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动学论文_蔡鸣,舒斌,邵卿,袁艳娟,张玉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毒动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斑蝥,注射液,动力学,马兜铃,乌头,代谢物,组织。

毒动学论文文献综述

蔡鸣,舒斌,邵卿,袁艳娟,张玉堂[1](2018)在《氘代沃替西汀氢溴酸盐的胚胎-胎仔发育毒性及伴随毒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灌胃给予氘代沃替西汀氢溴酸盐(DVH)对大鼠胚胎-胎仔发育的影响及其毒动学。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溶媒组、阳性对照组(3. 8 mg·kg~(-1)注射用环磷酰胺)和DVH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8、24、80 mg·kg~(-1)DVH),在妊娠GD 6~GD 15时灌胃给药,GD 20时处死大鼠,记录各项指标,并检测母鼠的血药浓度以及DVH在孕鼠和胎仔(胎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 DVH呈现线性药动学特征。DVH及其羧基代谢产物可透过胎盘屏障,胎仔体内的脏器分布趋势与母体相近,DVH及其羧基代谢产物在胎仔肝脏中的含量最高、肾脏、肺脏次之,高剂量组出现的发育毒性可能与其相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24 mg·kg~(-1)DVH未对孕鼠母体产生明显毒性,8 mg·kg~(-1)DVH未对胎仔产生明显毒性。(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宋紫辉,项宗尚,李春雨,申文晋,吴雅丽[2](2016)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Beagle犬毒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毒性剂量暴露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PEG-Det)的毒动学(TK),以评价系统暴露与剂量、时间及毒性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复给药分析药物在体内是否存在蓄积及代谢方式是否改变等特性。方法 32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sc低、中、高剂量(37.5、75.0、150.0μg/kg)PEG-Det及溶媒,每周给药2次,重复给药9个月。分别于首次(d1)、中期(d89)和末期(d260)给药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不同时间血药浓度,采用罗氏血糖仪同步测定动物血糖水平。试验数据采用DAS 3.0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TK参数。结果各剂量组动物sc给药后,随血药浓度升高伴随血糖降低,且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血糖降低幅度减小;单次和多次给药后,PEG-Det的Cmax和AUC与剂量均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各剂量组的C_(max)和AUC_(ss)降低,且给药末期(9个月)的蓄积指数(RC_(max)和R_(AUC))均小于1;各剂量组在给药不同阶段的消除半衰期t1/2z为20~30 h;达峰时间T_(max)和清除率CLz/F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与剂量相关。结论 Beagle犬重复sc给予PEG-Det 37.5、75.0、150.0μg/kg,随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暴露量增大;经多次给药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趋于平稳,体内无药物蓄积;且血糖降低幅度减少,在维持有效浓度和药效的基础上,降低了由低血糖带来的安全性风险。(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孙文霞,张舒,田媛,程强[3](2016)在《新型前药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在beagle犬的毒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型前体药物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在beagle犬9个月口服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的伴随毒代动力学特征,以及体内蓄积情况。方法在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beagle犬长期毒性试验过程中,试验共进行40周,给药剂量分别为50(30)、16和5mg/(kg·d),分别于d1、d101、d177和d280d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1.0、2.0、4.0、8.0和24.0h采集血样,采用HPLC-MS法检测犬血浆中替诺福韦的浓度。结果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在犬体内迅速代谢为替诺福韦(PMPA)。高、中、低3个剂量组d1、d101、d177和d280的PMPA全身暴露(AUC_(0~24h))分别为(9632.60±4515.32)、(6878.31±1309.48)、(2294.74±542.21)ng·h/m L;(31957.51±8071.70)、(18100.37±3955.34)、(5281.34±1594.43)ng·h/m L;(39652.73±9256.12)、(18668.61±3671.27)、(4358.06±1182.77)ng·h/m L;(30447.98±7121.39)、(16039.99±2254.69)、(3058.16±724.39)ng·h/m L。结论与初次给药相比,多次给药后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AUC蓄积因子为1.30~4.11,提示该药长期给药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林霞,唐星,徐宇虹,张宇,何海冰[4](2015)在《去甲斑蝥素脂质微球注射液Beagle犬连续静脉给药90d毒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去甲斑蝥素脂质微球注射液(NCTD-LM)和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NCTD-I)连续90 d静脉滴注给予Beagle犬的毒动学特征,并研究毒性剂量下2种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蓄积情况。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各组Beagle犬在首次给药、连续给药44和90 d的血药浓度,并计算毒动学参数。结果分别静脉滴注给予Beagle犬0.8、1.6和3.2 mg/kg NCTD-LM后,首次给药后AUC0-t分别为(2.22±0.53)、(4.77±1.13)和(13.4±3.6)h·mg/L,t1/2分别为(1.37±0.18)、(1.64±0.42)和(1.98±0.25)h;90 d后其AUC0-t分别为(3.58±0.95)、(11.4±2.0)和(23.5±3.9)h·mg/L,t1/2分别为(3.87±1.90)、(5.75±3.29)和(5.84±2.45)h;2.4 mg/kg静脉滴注给予Beagle犬NCTD-I后,首次给药和90 d后其血浆AUC0-t分别为(9.07±2.09)和(14.1±3.0)h·mg/L,t1/2分别为(2.84±1.34)和(3.53±1.26)h。但各组动物在停药15和30 d后,血药浓度均低于定量下限。结论 NCTD-LM在Beagle犬体内0.8~3.2 mg/kg剂量内呈现非线性药动学特征。2种制剂连续静脉给予Beagle犬90 d,血药浓度、AUC0-t和t1/2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显着增加,但无长期蓄积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23期)

