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象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象,工匠,穆罕默德,墨子,文化,白居易,鲁迅。
形象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孙洪伟[1](2019)在《墨子、鲁班工匠形象的分化与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先秦时期的着名工匠,《墨子》中墨子与鲁班同台竞技的故事家喻户晓。从工匠传承的角度来看,二人都源于"工商食官"的周代工匠体系,都是从"执艺事以谏"的传统中走出,但是却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分化。鲁班以"艺"傍身,走向了民间、市场;而墨子却坚持了"谏"的传统,并进一步将其学术化、体系化,最终成为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二人最初的竞技中,与其说是墨子战胜了鲁班,不如说是墨家学派的话语战胜了鲁班。然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儒家最终突出百家重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儒家话语的规训下,墨子的形象不断被异化,变成一个不知礼乐的苦行僧的模样,甚至是一个"供人捧腹"的怪老头。而鲁班则逐渐摆脱《墨子》的影响,先是通过众多文本中的"故事",被塑造成一个有情义、有血肉,技艺高超的工匠形象;进而又通过一系列文本中的"神迹"被神化,并最终成为工匠崇拜的对象。借此,鲁班与墨子的形象,实现了戏剧化的反转。(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6期)
潘耕[2](2019)在《神性、母性、巫性的共存与转换——论莫言戏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莫言的文学王国里,傲然伫立着一群鲜活的女性。她们风情万种、足智多谋、坚韧顽强,甚至抢夺和遮蔽了男性的文学地位,散发出迷人的色彩和神圣的光芒。阅读和观看莫言的戏剧作品,我们惊喜地发现又有新的女性加入到莫言笔下的"女性王国",她们是《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和吕后、《我们的荆轲》中的燕姬、《高粱酒》中的凤仙和《锦衣》中的春莲等。莫言在谈及其话剧剧本《霸王别姬》里的吕雉时说,这个女性是一个"叁性统一体",在她的身上,同时具备了神性、母性和巫性(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查屏球[3](2019)在《从科场明星到官场隐士——唐宋转型与白居易形象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段成式(803—863)《酉阳杂俎》与凌蒙初(1580—1644)《二刻拍案惊奇》中各有一则故事,显示了白居易(772—846)在民间的影响:荆州街子葛清……自颈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刻叁十余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辨悟……便道:"此是唐朝白侍郎真笔,列位未必识认。亵亵渎渎,看他则甚?"内中……便接口道:"师父出言太欺人!……那个白侍郎,名字叫得白乐天,《千家诗》上多有他的诗……"段成式约在大和四年至六年之间(830—832)见到此事。(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3期)
藤井省叁,林敏洁[4](2019)在《女主人公的形象转换:从《伤逝》到《倾城之恋》——兼谈萧伯纳的文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伤逝》中的主人公子君曾两次低头,第一次是与涓生同居前在其居室内看到英国诗人雪莱的半身像时,第二次是同居后品味爱的欢愉之际;然而,她并未深入考虑遭恋爱至上主义诗人抛弃而自杀的雪莱前妻的人生以及离家出走女性的经济来源问题,她在同居生活破裂后便离世了。约20年后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则数次低头,这是一位年近中年、没落名门出身且有离婚史的女性为获得安定生活而思索再婚策略。张爱玲展开鲁迅《伤逝》主题之一"女性因婚姻导致的出走"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萧伯纳《心碎的屋》的影响。《心碎的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空袭下的伦敦郊外中产阶级家庭为舞台,描绘了中年已婚者的恋爱游戏以及为了金钱而不顾年龄差距结婚女性的心理准备。鲁迅与萧伯纳于1933年在上海会面,十年后,张爱玲在沦陷期的上海向两位作家学习,创作了名作《倾城之恋》。(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邱硕[5](2019)在《成都都市风俗形象叙事的变迁与现代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儒家意识形态、史志的叙事模式和社会精英的叙事传统,造成成都风俗的负面形象;普遍人性和特殊审美心性下的文人叙事传统塑造了成都风俗的正面形象。在迈向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中,成都风俗被视为进步的阻力;而后现代休闲观念与形象资本、消费主义相结合,产生了成都都市风俗形象全面的现代转换。(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查屏球[6](2019)在《从科场明星到官场隐士——唐宋转型与白居易形象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居易连考连中的经历使其成为当朝文化明星,他与元稹等人持续的酬唱活动也不断强化了这一形象特点。长庆之后,白居易政治进取热情下降,但又须依官场而生存,多选外官或分司闲职,诗多表达自足闲适的中隐心态,体现出职业官僚的成功意识。由于在流行文化中他的科场才子形象已被定格,其自认与他认已处分离状态。宋人多以晚年白居易作为人生偶像,笔下或画上的白居易,已由唐代"白舍人"转变成了"香山居士"与"醉吟先生"。这一转变显示了士人文化在唐宋转型历史运势中的变化与特色,表明随着科举制对社会结构的改变,中古以来流行的名士才子形象也逐渐被由科举制生产出来的职业官僚形象所取代。(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9年01期)
