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琢磨,也是一种深入(论文文献综述)
任霞[1](2021)在《初中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杜甫传》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人物传记”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方面是知人论世;另一方面是启迪人生,汲取人生智慧;还有一方面是提升写作。阅读“人物传记”,利于把握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传记”的语言特色,培养传记文学的写作思维,为学生进行文章写作提供借鉴。所以论文选用“人物传记”为研究主体进行整本书阅读研究。论文开篇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通过阅读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整本书阅读”自身出发,重点分为“价值意义”“现状及策略”“教学实践”三方面;另一类是从“整本书阅读”的不同类型入手,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小说着作”“学术着作”三大方面。由此现状可知,人物传记类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接着是论文的主干。首先说明了“整本书阅读”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人物传记的特点及教学价值。接着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法,了解初中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再次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分析,发现学生主要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不良、阅读方法单一等问题,教师主要存在专业素质较低、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并就学生和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再然后主要是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该策略分为学生阅读、教师教学、两方面。在学生阅读方面,包括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学习不同阅读方法等;在教师教学方面,主要围绕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过程的改进制定策略。最后是人物传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在人文着作中包括《毛泽东传》、《杜甫传》等人物传记,而且初中生在语文课本中对杜甫也有基本的了解,所以这里选取《杜甫传》为例,分别从阅读前期、阅读中期、阅读后期进行教学设计。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对以上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明确文章写作意义。
马笑泉[2](2019)在《赶尸三人组》文中研究说明或许是想寻求一种无害的刺激来平衡生活的寡淡无聊,或许是真的想探明本地这种早已成为传说的职业是否存在过,或许二者兼而有之。总之,他们在深夜的夜宵摊喝完最后一瓶啤酒,嚼完最后一颗油爆花生米,摇摇晃晃回到家,第二天爬起来后并没有忘光此事。至少杨红卫和麻定国明显觉得一想起此事就提起了劲,而在他俩身上,那种活着没劲的感觉像一床厚棉被,捂得太久却又不想动弹,现在他俩终于有了一脚蹬开一跃而起的
彭冠华[3](2018)在《复调书写下的生命盛宴——评红柯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陕西籍边疆小说作家,红柯在现代性人文关怀下,运用巴赫金复调小说的创作形式,在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中以复调书写的叙事策略展现了当代关中文化在与边疆文化的碰撞中对自身精神文化的反思和批判,重新界定了异化的周礼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内核,在生命化温情追求与自然性"民胞物与"中反思现代文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无论是来自过去的文化传统还是来自异地他乡的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都将不断地改变当下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只有那
赵新江[4](2018)在《高福选:书法是用一生来修行的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沉潜30年,心若莲花,在寒暑交替之中绽放;《书谱》内外,坚持不懈,从起承转合之际升华。高福选热爱书法,他以修行一生的态度从事书法艺术的学习与创作,追求其中、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坚持不懈、刻苦临池、不断进取。河南新郑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更是响彻海内外,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出众多名人贤达。
张馨文[5](2018)在《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阿多诺众多理论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文化工业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文化工业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文化工业产品,可以说,文化工业的现象已在全球泛滥。因此,对文化工业的全面了解及正确认识迫在眉睫。本文对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研究首先是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而造,是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情况和理论基础而产生的,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产生于纳粹横行与全球工业化的时代,与此同时,美国大众文化也日渐成熟。而本雅明、弗洛伊德及马克思等哲学家的相关理论,也对他理论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次,对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进行了多角度理解: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深入分析与研究,阿多诺的思想完成了一种概念上的转变。一开始阿多诺称用的是大众文化概念,后来开始使用文化工业概念。根据阿多诺的观点,文化工业存在着很大的危害性,对大众的生活只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接下来对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平庸性(即打破了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的界限)、伪装性(即制造出保留艺术个性的假象)和逐利性(即驱动消费的利益工具)。然后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叙述,以更好的揭示出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深层次对大众意识形态控制的内涵。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分析了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存在的局限,一是分析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我国现实意义。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从精英阶层的角度出发,局限性不可避免。但该理论的积极意义仍大于其局限性。尤其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当今的中国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只有文化繁荣了,国家才能强盛;只有文化兴盛了,民族才能强大。