达林其木格,李培锋,关红[5](2014)在《臭豆碱在大鼠肾脏中的分布及其毒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按6.82 mg/(kg·bw)大鼠单剂量口服臭豆碱,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中不同时间点臭豆碱的浓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大连产HYP-ODS柱(20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由水相-异丙醇-乙腈(150∶15∶20体积比)组成。水相部分每1000 mL中含SDS 0.5g,叁乙胺3.5 mL,85%磷酸2 mL(用叁乙胺调至PH 3.0);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09 nm。结果:经DASver1.0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数据,臭豆碱在肾组织符合一室模型,其动力学参数为:Tmax(60)min,Cmax(13747.80)μg/L,T1/2(113.34)min,T1/2ka(16.19)min,AUC(3033978)μg/L·min,Vd/F(16.193 L/kg),CL/F(0.005)L/min/kg。结论:臭豆碱灌服后,可迅速分布到肾脏,具有消除快、蓄积时间短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4年05期)

贺福元,邓凯文,石继连,刘文龙,刘平安[6](2012)在《中药复方谱毒动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鱼腥草注射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用指纹图谱表达的中药多成分谱毒动学总量统计矩理论并对鱼腥草注射剂进行研究。方法:用二维特征变量曲线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用指纹图谱表达的中药多成分谱毒动学总量参数分析方法,用鱼腥草注射剂验证该法。结果:建立了包括零阶矩(AUC_T)、毒物动力学总量一阶矩(MRT_T)、指纹图谱总量一阶矩(MCRT_T)、毒物动力学总量二阶矩(VCR_T)、指纹图谱总量二阶矩(VCRT_T)的用指纹图谱表达的中药毒物动力学统计矩数学模型(谱毒动学)及参数体系,建立了用参数计算法、梯形法求算多成分药物总量统计矩模型及参数,沟通了单个成分毒物动力学参数与成分总量毒物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用该法求得鱼腥草注射剂的十叁成分的平均谱毒动学参数为:AUC_T为891.9μgminhmL~(-1)、MRT_T为22.83h、VRT_t为663.7h~2、MCRT_T为28.13min、VCRT_T为102.1 min~2,说明十叁成分的平均半衰期为15.83h,在0~73.32)h内十叁成分的含量的95%被小鼠体内代谢完成;其中十叁成分在GC/MC指纹图谱上的中心出峰时间为28.13min,8.325~47.93min为95%代谢成分出峰时间。同理鱼腥草注剂整体指纹图谱的总量统计矩参数为:AUC_T为50809μgminh mL~(-1)、MRT_T为30.25h、VRT_T为10157h~2、MCRT_T为31.45min、VCRT_T为129.3 min~2,说明全方的平均半衰期为20.86h,在0~131.03h内鱼腥草注射剂全体成分的含量的95%被小鼠体内代谢完成;其中主要成分在GC/MC指纹图谱上的中心出峰时间为31.45min,9.163~42.82min为95%代谢成分出峰时间。结论:中药多成分体系可用指纹图谱表达;能用总量统矩参数能表征中药多成分谱毒动力学的整体行,与指纹图谱构建谱毒动学数学模型及参数研究体系。(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2012)论文集》期刊2012-10-17)