张雷,邢玉[7](2018)在《《茶馆》中话语角色转换与人物形象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角色转换是戏剧作品中最为常用的艺术手法,也是表现人物形象的最有力工具,俗话说"言为心声",话语角色转换之间也是人物性格心理的反映。本文以老舍先生的《茶馆》为例,透过话语角色转换对《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建构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12期)
凯琳·范·纽威柯尔克,刘晓真[8](2018)在《埃及女演员:变化的形象和转换的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译者在为期一年(2015~2016)的公派访学中,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UH at Manoa)、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旧金山公立图书馆浏览了各处的舞蹈馆藏,深深体会到美国学术研究的传递有序和教学的地域差异及多元维度,也读到很多世界舞蹈文化方面的优秀文章,因此希望通过其中的研究,来扩展对世界舞蹈的认识维度,同时也借此反身观验我们已有知识体系的漏洞和不足。"世界舞蹈文化系列"在篇目的择取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纵深探幽,内容涉及朝韩、日本、德国、印度等特定国家,也有超越地域的舞蹈文化现象研究。每一篇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文章写法都独具特色。崔承喜作为中国同行熟悉的陌生人,在美国学者笔下,为我们展开了跌宕惊心的一生;日本舞踏产生的历史背景让人唏嘘;德国现代舞在二战前后的断裂和延续是幡然两个世界;印度传统舞蹈经历过的现代转身值得当代中国深思……所有这些文章都像延伸的触角,带着我们去感知大千世界。(本文来源于《舞蹈》期刊2018年05期)
曾巍[9](2018)在《“祛魅”与“驱魔”:英语诗歌中的“美杜莎”形象与女性写作观的现代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美20世纪以来的四位女诗人:露易丝·博根、西尔维亚·普拉斯、梅·莎藤、卡罗尔·安·达菲,都有以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为原型创作的诗歌。本文通过细读比较这四首诗歌,指出"美杜莎"形象具有两面性,而这两种形象都是男性社会塑造的刻板形象。女诗人的诗作则在解构旧形象的基础上重建了生动的美杜莎新形象。新形象的塑造,融入了女性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对外在世界的全新体验,以及对性别身份的深刻反思。这一过程,同样反映出女性写作如何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实现现代转换并完成飞跃。(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4期)
刘永胜[10](2018)在《敏心感时——小议张美中工笔人物的形象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藏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创作,至今仍是代有才人,佳作频仍,其中名家与名作,构成了数十年来中国美术的一道特别风景线。若一定要深究其中缘故,大体上是1949年以来的民族政策和援藏支边政策坚持至今的结果。因此,喜欢以藏族人民生活为创作素材的画家,大都是怀边慕远的昂藏男儿,他们作品的主题,也大多是讴歌、赞美高原赋予藏族人民的独特品质,当然也不乏表达画家对藏族人民自然生活的惊羡。不过,这种情况在新世纪以来正悄然发生改变。在信(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8年07期)
形象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莫言的文学王国里,傲然伫立着一群鲜活的女性。她们风情万种、足智多谋、坚韧顽强,甚至抢夺和遮蔽了男性的文学地位,散发出迷人的色彩和神圣的光芒。阅读和观看莫言的戏剧作品,我们惊喜地发现又有新的女性加入到莫言笔下的"女性王国",她们是《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和吕后、《我们的荆轲》中的燕姬、《高粱酒》中的凤仙和《锦衣》中的春莲等。莫言在谈及其话剧剧本《霸王别姬》里的吕雉时说,这个女性是一个"叁性统一体",在她的身上,同时具备了神性、母性和巫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象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孙洪伟.墨子、鲁班工匠形象的分化与转换[J].民族艺术.2019
[2].潘耕.神性、母性、巫性的共存与转换——论莫言戏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当代作家评论.2019
[3].查屏球.从科场明星到官场隐士——唐宋转型与白居易形象的转换[J].社会科学文摘.2019
[4].藤井省叁,林敏洁.女主人公的形象转换:从《伤逝》到《倾城之恋》——兼谈萧伯纳的文学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
[5].邱硕.成都都市风俗形象叙事的变迁与现代转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
[6].查屏球.从科场明星到官场隐士——唐宋转型与白居易形象的转换[J].文学遗产.2019
[7].张雷,邢玉.《茶馆》中话语角色转换与人物形象建构研究[J].福建茶叶.2018
[8].凯琳·范·纽威柯尔克,刘晓真.埃及女演员:变化的形象和转换的身份[J].舞蹈.2018
[9].曾巍.“祛魅”与“驱魔”:英语诗歌中的“美杜莎”形象与女性写作观的现代转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
[10].刘永胜.敏心感时——小议张美中工笔人物的形象转换[J].美术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