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503为载体的乳状液膜提取钯(Ⅱ)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秦松烨[1](2021)在《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文中研究表明钯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资源短缺,含钯二次资源废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因此对贵金属钯再生利用技术的需求愈发迫切。本论文以废胶体钯活化液为原料,采用硫氰酸盐沉铜法和氧化破胶法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废胶体钯活化液采用液膜法萃取钯;将液膜萃取后得到的含钯溶液通过膜电解回收钯,再经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探究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第一部分是采用硫氰酸盐沉铜法和氧化破胶法对废胶体钯活化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除铜的最佳条件,以及王水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对氧化破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u2+与NaSCN的摩尔比为1∶4,Cu2+与Na2SO3的摩尔比为5∶3,陈化时间为12 h时,铜的去除率最高为92.94%;在王水加入量为40 m L,反应时间3 min,温度为100℃时,Pd2+转化率最高为92.6%。第二部分是采用液膜法萃取经预处理后的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考察了内相试剂浓度、流动载体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油内比、乳水比、外相pH值等因素对Pd2+的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9%(膜相中所占体积分数,下同)N503、4%Span 80、2%液体石蜡、余为磺化煤油组成膜相,内相试剂为0.2 mol/L的EDTA溶液,油内比为1∶1,乳水比为1∶5,外相pH值为2,该体系对Pd2+的萃取率最高可达到96.6%,经过液膜萃取后,水相浓缩液中Pd2+的浓度大幅提高,杂质含量降低,达到了分离和富集的目的。第三部分是离子膜电解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氯化钯。对经液膜萃取后的含钯溶液采用阳离子膜电解沉积钯,再以阴离子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探索最佳的电解条件,对制得的氯化钯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阳极室NaOH溶液浓度为0.05 mol/L,电流密度为285.71 A/m2,电解时间为2 h,电解温度为25℃,金属钯沉积率最高,可达99.76%;在HCl浓度为1 mol/L,电流密度为357.14 A/m2,电解时间为1.5 h时,氯化钯的收率最高为98.79%,电流效率为2.53%,能耗为41.81 k W·h/kg。对制得的氯化钯晶体进行XRD表征分析,其特征峰尖锐明显,与PDF标准卡片对比匹配性好,制得的氯化钯产品的钯含量59.9%,符合标准Q/CYDZ-161-97,由此可证明通过离子膜电解可制得结晶度和纯度较好的氯化钯晶体。综上所述,该工艺可以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制备氯化钯,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秦松烨,王琪,周全法[2](2021)在《液膜萃取法回收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文中指出传统钯回收方法存在成本高、分离效率低,适合高含量钯回收等问题,试验采用液膜萃取法回收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并考察了内相试剂用量、流动载体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油内比、乳水比、外相酸碱度等因素对钯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N503、4%Span80、2%液体石蜡、85%磺化煤油组成膜相,内相试剂EDTA溶液浓度为0.2 mol/L,油内比为1∶1,乳水比为1∶5,外相p H值为2.0时,液膜萃取效果最好,钯萃取率可达96.6%。该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低含量钯的回收。