赵海燕,刘玉静,曾东平,方炳虎,孙永学[7](2012)在《T-2毒素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猪、鸡体内的毒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T-2毒素是由二线镰刀菌产生的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T-2毒素列为最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已有大量文献报道T-2毒素是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霉菌毒素之一,对动物生长影响极大,其经动物性食品残留亦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文通过对T-2毒素及其主要代谢物HT-2和T-2 Triol(叁醇)在猪鸡的毒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研究,旨在为T-2毒素在动物性食品安全监控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了T-2毒素及其代谢物在猪、鸡血浆和多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胃、肠、脑)以及粪和尿中的HLPC-MS/MS检测方法;(2)对二元杂猪静注T-2毒素(0.5和1mg/kg b.W.)进行了原形及其代谢物的毒动学研究;对科宝白鸡经单剂量静注(0.5mg/kg)与多剂量内服(8mg/kg)T-2毒素进行毒动学研究。(3)对猪静注T-2毒素(1mg/kg.b.W.)和对科宝白羽鸡每12h经口染毒T-2毒素一次(总剂量8mg/kg)对各组织中的残留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1)HLPC-MS/MS法的线性良好,回收率均在71%以上,定量限分别为0.5ng/mL、1ng/mL和5ng/mL。(2)在猪静注T-2毒素后的血浆浓度依次为T-2毒素>HT-2毒素>T-2 triol,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T-triol(60.5min和159min)>HT-2毒素(37.7min和73.7min)>T-2毒素(11.3和34.6min);在科宝白鸡单剂量静注与多剂量内服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7.3 min和23.4min(T-2毒素)、33.6 min(HT-2毒素)、9.6 min和87.6min(T-2叁醇),在鸡静注血浆中代谢物T-2叁醇消除最快,HT-2毒素消除最慢;鸡在多剂量内服染毒后未能检出代谢物HT-2毒素。(3)对猪静注T-2毒素后,在肝、肾中未测到T-2毒素,在各组织中均未测得HT-2毒素和T-2二醇:在各组织中T-2毒素的消除半衰期依次为脂肪>肌肉>胃>脑>心脏>肠>肺脏>脾脏,在猪排泄中HT-2和T-2 Triol消除较快,分别于第4和第3天已检测不到。叁者经尿排泄量分别占给毒量的2.41%、3.63%和6.32%。科宝白鸡经单剂量静注各组织中均存在T-2毒素及其多种代谢物分布,但浓度较低。T-2毒素组织分布为胃>肠>肺>肌>肾>脂>心>肝;HT-2为胃>肠>肾>肺心>肌>脂>肝;T-2Triol为肠>胃>肾>肺>肌肉>肝>心>皮脂;于-2毒素消除半衰期分别为心>胃>脂>肠>肾>肺>肌肉>肝;HT-2毒素为脂>肝>心>肺>肠>胃>肌>肾;T-2二醇为心>肝>肺>肌>肠>胃>脂>肾。(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料毒理学学术讨论会暨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09-01)

