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分农村党组织中存在党员老龄化程度高、党建制度不完善、党组织活动少、党员干部选拔和流动党员管理难等问题,被形象地称为基层党组织“空巢”现象。为了切实改变这些问题,应吸引优秀党员人才回乡,积极拓展基层组织活动,加强基层党员培训,优化基层党建制度,不断巩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
【关键字】农村党组织 基层党建 空巢现象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性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环境下,基层党员的活动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党员的流动性增强,农村年轻党员中外出务工比例较高,留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年龄结构趋于中老年化,不同程度出现“老龄化”“空巢化”现象,由此造成农村党组织弱化、党员先进性标准降低、党员教育管理难、发展党员难度大、村干部青黄不接等问题,甚至会形成“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情况,这给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的思路,找到农村党组织“空巢”现象的应对之策势在必行。
2008年起,依托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文传学院、外语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相继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民俗学、民间文学、方言研究、百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民族典籍译介、壮族原生态音乐、民俗文化与表演、壮族民间扎染制作、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如龙舟竞渡、多人板鞋、抛绣球、多人秋千等课程。
农村党组织“空巢”现象的主要表现——“老、少、弱、缺、难”
“老”,即党员老龄化程度高。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社会变迁的速度前所未有,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之出现的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成为农村党员的主要组成。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的农村党员超过三成,50岁以上的党员仍然是村里的主要“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年轻党员的外流,不仅使得农村党员老龄化程度加深、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失衡,同时也导致了农村党组织严重缺乏年轻血液、活力不足。
“少”,即基层党组织活动少。除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难以改变之外,基层党组织自身也因此产生许多问题。其中,基层党组织活动少就是典型的问题之一。具体来说,是党组织活动缺乏规范性和制度化。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党组织能够举办一定的活动,但由于组织活动缺乏实际内容,深入程度不够,很多是走马观花,效果仍然不佳。二是部分农村党组织活动缺乏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一些农村党组织虽然乐于开展党组织活动,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场地和设施,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扶持,导致活动形式单一,使得农村党组织活动开展难以为继。
“弱”,即党员标准及先进性弱。我国农村党员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党员队伍中少数党员素质仍旧偏低,党员标准不明晰,党员先进性体现不足。一方面,个别党员思想修养落后,对党员身份认识不足,因而对农村党建工作态度消极,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章党规的学习有所松懈,理论素养严重缺乏,实践能力也不足。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多元化价值观冲击力度增强,导致部分党员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发生改变,以至于党员思想信念不够坚定,党员自身定位模糊,先进性减弱。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阳性检出率为94.0%,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阳性率为88.0%,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检测阳性率为94.0%,见表1。
“拓”,即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活动。拓展农村党组织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党组织发展活力,又能拓宽党组织发展路径。面对现阶段党组织活动少的问题,一是探索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党员数量较少的村合建党组织,共同开展组织活动。二是突破地区、行业、建制的限制,大胆尝试村企联建、村居(居委会)联建,实现优势互补和以强带弱,夯实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基础。三是建立完善的农村党组织活动的政策和制度,增加政府和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使得农村党组织活动能够有序、深入、高效举行。四是拓展农村党组织的资金来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社会公益资金以及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加强对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等多方面的建设,为农村党组织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农村党组织“空巢”现象的应对之策——“引、拓、训、改、管”
“引”,即吸引年轻党员人才回乡。农村党组织发展要想扭转“空巢”的不良局面,首要工作是吸引和集聚年轻党员回乡、增强农村党组织生机与活力。一是要吸引年轻党员回乡创业。通过平台牵引、政策牵引、乡情牵引,创设农村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对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鼓励年轻党员创业回乡。争取接受过高等教育、年轻有为的大学毕业生党员回归,为其提供工作生活上的便利和保障,鼓励他们扎根乡村、服务乡村。二是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资金扶持,实现对党员队伍的“引流”。特别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尝试发放专项资金,规范党组织各项制度规范,将一些真正愿意入党、思想意识强、生活作风正的青年人吸纳到农村党组织队伍中来。
“难”,即党员干部选配难、流动党员管理难。农村党组织管理方面有两个方面的“难”,一是党员干部选配难。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村级事务不断增多,农村群众工作难度升级,但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却没有及时跟上,出现本领恐慌,党组织选配党员干部的难度增加。二是流动党员管理难。由于农村很多年轻党员离乡打工创业,离开组织所在地,使党员分布较为分散,很难集中统一起来开展党组织活动,党员流动情况没有及时掌握,使得流动党员的管理难上加难。
“训”,即加强基层党员学习培训。党建工作只有拧紧思想这股绳,才能更好地提升党员先进性。一是要求农村党组织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契机,构建良好的农村党组织思想建设环境。二是要求农村党组织强化党章党性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党员干部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作用带领其他党员学习。明确党性教育的重要地位,帮助党员在学习和工作中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
“缺”,即基层党建制度缺失。完善的基层党建制度是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基层党建制度的缺失,使得党组织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一是农村党员大会不能按期举行,党员大会形式化严重,一些农村党组织甚至好几年才举行一次党员大会。二是农村党内生活制度缺失,组织内部较为松散,“三会一课”开展不到位,缺乏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制。三是农村党组织谈心谈话制度缺失,党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不畅,整体协同性较差。
“改”,即优化改善基层党建制度。一是在农村设置“两级网格”,实现“网格化管理”。第一层级网格以各村为单位,主要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成员,网格长则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第二层级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主要由党员、村民代表担任网格成员,通过完善的组织建设来夯实党建基础,如定期开展党员大会,强化组织内部核心。二是建立完善的党组织生活制度。建立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小组,与留守老党员结对,互帮互助、加强沟通,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内部凝聚力。三是建立完善的党组织沟通制度。实时更新手机联系方式,建立党员联系微信群,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党员对先进理论、前沿信息的学习。
“管”,即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工作。干部选拔方面,可多注重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党员发展力度,从中发现培养优秀干部,缓解农村党组织老龄化、虚弱化的压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方面,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建立流动党员联络小组和流动党员分队,党组织对其进行直接管理,并设立专门的管理员,便于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应创建定期诉求接受和关怀机制,保证流动党员权益,满足流动党员需求。利用技术设备,建立流动党员网络管理平台,引导和培育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政治沟通意识,深入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和生活状态,从而保证农村党组织建设持久“保鲜”。
相比较于生物防控手段,疫苗的利用将能更有效地控制非洲猪瘟的爆发和大范围传播,但结合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现状,目前市场上依然没有能完全预防此类病毒感染的疫苗。在后续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对于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力度,并通过对基因重组等新型技术的应用达到降低这一疾病影响的目的。同时,相关养殖人员也应意识到,疫苗的研究和投入使用并不意味着其他防控措施可以被完全省略,做好生物防控措施依然是避免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实际防控效果的提升应通过上述2种方法之间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①周忠丽、周义程:《利益、组织与价值: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弱化的三维解释框架》,《行政论坛》,2017年第24期。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责编/谷漩 美编/王梦雅
(作者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标签:党组织论文; 农村论文; 党员论文; 流动党员论文; 制度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党的基层工作论文; 《人民论坛》2019年第27期论文;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