田诗伟[3](2020)在《开关型Pickering乳液对废水中苯胺及4-MP的提取》文中认为Pickering乳液是一种由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现已应用于包封液体酸/碱催化剂构建级联反应系统,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细菌印迹聚合物,以及多孔泡沫材料及模拟天然抗原等领域,但是以功能性微粒制备的开关型Pickering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甚少,本论文基于光敏性与磁性颗粒制备的两种开关型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乳化性能、稳定/破乳机理、刺激响应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将二者引入外水相中构建光敏性或磁性Pickering乳状液膜(PELM)系统,并分别应用于针对苯胺和4-甲氧基苯酚溶质的提取,为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1)在光敏性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面,以十二烷基三氯硅烷接枝于合成的Ti O2颗粒表面,通过UV光对其催化降解导致其表面长链硅烷降解为短链,致使其表面侵润性发生变化,经三相接触角测试表明其润湿性由140.39°转为107.95°,将其作为乳化剂和石油醚混为油相,与稀释的盐酸溶液形成Pickering乳液,将光敏性乳液缓慢引入含有苯胺的外水相中构建PELM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s-Ti O2浓度为2%wt、1:1油水比、制乳速率15000rpm、乳化时间2min、HCl浓度0.6mol/L、1:10乳水比、200rpm搅拌速率、外水相p H值为8条件下,针对1000mg/L苯胺浓度的外水相,在20min内获得最佳提取率83.73%。(2)基于芥酸改性的纳米Fe3O4颗粒,其三相接触经测试为109.5°,分别利用SEM、FT-IR、XRD,TGA表征其形貌、表面性质与回用性。以磁性颗粒与绿色无污染的菜籽油以及TBP载体的混合物作为油相,与内水相Na OH溶液稳定W/O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显微镜与宏观静置图分析,考察了颗粒浓度、油水比、制乳速率与时间、Na OH浓度等主要因素对乳液的稳定性、乳化性能以及4-MP提取率的影响。经逐一筛选后选出构建该PELM系统的最佳适宜运行条件,即2.5wt%颗粒浓度、2:1油水比、0.5mol/L的Na OH浓度、15000rpm制乳速率、5min乳化时间、1:5乳水比、250rpm搅拌速率、30%TBP浓度、外水相p H值为1,针对4-MP浓度为750mg/L的外水相,在5min内获得最佳提取率85.52%。随后考察了油相与颗粒的可循环性,发现以回用4次的油相协同颗粒构建的PELM系统,在10min内的提取率可达到76.02%,展现了良好的可循环性。
孙许可,姜承志[4](2015)在《乳状液膜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乳状液膜法同时具有分离和富集的作用,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综述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乳状液膜技术对含氰、铬、镍、锌、镉、铜、金、银、苯胺和酸碱等物质的分离回收效果;同时对该技术在电镀废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吴艾璟,彭黔荣,杨敏,叶世着,张进[5](2015)在《液膜分离技术在消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液膜以其传质速率高、选择好、低成本和低能耗等特点,成为分离、纯化与浓缩溶质的有效手段。主要简述了液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液膜分离技术去除和回收废水中重金属方面的研究进展。
余杰[6](2014)在《乳化液膜法萃取废水中金属铬离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革废水中均排放大量的Cr,它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产生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采用乳化液膜法,研究使用乳化液膜法萃取废水中的铬(III)离子;使得含铬废水的排放满足国家环境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液膜法萃取废水中的铬离子的适合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为3%(质量比)的Span-80,载体为3%的P204,以及膜试剂90%的煤油,膜稳定剂4%的液体石蜡;内水相为0.5mol/l的H2SO4溶液;乳水比为1∶5;制乳转速为3000rpm,制乳时间为10min;传质转速为250rpm,传质时间为10min。此时该体系的破裂率为9.5%,溶胀为22.84%,萃取率可达到98.8%。
杨新周,杨子仙,胡秋芬,李学娇,郝志云[7](2013)在《钯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几年来分离富集钯的主要方法,包括液-液萃取法、吸附法、分子识别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固相萃取法、液膜法、置换法等。并对一些新的方法做了评述。