吕昌[8](2011)在《附子毒动学及乌头碱吸收与代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和意义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是中医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和心血管性疾病的常用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但在临床上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尽管经过炮制已降低了附子的毒性,但仍使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文献报道,附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这与其所含的乌头类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毒性有关,其中以乌头碱最具有代表性。因此,在研究附子毒代动力学特征时,可选择乌头碱作为附子的特征性标志物,从乌头碱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等方面探求附子的体内特征及机理可为附子的毒性监控提供依据。本论文以乌头碱为特征性标志物,研究了乌头碱及附子醇提物单次和多次给药时乌头碱的毒动学特征,并阐明了乌头碱的吸收和代谢机理,为附子的毒性预警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一、附子提取物和乌头碱毒代动力学研究1.附子代表性毒性成分乌头生物碱类的安全窗评价研究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口服灌胃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后小鼠一般状况及其死亡率,计算出其LD50及其95%可信限;采用醋酸扭体镇痛模型,观察小鼠在不同浓度剂量组以及阴性、阳性对照组小鼠的扭体次数,计算其疼痛抑制率。通过其死亡率和疼痛抑制率得到乌头类生物碱的量效反应双曲线。2.附子代表性毒性成分乌头碱的毒代动力学特征研究由于临床上附子主要用于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等慢性病,这增大了其产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因此评价附子的毒性,不仅要研究附子单次给药毒代动力学特征,对其长期给药的毒代动力学特征进行评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完成了乌头碱单次和长期毒动学实验,还对文献从没报道过的附子提取物的单次和多次给药毒动学特征进行了比较。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种灵敏可靠的UPLC/MS/MS方法来测定血浆中乌头碱的含量,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在此条件下进行专属性考察、线性范围考察、精密度实验、准确度实验、回收率实验等一系列方法学考察。采用大鼠后眼眶取血的方法分别完成大鼠乌头碱静脉注射毒代动力学实验、乌头碱长期口服毒代动力学实验、口服附子醇提物的单次和长期毒代动力学实验、口服附子总生物碱毒代动力学实验,经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其毒代动力学参数。3.乌头碱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尽管乌头碱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利用度测定已经有人报道,但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特征至今鲜有文献报道。因此,本课题选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了乌头碱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这不仅利于阐明乌头碱的药效学性质,同时,对附子的生物活性特征也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二、乌头碱体内吸收特征研究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测定乌头碱在大鼠各个肠段的吸收率,研究乌头碱体内吸收特征。叁、乌头碱代谢特征研究文献报道在大鼠体内乌头碱主要产生6种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来催化完成。但对于乌头碱在人体内的CYP代谢途径及产生代谢产物的CYP同工酶未见报道。由于人体中90%的药物是通过七种主要的CYP同工酶(CYP 1A2,2C9、2C8、2C19、2D6、2E1和3A4/5)代谢,因此我们运用UPLC/MS/MS测定了重组人细胞色素P450酶对乌头碱的代谢,建立乌头碱CYP同工酶代谢特征谱,为乌头碱和附子的毒性预警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结果1.小鼠口服给药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LD50分别为3.17 mg/kg、2.11mg/kg和3.11 mg/kg;叁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安全范围都很狭窄,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ED95均大于LD5。。3.大鼠静脉注射乌头碱(40μg/kg)后其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为80.98±6.40 min,曲线下峰面积AUC(0-∞)为3201.89±338.91ng·min-ml-1,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31±0.89%。4.附子醇提物大鼠口服单次给药和长期给药的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AUC(0-∞)、MRT (0-∞)、CL、K、T1/2和Cmax无显着性差异(P>0.05),Tmax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大鼠单次口服附子醇提物后,乌头碱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72±2.66%。附子总生物碱大鼠口服单次给药后,乌头碱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79±0.82%,与附子醇提物单次给药后乌头碱绝对生物利用度相比,无显着性差异。5.大鼠口服乌头碱长期给药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AUC(0-∞)、CL、T1/2、Cmax和Tmax与大鼠单次口服同剂量乌头碱毒代动力学参数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6.在5、20、50 ng-ml-1叁个质量浓度的乌头碱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1.9%±1.69%、27.4%±1.71%和23.9%±2.51%。7.乌头碱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率分别为十二指肠29.18±8.64%、空肠22.60±3.00%、回肠25.03±6.97%、结肠15.02±2.75%,渗透率分别为十二指肠1.30±0.38、空肠1.01±0.13、回肠1.11±0.31、结肠0.67±0.12。8.P450同工酶是参与乌头碱代谢的主要酶蛋白,其中M1由CYP2D6、2C8、3A4、3A5代谢产生,M2及M3由CYP2D6、2C9、3A4、3A5代谢产生,M4及M6由CYP2D6和CYP3A5产生,M5由CYP3A4和CYP3A5产生。结论1.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其半数致死量LD5o值均较低,毒性较大,限制了其使用。2.研究表明乌头碱给药、附子醇提物单次给药和附子总生物碱单次给药后按乌头碱计算,其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8.31+0.89%、4.72±2.66%和5.79±0.82%,显示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乌头碱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后毒动学参数无显着性差异说明乌头碱在大鼠体内代谢较快,经过24h(约7个半衰期,iv),乌头碱在体内残留极少,无蓄积现象。大鼠附子醇提物单次或多次给药后,AUC (0-∞)、MRT (0-∞)、CL、K、T1/2和Cmax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达峰时间Tmax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可能与附子醇提物中所含其它成分在吸收时的相互作用有关。乌头碱为低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且浓度依赖性并不明显,从结合态向游离态转化耗时较少,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3.乌头碱在大鼠各肠段吸收量无差别,在15.02%至29.18%之间。乌头碱在大鼠4段不同肠段的渗透率均较低,且无肠道差异,猜测可能原因为乌头碱在肠道内存在外排现象。4.重组人CYP同工酶实验表明,乌头碱主要由CYP3A4/5和CYP2D6代谢,代谢途径主要为脱甲基,脱氢和加氧反应。(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徐晓月,江振洲,张陆勇,黄鑫[9](2007)在《马兜铃酸Ⅰ在大鼠体内毒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单次给药毒性研究的3种剂量对马兜铃酸Ⅰ进行毒动学初步研究,了解在毒性实验条件下马兜铃酸Ⅰ所达到的全身暴露与毒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安全性评价和毒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分别灌胃给予大鼠马兜铃酸Ⅰ 100,30,10 mg·kg~(-1),采用 RP-HPLC 方法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45 min 以及1,1.5,2,2.5,3,4,6,8,12,24 h 的血浆药物浓度,用 DAS 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毒动学参数。结果马兜铃酸Ⅰ达到基线分离,血浆中内源性杂质和代谢产物峰不干扰原形药物的测定。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半衰期(t_(1/2))分别为(34.64± 17.57),(133.40±83.92),(147.32±77.65)h,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0.31±0.13),(0.25±0.00), (0.38±0.19)h,峰浓度(C_(max))分别为(2.97±1.99),(1.05±0.69),(1.00±0.70)mg·L~(-1),曲线下面积[AUC_(0-24)]分别为(11.41±2.41),(9.33±2.27),(10.44±5.66)mg·L~(-1)·h。AUC 及 C_(max)与剂量均不呈比例,且3种剂量的半衰期相差较远。结论马兜铃酸Ⅰ能迅速吸收入血,给药后约15 min 即能达峰,随后浓度逐渐降低,于24 h 后仅存微量。在毒性剂量下,马兜铃酸Ⅰ在大鼠体内的毒动学过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药动学行为具有非线性动力学性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11-01)

