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基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基,工程,隧道,测量,道路,水闸,荷载。
地基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涂慕溪,陈礼彪,曾俊铖,黄晓明,肖光书[1](2019)在《基于有限元的地基-路堤-路面协同变形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软土地基分布广泛,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工程建筑物时,不同位置上产生的变形量大小不同,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高等级公路常因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服务性能降低甚至发生结构性破坏。为了避免这些破坏的产生,需研究软土地基病害和其不均匀变形在道路面层结构中的传递机理,本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地基-路堤-路面协同作用的力学模型,在建立的ABAQUS数值模型中,由上至下各层分别为面层、路堤、砂垫层、淤泥质黏土4层。分析了不同路堤填料路堤在不同车辆荷载、填筑高度及填料模量下的变形规律:土石混合料路堤的沉降最大沉降量和车辆轴载及路堤填筑高度均成正比,沉降量随着填筑材料模量的增加不断减小,且减慢速率不断减小,并提出了地基-路堤-路面叁者组合的变形协同机理。发现沉降量在道路结构中向上传递会迭加路堤压缩变形以及道路结构层的厚度变化,且随高度逐渐减小的协同变形。地基-路堤-路面模型的整体变形规律为:软土地基施工结束后,在路堤和路面填筑过程中发生固结,水分排出引起沉降,沉降曲线为沿道路中线对称的抛物线形状。分层填筑路堤时,填料进行固结作用产生竖向变形,但与软土地基产生的竖向变形量相比可忽略不计。路堤与面层为适应地基沉降发生协调变形:路面结构在荷载和自重作用下,产生层间协调变形以填充路堤固结沉降产生的空间,但是由于结构层变厚软基沉降量向上传递时表现为不断减小。(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肖荣平,葛卉犇,田鹤晖[2](2019)在《反拱底板式水闸地基变形模量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地基变形模量对反拱底板式水闸位移、应力的影响,以某实际水闸闸室结构为例,借助数值仿真分析手段,计算了服役工况下2种施加方式对反拱底板式水闸结构特性影响,分析了反拱底板式水闸地基变形模量敏感性。结果表明: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在反拱底板式水闸结构中更为突出,该类水闸宜修建于条件较好的地基之上。(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6期)
李又云,谢柯,孙永梅,李松皓,安鑫厚[3](2019)在《浅埋黄土隧道复合地基受力变形分析及加固时机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旋喷桩加固基底的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结构受力变形特征及基底加固时机的选择,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底加桩及不同加桩时机对隧道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旋喷桩加固基底效果显着,可有效降低隧底的围岩变形;方案一条件下的围岩应力释放较为充分,围岩变形量较大,实际施工中初支易侵限,隧底桩体全部处于受压状态,利于后期发挥桩体的有效承载力,在可保证隧道围岩稳定时建议选用;方案二较早的实现支护体系的"封闭",利于隧道结构的稳定,但隧底中部桩体处于受拉状态,在施工期易出现拉断现象,建议在隧道围岩条件差时选用,同时应对桩体进行加筋等类似措施处理。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隧道基底进行旋喷桩加固的时机选择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鹏,邢诚,项霞[4](2019)在《地基干涉雷达IBIS-S桥跨结构振动变形测量与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能够以较高的时空采样频率获取线性结构目标整体瞬时变形状态。本文将该技术引入大型桥梁桥跨结构的振动变形测量与模态分析中。对动静载试验过程中的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东岸桥跨结构开展连续变形监测,利用频域分解法计算桥跨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干涉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能够快速探测桥跨结构竖弯模态,特别适用于灾后大型线形结构健康状态的应急检测。(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晓峰,梁志冉,张倩[5](2019)在《危废填埋库区边坡稳定及地基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填埋库区不同方向剖面的边坡稳定计算模型,运用SLOPE/W软件的Bishop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从而确定其经济安全的边坡坡度。对库区实际运营不同阶段的地基变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探讨了地基差异沉降对基底HDPE膜拉伸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变形主要发生在填埋加载阶段,封场后地基固结变形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宋战旺[6](2019)在《高层建筑勘探孔布设与天然地基变形计算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基变形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地基变形计算公式的原理,指出其实质内涵,并针对高层建筑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做了系统分析,在勘探孔布设与天然地基变形计算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验算,对进行地质勘察和地基沉降计算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葛山峰,李生龙[7](2019)在《基于地基干涉雷达成像的露天矿边坡变形