因此,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皇甫倩[6](2016)在《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诊断及矫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还是社会进步,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在应试教育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基础教育中,为了考高分而盲目地开展“题海战术”,只关注学生的做题数量而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讲了一类题,不会做一道题”等化学问题解决障碍的现状仍屡见不鲜。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障碍的诊断和辅导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中这一典型问题的分析,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绪论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本研究的意义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接着,为了明确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对研究中出现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地界定;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书籍的基础上,根据界定的核心概念以及研究的内容,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相对细致、全面的述评;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如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是对高中化学计算问题解决相关理论的梳理。本章节是后续开展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的理论基础和条件支撑。首先,根据研究内容,从理论上对问题解决障碍诊断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着,介绍了几种经典的问题解决心理机制模型,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解剖;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高中生化学学习的特点,提出了“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过程的心理机制模型”。第二章是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分析及能力水平标准的构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深层探析。第一小节首先剖析了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本质,即“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化学问题的数学处理过程”;接着阐释了化学计算类问题的特点。第二小节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化学计算类问题的划分方法和解法总结。在第三小节中,在总结了前人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质以及活动结构流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构建了“化学计算类问题解析活动的模型图”;接着明确了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要素;最后在参考了诸多能力水平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并详细制定了“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描述”,这些理论工具的构建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材料。第三章是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的开发。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章节之一,它分别从1、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开发的理论基础;2、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开发的开发程序;3、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项目的设计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的开发。本研究主要以化学教学诊断学、认知诊断理论、化学解题障碍诊断模型以及化学解题障碍诊断流程为工具开发的核心理论基础,基于学习进阶的结构框架,设计研发了本研究的开发程序。根据第二章所指定的“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描述”,编制了“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测试卷”,该诊断测试卷进行了三轮试测,用SPSS17.0对每一次试测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检验工具的质量。经过三次检验,该工具符合大规模测试的要求,具有较为合理的信度、效度、难度以及区分度。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化学教学诊断学的原理,又设计了“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测试卷——解析卷”,结合“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测试卷”一起投入到大规模测试中,旨在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地探究学生障碍产生的原因。第四章是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的实证研究。本部分是该研究的重点章节,这一章将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好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的维度。诊断将以5个水平层级为“经度”,5种障碍类型(审题性障碍、思维性障碍、知识性障碍、心理性障碍以及运算型障碍)为“维度”,分别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水平的高中生开展诊断测试。这一节是介绍着五种障碍类型的特点、表现。第二和第三部分是对诊断方法的介绍以及诊断工具的分析。将利用之前所开发的诊断工具运用到大规模诊断测试中去,所获得测试结果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诊断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四部分则是呈现实证研究的结果。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类型、成因存在着年级差异和学业水平差异,而性别差异则并不显着。第五章是对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成因及矫正策略。本部分主要从问题解决的主体和客体两个层面对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成因予以挖掘。此外,针对引发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五大类型提出了若干条矫正措施。第六章是研究总结。这一部分是对研究的一个整体的总结与归纳,提出了本研究的结论:1、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普遍不高;2、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成因繁杂;3、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可诊可矫。在对未来研究的展望部分,提出了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研究的三个努力的方向:第一、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产生的心理成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第二、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矫正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第三、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尚待进一步深入。