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昌吉旅游农业——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亮[1](2009)在《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乡村旅游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缺乏科学规划、模式单一、产品雷同、人才匮乏、缺乏有效保护措施等问题,在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对新疆乡村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提升新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在乡村旅游概况回顾和深度开发理论探讨基础上,分析了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具体对策。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并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设计。第二部分: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对乡村旅游开发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的发展模式和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理论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将体验经济理论、昂普(RMP)理论、文化营销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理论支撑,论证其在理论上的适宜性。最后,从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构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体系。第四部分: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新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开发的主要模式、基本特征、深度开发的优势及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以杜氏旅游度假村为例,对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进行实证研究。在杜氏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和景区旅游资源评价基础上,从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整个景区深度开发的思路。第六部分: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针对新疆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建议,为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出谋划策。
李淼焱[2](2009)在《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工业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是工业与旅游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半个世纪以来,工业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方兴未艾,被誉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在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日益引起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瞩目。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旅游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从而为各级政府制定工业旅游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为企业发展工业旅游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从理论上丰富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融合理论和旅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全文共8章。首先阐明了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内涵:然后通过对我国工业旅游有关数据的整理、计算与分析构建了我国工业旅游的几个发展模式:提出了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艺术品展示型发展模式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和遗产与博物馆型开发模式及其特点。论文对我国2004年-2007年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及空间分布从总体分布、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及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客源市场的空间联系上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上不均衡原因和明显的集聚趋势机理:环渤海工业旅游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人才、资源优势,工业城市分布密集,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条件;东部沿海工业旅游区工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城市分布密集度高、交通系统便捷、基础设施完备、企业管理先进、客源市场充足,为开发工业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河中游工业旅游区与其他两个工业旅游区相比,该区拥有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分布较为分散,集聚性较弱,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规模集群效应的发挥。论文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辽宁工业旅游发展的六种不同模式的选择。重点对辽宁阜新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力图帮助衰退中的老工业区辽宁阜新在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找到再生之路抛砖引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分别从,政策、制度、区域互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发展工业旅游的相应对策建议。
扶玉枝,朱磊[3](2008)在《关于开发新疆观光农业的探讨》文中认为观光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迅速兴起的产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相交叉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文章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从开发新疆观光农业的必要性、现实条件、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张春香[4](2007)在《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旅游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2006年国家旅游总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的旅游主题,使乡村旅游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因此,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swot分析法等,从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入手,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特点,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及意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主要类型等进行了总结和探索性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昌吉州发展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指出昌吉州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然后,进一步对昌吉州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昌吉州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达到优化地区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陈承福,武斌,袁晓佳[5](2000)在《昌吉旅游农业——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文中研究说明 旅游农业是充分利用农村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农业景观向游客提供观光、游乐、采购农特产品等项服务。是一种集旅游和农业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种以旅游为基本形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立体农业。发展旅游农业,无疑是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昌吉旅游农业——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昌吉旅游农业——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 |
2.1 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 |
2.2 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式 |
2.3 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 |
3 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理论研究 |
3.1 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概念、内涵 |
3.2 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理论支撑 |
3.3 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体系构建 |
4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
4.1 新疆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
4.2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
4.3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的基本特征 |
4.4 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优势 |
4.5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5 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实证研究—以杜氏旅游度假村为例 |
5.1 杜氏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5.2 杜氏乡村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 |
5.3 杜氏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 |
5.4 杜氏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 |
5.5 杜氏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 |
5.6 杜氏旅游深度开发思路 |
6 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对策 |
6.1 强化科学规划和管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 |
6.2 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打造新疆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
6.3 加强客源市场调研和宣传促销 |
6.4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
6.5 加强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2)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理论意义 |
1.1.4 实践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工业旅游定义的研究 |
1.2.2 对工业旅游意义的研究 |
1.2.3 对工业旅游开发的研究 |
1.2.4 对工业旅游影响的研究 |
1.2.5 对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
1.2.6 对工业遗产的研究 |
1.2.7 有关工厂观光旅游研究 |
1.2.8 简要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工业旅游基本理论 |
2.1 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涵义 |
2.1.1 工业旅游 |
2.1.2 工业遗产旅游 |
2.2 工业旅游的特征及类型 |
2.2.1 工业旅游的特征 |
2.2.2 工业旅游资源类型 |
2.3 发展工业旅游的目的及意义 |
2.3.1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