宋欣鑫[10](2007)在《斑蝥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与毒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斑蝥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本研究以斑蝥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斑蝥的质量控制、斑蝥药材的药动学过程、复方斑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斑蝥药材中斑蝥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选用SE-54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FID检测器,以香草醛为内标进行分析。汽化室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30℃,柱温:180℃。斑蝥素在12.5~6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6.330X+3.240×10~(-2)(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4.0%。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斑蝥药材中脂肪的含量测定方法。选用PEG-20 M(30m×0.25mm i.d,0.25μm),FID检测器进行分析。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检测,汽化室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30℃。十四烷酸甲酯在2.325×10~(-3)~0.4650μg·mL~(-1)呈良好线性。十六烷酸甲酯在1.0~15.0mg·mL~(-1)呈良好线性。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斑蝥体内铁、锰、铜、锌、砷和汞的含量,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回归系数为0.997 5~0.999 8,方法精密度分别为0.9%~6.9%,回收率均为80%~120%。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斑蝥体内脂肪甲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总脂肪酸甲酯峰面积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对甲酯化时间、甲酯化温度和BF_3-乙醚/甲醇比例叁个因素进行优化,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最佳酯化工艺为:60℃,反应20 min,BF_3-乙醚/甲醇(2:1)。采用将药物动力学中多点动态测定的原理与动物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方法结合起来,即用多组动物,按不同的时间间隔给药,求出不同时间下斑蝥药材的体存百分率以观察斑蝥药材中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进而求出相关药动学参数。斑蝥药材属于二房室模型,一级动力学消除。斑蝥药材半数致死量为344 mg·kg(-1);表观消除速率常数为0.1054 h~(-1);表观消除半衰期为6.58 h;表观分布速率常数为0.231 h~(-1);表观分布半衰期为3.00 h;AUC为1493.4 mg·h·kg~(-1);CL为0.132mg·kg~(-1)·h~(-1)。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斑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了斑蝥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12.5~600.0μg·mL~(-1)(r=0.999 4);回收率分别为102.2%(RSD=1.6%)。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斑蝥复方制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080~0.80 mg·mL~(-1)(r=0.999 2);回收率分别为100.0%(RSD=1.6%)。(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7-06-01)