本研究以定量化水平能力的划分为基础,较为系统地探究了在不同的计算能力水平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水平的高中生,其在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策略,这不仅对我国当前高中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意义。然而,本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的运用、实证的设计、数据的取样、分析的方法、结果的阐释等方法依旧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仍需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肖剑[7](2011)在《二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玻璃器具设计在北欧设计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融合了北欧设计所崇尚的务实态度与人文情怀。另外,玻璃这种特殊的材料在北欧特定的历史与人文环境中散发出独特的审美气息。在北欧设计“使日常生活更美”的设计精神之下,北欧玻璃设计自20世纪初期开始,一直引领北欧设计的潮流。通过国际间交流与展览,北欧的玻璃设计在国际设计界拥有了极高的声誉。本文分析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北欧玻璃设计造型的发展与风格的演变。通过历史、文化和作品的分析推论出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设计的形成原因并探寻出设计风格的发展状况,进而综合各种因素找寻北欧玻璃器具的设计美学。文章引言对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研究动态等相关内容作了简要的论述。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分析了北欧设计在二战后发展的机遇,现代的北欧设计风格的确立,以及在这种背景之下,北欧玻璃器具设计发展的历程;第二部分围绕设计要素进行分析,以由线到面,再到结构和空间的顺序,深入地探讨了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设计上的特点与变化;第三部分探索了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设计中所体现的设计美学倾向,即审美属性和艺术倾向,并在共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北欧各国在玻璃器具设计上的个性特点。最后一部分思考总结出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设计对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
冯绿倩[8](2011)在《“毛铁”成“钢” ——教师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专业引领策略,它是为实现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与手段的总和。它主要分为理论式引领策略、经验式引领策略与实践式引领策略,实施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举办专家理论报告、开展见场教学展示及组建教师工作坊等。然而,实践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引领策略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固然有教师个体差异的存在,但关键还是因为在专业引领策略的具体实施中,我们没有找准“专业引领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中介”,而这所谓的“中介”就是本研究中所指的“内化”。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新手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其起步阶段就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毛铁”——刚出炉尚未经锤锻的熟铁。“毛铁”要成“钢”,离不开火的洗礼,新手教师要由“毛铁”变成“钢”,成长为一名成熟教师,同样离不开专业引领策略的保驾护航。常言道“百炼成钢”,是指毛铁要经过一个千锤百炼的炒铁过程,才能被炼制成钢。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这样一个炒铁的过程,即教师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引领策略的内化是指在专业引领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观察、聆听或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吸收到的新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并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全过程。炒铁,需要历经烧炼凝聚、淬火脱碳、锻打成型三道制作工序,方能成钢。而教师专业引领策略内化,也需要经历同化、顺应及反省三个阶段。在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过程中,外部知识与个体原有知识相互作用,经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个体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自我的反省,将只停留在“原初”的水平。只有经过个体有意义的改组、综合、创造,即只有经过“反省”这一过程,教师个体才能获得整合的个体经验,从而完成专业引领策略的内化。通过实现专业引领策略内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研究领或。为使研究能够“现身说法”,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主要立足于质的研究方法论,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我”的视角,在观察、访谈及自我实践中,对影响教师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对教师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索,并分别针对教师专业引领策略的同化、教师专业引领策略的顺应、教师专业引领策略的反省这三个阶段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与策略。希望这些探讨,能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李真真[9](2010)在《施蛰存《唐诗百话》述学解读》文中认为唐诗,是一个深入中华民族记忆的名词。《全唐诗》汇集诗人两千余,诗篇逾五万,世人欲取其精华而咏之,实感苍茫浩瀚,难得津要。故自唐以来,选家辈出,选作迭涌,代有名编,相传不废。《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在文坛上沉寂50年后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着,也是他生命的最后25年中最重要的一部着作。此书面世以来被多次重印、修订、再版,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此书作为汉学课程教材,这在唐诗选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说唐诗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使唐诗选学这块很难掘出新意的领域近乎一株枯树,那么,《唐诗百话》无疑是此枯树萌发的新枝,花开四朵,昭示枯树逢春。本文尝试以《唐诗百话》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述学解读,找出其特点,并深层发掘此特性赖以成就的文化土壤。全文分三章:第一章陈述《唐诗百话》概况;第二章依次从避“熟”就“生”、重“意”轻“字”、舍“好”取“全”、深“入”浅“出”等四方面,阐述它有别于其他唐诗论着之特点;第三章联系施蛰存所谓“四窗”,探寻“四花”赖以成就的学养根基。