张晓璇[8](2012)在《改性膜萃取烟碱的研究》文中认为液膜分离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方法。利用这个技术,可以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将目标化合物提取出来。基于其选择性好、分离效率高、富集倍数大、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用于湿法冶金、化学分析、污水处理、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本文第一部分采用支撑液膜萃取技术,选用猪肠衣作支撑体,以尼古丁为分析物,考察了膜材厚度、萃取时间、给体浓度、扩散系数、传质阻力等影响尼古丁萃取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烟碱的萃取效率主要由烟碱在有机膜液中的扩散系数决定;同时还与烟碱在给体相中浓度及扩散系数有关。烟碱萃出量随萃取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增多,达到一定量时,烟碱的迁移量趋于饱和。尼古丁在烟叶提取液中的浓度最大,它的相对萃出量达到92%;其它含量少的烟碱如降烟碱、新烟碱、去氢烟碱也能被膜萃过来,它们的相对萃出量为8%左右。第二部分采用乳化液膜萃取技术,选用W/O/W体系。实验以尼古丁作为萃取对象,煤油作为有机相,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H2SO4水溶液作为内水相,聚苯乙烯和顺丁橡胶作为高分子添加剂,考察了受体相pH值和萃取时间等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以本地产烟叶中的烟碱为萃取目标物,对萃取时间、给体相pH、高聚物种类及其添加量、膜添加萃取剂、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等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以添加了高聚物的煤油作为有机相的W/O/W萃取体系,有效地控制了给体相萃取前后体积保持不变,延长了萃取系统的外碱内酸状态,提高了萃取系统稳定性;烟碱萃出量优于纯煤油体系;添加顺丁橡胶比添加聚苯乙烯无论在乳液稳定性和烟碱萃出量上效果都更好,但烟碱萃出量不随顺丁橡胶添加量成比例增长;乳液的稳定性和内、外相水溶液pH值都能影响萃取效率。以添加顺丁橡胶的煤油作为有机相的W/O/W萃取体系,其烟碱萃出量是液-液萃取的1.5倍。
孙婧婷[9](2011)在《乳化液膜技术提取电镀污泥中铜、镍的研究》文中提出电镀污泥不同于普通的污泥,它本身含有大量有害的、难以降解的重金属。在所有企业产生的电镀污泥中,以铜镍电镀污泥最为普遍。由于重金属的难降解性,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的污泥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另外,铜、镍等金属有很好的市场价值,对电镀污泥进行回收不但可以降低污染,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本论文首先选定了研究对象—广东省中山市某电镀厂的电镀污泥,对污泥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即进行含水率测定和重金属含量分析。进而用硫酸酸化,重点考察硫酸体积和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得出金属铜和金属镍达到最大浸出率时的浸出条件为每克电镀污泥(100目)加4ml 10%的硫酸酸化为最佳条件。用含有相同浓度Cu2+和Ni2+的重金属溶液进行试验,分别选用Span80-N902-H2SO4液膜体系提取浸出液中的Cu2+, Span80-P507-H2SO4液膜体系提取重金属溶液中的Ni2+,确定了每个体系的最佳操作条件,即制乳转速、制乳时间、混合时间,并且重点考察了油内比、乳水比、内外相pH值、载体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铜和镍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pan80-N902-H2SO4液膜体系提取Cu2+的最佳条件为:制乳的搅拌速度为3500r/min,制乳的时间为10min,乳液与外相溶液混合时间10min,内相硫酸浓度为2.5mol/L,载体N902和表面活性剂Span-80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和3%,油内比和乳水比分别为1:1和1:5,外水相pH为5.0;Span80-P507-H2SO4液膜体系提取Ni2+的最佳条件为:制乳搅拌速度、制乳时间、乳液与外相溶液混合时间与Span80-N902-H2SO4液膜体系提取Cu2+的最佳条件相同,内相硫酸浓度为1.5mol/L,载体P507和表面活性剂Span-80的体积分数分别为6%和8%,油内比和乳水比分别为1:1和1:5,外水相pH为4.0。在上述操作条件下,铜和镍的迁移率均在96%以上,选用采用高压静电法进行破乳,其富集浓度分别为13751mg/L和12910mg/L。将得到的最佳操作条件应用于实际污泥浸出液,得到铜、镍的迁移率分别为95.53%和95.19%,与采用重金属溶液试验的结果相差不大,验证了模拟试验的可行性。
裴亮,姚秉华,付兴隆[10](2009)在《支撑液膜分离过程应用研究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回顾液膜分离过程的发展史;介绍支撑液膜法的基本原理.在分析支撑液膜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论述近10年来支撑液膜的应用和发展.
