)减压效果不佳,其中1例为脑肿胀,1例为术后再出血;其余21例减压效果满意。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8例,4分5例,3分3例,2分3例,1分4例。结论对于重型TBI合并脑疝,EVD的选择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有脑肿胀的病人,建议常规应用EVD。(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管敏武,王新东,胡国平,严玉金,余建军[9](2019)在《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96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 ml/次,1次/d,连用14d,同时每天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仅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观察术后16 d内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发生率、颅内再出血率、其他出血性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PE、颅内再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引流管孔渗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两组术后6个月GO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4)。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剑伟[10](2019)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脑外伤下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资料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之间收治的130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依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每组65例,分别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个指标对比显着小于研究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电位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低于对照组(P <0.05);电位P300波幅观察组高于研究组(P <0.05);观察组眼动测定水平中NEF与RSS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5%显着高于研究组80%(P <0.05);研究组共出现11例并发症(16.92%)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4.62%)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显着,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对比可显着减轻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9期)

外引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多功能可调节引流架在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的16名护士和38例脑室外引流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士8名、患者18例;对照组护士8名、患者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功能可调节引流架调节引流高度并固定引流装置。对照组患者采用带有刻度板的一次性脑室外引流装置。观察两组护士完成脑室外引流相关护理操作的时间;患者脑室外引流24小时内,护士对两组患者引流高度的调节次数以及两组患者每小时引流量符合临床要求的小时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首次完成脑室外引流护理操作及调节引流高度时间短于对照组护士;脑室外引流24小时内护士对观察组患者引流高度的调节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每小时引流量符合临床要求的小时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引流过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脑室外引流采用多功能可调节引流架,可显着缩短护理操作时间、精确调控引流高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引流论文参考文献

[1].牛少辉,曹刚,陈芸静,常金霞,曹乾.微针刺络外引流联合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1例[J].亚太传统医药.2019

[2].赵海霞,蒋世煜,从尤艳,倪静,潘朝霞.多功能可调节引流架在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

[3].徐礼林.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9

[4].方凯,陈文焰,梁亚明,卢伟坤,刘文其.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9

[5].李冰,刘艳君.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6].王黎云,李谷.两种引流方式在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预防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J].浙江创伤外科.2019

[7].刘春艳.引流管临床护理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8].李涛,申哲,赵亚超,方军超,肖铮铮.脑室外引流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9].管敏武,王新东,胡国平,严玉金,余建军.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9

[10].王剑伟.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与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

标签:;  ;  ;  

外引流论文-牛少辉,曹刚,陈芸静,常金霞,曹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