杨爱娟[10](2010)在《图画书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选用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主要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图画书选用的状况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教师对于图画书信息的来源情况;了解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选择图画书的主要依据(实然),教师应该如何选择图画书(应然);教师在选择图画书时是否会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以及教师对于已选择的图画书是如何分析运用的。本研究从上海市8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0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工具为“集体活动中图画书选用状况调查表”,并对所得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加以分析;并对5位专家及8位教师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目前绘本教学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运用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普遍的,许多教师本身非常喜欢阅读和收藏图画书,并且大部分教师利用多种途径获得图画书信息,包括网络、书店、同事及专家推荐等。第二,教师在选用图画书所考虑的因素上是比较科学的,教师最先考虑的因素为“图画书富有童趣,孩子会非常喜欢”,其次是“与正在进行的主题相符合”,最后是“选择自己喜欢(能够感动自己)的图画书”,这个考虑因素基本与专家所提到的一致。第三,教师的自身条件,包括所教领域、所擅长的领域、个人气质特征、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价值观都会对影响到教师对于图画书的选择。第四、教师基本能够把握已选择图画书的艺术意境和主要内容,但是绝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于两本图画书艺术领域的分析,并且对于相关图画书深层次的主题把握上存在一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画书教育价值的缺失。此外,不同的教师在图画书选择运用上存在差异。所在幼儿园级别、是否以阅读为特色的教师,在选用图画书中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多琢磨,也是一种深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琢磨,也是一种深入(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杜甫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整本书阅读的演进历程 |
2.选取人物传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二)研究现状 |
1.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 |
2.不同类型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一、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概述 |
(一)整本书阅读的历史追溯及概念界定 |
1.整本书阅读的历史追溯 |
2.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 |
(二)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的特点 |
1.整本书阅读的特点 |
2.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的特点 |
(三)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
1.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分析 |
2.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分析 |
二、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
(一)学生问卷调查 |
1.调查对象 |
2.调查目的 |
3.调查内容 |
4.调查方法 |
5.问卷设计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 |
1.访谈对象 |
2.访谈目的 |
3.访谈内容 |
4.访谈方法 |
5.访谈设计与分析 |
三、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初中生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初中生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 |
2.初中生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二)教师在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教师在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教师在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四、初中生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一)学生阅读方面 |
1.结合传主生平,激发阅读兴趣 |
2.养成阅读习惯,调整阅读方法 |
3.品评人物形象,彰显个性阅读 |
4.联结时代背景,推进深度阅读 |
(二)教师教学方面 |
1.丰富人物传记阅读,完善教师专业素质 |
2.扩充人物传记阅读,科学选择阅读书目 |
3.结合人物传记理论,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
4.借鉴阅读教学策略,创新转变教学方式 |
5.民主选择人物传记,构建师生共读体系 |
6.深入赏析人物传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
五、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以《杜甫传》为例 |
(一)阅读前期——粗读文本,梳理脉络 |
1.培养学生阅读的认知内驱力 |
2.提供学生阅读的辅助教材 |
3.指导学生梳理文章发展脉络 |
(二)阅读中期——细读文本,品评人物 |
1.深入了解杜甫及其诗歌 |
2.搭建作者与传主的桥梁 |
3.创新阅读成果的展示交流 |
(三)阅读后期——再读文本,拓展延伸 |
1.唐代士人漫游文化 |
2.幕府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 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问卷调查(学生版) |
附录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访谈提纲 |
致谢 |
(3)复调书写下的生命盛宴——评红柯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论文提纲范文)
一、边疆文化与周礼文化的对话渗透 |
二、双重叙事的对应并进 |
三、狂欢化细节中生命力的信仰 |
(4)高福选:书法是用一生来修行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天赋与情怀并蓄 |
临池不倦钻研书法 |
拜访名家渐入佳境 |
修行不倦登堂入室 |
(5)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1.1 国内研究现状 |
1.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2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 |
2.1 社会背景 |
2.1.1 法西斯主义的残暴统治 |
2.1.2 美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繁荣 |
2.1.3 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
2.2.2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 |
2.2.3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 |
3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 |
3.1 从“大众文化”到“文化工业” |
3.2 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
3.2.1 平庸性——文化工业打破了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的界限 |
3.2.2 伪装性——文化工业制造出保留艺术个性的假象 |
3.2.3 逐利性——文化工业产品是驱动消费的利益工具 |
3.3 文化工业的功能 |
3.3.1 文化工业的虚假性及其欺骗功能 |
3.3.2 文化工业的受控性及其说教功能 |
3.3.3 文化工业的强制性及其驯化功能 |
3.3.4 对大众心理的控制功能 |
