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银行信贷资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破产,银行信贷资产,破产人,破产费用,共益债务,破产申请,破产清偿,债务人,伤残补助,破产财产
银行信贷资产论文文献综述
田忠华[1](2020)在《严防企业破产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实施,标志着企业破产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企业破产清偿债权人现象时常发生,但从企业破产案例可以看到,破产企业清偿商业银行债务的结果,往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部分或全部)而终结。按照《破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县域经济报》期刊2020-01-09)
刘颖[2](2019)在《浅谈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银行信贷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因其少资产、缺抵押、专业性强、风险高等特点,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拟从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特点分析入手,剖析其融资难的问题成因,从而探索破解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33期)
宋宏丹,冯慧莹[3](2019)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从2005年开始正式使用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但是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直到2012年我国才重新启动这项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虽然具有提高产品流动性、改善产品结构等优点,但是由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与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等存在诸多不匹配之处。文章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这项业务在我国面临的会计问题及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9年21期)
张建萍[4](2019)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文章首先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决策风险、政策风险、社会风险叁个方面,对银行面临的信贷资产风险类型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对策。(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19年18期)
杨智斌,王波[5](2019)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因及其差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化融资工具,对于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市场份额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Probit模型、Logistic模型及Tobit模型构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行为选择模型和规模决策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机制及其差异化。结果表明: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的商业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越低的商业银行,其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越高,且发行规模越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较为强劲,可有效缓解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问题。基于研究结果,从银行业务、市场环境、监管叁个层面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孟皓,赵建业,彭怡,王晓蕾[6](2019)在《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挑战与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银行应积极调整产品方向,更多强调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数量和业务占比,将政策鼓励的客户群体和金融工具结合起来,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深耕当地有潜力、有技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本文来源于《中国银行业》期刊2019年06期)
汤志贤[7](2019)在《破局银行信贷资产跨境转让的制度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自由跨境转让,是推进我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跨境转让的制度困境,一定程度上导致该领域进展缓慢。对制度因素做出调整成为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来源于《当代金融家》期刊2019年06期)
祝凯丹[8](2019)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即信贷资产被发行机构重组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由其进行结构分层、信用评级、信用增级等流程后在资本市场进行流通转让的行为,这样便可以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资产。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于2005年首次开展,期间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停滞并于2012年重启,重启后的该业务深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青睐,商业银行为了解决其自身流动性差,资本运作效率低的问题积极开展该项业务。我国该业务起步较晚,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发展模式,所以我们需要逐渐发展本土化的资产证券化研究理论。本章选取2012年第1季度到2018年第3季度共27个报告期间我国13家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借鉴其他学者经验并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变量和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选取虚拟变量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不良贷款率PLR和资本充足率CAR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指标,选取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性的指标,选取贷存比LDR和流动比率LR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并设立资产总额对数,权益资产比EAR,资产负债率DAR和宏观经济增长率GDP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用stata12.0进行数据的实证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论述说明。通过实证结果可以得知,被解释变量PLR的解释变量系数为负,CAR解释变量系数为正,说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效应;被解释变量ROE的解释变量系数为正,但数据相对较小,说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对盈利性效应的影响不是特别显着;LDR的解释变量系数为负,LR的解释变量系数为正,说明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效应。综合以上结论可以得知,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其自有的优势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多福音,中国的该项业务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规模总量和业务水平都在逐年提升,但相对于国外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我国现状,本文针对业务环节、交易结构和市场环境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扩大基础资产种类和总量,改进评级和信用增级模式,加强证券市场交易频率,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加强信息披露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6-03)
徐凯强[9](2019)在《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以来,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重新启动,自此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启井喷式发展,逐渐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是发行利率相较于无风险利率的溢价部分,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补偿,可以剔除宏观因素的影响,更加有效地反映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间的差异。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利差的研究,对优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体系,从而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的因素到底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有什么影响?对不同类型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的影响有什么差异?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展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从理论上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运作流程、基本原理及定价模型。其次,在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进行描述后,阐述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方法,并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出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的主要因素为信用评级、优先级别和存续期限。再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我国2012—2018年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样本研究以上影响因素对发行利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样本进一步按发起人类型、利率类型和是否为AAA评级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信用评级、优先级别、存续期限是影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的因素,且均与发行利差之间均呈负向相关。除此之外,投资人在确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时还关注总金额、分层金额,分层数量、主承销商数、利率类型等其他产品特征。以上因素对发行利差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类型发起人、不同利率类型、AAA级和非AAA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间有所差异。(2)虽然信用评级是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征综合考量的结果,但是投资人还会考虑其他因素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的分析指标。(3)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实际发行定价中无法完全实现主体隔离。投资人对非国有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着更高要求,而国有银行在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时往往享受着对产品更低的要求,从而拥有更低的融资成本。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建立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加快建设定价体系、提升信用评级能力以及丰富投资人群体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佳琦[10](2019)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行业去杠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发行规模、发行单数均呈现迅猛增长。从开始试点至今,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商业银行数量不断增加,构成资产池的基础资产类型也愈渐丰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盘活资金存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广泛的拓展与应用正在逐渐改变着全球金融格局。目前学者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的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方式与程度也无定论。本文结合指标数据进行深刻探讨,旨在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环境对其财务效应的产生、管理与防范提供有意义的理论结果及帮助建议。本文采取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实践背景、研究意义,并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分别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动因、财务效应、风险管控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阐述。第叁部分阐明其核心原理、运作流程,并结合现实数据对其发展特点作以归纳总结。第四部分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其影响方式及效果。第五部分选取实务案例模拟会计处理,通过其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影响判断其对商业银行“叁性”的影响。第六部分总结研究结论,并通过推演其结论揭示其运作流程中的风险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及建议。本文的新颖之处表现为以下叁个方面。首先,将会计处理、财务指标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不单单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财务效应进行研究,通过会计处理和实证分析结果反映其交易实质能够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其次,从财务影响的角度详细解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流程及风险点,使研究问题更加明确。最后,对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剖析,并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提出管理建议,有益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银行信贷资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因其少资产、缺抵押、专业性强、风险高等特点,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拟从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特点分析入手,剖析其融资难的问题成因,从而探索破解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行信贷资产论文参考文献
[1].田忠华.严防企业破产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N].中国县域经济报.2020
[2].刘颖.浅谈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银行信贷解决方案[J].科技经济导刊.2019
[3].宋宏丹,冯慧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9
[4].张建萍.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J].金融经济.2019
[5].杨智斌,王波.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因及其差异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孟皓,赵建业,彭怡,王晓蕾.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银行业.2019
[7].汤志贤.破局银行信贷资产跨境转让的制度困境[J].当代金融家.2019
[8].祝凯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徐凯强.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差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10].李佳琦.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标签:企业破产; 银行信贷资产; 破产人; 破产费用; 共益债务; 破产申请; 破产清偿; 债务人; 伤残补助; 破产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