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巨野县供电公司274900)
摘要:现阶段,智能电网俨然成为了电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发展趋势,其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对需求响应进行了研究,并探究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智能电网;需求响应;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智能用电,其能够对电能进行友好的加护,对用户的多样化诉求进行良好的满足,实行具有灵活性的互动供用电模式,这也是智能用电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DR(需求响应)作为协调发展用电和其他环节的主要支撑手段,其是互动化的智能用电业务中实现友好电能交互的主要方式。
一、需求响应的研究
在优化电能供需动态平衡和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需求响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国际上提出了auto-DR(自动需求响应)的概念,其是最新的需求响应形式,能够对电力用户的主动性进行提升,提高需求响应的水平,并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俨然成为智能电网技术中的关键部分。我国对于需求响应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其概念的引入、项目决策(激励和电价)、政策机制、负荷分析和计算以及技术架构等方面进行。
智能用电的核心就是电力用户的信息、能力和业务与电网进行灵活的互动,互动业务根据实际的承载可以进行划分,分别是信息互动、营销互动、电能交互和用能互动四类。智能用电的关键核心业务就是用能互动,其主要涉及了用能管理和需求响应等内容,将信息交互和多元化的营销做为根本基础和保障,通过相关的控制技术和智能决策对用户的用能情况进行优化,对供需平衡进行水平的提高,提升用能的终端效率。需求响应作为实现用能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运通激励信息和价格信号对用户进行引导,使其对自身的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进行改变和优化,对时段中的用户的电力负荷进行降低和推移,推动供需的优化平衡,并通过智能用电中的信息采集和交互、双向通行和交互终端等技术,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体现信息流、电力流和业务流在供需双方的友好交互。
二、关键技术研究
(一)特征
实现auto-DR的前提就是供需的双方能够对各种事件信息进行及时交互并对需求响应进行自动识别。由于各个提供商的配套装置系统和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需求响应系统进行设备相互操作的的过程中,要对信息交互的模型进行标准化的规定,实现可控负荷资源之间的统一调度、配置和管理,以此实现需求响应的自动化信息交互过程。实现auto-DR决策过程的有效和科学方案保障就是决策智能化,其主要的表现如下:在系统方面,计划和制定需求响应时间,并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执行,对事件计划的科学有效性进行加强;在用户方面,在对系统发生的信息进行接收后,依据内部负荷可控资源的实际情况,实现智能决策在用户端的响应,对自动响应行为的科学有效性进行强化。Auto-DR的直观特征就是执行自动化,其主要表现在用户端的响应行为中国,用户端在完成自动接收需求响应信号并自动生成响应策略后,能够自动执行响应策略,不需要人为地介入执行响应的过程中。
(二)效益评估
需求响应能够根据负荷对电力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对资源和系统的实际运用效率进行提升,对于经济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自然生态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需求响应的项目效益涉及了项目参与者通过执行项目而产生的各种直接效益,如维持可靠性的资金投入降低、电力用户的经济补偿和电费降低以及降低了电网方面的购电成本,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外部效益,如自然资源效益、外衍效益以及公共效益。但是若要对电力系统中需求响应提供给不同主体的效益进行准确地评估,还应当定量表达上述效益。对需求响应的效益进行量化分析,能够对其发展的潜力和实际的开展实施方案进行准确把握,对需求响应效益从项目内容、时间和主体等多个方面实行多维度分析,运用解耦的理念量化需求响应的效益评估。
(三)激励机制
在需求响应中,其中关键的内容就是设计激励机制,其项目基于激励机制,电力用户能够通过参与需求响应来获得两种方式的补偿额,其一,类似于ISO(独立系统运营商)和PX(电力交易中心)等评估的用户停电价格;其二,电力用户上报的中断负荷容量以及对应的断电成本。对于第二种情况,电力用户可能会存在对缺电成本进行策略性申报的现象,二针对此现象进行有关内容的激励机制设计,能够鼓励电力用户在申报缺电成本时保持真实性,使电力用户能够在保持信息真实的前提下获得利润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信用积分、奖惩积分和计算消费等,用户可以使用多余积分进行电量的兑换等。
结语: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应用就是需求响应,其能够将智能电网中的灵活互动性充分是体现出来,是智能电网的核心业务。需求响应对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优化供需动态平衡和建设供需和谐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求响应主要的特征就是标准化交互、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执行,其也是智能用电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朱城香,杨俊华,陈思哲,罗志辉.智能电网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理论的需求响应技术[J].陕西电力,2015(07).
[2]刘东旗,王连成,庞金海,吴玉光.智能电网自动需求响应技术系统的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