4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价值分析 |
4.1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意义 |
4.1.1 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供了新的视角 |
4.1.2 对现代文艺美学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
4.1.3 为社会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 |
4.2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
4.2.1 对大众主体地位的忽视 |
4.2.2 用精英视角看待文化工业产品有失公允 |
4.2.3 过于悲观看待技术 |
4.3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于中国的现实启示 |
4.3.1 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
4.3.2 有利于加强对政府文化职能的重视 |
4.3.3 有利于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诊断及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
二、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 |
三、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 |
四、诊断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研究的现状分析 |
二、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研究的现状分析 |
三、教学诊断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四节 研究架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一章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相关理论的梳理 |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理论基础 |
一、试误学习理论 |
二、信息加工理论 |
三、知识表征与心理结构表征 |
四、顿悟思维 |
五、解题能力 |
六、知识缺陷与解题能力障碍 |
第二节 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的主要观点阐述 |
一、杜威的“五阶段”论 |
二、奥苏贝尔的“四阶段”论 |
三、布兰斯福特的IDEAL模式 |
第三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的主要观点阐述 |
一、化学问题解决的一般心理机制 |
二、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的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分析及能力水平标准的构建 |
第一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本质剖析与特点阐释 |
一、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本质剖析 |
二、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特点阐释 |
第二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基本类型与解法总结 |
一、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基本类型 |
二、化学计算类问题的解法总结 |
第三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结构及层次探析 |
一、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活动结构的解析 |
二、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要素 |
三、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标准的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的开发 |
第一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开发的理论基础 |
一、化学教学诊断学 |
二、认知诊断理论 |
三、化学解题障碍诊断模式 |
四、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类型的划分标准 |
五、化学解题障碍诊断的流程 |
第二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的开发程序 |
第三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项目的设计 |
一、诊断工具的编制 |
二、诊断工具的质量检验及优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的实证过程 |
一、实证研究的组成 |
二、诊断工具的分析 |
第二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的总体情况与障碍表现 |
一、总体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
二、障碍表现的归纳与测查 |
第三节 不同年级学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比较 |
一、不同年级学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的整体比较 |
二、不同年级学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各水平上的比较 |
实证结论总结 |
第四节 不同性别学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比较 |
一、不同性别学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的整体比较 |
二、不同性别学生在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各水平上的比较 |
结论小结 |
第五节 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比较 |
一、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在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能力上的整体比较 |
二、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在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各水平上的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
第一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成因分析 |
一、从客体层面上对障碍成因的分析 |
二、从主体层面上对障碍成因的分析 |
第二节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矫正措施 |
一、审题性障碍的矫正措施 |
二、思维性障碍的矫正措施 |
三、知识性障碍的矫正措施 |
四、心理性障碍的矫正措施 |
五、运算型障碍的矫正措施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设计与创新:构建了“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 |
二、测查与分析:不同群体的障碍不尽相同 |
三、诊断与归纳: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成因繁杂 |
四、思考与总结: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可诊可矫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工具有待进一步改进 |
二、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测试有待进一步深入 |
三、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实验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计算类解题障碍诊断测试题(第一轮试测) |
附录二 高中化学计算类解题障碍诊断测试题(第二轮试测) |
附录三:高中化学计算类解题障碍诊断测试题(第三轮试测) |
附录四 高中化学计算类解题障碍诊断测试题(大样本诊断测试) |
附录五 高中化学计算类解题障碍诊断测试题——解析卷 |