2.3.2 有利于为工业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2.3.3 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
2.3.4 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 |
2.3.5 有利于让城市扬名 |
2.4 发展工业旅游的理论基础 |
2.4.1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
2.4.2 比较优势理论 |
2.4.3 竞争优势理论 |
2.4.4 系统理论 |
2.4.5 景观生态学原理 |
2.4.6 旅游市场理论 |
2.4.7 旅游文化学理论 |
2.4.8 简要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3.1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 |
3.1.1 萌芽阶段 |
3.1.2 起步阶段 |
3.1.3 政府规范化管理阶段 |
3.2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3.2.1 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及空间分布 |
3.2.2 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分布密度 |
3.2.3 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客源市场的空间联系 |
3.2.4 工业旅游的空间布局分析 |
3.2.5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项目特征、可进入性及开发模式分析 |
3.3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 |
3.3.1 推出了一批旅游线路和景点 |
3.3.2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
3.3.3 形成了两种接待形式 |
3.3.4 形成了多种开发模式 |
3.3.5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
3.4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与差距 |
3.4.1 对工业旅游认识不足 |
3.4.2 尚未树立“大旅游”观念 |
3.4.3 缺乏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理念 |
3.4.4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够明显 |
3.4.5 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3.4.6 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营销模式单一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
4.1 国外工业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
4.2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模式 |
4.2.1 参观与历史回顾模式 |
4.2.2 现代企业参观模式 |
4.2.3 综合景观型开发模式 |
4.2.4 工业遗产型模式 |
4.2.5 传统文化型开发模式 |
4.2.6 博物馆模式 |
4.2.7 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
4.2.8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商业综合开发模式 |
4.3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
4.3.1 社会的进步促进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 |
4.3.2 旅游取向的变化扩大了旅游市场 |
4.3.3 乘数效应迫使政府重视 |
4.3.4 处理好重建与保护的关系 |
4.3.5 区域协作的旅游营销方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工业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
5.1 工业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
5.1.1 突出特色与树立品牌相结合原则 |
5.1.2 工业和与旅游业总体布局协调统一原则 |
5.1.3 立足现有基础与适时适度相结合原则 |
5.1.4 综合效益原则 |
5.1.5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
5.2 开展工业旅游需要具备的条件 |
5.2.1 主体条件 |
5.2.2 客体条件 |
5.2.3 媒介条件 |
5.2.4 工业旅游开发可行性 |
5.3 我国发展工业旅游的潜力分析 |
5.3.1 资源潜力 |
5.3.2 客源潜力 |
5.3.3 拓展旅游业发展领域,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
5.3.4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潜力 |
5.3.5 促进工业产业的调整和改造 |
5.4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 |
5.4.1 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
5.4.2 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 |
5.4.3 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 |
5.4.4 艺术品展示型发展模式 |
5.4.5 工业园区型发展模式 |
5.4.6 遗产与博物馆型发展模式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业旅游发展实证分析—以辽宁为例 |
6.1 辽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分析 |
6.1.1 工业基础雄厚 |
6.1.2 旅游资源丰富 |
6.1.3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产业优势 |
6.1.4 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
6.1.5 政府政策机遇 |
6.2 辽宁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基本特征及地域分布 |
6.2.1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特征 |
6.2.2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布密度 |
6.2.3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行业分布 |
6.3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定位 |
6.3.1 区域定位 |
6.3.2 产业定位 |
6.3.3 客源定位 |
6.3.4 营销模式 |
6.4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模式选择方法 |
6.5 辽宁省工业旅游基本模式 |
6.5.1 大连盛道模式—展示型发展模式 |
6.5.2 鞍钢模式—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
6.5.3 沈航模式——博物馆型发展模式 |
6.5.4 大连港模式—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 |
6.5.5 沈阳妙味食品模式—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 |
6.5.6 阜新煤矿模式——遗产型发展模式 |
6.6 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方式选择 |
6.6.1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6.6.2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
6.6.3 加大宣传力度 |
6.6.4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
6.6.5 根据城市和企业特点加强区域联动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促进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
7.1 提高认识,加强政府指导,推进体制创新 |
7.1.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
7.1.2 加强政府政策指导,制定行业标准 |
7.1.3 推进体制创新,实行多元化融资渠道 |
7.2 加强联合,优化发展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7.2.1 树立大工业旅游观念,加强联合与合作 |
7.2.2 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业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 |
7.2.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二、三产业联动 |
7.2.4 形成“集聚效应”,深化细分市场 |
7.3 灵活营销,多种模式,特色鲜明,做好服务 |
7.3.1 制定工业旅游的营销方案,采取灵活的营销方式 |
7.3.2 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多种开发模式 |
7.3.3 提高工业旅游产品质量,特色鲜明 |
7.3.4 加强企业管理,做好旅游服务 |
7.3.5 工业旅游纳入品牌战略 |
7.3.6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2004-2007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录 |
附录二 读博期间的科研与成果 |
(3)关于开发新疆观光农业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发新疆观光农业的必要性 |
1.1 可满足都市居民的时尚旅游需求 |
1.2 有利于新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
1.3 有利于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 绿化、美化城郊环境 |
2 新疆开发观光农业的现实条件分析 |
2.1 自然条件分析 |
2.2 农业基础分析 |
2.3 历史、民族、大漠风情优势分析 |
2.4 客源市场分析 |
3 新疆观光农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3.1 产业规模狭小, 科技含量低, 旅游项目单一特色不突出 |
3.2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不完善, 卫生条件太差 |
3.3 市场研究不足, 宣传促销不力 |
3.4 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
4 新疆观光农业开发的对策措施 |
4.1 发挥资源优势, 突出特色之处 |
4.2 加快设施建设, 提高卫生标准 |
4.3 研究客源市场, 增大促销力度 |
4.4 增加科技投入, 加强人才培育 |
(4)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国外乡村旅游研究 |
2.国内乡村旅游研究 |
1. 绪论 |
1.1 立题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本课题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
2. 乡村旅游概述 |
2.1 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
2.2 乡村旅游的定义研究 |
3. 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
3.1 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和意义 |
3.2 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式及类型 |
4. 昌吉州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 分析 |
4.1 优势(STRENGTHS) |
4.2 弱势(WEAKNESSES) |
4.3 机遇(OPPORTUNITIES) |
4.4 挑战(THREATS) |
5.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
5.1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
5.2 昌吉州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5.3 昌吉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
6. 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对策和措施 |
6.1 强化科学规划和管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
6.2 加强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
6.3 加强客源市场调查,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
6.4 确立适当的发展模式,以旅促农 |
6.5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
6.6 加强可参与性项目开发 |
6.7 加强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 |
6.8 深挖民族文化,创建回族风情村寨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昌吉旅游农业——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 徐晓亮. 新疆师范大学, 2009(07)
- [2]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李淼焱.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1)
- [3]关于开发新疆观光农业的探讨[J]. 扶玉枝,朱磊.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02)
- [4]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 张春香. 新疆师范大学, 2007(03)
- [5]昌吉旅游农业——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J]. 陈承福,武斌,袁晓佳.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0(01)