毒动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毒性剂量暴露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PEG-Det)的毒动学(TK),以评价系统暴露与剂量、时间及毒性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复给药分析药物在体内是否存在蓄积及代谢方式是否改变等特性。方法 32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sc低、中、高剂量(37.5、75.0、150.0μg/kg)PEG-Det及溶媒,每周给药2次,重复给药9个月。分别于首次(d1)、中期(d89)和末期(d260)给药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不同时间血药浓度,采用罗氏血糖仪同步测定动物血糖水平。试验数据采用DAS 3.0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TK参数。结果各剂量组动物sc给药后,随血药浓度升高伴随血糖降低,且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血糖降低幅度减小;单次和多次给药后,PEG-Det的Cmax和AUC与剂量均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各剂量组的C_(max)和AUC_(ss)降低,且给药末期(9个月)的蓄积指数(RC_(max)和R_(AUC))均小于1;各剂量组在给药不同阶段的消除半衰期t1/2z为20~30 h;达峰时间T_(max)和清除率CLz/F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与剂量相关。结论 Beagle犬重复sc给予PEG-Det 37.5、75.0、150.0μg/kg,随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暴露量增大;经多次给药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趋于平稳,体内无药物蓄积;且血糖降低幅度减少,在维持有效浓度和药效的基础上,降低了由低血糖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动学论文参考文献

[1].蔡鸣,舒斌,邵卿,袁艳娟,张玉堂.氘代沃替西汀氢溴酸盐的胚胎-胎仔发育毒性及伴随毒动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8

[2].宋紫辉,项宗尚,李春雨,申文晋,吴雅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Beagle犬毒动学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6

[3].孙文霞,张舒,田媛,程强.新型前药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在beagle犬的毒动学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6

[4].林霞,唐星,徐宇虹,张宇,何海冰.去甲斑蝥素脂质微球注射液Beagle犬连续静脉给药90d毒动学研究[J].中草药.2015

[5].达林其木格,李培锋,关红.臭豆碱在大鼠肾脏中的分布及其毒动学[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

[6].贺福元,邓凯文,石继连,刘文龙,刘平安.中药复方谱毒动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鱼腥草注射剂的研究[C].第二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2012)论文集.2012

[7].赵海燕,刘玉静,曾东平,方炳虎,孙永学.T-2毒素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猪、鸡体内的毒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料毒理学学术讨论会暨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2012

[8].吕昌.附子毒动学及乌头碱吸收与代谢特征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9].徐晓月,江振洲,张陆勇,黄鑫.马兜铃酸Ⅰ在大鼠体内毒动学研究[C].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10].宋欣鑫.斑蝥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与毒动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单剂量静脉注射15mg/kgDBDCT后六只大...3 香料的个案评价程序高校科技奖励工作附 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高校科技奖励工作附 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高校科技奖励工作附 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比格犬ig予痧药蟾酥丸48.6mg·kg-1后脂...

标签:;  ;  ;  ;  ;  ;  ;  

毒动学论文_蔡鸣,舒斌,邵卿,袁艳娟,张玉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