附录六 作者读博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二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设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0.2 本课题研究的源头、意义及现状 |
0.2.1 北欧设计概念的形成 |
0.2.2 北欧玻璃器具造型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
0.3 论文所关注的的主要问题 |
第一章 二战后北欧玻璃器具设计 |
1.1 二战后北欧设计发展的机遇 |
1.2 现代北欧设计风格的确立 |
1.3 二战后至今的北欧玻璃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二章 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要素分析 |
2.1 设计造型的要素 |
2.2 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中设计要素的应用 |
2.2.1 线条的力量 |
2.2.2 利用材质特性 |
2.2.3 色彩的运用及装饰 |
2.2.4 形状:模仿与思考 |
2.2.5 结构:被形状包裹的理性 |
2.2.6 空间及时间的延展性 |
第三章 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设计的美学倾向 |
3.1 造型的审美属性 |
3.2 造型的艺术倾向 |
3.2.1 对自然的尊重 |
3.2.2 对理性的尊重 |
3.2.3 对人的尊重 |
3.3 风格的统一与差异 |
第四章 北欧玻璃器具造型研究与中国设计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毛铁”成“钢” ——教师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现实"距离"理想"有多远 |
(一) 一路收获——专业引领对我个人发展的影响 |
(二) 一路纠结——专业引领给我个人发展的困惑 |
(三) 一路思考——实践者真正需要的专业引领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找到一套新路子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或价值 |
三、概念的界定 |
(一) 研究中的理论概念 |
(二) 研究中的实践概念 |
四、研究方法:选择一条自然研究之路 |
(一) 研究立场的抉择——站在"被引领者"角度做研究 |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叙事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步骤的确立——一步一个脚印 |
第一章 毛铁炼成钢,洗心革面迎重生: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因素分析 |
一、"我"这样的人——把"执行"打造成一个完美的过程 |
(一) 自己眼中的"我" |
(二) 同伴眼中的"我" |
(三) 领导眼中的"我" |
二、深入面具背后——寻找我成熟的美德 |
(一) 不做"草莓族"——百炼成钢做"强"人 |
(二) 不做"点头族"——张扬自我做"高"人 |
(三) 不做"推脱族"——果断决策做"能"人 |
三、活在当下,准确定位——找准"最近发展区" |
(一) 谁都可能成功——组织对被引领者定位 |
(二) 不拘泥于学"说"——专家对被引领者定位 |
(三) 选准发展高坡——被引领者的自我定位 |
四、自信的行动最有效——增加"自我效能感" |
(一) "成功"的鼓励 |
(二) "专业"的激励 |
(三) 自我的勉励 |
第二章 投身大熔炉,脱胎换骨获重生:专业引领策略的同化 |
一、追循先行者的足迹——在"冲突"中徘徊 |
(一) 状况不断 |
(二) 混乱根源 |
(三) 尴尬结果 |
二、踩出"我"的脚印——在另辟新境中提升 |
(一) 不走常规新探索 |
(二) "两点一线"新思维 |
三、回看自己的印迹——成绩是总结出来的 |
(一) 路线对头,一步一层楼 |
(二) 总结到位,事半又功倍 |
第三章 变身特种钢,千锤百炼再重生: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顺应 |
一、冲出包围圈——破"旧"迎"新" |
(一) 专家讲座的变化 |
(二) 师徒关系的平衡 |
(三) 团队合作的升温 |
二、打响攻坚战——"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
(一) 向"如果"说再见 |
(二) 悬崖边的勇气 |
(三) 创新并不神秘 |
(四) 骨干要能折腾 |
三、人间正道是沧桑 |
(一) 心灵的磨砺 |
(二) 身体的体验 |
第四章 撑起钢结构,精益求精求重生: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反省 |
一、居高心自远——反省途径需"认清" |
(一) 在"错误"中反省 |
(二) 在"问题"中反省 |
(三) 在"坦途"中反省 |
二、执行事自成——反省关键在"执行" |
(一) 周密计划,目标明确 |
(二) 差距分析,循环修正 |
(三) 走向更好,贵在坚持 |
三、精益自重生——反省收获要"反刍" |
(一) 认清自己,实现超越 |
(二) 承受磨难,接受"造就" |
结语:炉火中永生:享受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乐趣 |
一、大小业务,手到擒来就是"酷" |
二、举一反三,工作学习齐头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施蛰存《唐诗百话》述学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琢与磨:《百话》飘然又一家 |
第一节 一卷悠悠话百家 |
第二节 踏平坎坷成佳作 |
第二章 接着讲:“新花”四朵别样红 |
第一节 避“熟”就“生” |
第二节 重“意”轻“字” |
第三节 舍“好”取“全” |
第四节 深“入”浅“出” |
第三章 积而发:“四窗”开彻四花香 |
第一节 “东窗”汇《百话》 |
第二节 “南窗”凝《百话》 |
第三节 “西窗”集《百话》 |
第四节 “北窗”聚《百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10)图画书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选用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意义 |
一.现实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第三章 已有研究回顾 |
第一节 有关图画书的分类和选择的研究 |
第二节 有关图画书与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 |
第三节 有关教师对图画书阅读、指导的研究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专家对于绘本教学的观点 |
第二节 图画书在集体教学中的选择状况 |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对于两本图画书的分析运用 |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多琢磨,也是一种深入(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杜甫传》为例[D]. 任霞.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赶尸三人组[J]. 马笑泉. 天涯, 2019(01)
- [3]复调书写下的生命盛宴——评红柯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J]. 彭冠华. 新文学评论, 2018(03)
- [4]高福选:书法是用一生来修行的艺术[J]. 赵新江. 理财, 2018(08)
- [5]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D]. 张馨文.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6]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决障碍的诊断及矫正[D]. 皇甫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7]二战后北欧玻璃器具造型研究[D]. 肖剑.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8]“毛铁”成“钢” ——教师专业引领策略内化的叙事研究[D]. 冯绿倩.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
- [9]施蛰存《唐诗百话》述学解读[D]. 李真真.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2)
- [10]图画书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选用状况调查[D]. 杨爱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