二、N503为载体的乳状液膜提取钯(Ⅱ)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503为载体的乳状液膜提取钯(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钯的来源和性质 |
1.1.1 钯的来源 |
1.1.2 钯的性质 |
1.2 钯的回收工艺方法与现状 |
1.2.1 直接浸出法 |
1.2.2 火法 |
1.2.3 沉淀法 |
1.2.4 溶剂萃取法 |
1.2.5 离子交换法 |
1.2.6 吸附法 |
1.3 氯化钯的概述 |
1.3.1 氯化钯的性质与用途 |
1.3.2 氯化钯的制备方法 |
1.4 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
1.4.1 液膜分离技术概述 |
1.4.2 液膜种类概述 |
1.4.3 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1.5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
1.5.1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概述 |
1.5.2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的应用 |
1.6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1.8 创新点 |
第二章 废胶体钯活化液的预处理 |
2.1 原料成分分析 |
2.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2.2.1 试验试剂与设备 |
2.2.2 工艺原理与方法 |
2.2.3 分析方法与参数计算 |
2.3 硫氰酸盐沉铜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1 硫氰酸钠用量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
2.3.2 亚硫酸钠用量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
2.3.3 陈化时间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
2.4 氧化破胶对Pd~(2+)转化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2.4.1 王水用量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
2.4.2 反应时间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
2.4.3 温度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液膜法萃取回收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 |
3.1 试验装置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3.1.2 试验原理 |
3.1.3 试验方法 |
3.1.4 分析方法及参数计算 |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2.1 内相试剂浓度的选择 |
3.2.2 流动载体用量的选择 |
3.2.3 表面活性剂用量的选择 |
3.2.4 油内比的选择 |
3.2.5 乳水比的选择 |
3.2.6 外相pH值的选择 |
3.2.7 水相浓缩液成分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离子膜电解法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氯化钯 |
4.1 试验装置及方法 |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4.1.2 试验原理 |
4.1.3 试验方法 |
4.1.4 分析方法与重要参数计算 |
4.2 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沉积钯的影响因素研究 |
4.2.1 阳极室电解液NaOH浓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
4.2.2 电流密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
4.2.3 电解时间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
4.2.4 电解温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
4.3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影响因素的研究 |
4.3.1 HCl浓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
4.3.2 电流密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
4.3.3 电解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
4.4 氯化钯样品表征 |
4.5 氯化钯产品的质量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效益分析与结论展望 |
5.1 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
5.2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液膜萃取法回收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实验部分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原料成分分析 |
1.3 工艺过程与原理 |
1.3.1 预处理 |
1.3.2 液膜萃取工艺 |
1.4 钯的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内相试剂用量 |
2.2 流动载体用量 |
2.3 表面活性剂用量 |
2.4 油内比 |
2.5 乳水比 |
2.6 外相酸碱度 |
2.7 水相浓缩液成分分析 |
3 结论 |
(3)开关型Pickering乳液对废水中苯胺及4-MP的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Pickering乳液 |
1.1.1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1.1.2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及影响因素 |
1.2 开关型Pickering乳液 |
1.2.1 pH值触发机制 |
1.2.2 CO_2/N_2触发机制 |
1.2.3 磁性触发机制 |
1.2.4 光照触发机制 |
1.3 Pickering乳状液膜 |
1.3.1 乳状液膜机理 |
1.3.2 影响Pickering乳状液膜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
1.3.3 Pickering乳状液膜的发展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光敏性Pickering乳状液膜对废水中苯胺的提取 |
2.1 引言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流程 |
2.3.1 锐钛矿型T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 |
2.3.2 s-TiO_2颗粒乳化剂的制备 |
2.3.3 表征技术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TiO_2与N-TiO_2 颗粒的分析表征 |
2.4.2 紫外光照对TiO_2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2.4.3 基于s-TiO_2 构建的PELM系统对苯胺的提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磁响性Pickering乳状液膜对废水中4-MP的提取 |
3.1 引言 |
3.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1 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流程 |