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基干涉雷达对安家岭露天矿边坡变形成像,总结边坡变形主要形成条件、成因和破坏模式,研究了变形成因与地基干涉雷达图像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露天矿实例阐释了地基干涉雷达图像成像机理,证明了地基干涉雷达监测露天矿边坡变形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明[8](2019)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头深厚软基的沉降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广西某桥南岸向路桥过渡段为工程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手段,对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弱桥头深厚基础的沉降变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褥垫层厚度、褥垫层模量、桩体模量、桩间距以及桩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沉降变形规律,模拟分析得到的地基处置效果和沉降变形规律可为实际工程的方案选择优化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彭丹[9](2019)在《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单侧加宽变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软土地基单侧加宽时对老路堤和地基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单侧加宽时路基变形特点。结果表明:当单侧加宽时,路堤横断面变化由原来的"弯沉盆"形状变为从左向右倾斜分布;相对于加宽前,新老路堤之间产生了差异沉降,随加宽宽度增加,差异沉降变大,且最大值发生在新路堤结合部;观测水平位移,新路堤产生了向两侧的迁移,导致该处地基沉降增大,并且各种加宽宽度路堤表面水平位移最大值也都发生在新老路堤结合部;另外,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结果表明,随路堤施工和加宽宽度增加,超孔隙水压力增加,路堤第4层施工并超载后土体处于稳定的最不利状态;最后,对超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超载预压前期会导致地表沉降量增加,路堤表面差异沉降量会减小。(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李镜培,张凌翔,肖建庄,李林[10](2019)在《黏土地基中新旧混合群桩承载和变形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沉桩效应的影响,天然饱和黏土地层中新设静压桩与场地既有旧桩的承载特性存在显着差异,导致新旧混合群桩基础与传统新建群桩基础呈现不同的承载特性。针对新桩和旧桩桩周土体的力学特性,分别研究了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桩与旧桩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土体的成层性、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和群桩沉降中的遮拦效应,提出了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荷载-沉降关系非线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分析,对不同布置形式的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与荷载-沉降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合理反映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并预测其荷载-沉降关系,可为实际工程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地基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得到地基变形模量对反拱底板式水闸位移、应力的影响,以某实际水闸闸室结构为例,借助数值仿真分析手段,计算了服役工况下2种施加方式对反拱底板式水闸结构特性影响,分析了反拱底板式水闸地基变形模量敏感性。结果表明: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在反拱底板式水闸结构中更为突出,该类水闸宜修建于条件较好的地基之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基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涂慕溪,陈礼彪,曾俊铖,黄晓明,肖光书.基于有限元的地基-路堤-路面协同变形机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9
[2].肖荣平,葛卉犇,田鹤晖.反拱底板式水闸地基变形模量敏感性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9
[3].李又云,谢柯,孙永梅,李松皓,安鑫厚.浅埋黄土隧道复合地基受力变形分析及加固时机选择[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4].王鹏,邢诚,项霞.地基干涉雷达IBIS-S桥跨结构振动变形测量与模态分析[J].测绘通报.2019
[5].刘晓峰,梁志冉,张倩.危废填埋库区边坡稳定及地基变形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9
[6].宋战旺.高层建筑勘探孔布设与天然地基变形计算相关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19
[7].葛山峰,李生龙.基于地基干涉雷达成像的露天矿边坡变形成因[J].露天采矿技术.2019
[8].刘明.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头深厚软基的沉降变形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
[9].彭丹.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单侧加宽变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9
[10].李镜培,张凌翔,肖建庄,李林.黏土地基中新旧混合群桩承载和变形的非线性分析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