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成型有一圆孔,所述圆孔轴向贯穿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圆孔内的内防水密封单元;通过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圆孔内的内导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上的外防水密封单元;其中,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导体上的一第一绝缘子、一内密封圈和一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抵靠在所述内密封圈的相向两侧;所述外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一外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成型有一凸环,所述凸环上开设有一用于卡设所述外密封圈的环状凹槽。该防水型连接器具有防水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成型有一圆孔(11),所述圆孔(11)轴向贯穿所述壳体(10);设置在所述圆孔(11)内的内防水密封单元;通过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圆孔(11)内的内导体(6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壁上的外防水密封单元;其中,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导体(60)上的一第一绝缘子(20)、一内密封圈(30)和一第二绝缘子(40),所述第一绝缘子(20)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抵靠在所述内密封圈(30)的相向两侧,所述第一绝缘子(20)的内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的内圈分别与所述内导体(60)相抵靠,所述第一绝缘子(20)的外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的外圈分别与所述圆孔(11)的孔壁相抵靠,所述内密封圈(30)的内圈与所述内导体(60)相抵靠;所述外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一外密封圈(50),所述壳体(10)的外壁上成型有一凸环(12),所述凸环(12)上开设有一用于卡设所述外密封圈(50)的环状凹槽(13)。
设计方案
1.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成型有一圆孔(11),所述圆孔(11)轴向贯穿所述壳体(10);
设置在所述圆孔(11)内的内防水密封单元;
通过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圆孔(11)内的内导体(60);以及
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壁上的外防水密封单元;
其中,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导体(60)上的一第一绝缘子(20)、一内密封圈(30)和一第二绝缘子(40),所述第一绝缘子(20)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抵靠在所述内密封圈(30)的相向两侧,所述第一绝缘子(20)的内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的内圈分别与所述内导体(60)相抵靠,所述第一绝缘子(20)的外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的外圈分别与所述圆孔(11)的孔壁相抵靠,所述内密封圈(30)的内圈与所述内导体(60)相抵靠;所述外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一外密封圈(50),所述壳体(10)的外壁上成型有一凸环(12),所述凸环(12)上开设有一用于卡设所述外密封圈(50)的环状凹槽(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12)成型在所述壳体(10)的中部,所述壳体(10)一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5)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11)的孔壁上成型有用于紧固所述第一绝缘子(20)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的倒刺(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11)孔壁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倒刺(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为燕尾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圈(30)和所述外密封圈(50)为O型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20)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呈圆环柱状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的槽深A与所述凸环(12)的厚度B之间的比值为1:1.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12)的厚度B与所述壳体(10)的长度C之间的比值为1:7。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60)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外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水型SMA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SMA连接器的防水结构为:螺套内放入矩形密封圈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但是,这种防水结构只实现了外部防水,未实现内部防水。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防水密封性能的防水型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成型有一圆孔,所述圆孔轴向贯穿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圆孔内的内防水密封单元;通过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圆孔内的内导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上的外防水密封单元;其中,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导体上的一第一绝缘子、一内密封圈和一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抵靠在所述内密封圈的相向两侧,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内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内圈分别与所述内导体相抵靠,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外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外圈分别与所述圆孔的孔壁相抵靠,所述内密封圈的内圈与所述内导体相抵靠;所述外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一外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成型有一凸环,所述凸环上开设有一用于卡设所述外密封圈的环状凹槽。
优选的,所述凸环成型在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壳体一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圆孔的孔壁上成型有用于紧固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倒刺。
优选的,所述圆孔孔壁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倒刺。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燕尾槽。
优选的,所述内密封圈和所述外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呈圆环柱状体。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深A与所述凸环的厚度B之间的比值为1:1.5。
优选的,所述凸环的厚度B与所述壳体的长度C之间的比值为1:7。
优选的,所述内导体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型连接器,其壳体与内导体之间设置有内防水密封单元,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防水密封单元,从而实现了内、外侧的防水密封,具有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的优点;内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一第一绝缘子、一内密封圈和一第二绝缘子,内密封圈与第一绝缘子相抵靠以形成第一防水密封处F、内密封圈与第二绝缘子相抵靠以形成第二防水密封处G、内密封圈的内圈与内导体相抵靠以形成第三防水密封处E,该第一防水密封处F、该第二防水密封处G和该第三防水密封处E共同形成了壳体的内部防水密封,具有防水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1、圆孔;12、凸环;13、凹槽;14、倒刺;15、外螺纹;20、第一绝缘子;30、内密封圈;40、第二绝缘子;50、外密封圈;60、内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成型有一圆孔11,所述圆孔11轴向贯穿所述壳体10;设置在所述圆孔11内的内防水密封单元;通过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圆孔11内的内导体6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壁上的外防水密封单元;其中,所述内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导体60上的一第一绝缘子20、一内密封圈30和一第二绝缘子40,所述第一绝缘子20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抵靠在所述内密封圈30的相向两侧,所述第一绝缘子20的内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的内圈分别与所述内导体60相抵靠,所述第一绝缘子20的外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的外圈分别与所述圆孔11的孔壁相抵靠,所述内密封圈30的内圈与所述内导体60相抵靠,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密封圈30与所述第一绝缘子20相抵靠以形成第一防水密封处F、所述内密封圈30与所述第二绝缘子40相抵靠以形成第二防水密封处G、所述内密封圈30的内圈与所述内导体60相抵靠以形成第三防水密封处E,该第一防水密封处F、该第二防水密封处G和该第三防水密封处E共同形成了所述壳体10的内部防水密封;所述外防水密封单元包括一外密封圈50,所述壳体10的外壁上成型有一凸环12,所述凸环12上开设有一用于卡设所述外密封圈50的环状凹槽13,所述外密封圈50与其连接的部件之间成型有第四防水密封处H。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凸环12成型在所述壳体10的中部,所述壳体10一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5。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圆孔11的孔壁上成型有用于紧固所述第一绝缘子20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的倒刺14。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圆孔11孔壁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倒刺14。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凹槽13为燕尾槽。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内密封圈30和所述外密封圈50为O型密封圈。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子20和所述第二绝缘子40呈圆环柱状体。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凹槽13的槽深A与所述凸环12的厚度B之间的比值为1:1.5。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凸环12的厚度B与所述壳体10的长度C之间的比值为1:7。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内导体60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外侧。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389.0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01908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H01R 13/52
专利分类号:H01R13/52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43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潘阳工业园咏春工业坊
发明人:沈志贤;周斌
第一发明人:沈志贤
当前权利人: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沈雄
代理机构:32333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