3.3.1 纳米Fe_3O_4的合成及改性 |
3.3.2 表征技术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芥酸改性纳米的Fe3O4分析表征 |
3.4.2 芥酸改性纳米Fe3O4在Pickering乳液的应用 |
3.4.3 循环回用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4)乳状液膜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含氰废水的处理 |
2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
2.1含铬废水 |
2.2含镍废水 |
2.3含铅废水 |
2.4含汞废水 |
2.5含镉废水 |
2.6含铜废水 |
2.7含锌废水 |
2.8含金和银废水 |
3含苯胺、醋酸、氟及磷化废水的处理 |
4乳状液膜法在处理电镀废水方面的展望 |
(6)乳化液膜法萃取废水中金属铬离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实验步骤 |
2.2.2 试验流程图 |
3 结果讨论 |
3.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乳液 |
3.2 不同载体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3.3 制乳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3.4 传质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3.5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3.6 载体的用量萃取效果的影响 |
4 结论 |
(7)钯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溶剂萃取法 |
2 沉淀法 |
3 离子交换法 |
4 金属置换法 |
5 吸附法 |
6 分子识别法 |
7 液膜法 |
8 固相萃取法 |
9 结语 |
(8)改性膜萃取烟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乳化液膜 |
1.2.1 乳化液膜体系的组成 |
1.2.2 乳化液膜的分离机理 |
1.2.3 乳化液膜分离过程影响因素 |
1.2.4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1.3 支撑液膜 |
1.3.1 渗透机理 |
1.3.2 影响因素 |
1.3.3 支撑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1.4 液膜新构型的研究 |
1.4.1 流动液膜 |
1.4.2 静电式准液膜 |
1.4.3 液体薄膜渗透萃取 |
1.4.4 内耦合萃反交替分离过程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支撑液膜萃取烟碱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膜萃取原理 |
2.3.2 膜萃取及传质规律 |
2.3.3 给体浓度的影响 |
2.3.4 给体相扩散系数的影响 |
2.3.5 单膜萃取烟叶中烟碱 |
2.4 结论 |
第3章 乳化液膜萃取烟碱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W/O/W 的稳定性 |
3.3.2 W/O/W 膜萃取效率 |
3.3.3 应用 ELM 体系萃取烟叶中的烟碱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乳化液膜技术提取电镀污泥中铜、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电镀污泥的来源和性质 |
1.2 电镀污泥处理现状 |
1.3 液膜分离技术概述 |
1.4 乳化液膜的形成与分类 |
1.5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的传质机理 |
1.6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优缺点 |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
2. 实验仪器及药品 |
2.1 主要实验仪器 |
2.2 实验药品及用途 |
3. 电镀污泥理化性质分析 |
3.1 电镀污泥的来源和分析方法 |
3.2 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电镀污泥浸出试验研究 |
4.1 浸出剂的选择 |
4.2 酸浸试验方法 |
4.3 H_2SO_4用量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乳化液膜提取浸出液中的铜、镍离子 |
5.1 实验原理 |
5.2 重金属溶液的制备 |
5.3 实验装置及方法 |
5.4 铜/镍离子迁移率的计算 |
5.5 液膜体系中最佳载体的选择 |
5.6 Span80-N902-H_2SO_4液膜体系提取重金属溶液中的铜离子 |
5.7 Span80-P507-H_2SO_4液膜体系提取重金属溶液中的镍离子 |
5.8 破乳试验 |
5.9 正交实验分析 |
5.10 两种液膜体系作用于重金属溶液的综合试验 |
5.11 实际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的提取试验 |
5.12 本章小结 |
6. 红外光谱法分析液膜中载体的萃取机理 |
6.1 试验方法 |
6.2 N902萃取机理探讨 |
6.3 P507萃取机理探讨 |
7. 结论、特色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特色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支撑液膜分离过程应用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撑液膜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
1.1 金属离子的浓缩、提纯和分离 |
1.2 稀土离子的分离富集 |
1.3 分离废水中的有机、无机酸 |
1.4 含酚废水的处理 |
1.5 气体分离 |
1.6 手性物质分离 |
1.7 其他方面的应用 |
2 SLM的稳定性 |
2.1 SLM的不稳定性机理 |
2.2 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
2.2.1 膜材料和操作条件的选择 |
2.2.2 膜结构的研究 |
2.2.3 新型SLM组件的研究 |
3 前景展望 |
四、N503为载体的乳状液膜提取钯(Ⅱ)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D]. 秦松烨. 江苏理工学院, 2021
- [2]液膜萃取法回收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J]. 秦松烨,王琪,周全法. 黄金, 2021(03)
- [3]开关型Pickering乳液对废水中苯胺及4-MP的提取[D]. 田诗伟.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4]乳状液膜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J]. 孙许可,姜承志. 电镀与精饰, 2015(07)
- [5]液膜分离技术在消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 吴艾璟,彭黔荣,杨敏,叶世着,张进.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3)
- [6]乳化液膜法萃取废水中金属铬离子的研究[J]. 余杰. 轻工科技, 2014(02)
- [7]钯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J]. 杨新周,杨子仙,胡秋芬,李学娇,郝志云. 云南化工, 2013(01)
- [8]改性膜萃取烟碱的研究[D]. 张晓璇. 河北大学, 2012(08)
- [9]乳化液膜技术提取电镀污泥中铜、镍的研究[D]. 孙婧婷. 暨南大学, 2011(10)
- [10]支撑液膜分离过程应用研究新进展[J]. 裴亮,姚秉华,付兴隆. 膜科学与技术,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