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158200
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防控的现状及其策略。方法:收集本县、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2015年这三年期间所发生的传染病数据资料,并采用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三年期间一共发生了36例传染病;传染病在本县各个乡镇均有发生;三年的网报及时性显著提高。结论: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传染病的预警决策能力,要加强对基层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尽量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关键词:传染病;现状;策略
为了进一步研究传染病的现状,为制定防控处置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疫情监测数据分析以及利用的能力。本研究通过收集本县、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2015年这三年期间所发生的传染病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县以及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2015年这三年期间所发生的传染病的相关数据资料。
1.2方法
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年间发生的传染病相关数据以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此同时,对部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三年之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借助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与分析。如果P<0.05,那么代表的是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那么代表的是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不大,不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年间发生起数与例数
对2013年—2015年这三年期间所发生的传染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可知,三年期间一共发生了36例传染病。其中2013年发生了12例,所占比重为33.33%;2014年发生了11例,所占比重为30.56%;2015年发生了13例,所占比重为36.11%。
2.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对传染病的类型进行分析可知,本县各乡镇中均发生过传染病,病种主要为腮腺炎、细菌性痢疾、肝炎等,具体的分布为:2013年腮腺炎的发病例数为3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例数为2例,肝炎的发病例数为5例,其他发病例数为2例;2014年腮腺炎的发病例数为2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例数为3例,肝炎的发病例数为6例,其他发病例数为1例;2015年腮腺炎的发病例数为3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例数为5例,肝炎的发病例数为3例,其他发病例数为1例。
2.3网报及时性
自从网络得到普及之后,传染病报告更加及时,其中2013年传染病发生到接到报告的时间、接到报告到网报的时间、传染病发生到网报的时间分别为0.65天、5.16天以及5.82天;2014年传染病发生到接到报告的时间、接到报告到网报的时间、传染病发生到网报的时间分别为0.56天、3.12天以及3.52天;2015年传染病发生到接到报告的时间、接到报告到网报的时间、传染病发生到网报的时间分别为0.21天、0.32天以及0.52天。三组之间差异显著,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要想解决好传染病的传播,必须首先对当前存在的卫生相关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促使各个级层机构卫生事件预警能力以及决策分析能力的提高[1]。培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其次是定期演练现场处置能力,最后是提升分析案例能力,不断提升和强化资料分析处理能力[2]。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对策,第一,一般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存在工作素质和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培训可以采用分级的方法,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这样培训的效果将有更为明显的提高。第二,培训应该主要针对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应急处理、长期监测疾病等方面。第三,培训优秀人员时,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多加入分析案例等内容。第三,培训内容具体有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第二个层次是不断更新理论知识,第三个层次是选择、探讨和分析案例,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通过逐步的引导促使学员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3]。
除此之外,对于高发人群,中心应该做好监测和预防控制,而且要建立其他相关的信息报告系统,政府应该适当增加投入经费,以此提升工作人员责任感,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任国平,尤爱国,杨建华等.苏州市某区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调查[J].当代医学,2013,(30):160-161.
[2]柴光军.军队依法防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6):481-483.
[3]罗桂华,张雪玲,李秀芹等.流动人口传染病社区防控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